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双减”政策下对小学班级管理的全新思考

“双减”政策下对小学班级管理的全新思考

来源:乌哈旅游
“双减”政策下对小学班级管理的全新

思考

摘要:随着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部门对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目标与任务有了更高的要求。国家出台的“双减”政策主要包括两方面:校内和校外。校内方面,须想办法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使教师在给学生布置作业的时候尽可能趋向于合理,学校的课后服务须满足学生的需求,让学生能够更规范地学习;校外方面,校外培训机构的教学方式须进行全面的规范,降低校外培训机构的热度。“双减”政策下,教师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不断改变自身的教学方法,寻找最有效的教学方式,针对每名学生自身不同的特点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打造有效的教学课堂,真正实现减负提质。但减轻负担不能降低教学质量,而是需要提高教学质量。目前形势下,一部分教师过分强调减轻学生学习负担,而忽略了教学质量的提升,使教学质量出现下降。本文就“双减”政策下对小学班级管理展开探讨。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班级管理;对策 引言

班级是一个小团队,而班主任是这个团队的领头人。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是否得当影响着班级各方面工作的开展。在新时期的班级管理中,仍有一些班主任的工作模式不能与时俱进,缺乏科学的管理方法,偏重于课程基础知识教学,忽视了班级活动的组织开展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使班级氛围僵化,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质量。目前,中小学班级管理面临着巨大挑战,这对班主任的管理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小学班级管理的主要内容

小学班主任和其他的任课老师有一定的区别,小学班主任的身份是多重的。一方面,他们有和任课教师一样的教学任务来实现教师的价值,另一方面,他们

也是班级管理的领导者和活动的组织者,直接负责班级的所有工作。具体来说,小学班级管理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是充分发掘班里有潜力的学生,特别关注有管理能力的学生,根据不同学生的能力水平安排不同的管理任务,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使学生广泛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提高学生积极性,制定班级管理相关规章制度,通过各种活动让班级形成强大的凝聚力。第二,班主任要时刻关心学生的心理状态,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及时的鼓励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人格,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规范他们的行为举止。

2“双减”政策下对小学班级管理 2.1班级管理需注重“情感教育”

班主任作为班级建设的主导者,应热爱自己的班级和学生,积极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与学生交朋友,用爱心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相互尊重、信任、理解的桥梁。如此一来,学生能够自然而然地把班主任当知心朋友,可以主动与班主任谈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自己的理想,有利于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同时,这种沟通方式有利于班主任及时掌握学生的内心世界,从学习、生活等层面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班主任可以每学期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关于生活、学习方面的思想交流活动,以“我想与你谈心”“倾吐压抑在心中的烦恼”“父母对我有何期望”等为主题,要求学生以自愿的方式整理思想交流材料并交给班主任;班主任仔细阅读学生提交的相关材料,从中挖掘部分同学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具体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班主任以主题班会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开导性教育,鼓励学生,让每位学生都有明确的奋斗目标;个别同学提及的家庭、个人隐私问题,班主任可以通过一对一谈话、复信、家访的方式解决,或者酌情动员其他同学对其进行帮助,解决相关问题。这种亦师亦友的交流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及人生观,提升心理素质,实现健康成长。

2.2利用新型教学方式,提高课堂趣味性

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不仅仅是课业负担,还包括学生的心理负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仍选择传统教育的教学方式,对学生教育有不利的影响。广大教

师应转变传统教育模式,利用新型教学方式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新教改明确,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感受,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同时,教师也可开发教育游戏,使用游戏的方式让学生放下心理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寓教于乐。

2.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而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学生也应该是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作用,让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与管理。《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指出要在新时期的班级管理中努力构建民主的班级管理制度,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中,进而形成学生自我教育、民主管理的班级管理模式。所以,班主任教师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要善于“解放”自己,要信任学生、发动学生、依赖学生,构建以班干部群体为核心、学生全员参与的班级管理新模式。为了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力,发挥学生的主人翁作用,在班级建设初期班主任可以和学生一起制定符合本班实际的班级规章制度,促使班级各项工作的开展都有章可循。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组建能力较强、品德向上、积极正直的班干部队伍,在班级中树立榜样,同时也能团结全体学生。建立“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班级工作体制,充分发挥每一名学生的优势,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中,如“值日班长制度”,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集体意识。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教师要发挥好主导者的角色,要及时指出学生工作中存在的小问题,对于学生出现的困惑班主任要及时给予帮助或者疏导,这样在“解放”班主任的同时,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被激发出来,班级管理工作也会更加高效。

2.4选择多样的管理方法

小学生的性格多样,因此班主任选择的管理模式并不固定。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新的班级管理方式被开发和应用。这些新的班级管理模式各有特色和优势,班主任需要结合班级情况和小学生的发展需求,科学地应用不同的班级管理模式,以此为基础提高班级管理质量。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小学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对班级现状进行全面了解,并结合需求来选择管理模式,以此来更好地发挥出多样化管理的特点和优势,通过对不同班级管

理模式的优势进行融合应用的方式,保证管理的科学性。与此同时,班主任还需要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充分表露自身对学生的情感,在感动学生的同时赢得学生的信任,以此更好地为各种班级管理措施的实施打下基础。除此之外,小学班主任还需要考虑学生的人格,选择正确的引导方式来开展管理,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性格和形成健康的人格。

结语

总之,“双减”政策背景下要转变传统教育的理念,教师要在学习新型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还能使学生学习的氛围变得活跃,不会出现学习压力大的情况。社会持续发展,对教师的综合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一定要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做好领头人,用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减轻学生课业压力的同时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明.沟通艺术在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探讨[J].试题与研究,2021(36):141-142.

[2]方小伟.网络环境下小学班级管理的对策[J].小学教学参考,2021(36):88-89.

[3]刘丽丽.差异教育理念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运用策略[J].新课程,2021(48):225.

[4]孙治国.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创新实践[J].新课程,2021(48):226. [5]陈振华.当代班级管理遭遇的学生问题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0(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