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
一、《观沧海》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赏析。 答:展现了诗人的博大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 二、《次北固山下》 1.颔联画面。
答: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一帆高悬。描绘了 视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 爱和赞美。 2.颈联哲理。
答:表现了作者豁达乐观的态度,包含了新事物一定会取代旧事物的 哲理。
3.尾联表达了作者思乡的感情。 4.全诗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作者思乡和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表现了作者豁达乐 观的态度。
三、《钱塘湖春行》
1、赏析《钱塘湖春行》颔联:
运用拟人的手法,把早莺人格化,“争”让人感到春光的宝贵
“啄”描写了燕子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两句让全诗充满了春的活力与生机。
2、全诗的思想感情:
表现了诗人的喜悦之情和对西湖初春美景的热爱和赞美。
四、《天净沙.秋思》
1、描绘画面:描绘了一幅凄凉、孤寂的深秋晚景图。
2、全诗的思想感情: 表达游子的孤独思乡和羁旅愁思。 五、《题破山寺后禅院》
尾联是否矛盾?
常建
答:不矛盾。用钟磬声衬托周围的—片寂静,表现了作者沉静的心情,
流露出作者寄情山水的情怀。
六、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1、第一句描绘了杨花子规。 点明了晚春季节渲染悲伤的气氛。 2、赏析最后一句: 人 , 念
。
李商隐
运用拟人将明月人格化,让明月带愁心给友
表 达 了 诗 人 对 友 人 的 深 切 担 忧 、 同 情 和 思
七、《夜雨寄北》
1、赏析最后一句 :设想相逢后畅谈的景象,以欢乐反衬今夜的孤 寂,表达对亲友的无限思念。
2、思感:漂泊异乡的孤寂,和渴望团聚、盼望归期的感伤。 七《泊秦淮》
1、这首诗首句描写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展现了一幅寒冷、 迷蒙的画面。
2、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对统治者荒淫无度的生活的愤怒和对国家命运的慎重忧虑。(或忧
国忧民)
3、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或本诗的言外之意是什么?)请
简析。
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因为当时唐朝已处于风雨
飘摇之中,统治者不以国事为重,反而寻欢作乐,毫无亡国之忧。
八、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1、这首诗以山为喻,蕴含了对困难的认识和态度。应该怎样认识和
对待人生道路上的困难?(或启示)
人生之路是不平坦的,我们要做好面对和克服各种困难的思想准备
,并坚信再大的困难都是可以战胜的。当我们遇到困难时,要充满
信心,勇敢面对,坚持不懈,直到胜利。
2、“赚”字富有幽默的风趣。行人心目中下岭的容易与实际上的艰
难形成鲜明对比,诗人只点出而不说破,给读者留下深刻的悬念。
3、“放过”和“拦”用拟人的修辞,形象地写出了山山相连的特点
,写得生动,富有情趣。
4、表达了怎样的人生哲理?是怎样表现这个深刻哲理的?
哲理:人生就是这样,一个问题解决了,又一个问题出现在眼前,
周而复始,永无止境。用“行山难”这个意象来隐喻“人生充满矛
盾”这一哲理。
九、 《观书有感》
1、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一、二句所展现的画面。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
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荡漾。
2、三四句道理?
要使自己的知识越来越丰富,就要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
十、《浣溪沙》
1、(思想感情)这首词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春色飘零的
惆怅,物是人非之感和孤独寂寞之情。
2、赏析“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a、两句话对仗工整,音调和谐,画面生动,通过对易逝的自然风光
的描写,抒发了对青春易逝的感慨,情感浓郁,发人深省,因而成
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b、“落花”这个意象写出了暮春之景,表达了惜春之意;“归燕”
这个意象表达了旧燕归来、时光已逝、物是人非之感。
3、这首诗通过描写暮春时节物候的变化,抒发了伤春惜时、感慨抒
怀之情。
4、“小园香径独徘徊”的“独”字透露出作者落寞、孤独的情感。
5、这首词多次运用对比的写法,举例并简析。
“新”“旧”对比,好处:新词旧景对比,抒发了今是昨非的怅惘
情思。
“去”“来”对比,好处:花落去燕归来对比,增加了对时光逝去
的惋惜之情。
十一《如梦令》
1、赏析“惊起一滩鸥鹭”:“惊”字既写出了船行之快,又生动地
写出了停栖在小洲上的鸥鹭被吓得惊慌失措的情态。
2、感情基调:愉悦、欢快、热爱生活。
3、描绘“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画面。
暮色中船却误入荷塘深处,作者不由得惊呼:怎么把船划出去?叫
声惊醒了鸥鹭,飞向天空,霎时,人声、水声、鸟声交织在宁静的
湖面上。
4、(思想感情)反映了词人早年无忧无虑的生活,表达了作者热爱
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