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谈历史教学网络课程资源的运用

浅谈历史教学网络课程资源的运用

2020-03-25 来源:乌哈旅游
浅谈历史教学网络课程资源的运用

发表时间:2013-07-10T15:53:47.10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3年10月总第150期供稿 作者: 江晓华[导读] 经历过“拿来主义”的失败经历,也品尝到成功利用网络课程资源的喜悦。

江晓华 湖北省郧县五峰乡九年一贯制学校 442500

摘 要:在教育技术装备日益普及的今天,网络技术的普及和网络资源的广泛应用为历史新课改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作为历史教师在利用网络课程资源时既要学会充分利用课程资源,也要摒弃简单的“拿来主义”,学会取舍甚至是动手制作修改,精心挑选资源和设计问题,做到资源与教学相融。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在教学时运用起来得心应手,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关键词:历史教学 网络课程资源 运用

课程资源按不同功能和特点可以分为很多方面,其中既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智慧等素材性资源,又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条件性资源,历史课程标准要求结合“历史学科所具有的独特性质,使其拥有丰富的课程资源”,首次明确提出了历史学科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在教育技术装备日益普及的今天,历史教学与网络技术配合,既可制作多媒体课件,又可以建立学科资源库、网络课件等。同时利用网络上的图片、视频、文字可以生动形象地再现史实,创设历史情境。这是常规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网络技术的普及和网络资源的广泛应用为历史新课改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通过这几年的探索,经历过“拿来主义”的失败经历,也品尝到成功利用网络课程资源的喜悦。我总结出,在历史教学中要想充分利用网络课程资源,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充分利用网络课程资源,恰到好处地补充教学

例如,华师大版八年级(上)《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中“黄海大战”, 教学目标主要有两点.一是通过甲午战争中邓世昌以身殉国的事迹,体会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继承保家卫国的优良传统。二是通过以“泱泱大国”自居的清王朝败给“弹丸小国”日本的史实,增强忧患意识,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课本用几段文字简要讲述了黄海大战的过程,用两段小字和一个表格介绍了中日两国在战前海军装备方面的对比。如果只凭课本这些文图,是能达到目标,但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于是我在实际教学中在网上下载剪辑了黄海大战的影视视频,学生们通过视频资料看到以邓世昌为首的海军官兵英勇战斗、视死如归的画面,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在看完清政府为给慈禧太后祝寿,置民族危难于不顾,醉生梦死骄奢淫逸的画面后,我又适时地出示了败讯传来,有人愤书“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的对联,学生自然而然的了解到清政府败给日本的根本原因所在。 二、要学会适当地筛选,切忌简单的“拿来主义”

例如,《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这一课,教学目标是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简析国民党政府覆亡和人民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为了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提高学生的兴趣,我运用了大量的史料。幻灯片显示解放战争中的许多图片“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占领南京总统府”等 。还播放了有关这些战役的影视资料剪辑。学生的兴趣果然有所提高,可是资料太多了,增加了学生从资料中提取历史信息的难度。有的学生甚至只顾欣赏忘了思考,当老师提问时才匆忙思考,历史课差点成了欣赏课。结果在师生互动交流时太过仓促,只好由教师代劳小结草草了事。所以,教师在课前一定要认真备课,将所用的资源与学生及教学实际充分结合起来,对教学资源进行筛选、整合、修改,以达到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三、要提前备课,精心挑选资源和设计问题,做到资源与教学相融

例如,华师大版八年级(上)第十三课《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教学,本课的难点是:为什么在七七事变后,长期执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国民党领导层的对日态度趋向强硬,并同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合作为了解决这个难点,我用课件显示了有关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影视剧剪辑、中国共产党号召全民族抗战的通电以及蒋介石亲笔签发的任命书等,然后在学生看完资料后一股脑地提出问题,要求学生结合课件思考:为什么在九一八事变时蒋介石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产生的后果是什么?而在七七事变后,国民党对日态度趋向强硬,并同共产党实现第二次合作?由于自己在课前设计问题时欠考虑,在对第一个班进行教学时,学生观看完课件后表现为较难理解。针对这一问题,我对教学过程又作了调整。在对另一个班进行教学时对所用的课件进行了调整,同时把这几个问题细化为多个小问题,分散在不同的课件展示之后,由于降低了难度,问题与课件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所以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因此,教师在备课前一定要精心挑选资源,根据所选的资源巧妙设计问题,做到资源与教学相辅相成。

这是我在历史教学中利用课程资源进行探索的一点心得。我想,在网络信息逐渐普及的今天,作为一名教师既要学会充分利用课程资源,也要摒弃简单的“拿来主义”,学会取舍甚至是动手制作修改,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在教学时运用起来得心应手,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蔡林森 著《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2月。 [2]《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八年级(上)历史教科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