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争议 案件中举证责任的规定 《最高人民 法院 关于 民事诉讼 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五条规定:“在 合同纠纷 案件中,主张合同关系成立并生效的一方当事人对合同订立和生效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主张合同关系变更、解除、终止、撤销的一方当事人对引起合同关系变动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对合同是否履行发生争议的,由负有履行义务的当事人承担举证责任。对代理权发生争议的,由主张有代理权乙方当事人承担举证责任。”,这是我国民事诉讼中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这是民事诉讼的最基本原则。 但是,由于劳动争议案件的特殊性,在劳动争议仲裁、诉讼案件中,由于 劳动关系 既有平等性又有隶属性的特点,使得用人单位在举证方面处于天然的优势地位,所以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利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3条规定,因用人单位做出的开除、除名、辞退、、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发生的劳动争议,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 而新颁布的《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39条也规定:“当事人提供的证据经查证属实的,仲裁庭应当将其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劳动者无法提供由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与仲裁请求有关的证据,仲裁庭可以要求用人单位在指定期限内提供。用人单位在指定期限内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 一般来说,主要是用人单位的企业内部劳动规章、考勤记录、工资表、社会保险费台帐、人事档案等证据,这些证据由用人单位单方面保管,劳动者一般没有办法自己举证证明,所以法律将举证责任倒置,由有能力举证的单位承担。 总之,由于 劳动仲裁 、诉讼案件的举证责任不同于一般案件,建议用人单位在日常要做好收集、保护证据的工作,否则可能在仲裁、诉讼过程中产生不利后果。比如员工 旷工 被开除的,由于单位没有考勤记录,往往会被认为员工正常出勤,如单位要证明员工拒绝签订书面 劳动合同 的,就要提交其书面通知员工签约或员工拒绝签约的证据。 以上就是关于举证问题的介绍了,对于发生劳动争议者,处于弱势地位的劳动往往由于自己的原因而无法搜集到一些有利的证据,在这样的情况下,建议您联系我们 网 的专业律师为您提供法律帮助。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七十七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也可以协商解决。
调解原则适用于仲裁和诉讼程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七十八条
解决劳动争议,应当根据合法、公正、及时处理的原则,依法维护劳动争议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