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谈礼貌教学设计

谈礼貌教学设计

2021-03-22 来源:乌哈旅游

  第一课时

  一、“谈”字入手,营造气氛。

  1、板书“礼貌”,指名读“礼貌”。什么是“礼貌”?(指人的言语动作谦虚恭敬的表现)。学生谈

  2、一个人假如有礼貌,就会怎样,美德(素养、文明、修养)

  3、板书“谈”。“谈礼貌”就是——谈论礼貌,闲谈礼貌,议论礼貌

  4、今天,我们在课堂上就要来“谈礼貌”。学生齐读课题。

  二、读文,概括事例

  1、这是一篇议论文。课文用几个事例来证明礼貌的重要性,好好读书,说说举了哪几个事例。

  2、交流

  (1)牛皋无理地向老人问路,老人没理睬,岳飞有礼貌地问路,老人给他指路。

  (2女青年下车时,拖在地上的长群被小姑娘踩了一脚,小姑娘道歉,避免了一场纠纷。

  (3)周总理的脸被朱师傅刮破了,他没有责怪朱师傅。

  3、概括小标题

  1、能用两个字的小标题来概括吗?

  问路、乘车(踩裙)、理发

  4、连起来说:

  作者为了说明礼貌的重要性,选取了问路、乘车、理发这样三个事例。

  三、学习古训,第一小节

  1、读第一小节。出示句子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2、这是一条——古训,古训是什么意思?“训”,训导,古时候传下来的给人教育意义的话语。

  3、读读这句话,你能明白他的意思吗?(生说)

  4、理解这句话

  (1)“色”——行为举止、动作神态、仪表仪态(行)

  “口”——语言、话语(言)

  (2)“失色”——不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不礼貌。

  “失口”——不注意自己的说话

  (3)“失色于人”——对人不文明

  “失口于人”——对人说话不文明。(理解出言不逊)

  (4)“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意思就是:对人应该彬彬有礼,不能出言不逊。这样的人就是——君子,反之,就是——非君子,是粗人

  (5)文章开头就对这句话进行理解,提出了观点,读书上的第一小节。

  (二)识人物。

  1、默读课文2-4小节,三个故事中出现的人物,哪些人物你认为是君子,哪些又不是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呢?

  2、学生自学2-4小节。

  3、以“问路”为例,讨论:

  (1)牛皋不是君子

  *谈看法;

  *感情朗读;

  *牛皋的言行正是上文所讲的“态度粗暴”、“出言不逊”啊!如果你就是那位老者会给他指路吗?

  *所以(出示)朗读——老人不但没给他指路,反而生气地骂他是个“冒失鬼”。

  (2)岳飞是个君子

  *谈看法;

  *感情朗读;

  *岳飞的言行正是上文所讲的“彬彬有礼”。因此,老者见岳飞很有礼貌,便——耐心地给他指路。

  (3)指导人物评价

  先摆出观点(我认为——)

  阐述言行,进行证明

  总结观点

  4、举一反三,生评其他人物。组内交流

  5、全班交流。

  6、写下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