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始为布衣时》翻译:韩信是淮阴地区的人。最初是平民百姓的时候,生活贫穷,没突出的品行,不能被人推举担任官吏;也不能做买卖为生,经常向人乞讨食物,人们都非常厌恶。曾经向下乡地方的亭长乞讨食物好几个月,亭长的妻子很担心,于是每天很早就做好了饭,躲在房间里吃。等到了吃饭的时候韩信来了,也不为他准备食物。韩信非常气愤,最终绝交离开。多年之后韩信被封了淮阴侯,见到了下乡的亭长,赏赐百钱,说你是一个没有见识的人,积德行善的事情未能一贯做完。
注释:
①布衣:平民。
②亭长妻患之:亭长的妻子(对这件事)非常担忧。 ③推择:推举挑选。推:推举,择:挑选。 ④具:准备。
⑤无行:没突出的品行。 ⑥治生商贾:做买卖谋生。
⑦下乡亭长:下乡地方的亭长。下乡,淮阴县的属相;亭长,古代十里一亭,设亭长,负责地方治安等。
⑧竟绝去:于是决然离开。
⑨为德不卒:积德行善之事未能一贯做下去。
⑩始:最初。 ⑪得:能够。 ⑫为:成为。
⑬从:相当于“向”。 ⑭为:是。 ⑮治生:谋生。 ⑯患:担心。 ⑰从:向。 ⑱床:房间。 ⑲乞:乞讨。 ⑳厌:讨厌。 赏析:
详细的描写了有关于韩信一生的故事,从布衣乡邻到乡绅门客,从胯下之辱到暗度陈仓,从背水一战到国士无双。对于其中记载,韩信应是一个能够明察秋毫,并且遇事极为冷静,各种关系应该分析的很清楚的人,但是却为何“市人皆以为诺”。
其实韩信“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生活并非他所擅长,所以才“为母佘肉”,而并非某些人分析的“大德不常,大勇无方” 而后韩信参军却未得到赏识,“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居戏下,未得知名。”
创作背景:
本篇文章选自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讲述了韩信作为布衣平民时候的一则小故事。《淮阴侯列传》是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传,出自《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本传记载了西汉开国功臣韩信一生的事迹。功高于世,却落个夷灭宗族的下场。注入了作者无限同情和感慨。
人物背景:
韩信(约前231-前196),淮阴(今江苏淮安)的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汉初三杰”之一。曾先后为齐王、楚王,后贬为淮阴侯。为汉朝的天下立下赫赫功劳,但后来却遭到刘邦的疑忌,最后被安上谋反的罪名而遭处死。
韩信是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战神”。“王侯将相”韩信一人全任。“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是楚汉之时人们对其的评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