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钻孔灌注桩施工实例及浅论

钻孔灌注桩施工实例及浅论

2021-10-02 来源:乌哈旅游


钻孔灌注桩施工实例及浅论

摘要: 针对目前钻孔施工中所遇到的不同的土质和地下水位的情况,从考虑成本的角度出发而做出不同的施工方案

关键词: 钻孔灌注桩实例控制检测成本

引言:随着钻孔灌注桩的普遍使用,在钻孔施工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土质及土层情况,这就需要我们在保证质量、安全和工期基础上,探索灵活机动的施工方法和工艺,达到降低成本和缩短工期且能满足环保要求的效果。本文介绍了施工实例并做相应的阐述。

1项目概况:该项目位于江苏泗洪盛世华庭小区,本次施工的为盛世华庭15#楼桩基础,图纸设计为钻孔灌注桩,单桩长18米(试桩长20米,共3根),砼强度为C35,桩径D=500mm,总桩数为118根,单(试)桩承载力要求为不低于2200KN。桩身穿过土层情况:首层杂填土,土质松散,1-3米深;第二层黏土,软塑,切面光滑、压缩中等、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土层厚度1-2米;第三层黏土,硬塑,切面光滑、压缩中等、韧性高、干强度高,该层勘探时未能穿透。该工程地下水主要为上层滞水,存于第二层黏土中,枯水期水位为自然地表下8米,黏土层地下水渗透非常小。

2施工准备 :

2.1场地处理:由于该项目场地表层土为新近回填土,深度1-3米,土质较松软,无法满足桩机稳固和桩孔成型要求,必须进行处理。方法:采用25T三轮光面震动压路机碾压三遍后,用D=800mm钻头开孔入第二层土200-300mm,随即放置D=800mm预制砼套管,余土外运,然后二次放线定位。

该处理方法减少虚土开挖运输和堆放问题,虚土不开挖又容易造成塌孔;使用套管即要注意管径的大小要满足桩径及钻头的摆动要求,又不能过大而不经济。

2.2材料要求:采用C35商品砼,直接使用泵车输送砼至灌注导管;钢筋的级别、直径、数量按设计要求,质保资料齐全并经复试合格,表面无锈蚀和油污;保护层垫块用塑料卡。

2.3 主要机工具:履带式螺旋钻孔机LZ30-C 、机动小翻斗车、插入式振捣棒(加长软轴)、铁锹、胶皮管、测绳、手把灯、低压变压器及线坠、混凝土输送泵、高压胶管、钢管等。

2.4 作业条件:障碍物都处理完毕,达到“三通一平”;临时设施已就绪;场

地经碾压;分段制作好钢筋笼,其长度以 6m 、7m 二种;根据图纸放出轴线及桩位点,插上有水平标高的小规格钢筋并复验。

2.5作业人员:主要有技术员、钻机操作工、钢筋工、混凝土工、小工、焊工、电工;焊工、钻机操作工和电工持证上岗,所有工种均进行了三级教育和施工技术交底。

制定施工方案,做好技术交底 ,其工艺流程如下:

3施工过程:

3.1 根据甲方提供的控制点,经二次复核,用全站仪放出点位和标高。

3.2 钻孔机就位时,保持平稳,不得发生倾斜、位移,为准确控制钻孔深度,在机架上或机管上作出控制的标尺,方便在施工中进行观测和记录。

3.3 钻孔:调整桩机水平度和钻杆垂直度,对好桩位(用对位圈),开动机器钻进、出土,达到控制深度后停钻、提钻。

3.4 检查成孔质量:正式施工前做3个成孔试验(试桩),初定干挖方式,当日上午10点钻孔完成,空置到第二天上午7点30分,未出现塌孔现象,孔底有少量渗水(3cm),开挖过程中检查土层情况与勘探报告的结果相符;经试验确定的干挖作业无需泥浆池,简化了施工程序,既降低成本又减少环境影响。

3.5钻深测定;测定钻杆的长度至钻头的2/3处以确定孔深,检查虚土厚度,虚土厚度一般不应超过 10cm。

3.6 孔径控制;第2层土钻进时放慢速度,防止钻杆晃动引起孔径扩大,致使孔壁附着扰动土和孔底增加回落土。

3.7 孔底土清理。钻到预定的深度后,必须在孔底处进行空转清土,然后停止转动;提钻杆,不得曲转钻杆。孔底的虚土厚度超过质量标准时,要分析原因,采取措施进行处理。进钻过程中散落在地面上的土,必须随时清除运走。

3.8 浇筑混凝土:

成孔至预定深度后,再次复查孔深、孔径、孔壁、垂直度及孔底虚土厚度。吊放钢筋笼:钢筋笼放入前先绑好塑料卡;吊放钢筋笼时,要对准孔位,吊直扶

稳,缓慢下沉,避免碰撞孔壁。钢筋笼放到设计位置时,应立即固定。遇有两段钢筋笼连接时,应采取全数焊接,确保钢筋的位置正确且满足搭接长度要求及保护层厚度符合要求;混凝土浇筑要连续进行,即要保持导管的埋入深度又要及时提升导管的高度;混凝土浇筑到桩顶时,应超过桩顶设计标高500mm,以保证在凿除浮浆后,桩顶标高符合设计要求。 混凝土的坍落度一般宜为 18~22cm。同一配合比的试块,每班或每50m3不得少于一组。

4高温及雨期施工:

做好高温施工准备,当气温高于30℃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对混凝土采取缓凝措施;或白天钻孔晚上浇筑;雨期严格坚持随钻随浇筑混凝土的规定;钻一个,灌一个,以防遇雨成孔后灌水造成塌孔。雨天不能进行钻孔施工。现场必须有排水的各种措施,防止地面水流入孔内,以免造成边坡塌方或基土沉陷、钻孔机倾斜等。

5 质量控制及检测:

5.1 灌注桩的桩位偏差必须符合桩基施工验收规范的规定,桩顶标高至少要比设计标高高出0.5m,桩底清孔质量也必须符合桩基施工验收规范的规定。

5.2灌注桩的钢筋笼质量检验标准必须符合桩基施工验收规范的规定

5.3施工前对钢材等原材料进行检查,对施工组织设计中制定的施工顺序、监测手段(包括仪器、方法)也要进行检查。

5.4施工中应对成孔、清渣、放置钢筋笼、灌注混凝土等进行全过程检查。

5.5三根试桩施工结束28天后,做桩体静载试验,依据《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采用堆载—慢速维持荷载法,检测结果显示,三根试桩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均大于2200KN,满足设计承载力要求。

6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6.1.孔底虚土过多:操作中应及时清理虚土。必要时可二次投钻清土。

6.2.塌孔缩孔:施工中注意土质变化,遇有砂卵石或流塑淤泥、上层滞水层渗漏等情况,应会同有关单位研究处理。

6.3.浇筑桩身混凝土时要防止缩颈、空洞、夹土等,要严格按操作工艺规定进行操作。严禁把土和杂物混入混凝土中一起浇筑。

6.4. 钢筋笼变形:钢筋笼在堆放、运输、起吊、入孔等过程中,严格遵守操作规定。加强对操作工人的技术交底,严格执行加固措施防止钢筋笼变形。

6.5.桩机出现问题:当出现钻杆跳动、机架晃摇、钻不进尺等异常现象,应立即停机检查,消除不利因素后再继续施工。

6.6.截桩和补桩:混凝土浇到接近桩顶时,应随时测量顶部标高,以免过多截桩和补桩。

6.7.成品保护:钢筋笼在制作、运输和安装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变形、吊入钻孔时,应有保护垫块。或垫管和垫板;钢筋笼在吊放入孔时,不得碰撞孔壁。灌注混凝土时,应采取措施固定其位置。

6.8 灌注桩施工完毕进行基础开挖时,应制定合理的施工顺序和技术措施,防止桩位移和倾斜。并应检查每根桩的纵横水平偏差。

6.9 成孔内放入钢筋笼后,立即浇筑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避免钢筋笼上浮和防止泥浆污染的措施。

6.10安装钻孔机、运输钢筋笼以及浇筑混凝士时,均应注意保护好现场的轴线桩、高程桩。

6.11桩头混凝土强度,在没有达到 5MPa 时,不得碾压,以防桩头损坏。

7 质量记录文件:

7.1水泥的出厂证明及复验证明。

7.2钢筋的出厂证明或合格证以及钢筋试验单抄件。

7.3试桩的静载试压记录。

7.4灌注桩施工记录。

7.5混凝土试配申请单和试验室签发的配合比通知单。

7.6混凝土试块 28d 标养抗压强度试验报告。

7.7商品混凝土的出厂合格证。

其中:1、5、7由商品混凝土厂提供。

8 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

8.1施工过程危害及控制措施:

8.1.1. 成孔时,距桩机5m范围内,不得有人员走动或进行其他作业;

8.1.2. 桩机安放平稳,防止突然倾倒或桩管突然下落,造成事故;

8.1.3. 场内所有电源、电路的安装和拆除,应持证电工操作;

8.1.4电器严格接地、接零和设置漏电保护器。

8.1.5电线、电缆架空,严禁拖地和乱拉、乱搭

8.2环境因素辩识及控制措施:

8.2.1. 现场设置沉淀池,污水经沉淀后再外排;

8.2.2. 施工现场应设合格的卫生环保设施,施工垃圾集中分类堆放,严禁垃圾随意堆放和抛撒;

8.2.3. 施工现场使用和维修机械时,应有防滴漏措施,严禁将机油等污染地表。

9先施工三根试桩,静载检测合格再从建筑物中间开始向四周进行全部灌注桩的施工。

10全部桩结束后28天,经高应变和低应变检测均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桩位偏差也在验收规范的容许偏差范围之内。

11结束语:对于目前普遍采用的钻孔灌注桩工艺,本工程在考虑地质条件的情况下,没有生搬硬套而是大胆采用干挖钻孔灌注施工工艺,不仅降低了施工成本,而且缩短施工周期,又减少了泥浆的污染和排放,达到了环保要求,做到一举三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3《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

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