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陕北秋季旱地植苗造林技术探析

陕北秋季旱地植苗造林技术探析

2021-09-23 来源:乌哈旅游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陕北秋季旱地植苗造林技术探析

作者:刘春燕

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5年第23期

摘 要 在陕北干旱地区,一般春季少雨,风沙量大,不利于新苗的栽植,而在秋季对植苗造林的有利因素较多,更宜种植新苗。因此,本文针对陕北秋季旱地植苗造林技术从其有利因素、秋季植苗造林的时间、树种选择、以及效益分析这四大方面进行了具体阐述,希望能够对陕北旱地地区的植苗造林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 陕北旱地 植苗造林技术 中图分类号:S791.254 文献标识码:A

因为在陕北地区,其春季气候一般干旱少雨,而在夏季,由于多雨而导致操作性较弱,秋季的许多因素对植树造林有着有利的影响,且由于在秋季的树苗成本低、存活率高,所以在陕北干旱地区推行秋季植苗造林是一种切实可行的策略。本文针对秋季植苗造林的有利因素从土壤情况、水分蒸发量、抗旱性及劳动力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对秋季植苗造林的时间、树种选择及其效益作了具体的分析。 1秋季植苗造林的有利因素 1.1土壤墒情好,含水量高

在陕北干旱地区,降水量一般在七到九月份,在秋末冬初时,土壤约有百分之二十的含水量。但到了干旱多风的冬季,会蒸发到土壤中百分之十的含水量。所以,在秋天的干旱地带,因为土壤较高的含水量,也就大大的提高了造林的成活率。 1.2蒸发量小,空气湿度相对大

在陕北秋季,因为较大的降水量与较大的空气湿度,就使土壤的蒸发量得以降低,约保持在六十毫米,而到了春季却有一百七十毫米的蒸发量;而由于秋季的湿度比春季的湿度多百分之十左右,因此,无论在降雨量、空气湿度上还是在土壤蒸发量上,秋季在对幼苗的植育方面的条件都胜于春季,更利于苗木成活。 1.3生根早,抗旱性强

春季的气温回升较快,而在这个时期,苗木所需水分与养分较多,这就无法使水分供给与需求获得平衡,最终导致新芽无法成活,从而使幼苗整体成活率降低。而在秋季,苗木新稍不再生长,根部开始回流养分,此时,较易使新植苗木伤口得到愈合,并保证一定数量的新根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长,能够提供一定的水分与养分来补给来年春天的苗木,遏制“虚脱”现象发生。因此,秋季的苗木成活率高于春季,更宜栽培苗木。 1.4劳动力充足,造林宽容度大,成本低

由于春季水分蒸发量大,又处于农忙时期,无法为栽植新苗提供充足的劳动力,这就造成栽植新苗的各个环节必须连贯,如此一来,不仅使造林的成本提高,而且对幼苗的成活率有很大的影响。而在秋季,正值农闲时期,有充足的劳动力,且栽植幼苗的各个环节比较紧扣,这就使造林成本与难度大大降低,从而能够大大提升造林的成活率。 2秋季植苗造林的时间

在秋季植苗造林的时间选择上,普遍来说,从每年的十月底到十二月中旬,即在土壤封冻前,树木叶落后这段时期便是植苗造林的最佳时期。在秋季进行植苗造林时,应坚持宜早不宜晚的原则。当林木开始落叶时便可栽植新苗。但对于如泡桐等树种,应在其生长旺盛期停止后进行带叶栽植,这样会更利于其成活。而一旦土壤出现冰冻现象,就要停止植苗造林。 3树种选择

对于陕北干旱地区的树种选择,一般以杨树、柳树等乡土树种为主,要以适地适树为种植原则,因地制宜选择树种。且在树种选择上要遵循以下几个要点。 3.1选择良种壮苗

作为植苗造林的先决条件,种植人员一定要做好苗种的选择工作,要选择良种壮苗进行种植。由于苗种的选择对苗木的成活率、初期生长量及抗逆性有着直接的影响,并且在抵御病害、自然灾害方面不同的苗种其抵抗能力也存有较大的不同。所以,在陕北干旱地区,为与当地气候、环境条件相适应,需要选择杨柳等乡土树种进行混交造林。此外,在对壮苗进行选择时,要按照一定的苗木规格来选择。一般来说,苗种高度在3.5米以上,根系保留长度为15至20厘米,且苗干少受病虫侵害。 3.2密度合理

作为林分群体结构稳定性与林木个体间的生长发育的关键影响因素,造林密度的确定要以品种特性、造林种类、培育目的等因素为依据。由于陕北干旱地区立地条件差,其植苗造林主要为了防风固沙,因此造林密度应以2m€?m的株行距进行种植。这样不但使地下水供应不足的问题得以解决,而且也起到了防风固沙的作用。 3.3合理截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要选择截秆合理的优质壮苗,使壮苗的主要营养得到保留,从而使其健康成长。并要求截秆的截面平滑,呈马蹄形,以保证苗木水分蒸发量的减少,从而使苗木成活率得以提高。 4秋季植苗造林的效益分析

在陕北干旱地区进行植苗造林,不仅有着良好的生态效益,而且也有着可观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具体来说,一方面秋季植苗造林大大缩减了种植中的植苗费与造林费,从而使经济效益得到了良好的增长;而另一方面,林地能够更早的郁闭,从而使其生态效益得到较快地发挥。此外,对广大陕北农民群众的植苗造林的意识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这势必推动加快陕北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步伐,最终为社会带来巨大的效益。 5结语

在陕北干旱地区,土壤贫瘠,干旱少用,日照充足,其年降雨量约在两百毫米左右,而且在七到九月份较为集中。而其春季多旱少雨、风沙大导致水分大量蒸发,造成苗木缺水而死亡。另外由于春季造林时间较短,对大面积造林无法承载住。而在秋季,因为空气湿度大,土壤有较高的含水量,且有充足的劳动力,这就保证了植苗造林的高成活率、低成本。所以,在陕北干旱地区栽植新苗更宜在秋季进行。 参考文献

[1] 王银福,田向东,王文霞.陕北地区文冠果造林技术[J].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2).

[2] 冯生亮.浅谈陕北干旱地区的造林措施[J].新西部(下半月),2009(0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