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世界经济概论论文

世界经济概论论文

2021-05-05 来源:乌哈旅游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为吸引外商来华投资,在土地、人力、资源、税收等方面给予了大量优惠政策,部分优惠甚至超过中国本土企业所享范畴。然而近些年,的确有部分外企开始逐步退出中国市场。

自2004年以来,各行业均有外资流出迹象,其中以2012年最密集,主要集中在制造业。从外资流出的方向来看,跨国巨头多选择将工厂迁回本国或一些东南亚国家,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遭遇挑战。星巴克、福特汽车因为人力成本上升和制造成本增加将全部或部分产能撤回美国,阿迪达斯因生产成本增加将部分生产线转移印度尼西亚,雀巢、达能因不敌本土企业竞争而缩小甚至退出中国市场。

过去几年,跨国公司纷赴中国开展业务。成为一名外企白领,是无数中国大学生的职业梦想。可梦想正在褪色,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开始裁员。据中国欧洲商会的调查,去年在华裁员的欧洲公司比例从2012年的10%升至16%,而计划增加长期僱员的比例从2012年的61%降至48%。今年有24%的公司计划在中国削减成本,高于2013年的22%,而裁员正是外企在华成本削减行动的一部分。

外国公司削减在华投入,或是撤离中国市场,最直接的原因就是钱难赚了。 中国欧盟商会发布调查结果,2/3的大企业表示在华经营越来越困难,一半受访企业认为在华“黄金时代”已结束。外资之所以难赚钱了,主要有几个原因:

一是受全球经济形势和中国国内经济形势影响,宏观经济减速以及人民币不断升值导致企业盈利减速。

二是人力成本上升,经过多年人均工资的增长,中国的人力成本比较优势已经越来越小。越南工厂工人的平均月薪约为136美元,印度尼西亚约为129美元,而中国工人已达413美元的平均月薪,是越南和印尼的三倍以上。

三是优惠政策取消,政策准入门槛提高。在税收上,2008年新《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施行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原来执行的再投资退税、特许权使用费免税和定期减免税等税收优惠政策面临取消。中国东部的苏州、无锡等长三角富庶地区相应提高了投资门槛,对新进的外资企业,不但没有专门的优惠政策,甚至还对其产业类型、节能减排方面提出严格要求。

四是运营环境日益艰难、中国本土企业强劲挑战。中国近期针对在华外企进行的反垄断反商业贿赂调查,极大缩小了外企的寻租空间,过去强势的商业运营环境变得紧张起来。同时中国正孕育出一批实力强大的本土领军企业,这些本土企业更接近和了解消费者,与它们展开竞争是跨国公司不可回避的现实。

但是,部分外国企业退出中国市场,是否就意味着外资的整体撤离呢?对此,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曾公开表示,现在没有数据来支撑这一说法,商务部正在研究相关外商投资的投入流出情况和贸易情况,尚无特别异常的变化。沈丹阳强调,从市场因素看,中国仍然是全球最具吸引力和增长最快的市场,外商没有理由像个别评论所说的撤出中国。

据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1月至9月,外商在华投资新设立企业17,247家,同比增长5.5%;实际使用外资金额873.6亿美元(折合5,38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4%(未含银行、证券、保险领域数据,下同)。9月当月,外商投资新设立企业2,047家,同比增长9.4%;实际使用外资金额90.1亿美元(折合555.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

沈丹阳表示,有五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综合在一起,令中国外商投资的综合优势突出: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稳定;中国内需市场潜力巨大;中国高素质人才集聚;中国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中国产业配套能力日趋增强。

去年中国实际利用外资1,176亿美元,增长5.3%,仍在世界上排名第二位,在发展中国家里排第一位,连续21年位居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的首位。近期,商务部对欧盟中国商会等外资企业商会调研发现,在中国投资的外资企业85%是盈利的,90%以上的外企愿意继续在中国扩大投资。最近联合国贸发会议的一项抽样调研同样显示,2013年至2015年期间,中国仍然是被看作世界上最具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

企业的数量并不等同于利用外资的质量和金额,相反,国内外大量权威的宏观数据证实,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还在进一步增强。那些根据少数外资企业撤出中国的个例就断定外资大幅撤出中国之言论,有偷梁换柱之嫌,适时休矣。

退一步而言,实时部分外国资本和企业出于投资或投机的考量,大幅撤离中国,也不会影响中国经济基本面,不会对中国经济构成真正的威胁。

在经济全球化的框架下,资本的流入和流出原本应是自由化的,撤离新兴经济体国家亦是全球共同趋势。然由于中国的巨大发展潜力,外资加大对华投资是必然、长期的规律性趋势,而撤离只是局部、短期现象,而非战略性的。

内外资皆面临转型升级

外资逃离中国的言论不攻自破,但外资近年来在中国的投资结构却发生了较明显变化。伴随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外资也在积极适应新常态,从传统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从东部沿海地带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今年前三季度,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86.3亿美元,同比增长8.7%,在全国总量中的比重为55.7%。同时中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增长较快,1至9月,东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31.3亿美元,同比下降1.4%;中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85.9亿美元,同比增长9.5%;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56.3亿美元,同比下降14.6%;中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占比合计16.2%。

外资的当务之急不是逃离中国、不是加大投入,而是适应中国、提升创新力。如今,中国对利用外资的追求不仅仅是数量的增长,甚至不是金额的增长,而是利用外资水平的提高。外资也不是进来了就能赚钱,还必须得有核心竞争力,得有好项目。过去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外资比较容易找到机会,但是在中国经济发展平稳之后,那此处于落后产能的外资企业若不能尽快跟上中国的步伐,则迟早会被淘汰。当然,中国应当及时进行政策引导和制度改革,鼓励外资企业拓展新兴行业、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市场。

外资在中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超国民待遇丧失,危机意识逐渐增强。这意味着“中国制造”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或许将遭遇更强劲的对手,这对国内传统制造业来说也是一次提升自身竞争力、实现产业升级的机遇。中国本土企业需要重新定位自己,将传统的依赖低成本价格优势的模式,转变为依靠产品科技含量和产品质量取胜,这是一道必须要迈过的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