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文献助力公共图书馆传统文化推广工作
靳伯云
(石家庄市图书馆,河北 石家庄 050011)
摘 要:古籍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古籍大部分存藏于公共图书馆。本文从古籍的宣传推广、整理、阅读指导、讲座展览、“活”化古籍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公共图书馆如何利用馆藏古籍文献,汲古惠今,助力于传统文化的弘扬与推广。关键词:古籍文献;传统文化;公共图书馆中图分类号:G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19) 14-0135-02
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永远不能离别的精神家园。老子、孔子、墨子、孟子、庄子等中国诸子百家学说至今仍然具有世界性的文化意义。优秀传统文化蕴藏在古代典籍中,这些古籍是先人留给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作为古籍收藏机构的公共图书馆如何重新认识古籍,重现古籍价值,挖掘和揭示其中优秀传统文化因素为当代服务,是公共图书馆研究的重要课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探索。
一、古籍文献助力公共图书馆推广传统文化初探公共图书馆利用古籍推广传统文化,就是要将馆藏古籍文献推向社会,主动介绍给读者和一般民众阅读。通过阅读,汲取古籍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及思想智慧,为当今服务。而古籍自身不可再生,古籍存藏和利用之间固有的矛盾就突显出来。为此,公共图书馆要依据《公共图书馆法》的要求,围绕古籍文献,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加强古籍宣传,面向民众服务,弘扬和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加强古籍文献的宣传和推广
古籍文献是公共图书馆的最具特色的馆藏资源,有特色的东西往往最能吸引民众的兴趣。但古籍资源年代久远,大多残损,长期尘封于书库。封闭式保护,很多人根本不知图书馆有古籍。阮冈纳赞著名的《图书馆学五定律》中第一定律——书是为了用。要让人用书,就要让人了解书。我们首先要加强古籍的宣传,将束之高阁的古籍搬下神坛,由服务“小众”面向服务大众,因为广大民众才是图书馆传统文化推广的对象和承担者。图书馆要多种途径宣传和揭示古籍文献,让民众近距离或零距离接触古籍,激发他们阅读古籍的兴趣,让古籍发挥其最大的使用价值。
(二)要让古籍不“古”,助力传统文化推广古籍之所以称为古籍,因为它够“古老”。繁体字、竖排版、雕版印刷是古籍特有的版式,且无句读,艰深晦涩难读。除了专门研究者,对阅读这种“古书”,会让习惯了简体字、横排版的一般读者望而却步。阅读原版古籍尚且困难,从中汲取传统文化更会不得其门。所以要扫清古籍阅读障碍,简化阅读难度,让古籍不再“古”。
1.古籍的整理出版
有选择地整理馆藏古籍文献中的经典著作,对著作进行标点、注释,翻译成白话文,或原文与白话文对照,出版为普通民众可读可懂的普及本或通俗本,让古籍不再“古”。这不仅是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的物质基础,也是传统文化研究与普及之关键。
2.建立馆藏古籍文献数据库古籍进行数字化,既是保护和利用古籍的一种手段,也是图书馆传播和推广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它能有效地解决藏与用的矛盾。目前,公共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工作已基本
作者简介:靳伯云,女,汉族,河北保定人。研究方向:古籍整理与编目。
完成,各馆摸清了自家的家底。要充分利用这一普查成果,建
立书目数据库,可进一步细化,建立专题和特色书目数据库,进而古籍全文数字化。
(三)图书馆人要引导读者阅读古籍,助力推广传统文化
指导阅读,即引导读者多读书、读好书,是图书馆服务于读者的传统方式之一。图书馆员主动将深藏在书库中的古籍拿出来,展示给民众,让他们知道他们生活的地区有些哪些古籍,哪些古籍有阅读价值,这是引导民众阅读古籍的第一步。这就要求图书馆人以古籍目录为导引,帮助读者查找自己有兴趣的或是向读者推荐有价值的古籍,指导读者阅读。现代读者的对古籍文献的阅读兴趣和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需要图书馆员长期不懈的努力。
(四)通过“活”化古籍,让古籍活起来,深入民众的日常生活
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以文化创意产品为载体的阅读推广工作成为图书馆新的关注点和创新形式,文创产品的开发越来越受到各图书馆的重视。2017年,国家图书馆牵头,成立了由一百余家省、市、县公共图书馆组成的文化创意联盟,主旨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图书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实现图书馆文创产品文化价值与实用价值的统一。在文化创意活动中,以图书馆馆藏古籍及珍贵文化资源为素材,提取其中可利用的元素,进行文创产品设计。将古籍文化植入文创产品的设计中,把“高冷”的古籍转化为“接地气”文化创意,并通过开发,做成文创产品。人们通过购买文创产品,美化人们的生活,增添生活的情趣。通过公共图书馆的文化创意活动,让古籍“活”起来,成为推广传统文化的助力。
二、推广传统文化工作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近几年,在全民阅读推广活动中随处可见图书馆的身影,公共图书馆在推广传统文化上可谓不遗余力,但实际的效果有些差强人意。传统文化的推广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
(一)对古籍要选择性的利用
国内现存古籍20万种左右,其中九成以上的古籍存藏于公共图书馆。利用古籍文献推广传统文化,是特指公共图书馆而言。丰富的古籍文献资源以及自身公益性质,公共图书馆成为推广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力量。古籍传承历经多年,其内容并非都是适合宣传和倡导的优秀传统文化。这就需要我们图书馆人认清历史与现状,用科学的态度来甄选题材、辨别内容,吸取古籍思想文化中的精华,剔除其陈腐的糟粕,择善而从,为推广传统文化服务。
(二)需要专家进行深度解读,准确汲取传统文化精华
解读经典,推广传统文化,离不开专家(下转第137页)
135
第2卷第14期
满足数字档案馆建设和发展的需求,较多地依赖软件公司人员,一旦软件公司因合同问题更换或公司人员调动,将影响数字档案馆运维,一定程度上制约数字档案馆建设和发展。
四、数字档案馆建设问题的解决对策数字档案馆建设设计要求高、实施难度大,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需要持续推进建设的长期工程,应当不断积累、总结经验,明确工作要求,加强交流探索,逐步完善提高。对于数字档案馆建设中所面临的困境,提出
[2]
以下几点解决对策:
(一)紧密围绕数字档案馆系统测试指标严格按照国家档案局制定的《数字档案馆系统测试办法》,吃准、吃透基础设施、系统功能、档案资源、保障体系、服务绩效五大一级指标,细化二级指标,对标指标要求,保证“国家级”,力争“示范级”。
(二)加强数字档案馆保障体系建设
数字档案馆建设的首要要求更是红线要求就是数字档案馆数据的安全和信息系统及其网络平台的安全。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采用高标准安全保障技术方法、落实人员职责、台账日志记录监管、异地备份等措施,更有效地做好“收、管、存、用”。同时应当制订应急预案,完善灾难恢复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三)完善技术标准规范
数字档案馆建设中的技术标准是一种统一性规范,目前所使用的技术标准侧重于基础型规范,仍旧缺少技术型标准规范,因此,在已有标准规范的基础上,立足数字信息化档案的特点和优势,完善制订符合各地区实际情况的地方标准,努力提高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工作水平。(上接第135页)的精确解读。古籍距今已千百年,传统文化沿袭至今,产生了不少与现代社会有矛盾和冲突的观念与内容,如平等与等级、开放与封闭等。所以,图书馆要定期举办专家课堂,聘请专家来图书馆,解答读者在古籍阅读中的困难,对古籍内容进行研读细解,阐述传统文化的思想本源。指明我们需要发扬和传承什么样的传统文化,如何准确吸取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和智慧,指导我们的现实生活,以此形成全社会稳定、和谐、诚信、友善的发展局面,才是我们弘扬传统文化的初心。
(三)转变思想观念,让阅读古籍蔚然成风部分公藏机构对古籍保护过度,以致成为服务读者的障碍。钱钟书也曾将馆员形容成“守书奴”“太监” :自己没有能力,也不让别人染指。话虽刻薄,但不无道理。重保护,轻宣传,观念保守,自我封闭,视古籍为珍贵文物,不愿拿出来示人,阅读推广意识薄弱,这种现象在图书馆界确实存在。古籍乃普惠天下之学术公器,应为天下人所用。藏书是为了读书,我们一定要转变观念,树立保护与利用并重的意识,古籍工作人员自己要读,也要想办法指导读者阅读。让古籍“活”起来,服务于当下,服务于人民大众。
(四)注重古籍阅读推广专业人才的培养古籍阅读推广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传统文化的推广的成效。阅读推广需要专门的推广人才,这种人才需要具备三种素质:一是要有读者至上的服务理念。作为公益单位的工作人员,要有善心、存善念、行善举,有一颗包容的仁心让公众资源为公众所用;二是要有服务于读者的能力。古籍阅读推广人员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占据了先机,能接触第一
图书档案
(四)搭建信息服务平台
数字档案馆的建设目的是为了帮助用户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获取所需档案信息,也有助于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为此需要搭建一个性能良好的信息服务平台作支撑,这个平台主要由传输平台、展示平台、资源平台和存储平台组成,助推档案服务新风尚,落脚“为民服务”。
(五)加强技术人员的培养
技术人才是决定数字档案馆功能发挥高低的关键,因此要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训培养。充分利用档案岗位培训、档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等平台加强对档案人员数字档案管理技术、系统开发和管理等培训,同时注重与高校档案专业的联通,培养出高素质、高能力的档案专业人才,为数字档案管理的建设提供更多的专业型技术人才。
五、结语总之,数字档案馆建设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更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尽管我国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全国各地加大对数字档案馆的建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建设过程中仍面临着一些困境阻碍着数字档案馆发挥作用。因此,需要紧密围绕数字档案馆系统测试指标、加强数字档案馆保障体系建设、完善技术标准、搭建信息服务平台、加强技术人员的培训培养,在大数据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中,发挥档案价值,将数字档案馆建设迈向标准化、国际化大趋势。
参考文献:
[1]仝姗姗.我国数字档案馆研究现状与发展探析[J].兰台内外,2019
(12):8-11.
[2]陈扣英.数字档案馆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J].城建档案,2019
(04):28-29.
手的古籍资源,可以通过不断的阅读充实自己,顺应社会形势和读者阅读需求的变化。还要具备古籍专业知识、国学知识、了解古籍数字化方面专业知识,最好对书法和国画有所涉猎。三是掌握阅读推广方面的专业技巧等。图书馆领导要重视古籍阅读推广人员的培养,创造机会,让馆员多参加相关培训学习,完善专业素质,提高业务能力,为古籍阅读推广工作的开展助力。
“睹乔木而思故家,考文献而爱旧邦”,传统的四部典籍承载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文化的根脉,就像一条经过时间考验的长河,流淌着延绵不息的民族精神。公共图书馆坐拥知识宝库,海纳千百古籍,要充分利用古籍文献,汲古惠今,让中华文明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为推广优秀传统文化服务、助力。
参考文献:
[1]曾淑贤.揭开古籍文献与历史图像神秘面纱——谈古籍资源创意
教育推广及文创加值[M].新世纪图书馆,2016(11).
[2]叶杨晖.“公共图书馆+书院”模式下关于书院弘扬传统文化
的思考——以福建省图书馆正谊书院为例[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8(1).
[3]何芳.充分发挥古籍文献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重要作用[J].四川
图书馆学报,2009(6).
[4]李国新.以传统典籍承载的思想理念丰富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内容
体系[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4(12).
[5]吴新城.公共图书馆开展传统文化传承工作探讨——以济南市图
书馆为例[J].河北科技图苑,2017(02).
[6]侯国柱,宋艳.公共图书馆传统文化阅读推广研究——以吉林省
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为案例[J].图书馆学研究,2016(09).
13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