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一单元强化训练及答案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
1、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絮叼(xù) 淡雅 荫蔽(yīn) 各得其所 ..B.憔悴(qiáo) 分歧 诀别(jué) 喜出望外 ..C.匿笑(ruò) 烂慢 一霎(shà) 泼泼洒洒 ..D.徘徊(pái) 祷告 沐浴(ɡǔ) 翻来复去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造访 响清 静默 抖擞精神 B.捷毛 幽谷 昏鸦 幸甚至哉 C.淅沥 宽敞 喉咙 花枝招展 D.萧瑟 端庄 郎润 不知不觉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当激情冲动过去之后,他就不慌不忙地开始说话,声音总是很平静,句子也很温和。 ..
B.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
C.假日里好友要去淮海纪念塔参观,而我想去敦煌旅游,我俩的看法真是一拍..即合。 ..
D.我的伯父颇有才华,可惜锋芒毕露,别人很难和他合作,最近辞职回家了。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加强居民的环保意识,是当前非常重要的任务。 B.通过老师的教导,使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C.只有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我们才能真正拥有灿烂的明天。 D.为防止水灾之后无疫情,医务人员日夜巡查,吃住都在堤岸上。 5、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设问)
1 / 9
B.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夸张) C.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反问)
D.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排比) 6、将下列句子组成一句意思连贯、完整的话,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人格是什么?②只有恪守纯洁、崇高的人格,③一个人人格猥琐、低劣,其一生必将渺小、肮脏;④才能造就亮丽、伟岸的人生。⑤人格是心灵的庇佑、人生的座基。 A.①⑤②④③ 7、古诗文默写
(1)日月之行,__________,星汉灿烂,____________。 (2)______,江春入旧年。
(3)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
(4)《______》中诗人以丰富而奇特的想象,表现了大海的雄伟壮阔,表达了诗人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
(5)《论语·子罕》中孔子告诉学生,一个人应该坚定信念,矢志不渝的句子是_______, ____________
(6)《次北固山下》直接抒发作者思乡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②④①⑤③
C.①⑤③②④
D.③②④①⑤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①,竹工破之,刳去其节,用代陶瓦②。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毁③,蓁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④之暇,被鹤氅(chǎng),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
2 / 9
待其酒力醒,茶烟⑤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彼齐云、落星,高则高矣;井干、丽谯,华则华矣⑥;止于藏歌舞非骚人之事吾所不取。
(选自《黄州新建小竹楼记》,有删改)
(注)①椽:椽子。②陶瓦:用泥土烧成的瓦。③雉堞圮毁:城墙倒塌毁坏。④公退:公事完毕,回来。⑤茶烟:指烹茶炉火的烟气。⑥齐云、落星、井干、丽谯:都是名楼。
1.解释下列加点词。
(1)有仙则名 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因作小楼二间 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何陋之有 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被鹤氅 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止于藏/歌舞非骚人之事/吾所不取 B.止于藏歌舞/非骚人之事/吾所不取 C.止于/藏歌舞非/骚人之事吾所不取 D.止于藏歌/舞非骚人/之事吾所不取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4.甲、乙两文表现了怎样的共同情怀或志趣?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1、留守乡村的爷爷
蒋 曼
①孩子的爷爷在乡下,八十多岁了,嗓门洪亮,身体硬朗,还能参加各种劳动。他似乎从未有退休打算,每天都很忙碌,忙着照顾他的鸡、鸭、蔬菜和庄稼。
②前不久,接他到城里住过几天,可他老是记挂着乡下:菜该灌肥,该撒点草木灰,寄养在邻居家的看门狗还是天天回来睡,水沟要刨刨,不然树苗的根要烂了,母鸡们都下蛋在山上,便宜了黄鼠狼。在他的土地上,有太多需要他的物和事,从未有被生活丢弃的感觉。
③从孩子的爷爷身上,我看到这样一个老人,面目黝黑,衣衫褴褛,在与土地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大自然慷慨地把尊严和自豪传给他,二十四节气镌刻进他的血脉,知道什么时候劳作,什么时候休息。
3 / 9
④平常日子,他会仔细地安排家里地里的活计。菜长出来了,鸡长大了,就在它们之间编一道竹篱笆;赶集时,买点不常见的菜苗,种出来,看着都感觉稀奇。天燥地旱,他不着急:“没啥,油菜今年长得好,天干油分足。”如有阴雨,他也会安慰家里人:“稻子灌浆的时候,雨水多,不空壳。”某年洪水来犯,他也如此淡定:“这土肥沃啊,明年又种嘛。”数十年与土地亲密相守,其经验足够让他从容不迫。
⑤乡村老人对死亡有一种独特豁达,生死本是自然轮回,荣衰不只是庄稼和草木。爷爷能在一岁一枯荣的山野田间洞悉生命秘密。在乡村,死亡从来不是禁忌,到了高龄岁数,他们会早早地请来风水先生,选好墓地,准备好寿木,放在堂屋里,每年会亲自刷一遍漆,红色的或者黑色的,平时用来储存需要干燥的粮食,最后,存放自己。
⑥孩子的爷爷喜欢种树。我老公考上大学,他高兴地在村里小学种下一排香樟树,现在还都郁郁葱葱,生长在已被废弃的小学校里。我们结婚时,他建议我们种一棵树,然而在高楼遍地的城里,连人都难以安顿,我们在哪里可以种下属于自己的树呢。
⑦有了小孙女,爷爷说:“我在乡下给孙女种了棵香樟树,以后她大了,树也大了。”爷爷说不来动听的话,小孙女却记住了爷爷的礼物。这个城市出生的孩子,从此与遥远的乡村老家有了心灵相通的所在:一棵树,一棵和她一起成长的树。
⑧有一天,我们回老家时,女儿终于见到了这世界上属于她的那一棵树。爷爷领着孙女,骄傲地走在自家的土地上,满怀一个勤劳庄稼人的自豪感,大声地告诉孙女:“这地是我的,也是你的,小池塘是你的,大公鸡是你的,坡上的柏树全是你的,那只叫团团的狗也是你的……”
⑨不由得凝神驻足,聆听又感动。我们给了孩子生命,留守乡村的爷爷则给了她广袤而丰盈的故乡,我由此豁然开朗,哀而不伤。
(摘自2016年5月《长春日报》)
1.文中“爷爷”做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2.结合全文,揣摩下列词句含义。
(1)从孩子的爷爷身上,我看到这样一个老人,面目黝黑,衣衫褴褛,在与土地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大自然慷慨地把尊严和自豪传给他,二十四节气镌刻进他的血脉,..知道什么时候劳作,什么时候休息。结合全文,请你谈谈句中加点词“镌刻”在文
4 / 9
中的含义。
(2)不由得凝神驻足,聆听又感动。我们给了孩子生命,留守乡村的爷爷则给了她广袤而丰盈的故乡,我由此豁然开朗,哀而不伤。为什么说爷爷给孙女的故乡是“广袤而丰盈”的?
3.结合全文,谈谈标题“留守乡村的爷爷”的作用。 4.请简要概括文中“爷爷”的形象特点。
5.爷爷为什么要在乡下给孙女种一棵香樟树?请谈谈你的理解。
2、父亲的轮廓
袁哲生
①父亲一直是我最好的朋友。
②每当母亲用一些类似“牙膏没有从最尾端挤出”“冰箱门没关紧”“看电视超过半个小时”等等小事向我兴师问罪,并且总是将矛头转向我的成绩上面去时,我便知道,夜里,父亲又会来到我的房间。
③父亲个性之中有一种非常腼腆的特质,他总是等我和母亲都睡着以后,才蹑手蹑脚地轻轻扭开门把,走进我的房间,在小书桌的台灯底下压一张纸条;有时,纸条里面还会包着一张五十块钱的钞票。偶尔,在情况较糟的时候,父亲会在纸条上用歪斜支离的字迹写下“忍一时,风平浪静”与我共勉;这句话成了我们彼此之间的默契,那表示父亲知道在我和他一样敏感而容易受伤的心灵中,又遭受了一次无情的考验。父亲识字不多,我记得他总是把“风平浪静”写成“风平浪近”,但这并不影响我们之间的特殊情谊。在父亲要来的那个晚上,临睡前,我总是记得检查一下房门是否上锁了,从来没有失误过。
④曾经有过几回,父亲来的时候我并未睡着,我听到父亲用力握住门把,再缓缓转开的声音,便立刻翻过身去面向墙壁眯着眼睛。尽管父亲极力不愿发出声响,我还是听到一双塑胶拖鞋在黑暗中静静地走向书桌,然后是纸张摩擦桌面的窸窣声,和父亲迟重的呼吸声……有时,父亲会拉开椅子,把台灯扭开一点点亮,然后坐在我的书桌前沉默不动,过了好一会儿,才靠上椅子。离去前,父亲会替我把桌上的书本和作业簿摆放整齐,然后才扭熄台灯;在那一刻,我的眼前又恢复成一片黑暗。
⑤我从不知道父亲坐在我的椅子上时,心里在想些什么;我也从来不敢抬起
5 / 9
头来,用一声叫唤,或者一双清醒的目光来打破沉默。也许我没有勇气,怕自己会在父亲面前哭了起来;更让我恐惧的是,若是走下床来,不幸看见父亲的眼角也含着泪光,默默地坐在我的书桌前,我该如何面对那种时刻?
⑥高三那年,是我生命中的第一个难关;当时,在我不觉生命有何可喜的脑筋里,的确曾经生起过自杀的念头。我不知道父亲是否经历过联考的压力,不过,在那没完没了的一年里,的确只有父亲曾经察觉到我想死的念头。
⑦接近联考的某个夜晚,我正在学校提供的晚自习教室里作考前冲刺,日光灯管把教室照得明亮而冷清,同学们都埋首书桌、互不交谈。我选了一个邻接走廊靠窗的座位,设法让自己专心在书本上;突然,我听到一阵用手指关节轻轻敲打玻璃的声音,抬起头来,父亲的脸出现在窗格里面。父亲必定是不愿吵到其他正在看书的同学;我体会了他的心意,便悄悄地从座位上站起来,绕到教室的后面出去和他会合。
⑧我永远记得和父亲并肩坐在空荡、黑暗的体育馆长椅上,而心里渴望着时光永远停止,或是快速跨过的情景。父亲先是取出温热的蒸饺和我一起吃,他细心地把白色保丽龙的盒子掀开,然后为我撕开卫生竹筷子的封套。我知道那是父亲在夜市入口的小摊上买的,摊子后面是宏光钟表行,隔壁是间杂货铺,杂货铺的天花板上吊着一包包的干鱿鱼和紫菜,老板娘是个扎着一条蓝围裙的胖女人……父亲取出口袋里的卫生纸放在我前面备用,他像面对一位长辈似的对待我,令我终生感激。我知道父亲拙于言辞,在面对生命中难以省略的伤痛时,更无力打破沉默。
⑨吃蒸饺的时候,我想起那些蒸饺原先排列在小蒸笼里冒着蒸汽的模样;我想起那个卖蒸饺的老人坐在圆凳上,被一团团白色水汽模糊了脸孔的形象;我仿佛看见父亲孤独地走上前去,两眼茫茫的老人从圆凳上站起来,剥下一只保丽龙盒子,再给它穿上一层透明的塑胶袋,然后掀开其中的一个蒸笼盖……我想到那些蒸饺原先蹲在竹笼子里高兴地窃窃私语着的样子,我想到这个世界上必定还有类似蒸笼那样温热且快乐的角落。那天晚上,是个寒冷的夏夜,父亲和我相对无语,临走前,他对我说了一句话:“好好活下去,不一定要在意别人的话,人生有时候要走自己的路。”
⑩那句话同时把我和父亲变成了另外一个人。父亲成了我心目中的无名英
6 / 9
雄,我永远忘不了,那天晚上,他为了避过校门口警卫的询问,索性爬墙离开的那一幕。在淡蓝色的月光映照下,他奋力攀上围墙,骑在墙顶上向我挥手,并且很诚恳地将手掌划向眉梢,向我行了一个军礼,然后才纵身跳落校外的小路上。
⑪我站在墙内,听到父亲落地的一声轻响,顿时热泪盈眶。我紧握双拳,叮嘱自己永远不可再有绝望的念头,要好好活下去。
1.为什么说“父亲一直是我最好的朋友”?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 2.结合语境,按要求品析语言。
(1)我也从来不敢抬起头来,用一声叫唤,或者两道清醒的目光来打破沉默。(句中“从来”不可删去,理由是什么?)
(2)我想到那些落饺原先蹲在竹笼子里高兴地窃窃私语着的样子。(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这句话的妙处)
3.第③段详细描述了父亲夜里来“我”房间的情景,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仔细揣摩第⑩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说说父亲当时是怎样的心理? 5.文章标题为“父亲的轮廓”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请你对“轮廓”的理解。
四、写作题(4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难免会发生一些难过的事,被忽视、被误解、被伤害,但也总有一些人、一些事,让你觉得相遇一场,是命中注定的幸运。嗨,别沮丧啊!人生,总会有不期而遇的温暖。 .......
请以 “不期而遇的温暖”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字数不少于600字。②有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③不限文体(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注意书写。
7 / 9
参考答案:
一 B C C C B C
若出其中 若出其里 海日生残夜 随风直到夜郎西 观沧海 三军可夺帅, 匹夫不可夺志也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二
1. (1)出名,有名。 (2)于是。 (3)什么。 (4)通“披”,披着,穿着。 2. B
3. (1)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2)挨着的房屋都是这样,
因为竹瓦价格便宜而且节省很多工序。
5. 甲文叙写了环境的幽静和生活情趣的高雅,乙文着力写清韵雅趣的竹楼和幽雅飘逸的谪居生活,都表现了作者甘居陋室、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怀。 三
1.①仔细安排家里地里活计;②从容安排身后事;③在村里小学种下一排香樟树;④再种一棵香樟树当礼物送给孙女;⑤领着孙女看自家的土地。(答对三点,可得满分。)
2.(1)①“镌刻”原指雕刻。②在文中指爷爷与大自然、与土地不可分离的紧密关系。
(2)因为爷爷在广阔的故乡留给孙女的一切是丰富的,他希望孙女能同样感受到他的自豪和眷恋。
3.①交代文中的主要人物;②点明文章的主旨。
4.①年纪大但身体硬朗;②热爱乡村生活;③有豁达从容的人生 态度。
8 / 9
5.①爷爷把香樟树当作礼物送给孙女;②让孙女与遥远的乡村老家有心灵相通的所在,香樟树和她一起成长;③爷爷送给孙女的不仅是一棵树,也是告诉孙女,她与故乡、与土地血脉相连,故乡好土地是我们心灵的起点和归宿。
1.父亲总能在我心灵受伤的时候及时给予我安慰和鼓励,他深知我内心的想法,帮我战胜了困难和自我。所以说父亲一直是我最好的朋友。
2.(1)“从来”是“一直”的意思,表明了“我”一直矛盾的心理和做法:怕自己因缺少勇气在父亲面前哭起来;怕看到父亲伤心的面孔,不敢去面对。去掉了,语气上就弱了许多,不如原来的效果好。(2)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写出了蒸饺在竹笼内排列的热闹情状,衬托出“我”对“温热且快乐”的渴望,反映了自己对父亲给予自己心理抚慰的喜悦心情。
3.具体写出了父亲对“我”的细心呵护,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为后文写父亲察觉“我”要自杀到学校来鼓励安慰“我”作铺垫。
4.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像军人一样坚强地面对所遇到一切困难,并以“行军礼”的动作表明对儿子的信任,会永远做儿子坚强的后盾。
5.父亲总是在“我”心灵受伤的时候,在黑色的夜晚及时给予“我”光明和温暖,在这时候“我”虽然不能清楚地看清父亲的面容,只能看个大致的“轮廓”,但这“轮廓”是父亲留给自己最清晰的形象、最感动的印记,他一直鼓励着勇敢地前行。“轮廓”也是文章行文的线索。 四
9 /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