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前管理
(1)客户资信售前调查。充分利用信用销售,不断拓展自身市场份额,而制定信用政策必不可少。而客户资信调查是制定信用政策的重要参考信息,如果企业缺乏专业信用管理人才,可以通过市场信用管理结构辅助指导。
(2)错误客户信息会直接提升坏账几率,所以要构建客户档案,结合“5C”评价体系收集、整理客户信息,并将信息数据归档。还要分析客户信用状况,资信部门定期分析客户信息,评价客户信用度,根据不同客户信用度来选择销售策略。同时不同信用等级客户给予不同赊销额度、信用期限。
(3)加强履约保障。主要是通过保证、抵押、质押、定金等方法,特别是对于新客户来说(客户资料不完善或不仅准),科学采用履约保障措施十分必要。
(二)事中管理
(1)预收账款管理。作为企业向客户预收的购置定金或部分货款。预收账款主要是包括预收货款和预收购货定金等。在企业收到这笔钱之后,销售合同并未履行,所以不能作为收入账款,只能作为一项负债,贷记到“预收账款”账户中,贷记相关收入账户。通常预收账款期间在1年以内,是一项流动负债反映到期末
资产负债表中,如果超出了1年则为“递延贷项”,在资产负债表的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间单独列示。
(2)加强企业经济合同管理。合同是企业经济往来的证明和标准,合同管理要高正全过程性、动态性。不仅要关注合同签订前管理,还要注重签订后管理。只有是涉及到合同条款内容都要统一管理,注重履约全过程变化,特别是要控制对我方不利的变化,此时进行变更、修改、补充。
(3)及时分析应收账款周全现状,加强赊账销售总额管理,通过对比行业平均水平或企业同期,确定收款期、周转期,分析资金流动是否正常,并对信用条件修正。还需要对拒付情况进行考察,得出坏账损失率,及时采取积极措施。
(三)事后控制
(1)应收账款动态跟踪,针对不同账款类型采取相应对的动态跟踪措施,对于期限内的应收账款,要求工作人员积极加强和客户沟通,到期未收款项,要对信用标准、信用制度进行审查,重新评定客户信用等级,恶意拖欠客户不给予赊销,并加强催收工作。
(2)建立应收账款保理业务。也就是将应收账款按照一定比例转化后从银行中获取融资款,以回收应收账款偿还融资款,这样可以提升企业资金周转效率,缓解一定的财政压力,降低坏账、呆账的可能性。
(3)完善应收账款催收制度。在未获得全额货款前,要妥善保管所有资料,作为催收、诉讼依据。采用直接催收、委托第三方催收、仲裁起诉催收等多样化手段。对于刚发生逾期的应收账款,前期要用委婉的形式提示客户,如果无效则深入调查,找出没有收回账款原因,如多次催收无果则要加大客户压力,必要时采用法律手段维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