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生活和哲学1-4课测试题

生活和哲学1-4课测试题

2021-05-12 来源:乌哈旅游
 —《生活与哲学》1-4课测试题

— —

— —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 —(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 1.《人民日报》曾载文指出:“哲学就如同阳光,有了哲学,明明亮亮,能视通万里看得远,掌 — 握哲学,穿云破雾,能思接千载想得深。”这一论断是说 ( ) — 线A、哲学源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B、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号—C、哲学是所有人类知识的总结和概括 考——D、哲学能够帮助人们解决所有的问题

—2.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下列观点属于世界观的 — 是( )

— ①红灯停,绿灯行 ②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③物是观念的集合 ④一切从实际出发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④

— —3. 恩格斯说“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 —这主要体现了( )

— 场—A.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考— B.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 C.哲学揭示一般规律,具体科学揭示个别规律 封 D.哲学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4.人总是按照自己对周围世界和人生的理解做人做事。有人认为命由天定,因而身处困境是消极 — 等待,逆来顺受;有人认为人定胜天,因而在困难面前积极奋争,不屈不挠。以上材料说明( ) — —A.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 B.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

— C. 哲学不等于自发产生的世界观 名— D.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姓——5.古代人把日全食称“天狗食日”。在古人看来,日食不但象征不吉利,而且是大不吉利。《后 — 汉书•五行志》述:在上天所显示的各种异象中,以日食最为严重,即所谓“夫至尊莫过乎天, — 天之变莫大乎日蚀”。上述观点属于( )

— —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 C.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 —6. 近年来,人类对物质世界的探索不断取得新的进展,2012年3月,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国际合 -级密作组织宣布发现了一中新的中微子振荡,有助于破解反物质消失之谜,2013年3月,清华大学班 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宣布首次在实验上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被誉为“一个诺贝尔奖级别的发 — 现”。科学家的这些发现再次证明( )

— — A.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B.存在就是被感知

— C.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D.哲学源于对世界的惊异

— —

— —校—学—7.自有人类以来,思想领域内的斗争就一刻也没有停止过,而哲学上的斗争是最高形式的斗争。这里说的哲学上的斗争,最根本的是( )

A.物质和意识的斗争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 8.下列成语正确反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是

A.掩耳盗铃 B.望梅止渴 C.画饼充饥 D.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9.在《自然辩证法》一文中,恩格斯指出,文艺复兴驱散了“中世纪的睦灵”,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西方学者在论及文艺复兴的意义时,普遍将它作为西方社会近代化的开端。这就是说( )

A.哲学思想的变化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B.社会变革推动了人类思想的解放

C.现代化发端和发达于欧洲是人类历史的必然 D.哲学革命是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推动力 10.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 )

A、与时俱进 B、解放思想 C、实事求是 D、中体西用 11.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旧哲学的区别是( )

①旧哲学是唯心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论 ②旧哲学是形而上学,马克思主义是辩证法 ③旧哲学只是说明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革命的改造世界

④旧哲学一般代表剥削阶级利益,马克思主义哲学代表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利益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2. 邓小平同志有两句名言:一句是“摸着石头过河”,一句是“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也就是说,要具备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大胆地向前闯,大胆地去实践。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A.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B.辩证的自然观和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 C.继承性和发展性的统一 D.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 13.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下列属于物质的是( )

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②抗震救灾精神

③铁路上飞驰的高铁 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4.中国农业目前依然是以小农经济的小生产为主体,小农经济是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直接结合的经济制度,面对社会化大生产,有其脆弱性。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农业相对滞后,社会主义新农

村建设,要经历较长的时间逐步演进,不可能一蹴而就。这一事实蕴涵的哲理是( ) ①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②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③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④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15.有一种观点认为,社会生活的变迁、社会的发展是由人的愿望、目的、动机决定的。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神灵天意决定社会的变化和人间的祸福。从哲学上看,上述两种观点的共同点是( )

A.都承认社会的发展是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

B.都肯定了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C.都肯定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D.都否认了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客观性

16. 一位科学家说:“我们今天生活着的世界,与其说是自然世界,还不如说是人造或人为的世

1

界,在我们周围,几乎每样东西都刻有人的技能的痕迹。”这段话生动描述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之所以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因为( ) ①人们利用自然物的根本前提是自然物本身的属性与规律 ②人类的产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③人们改造自然物的活动的基础,只能是自然物及其固有的属性和变化发展的规律 ④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7.下列诗句中,与“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蕴涵同一哲理的是( )

A.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 B.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C.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D.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18.传统的电影放映是播放电影拷贝胶片上的画面,银幕上人物几秒钟的静止实际上是由放映机播放的数十张胶片上相同的画面形成的。该现象包含的哲理是( ) A.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B.机械运动是最基本的运动形式 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D.静止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存在方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72小时的气象预报可以和25年前36小时的气象预报一样可靠。但由于受天气状况原始数据、计算手段、分析能力等条件的限制,气象预报难以避免误差。在这个意义上,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

19.随着气象预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能够作出更精确和更长期的气象预报,其哲学依据是( )

①大气运动尽管复杂,但有规律并可以被认识 ②大气运动的偶然性逐渐向有规律的必然性转化 ③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认识这些规律的能力不断提高 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使人们完全掌握大气运动的规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20. 为了缓解北方旱情,借助2月下旬的冷湿气流,我国北方各省市纷纷采取人工降雨。人工降雨是利用云层中的水汽,人工创造成雨。这说明( )

A. 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 B. 人们可以创造规律利用大自然

C. 人们可以根据意愿改变规律趋利避害[]D. 人们可以根据自然规律改变条件为人类造福 21. “人们对物质的认识,就是认识物质的形式,认识了物质运动形式,也就认识了事物本身。”这是因为( )

A.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B.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 C.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D.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22.赫拉克利特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水,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它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

①世界是物质的 ②物质是运动的 ③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④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3.下列选项中属于规律的一组是( )

①月亮绕地球转 ②新陈代谢 ③大雁冬天南飞春天北来 ④生物体的自然选择,适者生存 ⑤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变化⑥商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⑦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⑧苹果落地 ⑨市场商品的价格时涨时落⑩水往低处流

A.①②⑨ B.③④⑧ C.⑦⑧⑩ D.②④⑥⑦

24.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与“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的分歧,实质是(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 C.是否承认绝对运动的存在 D.是否承认相对静止的存在

25. .荒漠化治理是世界性难道。有专家根据部分地区的成功经验提出,对于人力治理效果不佳

的地区,可以采用“人退”的方法,创造条件让自然界自我修复,实现“沙退”的目的。这种治理荒漠化的新思路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①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和认识客观规律为前提 ②适当放弃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体现了对客观规律的尊重 ③人的活动与自然生态存在着不可解决的矛盾 ④人的活动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影响因素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不可阻挡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对此人们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在网上发邮件、查询资料、下载软件、购物等,大大拓展了人们的视野,丰富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有些人认为,网上出现了一些虚假信息、黄色内容,给人们精神世界带来消极影响。更为严重的是,有些学生沉迷于网吧,严重地影响了学业和健康。 (1)在互联网问题上,人们的看法往往各不相同,为什么?(2分)

(2)联系生活中类似的事例,谈谈生活和哲学的关系?(8分) 27.(14分) 对于物质和精神何为第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史上的两条根本相反的路线:唯物主义的路线和唯心主义的路线。有人说:唯物主义是人们对于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因此,凡是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凡是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

28. (12分)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全党同志要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党历经艰辛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如何体现哲学与时代的关系的?

29. (14分)位于丹麦中部的萨姆索岛(Samso)是丹麦应对气候变化的“示范岛”。岛上居民生活简单朴素,仍以农业为生。岛上耸立的风力发电机全面实现了供电的自给自足;秸秆供热工厂,满足了岛上200多户家庭的供热需要。

2

结合材料,运用哲学的观点分析,萨姆索岛居民是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 —《生活与哲学》1-4课测试题

— — —政治参考答案:

— — —2014.9.26

— —一、 选择题:

—1-25 BCABC ACDAC CABCD BAABD DADDC — —二、 非选择题:

—26. [答案] 见《优化探究》课时作业 第140页21题,答案见第164页。 线 (1)问2分 号—(2)问8分 考——

—27.[答案](1)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略),二者是根本对立的。(2分)因此,

— —从本质上看,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2分)

—(2)从哲学的发展过程来看,唯心主义哲学在其发展过程中也丰富和发展了辩证法。因此,唯 —心主义在其发展史上也有其正确的、进步的因素,不能绝对地说凡是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4 — —分)

—(3)相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讲,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的具体形态看成是世界的本原,其 场——观点带有朴素性;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缺少辩证思想,不能把世界理解为处于不断发展中的物考 —质过程,具有机械性。因此,不能说凡是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6分) 封

28. [答案] [答案] (1)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科学地总结和概括 —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6 — —分)

(2)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全面建设小名—姓——康社会的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体系,才能促进社会变革,推动时代进步。(6分) — —

— —29.[答案]①世界是物质的,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承 —认和尊重自然界的客观性,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前提。萨姆索岛居民的生活尊重了自 — 然界的客观性,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5分)

— -级密②规律是客观的。规律的客观性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尊重客观规律。气候变化对该岛的影班 响表明人类活动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4分) — ③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

— —

— — — — —造福于人类。萨姆索岛居民在生活中,充分和利用规律,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5分)

3

—《生活与哲学》1-4课测试题答题卷

—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 —答案 —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 —二、非选择题(四大题,共50分) —26、(1)答: — 线 号—— 考—

——(2)答: — — — — — —— 场考— —封

—27、答: — — — — 名— 姓—— — — — — — — — -级密班 —

— —

— — — — 28、答:

29、答:

4

座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