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雨春分感知清明。暮春之初,安宁市第一幼儿园在清明节前夕,在园内组织开展了内容丰富的清明节民俗活动,从制作风筝到纪念先烈,幼儿园的老师们结合清明节的传统民俗活动,融入爱国主义教育,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场既有趣又富有教育意义的教学实践活动。
清明节的教学活动,在昆明市级风筝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徐作坤老师的讲课声中拉开序幕。
徐老师在现场细致地向到场的幼儿园老师们传授风筝制作的相关经验,再由老师们把制作风筝的方法传授给孩子们。不同于传统的清明节放风筝,人们要在风筝上写上祝福或烦恼的话后放上天剪断风筝线;小朋友们在风筝纸上尽情发挥着他们的想象,画上五彩缤纷的图案,他们牵着风筝线尽情奔跑的样子,更有把欢乐寄予清风,然后撒向人间的意味,为清明增色添彩。
清明节除了放风筝的习俗,在古时的江南还有吃青团的习俗。传统的青团是用艾草汁染色,但艾草属于药材,小朋友们不宜食用,于是老师们把艾草换成了既营养又美味的菠菜。
除了传统的'民俗活动,一幼的老师们还在清明节的活动中增加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老师在教室里为孩子播放清明节国家领导人在天安门广场祭奠革命烈士的新闻,并带领孩子们制作祭奠用的小白花,一起奏唱国歌,一起静立默哀,遥寄哀思,共同缅怀先烈。小班的小朋友还进行了讲红色故事的表演,主讲的小朋友穿上游击队服,站在老师和同学面前,为大家讲述抗日战争时期“小小游击队”的故事。
年年清明,今又清明,思时之敬,继志叙事。一幼的老师们通过自己的方式向一代代的孩子们传递着文化的接力棒,把中华民族的古今故事一遍遍地积极讲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