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通铁路长江大桥跨江断面水文特征分析
2024-04-03
来源:乌哈旅游
第48卷增刊(1) 2 o 1 7年6月 文章编号:1001—4179(2017)S1—0089—05 人 民 长 江 Yar【gtze River Vo1.48,Supplement(I) June, 2017 沪通铁路长江大桥跨江断面水文特征分析 张朝阳 ,田 洁2,李伯昌 ,乔红杰 (1.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长江口水文水资源勘测局,上海200136; 2.上海市敬业中学,上海200010) 摘要:基于沿沪通铁路长江大桥轴线区域布置的8务垂线洪季和枯季水文监测数据,结合实测断面地形。对该 大桥轴线区域的潮汐、水流以及悬沙浓度等方面的参数进行了统计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天生港水道的涨潮 流是主要的造床动力,浏海沙水道的落潮流是主要的造床动力;落急流速附近有双悬沙浓度峰的出现;由涨转 落憩流点前后3 h的流速比较小,而且变化平缓,该时段对于施工非常有利。 关键词:潮汐;潮流;悬沙浓度;沉井施工;沪通铁路长江大桥 文献标志码:A DOI:10.16232/j.cnki.1001—4179.2017.S1.024 中图法分类号:P33 1 研究背景 沪通铁路是国家铁路I级客货两用型快速铁路, 南连上海,北接南通,规划时速为160—200 km/h。该 作。 沪通铁路长江大桥桥位选址在澄通河段。澄通河 段宽窄相间,呈弓背形,从江阴大桥往徐六泾方向,河 道内依次分布有福姜沙、双涧沙、民主沙、长青沙、横港 沙、通州沙及狼山沙等沙洲。沪通铁路长江大桥桥址 位于横港沙尾,左边是天生港水道,右边是浏海沙水 道。在建的沪通铁路长江大桥上距江阴长江公路大桥 约45 km,下距苏通长江公路大桥约40 km,大桥北侧 与南通捕鱼港相接,南侧与张家港十三圩相接,桥位横 跨天生港水道、横港沙及南通水道。 铁路建成后,可极大缩短上海与南通及苏北地区的运 输距离,加强上海与江苏沿海及中西部地区的交流,实 现沿江两岸联动发展。沪通铁路一期工程中的长江大 桥桥址位于长江下游澄通河段的南通水道进El处…, 大桥全长11 km,正桥由主航道桥、天生港航道桥和横 港沙及南北引桥组成。主航道桥为双塔5跨斜拉桥, 该桥主跨为1 092 m,比苏通长江公路大桥的主跨还长 4 m。目前,正在进行该桥桥墩的沉井施工,建成后将 2数据方法 长江口水文水资源勘测局于2015年9月和12月 在沪通铁路长江大桥桥轴线的上游进行了洪、枯季水 文监测和地形测量(监测布置见图1)。①洪季。在 成为世界上最大跨度的公铁两用斜拉桥,整个工程预 计在2019年完工。 沪通铁路长江大桥施工区域的径流、潮流相互作 用强烈,水动力情况复杂。在施工前期,施工围堰曾受 到剧烈水流的冲击而发庄偏移,日前,在浏海沙水道 29号主桥墩进行沉井施工的过程中,也曾因为对水文 特性认识不足而发生过意外,对施工造成了不利影响。 为了充分了解该区域的水文泥沙特征,以便为大桥施 工提供准确的参考,迫切需要开展水文监测方面的工 收稿日期:2016—12—13 桥轴线上游500 m处,沿桥轴线布置了8条垂线,在天 生港水道布置了3条(即K1~K3),在浏海沙水道布 置了5条(即K4一K8),进行了大、小潮测验,通过此 次测验,取得了流速、流向、含沙量等相关方面的数据。 ②枯季。枯季的水文监测是在同样布置点位进行,对 大潮水文进行了.测验,并对沿桥轴线方向的地形进行 作者简介:张朝阳,男,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河口海岸水文泥沙研究工作。E~mail:zyzhangwhu@163.com 90 人 民 长 江 了测量。 潮位出现在洪季左岸天生港站,为3.39 m;最低潮位 出现在枯季右岸西界港站,为一0.51 m。无论是高潮 ; 吝螽 嘉线北 位、低潮位,还是平均潮位,左、右岸两站的洪季潮位均 r长期潮位站 /i, 至至 篓嗨 通 爵鬻 \ 道 图1 沪通铁路大桥水文监测布置 流速数据使用声学多勒流速流向仪(ADCP)和 WinRiver I1软件进行采集。对于含沙量数据,在每条 垂线的每个整点从水底至水面(水面、0.2H、0.4H、 0.6H、0.8H、水底)各取水1 000 mL,送人实验室恒温 烘箱烘干,用精密电子天平FA1604称重来计算其含 沙量。大桥轴线地形测量以距天生港左岸较近的K1 点为起点,采用船载GPS定位、HY1600测深仪进行水 深数据采集,运用所设水位站换算至河底1985国家基 准高程。 据大通站报汛流量统计,大通站2015年9月的平 均径流量为30 700 lTt /s,(1950~2015年)9月份的多 年平均径流量为39 400 m。/s,本次洪季测验期问的平 均径流量比多年平均径流量偏小。大通站2015年12 月的平均径流量为25 800 m /s,12月份的多年平均径 流量为14 500 m /s,本次枯季测验期间,大通站的径 流量比多年平均径流量大。 3成果分析 3.1 潮汐 从洪季大小潮潮位数据来看(见图2),桥位区域 左、右岸的潮位相差较小,从小潮到大潮,潮位振幅变 大,潮位变化特征明显。大小潮水文监测的时段选择 具有典型性。 图2 2015年洪季大小潮潮位过程 从潮位的特征来看(见表1),在统计时段内,最高 比枯季潮位高。 表1不同潮型潮位特征值统计 m 从左、右岸来看,洪季右岸的西界港平均潮位比左 岸的天生港平均潮位略高;而枯季左岸的天生港平均 潮位比右岸的西界港平均潮位高。 从潮差来看,两站洪季的最大潮差大于枯季的最 大潮差,最小潮差则小于枯季的最小潮差。而无论足 涨潮还是落潮,枯季的平均潮差均比洪季的略大。 3.2 潮流 3.2.1流速极大值 针对大桥建设的需要,水动力强对大桥建设的影 响大,因此本文对不同潮型分层流速涨落潮的最大值 进行了统计(见表2)。由表2中的统计结果可知,涨 潮最大流速在3,4号桥墩之间(H2处),洪季的小潮 最大为0.61 m/s,洪季的大潮最大流速为1.36 m/s; 枯季的最大流速同样也出现在该处,流速可达1.75 m/s。落潮的最大流速出现在29号主墩(H7)附近,洪 季的小潮最大流速为1.38 m/s,洪季的大潮最大可达 1.81 m/s,而枯季的大潮最大落潮流速则位于28号与 29号主墩之间,最大落潮的流速约为1.70 m/s。 根据统计数据以及桥轴线方向的水动力情况,经 过研究分析,可以发现以下规律。 (1)垂向上各垂线的涨落潮流速极大值,无论是 洪季还是枯季、小潮还是大潮,大部分出现在水体的一卜 层(水表,0.2H)。 (2)平面上涨潮时的流速极大值出现在天生港水 道3号与4号桥墩之间;落潮时的流速极大值主要出 现在浏海沙水道28号与29号主墩之间;天生港水道 的涨潮潮流极大值要显著大于落潮潮流的极大值,而 浏海沙水道27~30号墩间的落潮潮流的极大值明显 要大于涨潮潮流的极大值。 (3)从潮型上看,大潮各垂线的涨、落潮的极大值 均大于小潮的涨、落潮的极大值,27号主墩位置附近除 92 人 民 长 江 洪枯季还是大小潮,由涨潮转落潮憩流点附近3 h内 一致 。 流速较小,且变化平缓,是施工的有利时段。而落潮转 涨潮时则较为迅速,在落转涨憩流点时段施工,叮利用 的优势时问较短,冈而不是首选。 3.2.3 涨落急断面流速分布 一 “’— }【】f… 50{ ̄1 …¨ 由前述流速分析成果『]丁知,涨潮时,天生港水道桔 季大潮的涨潮潮流最强,落潮时,浏海沙水道洪季大潮 的落潮潮流最强,这两种情况都将对在建大桥造成最 不利的水动力环境。故本文选取枯季大潮涨急时刻和 洪季大潮落急时刻的垂线分层流速,结合实测桥轴线 断面地形成果,采用Kriging插值法插值计算,得}n r 沿桥轴线方向的涨急、落急断面流速分布等值线图 (见图4)。 由断面地形图可知,天生港水道河槽相对较窄, 浏海沙水道河槽宽深,是沪通铁路长江大桥建设的主 要难点。由断面流速等值线图可以明 看到,枯季大 潮涨急时刻,天生港水道内的流速较大,3号与4号桥 墩之间的最大涨潮流速可达1.75 m/s,而浏海沙水道 的涨潮流速却要小一个数量级。浏海沙水道的主槽由 于落潮潮流一直占主要地位,在枯季径流相对减小而 大潮涨潮流速动力强劲的情况下,径流潮流相1刊低消, 故浏海沙水道主槽中部的流速在沿断面方向反而最 小,此时是进行桥墩沉井施工的良好时机。 洪季大潮落急时刻,天生港水道的流速较小,l『ii浏 海沙水道落潮流速则远远大于天牛港水道的落潮潮流 的流速,在浏海沙水道主槽|}1上部水体形成一个高流 速核,28,29号主桥墩处于高流速的核心区,面临着剧 烈落潮水流的冲击,对大桥的施工及桥墩的稳同均会 造成较大的困扰。 基于以上分析,发现天生港水道和浏海沙水道流 速的分布存在一个跷跷板的效应,当一边水道处于流 速平缓时段时,另一边的水道则流速较大。工程施工 单位在桥墩围堰施工及桥墩沉井等施工过程巾,须注 意两水道洪枯季、大小潮流速的变化特点,宦选择在流 速平缓时段进行施工。 3.3 悬沙浓度 以时问为自变量,流速与悬沙浓度为因变 ,得到 潮周期时均悬沙浓度变化图(见罔5)。河Ll泥沙的起 动、输运、沉降、再悬浮过程复杂,影响冈素复杂,众多 学者观点不一 I4 。本文以大桥轴线区域现场实测数 据为例,揭示该区域的悬沙浓度特征。 从大小潮的角度来看,该区域无沦是天生港水道, 还是浏海沙水道,大潮悬沙浓度均明显大于小潮悬沙 浓度,这一点与目前对长江rJ区域的悬沙研究成果相 f,1)断面地形 起点距m l(100 1(1【_【) “)【lf1 {(1l】() 1()f】() 『ll…I】 l 『l琉兰 ( ・(J + l H I n j l l - 【__ 【_S 翼 f( l)II’ 断面分布 ≥ _ l【_f】 ¨““) f1f} n《H ≥ () I H |1 n l 1 - l l{l _l_: (c)洪季大潮涨急流速断面分怖 图4涨落急时刻断面流速分布等值线不葸 天生港水道(H1~H3)涨潮时的悬沙浓度峰均}}I 现在流速达到最大值之后,有一定的滞后性,符合沈焕 庭悬沙浓度分类中的Ⅱ类特征值 。浏海沙水道(H4 ~H8)落潮悬沙浓度峰出现了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 即任涨憩转落急过程中的落急流速峰值附近,}fI现了 2次悬沙浓度峰,而中问问隔着一个短时的相对恳沙 浓度波谷。这町能是由于径流与潮流混合,其流速、悬 沙浓度刚好达到细颗粒泥沙形成絮凝的外部条件,细 颗粒i『I:沙大 絮凝沉降,使得水体在短时问内含沙量 明 下降,出现了悬沙浓度波谷;而当流速继续增大突 破某一极限值时,前述过程形成的絮凝体被破坏,细颗 粒泥沙悬扬,造成水体悬沙浓度义开始快速升高, 而 形成了双悬沙浓度峰的现象。 4 结论 本文蛙于沿沪通铁路长江大桥轴线 域布置的8 条垂线所获得的洪枯季的水文 IIl1.1 ̄ IlJ数据,同时结合实 测断面地形,对桥轴线区的潮位、潮差、流速、流向及悬 沙浓度进行了统计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可以得m如 下主要结论。 张朝阳,等:沪通铁路长江大桥跨江断面水文特征分析 93 8 。4: z 图5垂线平均悬沙浓度随平均流速变化曲线 (1)天生港水道3号与4号桥墩之间的涨潮流速 烈,天生港水道的涨潮流速对边墩冲刷的影响也较大, 占优势,涨潮流速是主要的造床动力,最大流速位于3 因此,建议做好冲刷防护措施,同时应进行定期水文监 号与4号桥墩之间;浏海沙水道的落潮流速占绝对优 测,以防患于未然。 势,尤其是28~30号桥墩之间的主槽最为明显,落潮 参考文献: 流速是主要的造床动力,最大流速落潮出现在29号主 [1] 裴金林,李靓亮.沪通铁路长江大桥工程河段航道务件及桥墩布 墩附近。 置方案[J].水运工程,2012(3):108—115. (2)天生港水道和浏海沙水道的流速特征具有跷 [2] Stanford L P,Pannageotou W,Halka J P.Tidal resuspension of sedi— mentsin northern Chesapeake Bay[J].Marine Geology,1991,97(1— 跷板效应,当一侧水道处于流速平缓时段时,另一侧水 2):87—103. 道的流速则处于高流速时段。 [3]Yu Q。Wang Y P,Flemming B,et a1.Tide—induced suspended sedi— (3)天生港水道的悬沙浓度峰出现在流速峰值之 ment transport:Depth—averaged concentrations and horizontal residu— 后,涨潮的悬沙浓度高于落潮的悬沙浓度;浏海沙水道 la fluxes[J].Continental Sheff Research,2012,34(1):53—63. 的落潮悬沙浓度要明显高于涨潮时的悬沙浓度,在落 [4]Shi B,Wang Y P,Du X,et1a.Field and 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 of sediment mass fluxes on an accretional coastla mudflat[J].Journal of 潮流速达到落急前后,有双悬沙浓度峰出现。 Hydro—environment Research,2016(11):75—90. 基于本文统计分析结果,由涨潮转落潮憩流点前 [5] 陈沈良,张国安,扬世伦,等.长江口水域悬沙浓度时空变化与泥 后的3 h内,沪通铁路跨江大桥桥址区域的流速较小 沙再悬浮[J].地理学报,2004,59(4):260—266. 且变化平缓,是施工的有利时段。同时,大桥主桥墩所 [6] 沈焕庭.长江河口最大浑浊带[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1. 在的浏海沙水道的落潮流速对桥墩基础的冲刷十分强 (编辑:赵秋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