1. 试用简练的语言说明导热、对流换热及辐射换热三种热传递方式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答:导热和对流的区别在于:物体内部依靠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而产生的热量传递现象,称为导热;对流则是流体各部分之间发生宏观相对位移及冷热流体的相互掺混。联系是:在发生对流换热的同时必然伴生有导热。
导热、对流这两种热量传递方式,只有在物质存在的条件下才能实现,而辐射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辐射换热时不仅有能量的转移还伴有能量形式的转换。 2. 以热流密度表示的傅立叶定律、牛顿冷却公式及斯忒藩-玻耳兹曼定律是应当熟记的传
热学公式。试写出这三个公式并说明其中每一个符号及其意义。
答:① 傅立叶定律:向的温度变化率,“-”表示热量传递的方向是沿着温度降低的方向。
qdtdtdx,其中,q-热流密度;-导热系数;dx-沿x方
② 牛顿冷却公式:qh(twtf),其中,q-热流密度;h-表面传热系数;tw-固体表面温度;tf-流体的温度。
③ 斯忒藩-玻耳兹曼定律:qT,其中,q-热流密度;-斯忒藩-玻耳兹曼常数;T-辐射物体的热力学温度。
3. 导热系数、表面传热系数及传热系数的单位各是什么?哪些是物性参数,哪些与过程有
关?
答:① 导热系数的单位是:W/(m.K);② 表面传热系数的单位是:W/(m2.K);③ 传热系数的单位是:W/(m2.K)。这三个参数中,只有导热系数是物性参数,其它均与过程有关。
4. 当热量从壁面一侧的流体穿过壁面传给另一侧的流体时,冷、热流体之间的换热量可以
通过其中任何一个环节来计算(过程是稳态的),但本章中又引入了传热方程式,并说它是“换热器热工计算的基本公式”。试分析引入传热方程式的工程实用意义。 答:因为在许多工业换热设备中,进行热量交换的冷、热流体也常处于固体壁面的两侧,是工程技术中经常遇到的一种典型热量传递过程。 5. 用铝制的水壶烧开水时,尽管炉火很旺,但水壶仍然安然无恙。而一旦壶内的水烧干后,
水壶很快就烧坏。试从传热学的观点分析这一现象。
答:当壶内有水时,可以对壶底进行很好的冷却(水对壶底的对流换热系数大),壶底的热量被很快传走而不至于温度升得很高;当没有水时,和壶底发生对流换热的是气体,因为气体发生对流换热的表面换热系数小,壶底的热量不能很快被传走,故此壶底升温很快,容易被烧坏。
6. 用一只手握住盛有热水的杯子,另一只手用筷子快速搅拌热水,握杯子的手会显著地感
到热。试分析其原因。
答:当没有搅拌时,杯内的水的流速几乎为零,杯内的水和杯壁之间为自然对流换热,自热对流换热的表面传热系数小,当快速搅拌时,杯内的水和杯壁之间为强制对流换热,表面传热系数大,热水有更多的热量被传递到杯壁的外侧,因此会显著地感觉到热。 7. 什么是串联热阻叠加原则,它在什么前提下成立?以固体中的导热为例,试讨论有哪些
情况可能使热量传递方向上不同截面的热流量不相等。
答:在一个串联的热量传递过程中,如果通过每个环节的热流量都相同,则各串联环节的总热阻等于各串联环节热阻的和。例如:三块无限大平板叠加构成的平壁。例如通过圆筒壁,对于各个传热环节的传热面积不相等,可能造成热量传递方向上不同截面的热流量不相等。
8. 有两个外形相同的保温杯A与B,注入同样温度、同样体积的热水后不久,A杯的外表 面就可以感觉到热,而B杯的外表面则感觉不到温度的变化,试问哪个保温杯的质量较好? 答:B:杯子的保温质量好。因为保温好的杯子热量从杯子内部传出的热量少,经外部散热以后,温度变化很小,因此几乎感觉不到热。
4第二章
1 试写出导热傅里叶定律的一般形式,并说明其中各个符号的意义。
tq=-gradtnx,其中:gradt为空间某点的温答:傅立叶定律的一般形式为:
q度梯度;n是通过该点的等温线上的法向单位矢量,指向温度升高的方向;为该处的热流
密度矢量。
4 试分别用数学语言将传热学术语说明导热问题三种类型的边界条件。 答:① 第一类边界条件:0时,twf1()
② 第二类边界条件:
0时((t)wf2()x
③ 第三类边界条件:
5 试说明串联热阻叠加原则的内容及其使用条件。
答:在一个串联的热量传递过程中,如果通过每个环节的热流量都相同,则各串联环节的总热阻等于各串联环节热阻的和。使用条件是一维稳态,没有内热源。
8 扩展表面中的导热问题可以按一维问题来处理的条件是什么?有人认为,只要扩展表面细长,就可按一维问题来处理,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答:只要满足l>>δ和H,肋宽度方向温度均匀,λ大,H>>δ认为温度沿厚度方向均匀,肋端绝热,就可按一维问题来处理。不同意,因为当扩展表面的截面不均时,不同截面上的热流密度不均匀,不可看作一维问题。
9 肋片高度增加引起两种效果:肋效率下降及散热表面积增加。因而有人认为,随着肋片高度的增加会出现一个临界高度,超过这个高度后,肋片导热热数流量反而会下降。试分析这一观点的正确性。
答:错误,因为当肋片高度达到一定值时,通过该处截面的热流密度为零。通过肋片的热流已达到最大值,不会因为高度的增加而发生变化。
10 在式(2-57)所给出的分析解中,不出现导热物体的导热系数,请你提供理论依据。 答:由于式(2-57)所描述的问题为稳态导热,且物体的导热系数沿x方向和y方向的数值相等并为常数。
11 有人对二维矩形物体中的稳态无内热源常物性的导热问题进行了数值计算。矩形的一个边绝热,其余三个边均与温度为tf的流体发生对流换热。你能预测他所得的温度场的解吗? 答:能,因为在一边绝热其余三边为相同边界条件时,矩形物体内部的温度分布应为关于绝热边的中心线对称分布。
第五章 1、试用简明的语言说明热边界层的概念。
答:在壁面附近的一个薄层内,流体温度在壁面的法线方向上发生剧烈变化,而在此薄层之外,流体的温度梯度几乎为零,固体表面附近流体温度发生剧烈变化的这一薄层称为温度边界层或热边界层。
2、与完全的能量方程相比,边界层能量方程最重要的特点是什么? 于边界层内,不适用整个流体。
3、式(5—4)与导热问题的第三类边界条件式(2—17)有什么区别?
2A答:与完全的能量方程相比,它忽略了主流方向温度的次变化率
t)wh(twtf)x
x2,因此仅适用
h答:
ttyy0(5—4)
(t)h(twtf)h (2—11)
式(5—4)中的h是未知量,而式(2—17)中的h是作为已知的边界条件给出,
此外(2—17)中的为固体导热系数而此式为流体导热系数,式(5—4)将用来导出一个包括h的无量纲数,只是局部表面传热系数,而整个换热表面的表面系数应该把牛顿冷却公式应用到整个表面而得出。
4、式(5—4)表面,在边界上垂直壁面的热量传递完全依靠导热,那么在对流换热中,流体的流动起什么作用?
答:固体表面所形成的边界层的厚度除了与流体的粘性有关外还与主流区的速度有关,流动速度越大,边界层越薄,因此导热的热阻也就越小,因此起到影响传热大小
5、对流换热问题完整的数字描述应包括什么内容?既然对大多数实际对流传热问题尚无法求得其精确解,那么建立对流换热问题的数字描述有什么意义?
答:对流换热问题完整的数字描述应包括:对流换热微分方程组及定解条件,定解条件包括,(1)初始条件 (2)边界条件 (速度、压力及温度)建立对流换热问题的数字描述目的在于找出影响对流换热中各物理量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每一种关系都必须满足动量,能量和质量守恒关系,避免在研究遗漏某种物理因素。
第六章
4.外掠单管与管内流动这两个流动现象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
答:外掠单管热边界层的发展不受限制,管内流动热边界层的发展受到限制,最多发展到管子中心线。
5、对于外接管束的换热,整个管束的平均表面传热系数只有在流动方向管排数大于一定值后才与排数无关,试分析原因。
答:因后排管受到前排管尾流的影响(扰动)作用对平均表面传热系数的影响直到10排管子以上的管子才能消失。
6、试简述充分发展的管内流动与换热这一概念的含义。
答:由于流体由大空间进入管内时,管内形成的边界层由零开始发展直到管子的中心线位置,这种影响才不发生变法,同样在此时对流换热系数才不受局部对流换热系数的影响。 7、什么叫大空间自然对流换热?什么叫有限自然对流换热?这与强制对流中的外部流动和内部流动有什么异同?
答:大空间作自然对流时,流体的冷却过程与加热过程互不影响,当其流动时形成的边界层相互干扰时,称为有限空间自然对流。
Pr数,Gr数的物理意义.Nu数与Bi数有什么区别? 9、简述Nu数,Nu数:壁面上流体的无量纲温度梯度(λ为流体的导热系数)。 Pr数:动量扩散能力与热量扩散能力的一种量度。 Gr数:浮升力与粘性力之比的一种量度。
Bi数:固体内部导热热阻与界面上换热热阻之比(λ为固体的导热系数)。
10.对于新遇到的一种对流传热现象,在从参考资料中寻找换热的特征数方程时要注意什么?
答:1、特征长度应按准则试规定的方式选取2、特征速度应按规定方式选取3、定性温度应按准则试规定的方式选取4、准则方程不能任意推广得到该方程的试验参数的范围以外。
第七章
1.什么叫膜状凝结,什么叫珠状凝结?膜状凝结时热量传递过程的主要阻力在什么地方? 答:凝结液体在壁面上铺展成膜的凝结叫膜状凝结,膜状凝结的主要热阻在液膜层,凝结液体在壁面上形成液珠的凝结叫珠状凝结。
2.在努塞尔关于膜状凝结理论分析的8条假定中,最主要的简化假定是哪两条?
答:第3条,忽略液膜惯性力,使动量方程得以简化;第5条,膜内温度是线性的,即 膜内只有导热而无对流,简化了能量方程。
3.有人说,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水平管外的凝结换热一定比竖直管强烈,这一说法一定成立?
答;这一说法不一定成立,要看管的长径比。
4.为什么水平管外凝结换热只介绍层流的准则式?常压下的水蒸气在ttstw10℃的水平管外凝结,如果要使液膜中出现湍流,试近似地估计一下水平管的直径要多大? 答:因为换热管径通常较小,水平管外凝结换热一般在层流范围。 对于水平横圆管:
2Re34dhtstwr
1临界雷诺数
gr4h0.729dttsw
9.161d34Rectstw4g234314r531600
4kJ/kg 由ts100℃,查表:r2257由
tp953W/mK 961.85kg/m℃,查表: 0.68156 298.710kg/ms
tstwg
即水平管管径达到2.07m时,流动状态才过渡到湍流。
233d976.33r512.07m5.试说明大容器沸腾的q~t曲线中各部分的换热机理。
答:1、自然对流区:壁面过热度较小时,壁面上没有气泡产生,传热属于自然对流工况;2、核态沸腾区:传热系数和热流密度急剧增大,具有温压小、传热强的特点;3、过渡沸腾区:热流密度不仅不随Δt的升高而升高,反而越来越低,这是由于气泡汇聚在加热面上,导致蒸汽排除过程趋近恶化;4、膜态沸腾区:加热膜上形成稳定的蒸汽膜层,产生的蒸汽有规则的排离膜层,q随Δt的增加而增大,传热系数比凝结小得多。
6.对于热流密度可控及壁面温度可控的两种换热情形,分别说明控制热流密度小于临界热流密度及温差小于临界温差的意义,并针对上述两种情形分别举出一个工程应用实例。 答:对于热流密度可控的设备,如电加热器,控制热流密度小于临界热流密度,是为了防止设备被烧毁,对于壁温可控的设备,如冷凝蒸发器,控制温差小于临界温差,是为了防止设备换热量下降。
7.试对比水平管外膜状凝结及水平管外膜态沸腾换热过程的异同。
答:稳定膜态沸腾与膜状凝结在物理上同属相变换热,前者热量必须穿过热阻较大的汽 膜,后者热量必须穿过热阻较大的液膜,前者热量由里向外,后者热量由外向里。
8.从换热表面的结构而言,强化凝结换热的基本思想是什么?强化沸腾换热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答:从换热表面的结构而言,强化凝结换热的基本思想是尽量减薄粘滞在换热表面上液膜的厚度,强化沸腾换热的基本思想是尽量增加换热表面的汽化核心数。
9.在你学习过的对流换热中.表面传热系数计算式中显含换热温差的有哪几种换热方式?其他换热方式中不显含温差是否意味着与温差没有任何关系? 答:表面传热系数计算式中显含换热温差的有凝结换热和沸腾换热。不显含温差并不意味着与温差无关,温差的影响隐含在公式适用范围和物件计算中。
10.在图7-14所示的沸腾曲线中,为什么稳定膜态沸腾部分的曲线会随△t的增加而迅速上升?
答:因为随着壁面过热度的增加,辐射换热的作用越加明显。
第八章
3.试说明,为什么在定义物体的辐射力时要加上"半球空间"及"全部波长"的说明? 答:单位时间内单位表面积向其上的半球空间的所有方向辐射出去的全部波长范围内的能量称为辐射力,因为任意微元面积都将空间划分为对称的两部分,该表面之上与之下每一部分都是一个半球空间,微元面能向其上的半球空间发射辐射能,也能接受来自该半球空间的辐射能,所以~~。
5.黑体的辐射按空间方向是怎样分布的?定向辐射强度与空间方向无关是否意味着黑体的辐射能在半球空间各方向上是均匀分布的?
答:按某方向的经度角与纬度角来表示的;由于黑体定向辐射强度与空间方向无关,但是黑体单位面积辐射出去的能量在空间的不同方向分布是不均匀的,是按空间维度角角θ的余弦规律变化的。
6.什么叫光谱吸收比?在不同光源的照耀下,物体常呈现不同的颜色,如何解释?
答:物体吸收某一特定波长辐射能的百分数称为光谱吸收比;不同的光源会有不同的波长,而且物体对各种波长的光的吸收不同,所以它呈现被反射的辐射颜色不同。 7.对于一般物体,吸收比等于发射率在什么条件下才成立? 答:在热平衡条件下,一般物体吸收比等于发射率。
8,说明灰体的定义以及引入灰体的简化对工程辐射传热计算的意义.
答:在热辐射分析中,把光谱吸收比与波长无关的物体称为灰体。对工程计算而言,只要在所研究的波长范围内光谱吸收比基本上与波长无关,则灰体的假定即可成立,而不必要求在全波段范围内 ɑ(λ)为常数。
第九章
2、角系数有哪些特性?这些特性的物理背景是什么?
答:角系数有相对性、完整性和可加性。相对性是在两物体处于热平衡时,净辐射换热量为零的条件下导得的;完整性反映了一个由几个表面组成的封闭系统中。任一表面所发生的辐射能必全部落到封闭系统的各个表面上;可加性是说明从表面1发出而落到表面2上的总能量等于落到表面2上各部份的辐射能之和。
3、为什么计算—个表面与外界之间的净辐射换热量时要采用封闭腔的模型? 答:因为任一表面与外界的辐射换热包括了该表面向空间各个方向发出的辐射能和从各个方
向投入到该表面上的辐射能。
4、实际表面系统与黑体系统相比,辐射换热计算增加了哪些复杂性?
答:实际表面系统的辐射换热存在表面间的多次重复反射和吸收,光谱辐射力不服从普朗克定律,光谱吸收比与波长有关,辐射能在空间的分布不服从兰贝特定律,这都给辐射换热计算带来了复杂性。
5、什么是一个表面的自身辆射、投入辐射及有效辐射?有效辐射的引入对于灰体表面系统辐射换热的计算有什么作用?
答:由物体内能转变成辐射能叫做自身辐射,投向辐射表而的辐射叫做投入辐射,离开辐射表面的辐射叫做有效辐射,有效辐射概念的引入可以避免计算辐射换热计算时出现多次吸收和反射的复杂性。
6、对于温度已知的多表面系统,试总结求解每一表面净辐射换热量的基本步骤。
答:(1)画出辐射网络图,写出端点辐射力、表面热阻和空间热阻;(2)写出由中间节点方程组成的方程组;(3)解方程组得到各点有效辐射;(4)由端点辐射力,有效辐射和表面热阻计算各表面净辐射换热量。
7、什么是辐射表面热阻?什么是辐射空间热阻?网络法的实际作用你是怎样认识的?
答:出辐射表面特性引起的热阻称为辐射表面热阻,由辐射表面形状和空间位置引起的热阻称为辐射空间热阻,网络法的实际作用是为实际物体表面之间的辐射换热描述了清晰的物理概念和提供了简洁的解题方法。
8、什么是遮热板?试根据自己的切身经历举出几个应用遮热板的例子。
答:所谓遮热板是指插人两个辐射表面之间以削弱换热的薄板。如屋顶隔热板、遮阳伞都是我们生活中应用遮热板的例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