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朗读,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是将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声情并茂的有声语言的再创作的活动。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就明确提出了小学生要正确而流利,并有感情的朗读的要求。但在现实教学过程中,小学生的朗读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基于这些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或者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朗读教学 朗读情感引言
在教改的今天,朗读越来越多的应用在语文教学中,越来越得到教育者的重视。新课标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得到情感的熏陶。教改固然重视对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但我国却仍然存在大部分小学语文对朗读教学的片面理解、学生随意朗读等令人堪忧的现象。
一、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朗读,本该是一件令人心神愉悦的美事,但小学生却基本上不能体味到。小学生对语文朗读的理解大体就是认真的不落一字、不错一字顺利念完全文。显然,这只是一种机械的完成课文朗读的做法,并没有将自己带入到具体语境中去的,这样的朗读必然是不动听的。
其次,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还存在教师在指导孩子进行朗读时过分注重朗读技巧的训练,忽视对文本的感悟。这样小学生在朗读时只是按照老师的指点唯唯诺诺的完成朗读任务,可以说全然没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这种指导模式下的朗读教学只教会了孩子读这一篇,却不能灵活的适用到其他篇章。
再者,还存在朗读方式单一的问题。朗读的方式本是多种多样的,但教师在实际朗读教学过程中大抵只采用某一种。且小学生大部分是利用早读时间进行集体朗动或者个人朗读。
◇ 罗布措姆
在集体朗读中学生大多是漫不经心、心不在焉的,没有节奏性可言。
以上问题显然已经揭示了: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过程中,小学生在朗读方面情感的匮乏。
二、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学生情感培养的建议
小学生在朗读时出现的种种问题,是因为他们的认知能力比较低且比较直接。但这并不代表他们不会地进行有感情朗读,因此小学语文老师在语文课堂进行有感情朗读教学是十分必要且重要的。有感情的朗读教学可以让小学生体会到词句美,增强小学生对语言的感受,提高小学生对朗读的兴趣和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
首先,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朗读,且加强对小学生有感情朗读的指导。小学语文老师在朗读教学中应当充分发挥示范作用,要用自己的真情实感的朗读来打动小学生,激发小学生有感情朗读的的欲望。小学语文老师有感情的朗读并非只可以通过声音做到,还可以通过肢体语言、神态等,这样小学生才能从老师的朗读中读出更多的情感。为此,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有感情朗读,并不断提升自己有感情朗读的能力。
其次,小学语文老师可以采用多种朗读形式进行有感情朗读教学。多媒体时代,各种各样的科技在校园中已经使用了,小学语文课堂中进行有感情朗读教学时可以适当地利用这些高科技进行教学。但基于各种形式的朗读特征各异,且适用的范围有限,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选择时需慎重考虑。小学语文教师对朗读形式进行选择时必须考虑教学对象和文章特点这两个因素。如小学语文教师遇到对话较多且情趣较浓的课文时,可以采取分角色朗读的朗读形式。这样不仅调动了小学生朗读的兴趣,还有效的进行了角色区分。
再者,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指导学生理解课文,为进行有感情朗读奠
基。小学生固然认知能力较低,但课本的编写是考虑了小学生的认知能力等问题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当教导小学生走进课文,透过文字,尝试着让小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即站在作者的立场角度,领会作者当时的情感。必要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对作者写作这篇课文进行补一定的内容补充,以便小学生能更进一步贴近作者写作时的想法。
最后,小学语文课文类型多样,小学生对课文朗读的情感也是变化的。小学语文老师应当让学生把握这些情感,在朗读时做心情记录,这样不仅记录下小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积累情感朗读经验的过程。为实现有感情朗读,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配乐或者与课文相匹配的图画,创设与课文内容相近的情景,以便可以迅速的将小学生带入有感情朗读的情境。
总之,小学生有感情朗读能力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小学语文教师的精心指导,需要小学生自己设身处地的进行体会,与写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小学语文教师须重视对小学生有感情朗读能力的培养,这是小学生体会语文魅力的一大能力,是培养小学生情感认知和表达能力的重要能力。参考文献:
[1]费娟.读出意境 读出情感 读出体验——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朗读教学[J].新课程(小学版),2008(10).
[2]康振宝.让学生在朗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09(12).[3]冯珊.我“口”读我“心”——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情感体验的探究[J].大观周刊,2013(6).
[4]张永华.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感情朗读的指导方法[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2(8).
[5]陈林.再看“有感情朗读”[J].小学语文教学,2012(19).
(作者单位:西藏山南桑日县冲达小学)
- 51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