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数游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猜谜游戏 【教学目的】
1.经历观察和操作等学习活动,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能正确计算得数是6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计算得数是6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难点: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师:上课之前玩一玩,动动脑子,动动手。一起来玩什么呢?凑五,哪位同学愿意上来玩一玩呢?
(指明学生玩游戏,师出1,生出4;师出2,生出3;师出3,生出2;师出4,生出1)
师:举起你的右手。我出“4”(比出四的手势)。 生:我出“1”(比出一的手势)。
师:请下面的小朋友用这两个数字说一个加法算式和一个减法算式。
预设:(齐答)4+1=5;4-1=3。
师:下面请同桌的小朋友互相玩一玩,看哪组合作得最好。 (二)组织游戏
1.活动一:猜数游戏。
1
师:刚才我们一起玩了一个小游戏,复习了前面我们学习的5以内的加减法,小朋友玩得都很开心。下面我们还有个游戏,大家想不想玩?
师:我们一起玩一个猜数游戏!(老师出示磁钉,左手4个右手2个。)老师的两只手里一共抓了几个这样的磁钉? 预设:6个
师:你是怎样知道的?
预设:因为一边有4个,一边有2个,加起来是6个。
师:你要怎么列算式呢? 预设:4+2=6,还可以列2+4=6
师:真棒!我们一下子把两个算式都说出来了。我们用这6个磁钉变魔术,老师的两只手里都有磁钉,如果告诉你一只手里有几个,你能猜出另一只手里有几个吗?那么现在,注意看!老师要开始变魔术啦!(老师按照学生的意愿出示一只手中的磁钉的数量3)谁能猜出我的另一只手中有几个吗?(3个) 师:你猜对了吗?
师:你怎么那么肯定你猜对了?
预设:一共有6个磁钉,老师左手有3个,右手一定有3个。 师:真厉害,老师的魔术逃不过你的眼睛,可以用个什么算式求出捂住的颗数呢? 预设:6-3=3。
师:你们都猜得很有理由,而且都猜对了,快为你们的胜利鼓鼓掌吧!
4、接下来,我们用画一画的方法,来表示计算过程:
2
(1)请同学们拿出学习单,在学习单上用自己喜欢的图形来表示6-3=3。画完之后再与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么画的。
(2)学生上台展示。
你们想玩吗?同桌互相玩,拿出6个圆片,左边的小朋友捂,右边的小朋友猜,记录算式。
师:哪个小朋友愿意把你的减法算式和大家交流交流?
(引导学生说出所有可能得到的算式:6-4=2,6-2=4,6-5=1,6-6=0,6-0=6,6-1=5。)
师:你能把这些算式按照一定的顺序排队吗?
(请一名学生上台来整理排列。学生可能是按照减数的大小来排列,也可能是按照得数的大小来排列,有的是从小到大排,有的是从大到小排。)
师:还是这6个磁钉,谁愿意当小老师带大家玩一玩?(教师悄悄地引导请上来的学生捂住1个)猜一猜他捂上了几个?
生:一个,因为1+5=6,5+1=6,6-1=5,6-5=1。 师:老师喜欢越来越厉害的你们!从刚才我们的学习中,同学们知道我们今天学习的是几的加减法吗?
预设:6的加减法。(板书) (三)分一分,填一填
1、 师:那我们做完了游戏,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个表格,6可以分成什么和什么呢?
2+4=6也就是说6可以分成2和4,3+3=6也就是说可以把6分成3和3。那6还可以怎么分呢?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圆片来摆一摆6还
3
可以怎么分?
2、学生动手操作完成表格并请学生代表汇报。 3、玩凑6游戏。 (四)说一说
1、那我们学习了6的加减法了,它还可以表示我们生活中的很多问题,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课件)
2、2+4=6这个算是可以表示生活中什么问题呢?谁能将这幅图的图意说一说?(34页苹果)
3、这幅图又出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呢?(34页小猫) (五) 总结
师:这节课你学得愉快吗?你都有哪些收获?这些知识能够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呢? 反思: 特点:
1、本节课最大的特点就是数学游戏贯彻于课堂教学活动中,在游戏中激发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着孩子们主动地参与。
2、组织教学:我班的课堂组织教学在一个月时间的不间断的强化训练下,已经初见成效,学生基本能够参与课堂活动,学习的意识和积极性较好。学习时,大部分学生思维活跃、态度端正。
3、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能够及时给予评价。 但本节课也还有许多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4
(1)教学设计:对6的加法的探索学生掌握加法的意义就行,但为了后面整个单元的内容有序学习,我又加入了探索规律这一环节。从教学效果来看,虽然使教学内容有了深度,但这部分教材的整合有些画蛇添足。更应该把这部分内容放到课后的练习或者思维练习中。因为占用了一定的时间,导致后面的练习没有完成,课堂环节不够完整严谨,练习的容量也有些小。因为练习少,所以少了些给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
(2)学生对6的减法基本掌握,但对减法的意义————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数,求另一个数,应用和理解都需要进一步加强。 (3)基于对学生学习习惯的担心,对学生抓的过紧,课堂还不够活,有待于在以后的教学中从收开始到放,驾驭课堂的能力和艺术性要进一步提高。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