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发展医药工业的对策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药工业发展前景看好。经过多年的发展,湖北省医药工业已取得一定的成效。到2002年底,全省有医药工业企业231家,资产总额161.87亿元,从业人员71843人;全年完成医药工业增加值39.92亿元,实现销售收入
115.27亿元,实现利税15.20亿元,利润8.93亿元,其主要经济指标居全国第10位;维生素类、氨基酸类、解热镇痛类等部分医药产品生产已居国内领先水平。但是应当看到,目前,湖北省医药工业发展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近年来部分发达省份大力扶持医药工业并使其超常发展,湖北省医药工业发展与部分发达省份的差距日益拉大,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一、着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骨干医药企业集团
一是大力推动企业资产重组。重点培植10个左右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支柱企业,3个左右年销售收入过20亿元的企业集团。以七大产业群落内的广济药业、潜江制药、百科药业、八峰药化、武汉健民、中联、红桃K集团等公司为重点,加快企业资产重组步伐,促使资源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形成有发展前景和市场竞争力的企业集团。二是发展壮大民营经济。鼓励有实力、有发展前途的民营企业大胆收购、兼并那些解困无望的国有企业,借用他们的壳体乃至药品生产许可证,加快自身的发展。三是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国外著名的跨国公司来湖北投资,通过合资合作或重组等方式,共建一批重大项目,使世界一流技术与省内企业结合起来,形成湖北省医药行业发展的“排头兵”。同时,加强各种形式的孵化器和孵化网络建设,着力培育一批高素质的科技型企业家,催生一大批机制灵活、管理规范、具有高成长性的生物医药企业。
二、积极推动医药科技创新
一是尽快形成以企业为中心的科技创新体系。到2010年,湖北省力争在全行业建立国家级技术中心4个,省级技术中心20个,使新产品产值率达到15-20%。大力扶持企业重点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二是加大对医药科技的投入。一方面,省、市两级政府对新药的研制,在科研立项、经费补助、新药审批及固定资产投资上应给予大力支持。对于基础性研究和为新药开发服务的筛选中心、毒理、药理实验室及临床试验基地
要加大投入。对开发国家一、二类新药的中小企业要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和银行贷款担保优惠,保证年均科技创新经费每年有所递增。另一方面,应要求企业达到科研投入占销售收入5%的标准,增强企业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三是充分实现产学研的融合。大力创新利益激励机制,鼓励科研院所与企业以利益关系为纽带,建立一种紧密的联系,彻底改变科研与生产两张皮,产品从研发到投放市场周期长,科研成果转化难的问题。
三、大力发展医药新兴产业,打造一批精品名牌
一是要大力发展现代生物医药。把武汉东湖开发区建成全省生物医药研究和开发基地;尽快把鄂州葛店开发区建成全省生物医药生产基地;支持广济药业利用生物发醇工程,开发维生素及激素类产品,使之成为世界最大的维生素B2生产基地之一;支持八峰药化利用生物技术不断开发、改造氨基酸系列产品,使之成为全国品种最全、规模最大的氨基酸生产基地。二是要快速推进中药现代化。以武汉为核心,黄冈、宜昌、恩施、十堰、咸宁为重点,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中药产业基地和生产企业;抓好鄂西南、鄂西北、鄂东北三大中药材基地建设。三是要加快发展优势化学原料药和化学制剂药品。四是积极发展保健、功能食品。拓展维生素、氨基酸、中药饮片、中药材等药品在食品、饲料添加剂、植物保护剂和促进剂、化妆品、家庭卫生用品和化工中间体等领域的发展空间。
四、进一步推动医药企业信息化建设
一是建立省级医药信息平台。以省经贸委医药工业情报信息中心为平台,采取会员制方式,广泛吸纳会员,为会员医药企业搞好行业的信息搜集、信息发布和信息咨询。二是积极加入国家级医药信息中心了,湖北省的医药企业应积极采取签订协议或申请入会等形式,加入国家经贸委医药工业情报信息中心,及时广泛的共享医药科技文献、技术、市场、专利等信息,提高企业的决策管理水平。三是积极推进医药企业信息化。力争用3-5年时间使制药企业普遍推广、使用计算机在线控制技术,实现制药过程中各项单元制造技术与装备的智能化组合应用及关键工艺参数的在线检测、连续采集和程序化、自动化控制;医疗流通企业要在总结试点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电子商务,逐步完善金融支付清算系统。
五、切实加强医药企业标准化建设和产品质量监督管理
认真搞好医药企业的GMP改造认证。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全国原料药和制剂生产企业于2004年6月30日前必须取得“药品GMP证书”,否则一律停止其生产。目前湖北省已通过改造认证的医药企业只占应认证企业总数的24.32%,整厂通过认证的只占7.02%。根据湖北省GMP改造认证工作时间紧、比例小的现状,应对有市场发展前景的重点企业,研究落实给予GMP技术改造一定年限的贷款贴息支持及抵免部分所得税的政策,让企业尽快通过GMP改造认证,使企业按国际化标准进行生产,提高产品的规格和档次。要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淘汰污染严重、能耗与物耗高的落后工艺和设备。要加强医药产品和质量监督管理,积极实施药品“放心工程”,健全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完善检查制度,打击假冒伪劣,确保医药市场健康有序运行,促使医药产品质量走上新台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