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的价值相关性研究
姓名:陈娟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会计学指导教师:沈炳珍
20091201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 要
随着知识经济的蓬勃发展,产品和劳务价值中所包含的无形资产价值比重不断上升,无形资产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无形资产成为价值创造的决定性因素。
高新技术企业作为资本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企业,无形资产在企业经济活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愈加重要。本文在对国内外关于无形资产价值相关性的文献进行回顾的基础上,结合无形资产价值相关性理论,对无形资产与企业经营绩效、市场价值的相关性分别进行了理论阐述。接着,本文以2004年至2008年存续的高新技术产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它们披露的无形资产及其他相关的财务数据,采用经验实证分析方法,对无形资产的价值相关性进行了检验。
运用Eviews3.1软件及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经过无形资产价值与主营业务利润和市场价值间的回归分析。笔者发现:我国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公司的无形资产与企业经营绩效和当期市场价值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高新技术企业的无形资产对企业经营绩效的贡献大于有形资产的贡献;无形资产与市场价值的相关性明显强于固定资产。在对无形资产进行了深入剖析后,笔者进一步发现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公司的技术类无形资产与企业经营绩效和当期市场价值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而且其相关性同样显著高于固定资产,而非技术类无形资产与企业经营绩效和市场价值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最后,根据模型检验结果,就无形资产尤其是技术类无形资产对企业价值创造的作用,提出了以下相关建议:强化无形资产管理意识,充分利用现有无形资产,积极培育新的无形资产,增加无形资产拥有量;重视并规范地对外披露无形资产信息,拓宽无形资产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做好内部的无形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工作;完善无形资产的相关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加强无形资产的保护等,最大限度地发挥无形资产在企业价值创造中的作用。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经营绩效,市场价值,价值相关性
I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BSTRACT
With the advent of the knowledge economy and its prosperity, the proportion of high-tech, patents and other intangible assets in products and services is increasing. The gold content of intangible assets is increasing in socio-economic activities. Also, the value of intangible assets plays an important part in the modern economic society. It becomes a decisive factor in the value creation process.
As the capital-intensive and knowledge-intensive industries- High-tech industry, the function of intangible assets plays a more important role in enterprise economic process. In this paper, we take High-tech listed companies existing from 2004 to 2008 as our research object. We tested the value relevance of intangible assets by using qualitative analysis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method, measuring empirical,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historical analysis of empirical research methods and the disclosure of intangible assets data and other relevant data in high-tech industry listed companies.
In this paper, first of all, based on the literatures of home and broad about the value relevance of intangible assets, combined with related theory about the value of intangible assets, we expounded the relevance about intangible assets and business performance, market value respectively. Subsequently, we analyzed the correlativity about intangible assets and business performance, market value by using Eviews3.1 software and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s.
We found that in high-tech industry listed companies,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intangible assets and business performance, current market value. First,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tangible assets’ contribution to business to performance in high-tech enterprises is greater than the contribution of tangible assets. Similarly, the correlation of intangible assets and the market value is clearly stronger than that of fixed assets. Second, we took part the intangible assets to analyze the technical intangible assets and non-technical intangible assets. Our purpose is finding their difference of correlativity in business performance and market value. The regression results show that not only there i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echnical intangible assets and business performance, market value. Also this kind of correlativity is higher than the correlation of fixed assets. Moreover, there is an interesting result. That is the non-technical intangible assets and the business performance, market value exist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Finally, according to model regression results, in the long run of value creation about intangible assets, especially technical intangible assets, we put forward some recommendations. For example, strengthening the management awareness of intangible assets; increasing the quantity of
II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ntangible assets; fully using the existing intangible assets; cultivating new intangible assets actively;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the disclosure of intangible assets; managing intangible assets information systems; broadening the content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closure of intangible assets; perfect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of intangible assets; strengthening law enforcement efforts to strengthen the protection of intangible assets, by these ways, maximize the function of intangible assets in the enterprise value creation process.
Keyword: high-tech enterprise, intangible asset, business performance, market value, value relativity
III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或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申请学位论文与资料若有不实之处,本人承担一切相关责任。
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关于保留和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研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本人保证毕业离校后,发表论文或使用论文工作成果时署名单位仍然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查阅和借阅论文;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允许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1章 绪 论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彻底取代传统经济的时代,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我国企业越来越注重加大企业的研究与开发投入,以获得自己的知识产权,更好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无形资产的管理已经成为决定一个企业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在企业的整体价值创造活动中,无形资产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章主要论述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提出研究的问题,总结出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的思路,介绍本文的结构安排、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1.1 研究背景
在传统经济条件下,企业所生产的各种产品中所包含的知识和技术含量不是很高,有形资产相对于无形资产处于主导地位。一个企业在竞争中居于核心地位的也是有形资产而不是无形资产。然而在21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争夺科技制高点,是国家和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无形资产投资作为增强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举措,从宏观来看,可以提高国家的科技水平,促进整个经济的发展;从微观来看,不仅能增进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持续的核心竞争力,还能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同时又是对外投资的重要方式和增强企业技术经济实力的重要途径。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逐渐地演变为知识、技术和创新能力等无形资产的竞争。企业在价值创造过程中是通过消耗有形资产的方式来形成和创造无形资产,进而为企业创造价值、提升价值[1]。
当今,知识经济迅猛发展,“无形资产不仅是21世纪的入场券,还是21世纪的竞争武器”的观点已经成为一种共识[2]。有学者指出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价值仅有10%至50%由硬体资产(hard assets)创造,而其余50%至90%源于软体资产(soft assets) [3]。1999 年美国学者Blair研究了数千家企业在1978-1998年间企业资产构成的变化,发现这些企业的无形资产在资产结构中的比重迅猛提升(钭志斌,2007)。由此看来,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无形资产已经成为企业价值的主要构成部分。
现代管理之父彼得·杜拉克在《后资本主义社会》中提到:知识必将取代机器设备、资金、原料,成为现代企业生产经营最重要的生产要素(蔡吉祥,2007)。也就是说,作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将不再是所谓的土地、设备、厂房等实体资本,而是对创造价值起决胜作用的无形资产。有关资料表明,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无形资产所占比重在20世纪70年代为20%左右,在20世纪90年代上升至30%以上。目前工业发达国家的一些知名企业,无形资产价值已经占到资本总额的50%-70%[4]。由此可见,在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的地位比以往的任何时代都显得重要。无形资产既能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又是对外投资的重要方式和增强
1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企业技术经济实力的重要途径。企业在价值创造过程中是通过消耗有形资产的方式来形成和创造无形资产,进而为企业创造价值、提升价值。随着知识创新步伐的不断加快,无形资产在我国许多企业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无形资产的质与量逐渐成为衡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在工业经济时代,企业由于追求规模经济效应导致实物资产成为了经营中的主要资产。然而,随着社会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过渡,由于经济活动中科技含量的增加,企业的资源也就从实物资产向无形资产进行转移,目前无形资产在企业价值创造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逐渐成为企业重要的经济资源[5]。
顺应时代的步伐,我国的企业也纷纷加大了对无形资产的投资,并重视对其管理。我国正处在研究无形资产的起步阶段,尤其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浪潮中,科技作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社会进步的原动力,研究无形资产的诸多问题就显得意义重大。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讯速发展,无形资产在一个企业的重要性也与日俱增,企业价值的创造已越来越依赖于无形资产。根据布鲁金斯研究所(Brookings institution)的研究结果,企业的无形资产价值不断增加,而且增加的步伐持续加快。相关数据表明1982年无形资产价值约占到企业价值的38%,而十年后的这一比例已提高到62%左右,到20世纪末,这一比例更是提高到75%左右[6]。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主要决定因素也转变为对无形资产的开发、投资、利用与管理能力,在高技术产业更是如此。基于此,本文结合高新技术产业无形资产信息的现状,从价值创造的角度来探索无形资产的价值相关性问题。
1.2 研究意义
无形资产价值相关性研究主要探讨在一定资本环境下无形资产会计指标与公司价值之间的相关性。大量研究结果表明无形资产对企业价值创造有重要作用,能对价值创造做出显著贡献;无形资产与公司市场价值有很强的相关性。
由于不同行业企业的资产结构存在着诸多的差异,不同行业的企业对无形资产有着不同的需求,不同行业的企业具有不同的无形资产强度。而且,不同种类的无形资产对企业的经济发展贡献大小不一。因此,按行业分析无形资产的价值相关性,分析无形资产对企业经营业绩的贡献以及资本市场中上市公司披露的无形资产信息对投资者的有用性,并进一步探索不同种类的无形资产的价值相关性,就更具有现实意义。
与当前研究热点相结合,笔者把目光聚集在我国知识、技术密集型的高技术产业,选取高技术产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搜集最新数据,以及更加相关的无形资产明细类别信息,对我国高技术上市公司无形资产价值相关性问题进行实证研究,以期揭示无形资产在高技术企业中所起的作用,为高技术产业关于无形资产的开发,投资与管理做出相应的指引。其理论与实践意义具体体现在:
(1)证实无形资产对我国高技术企业价值创造的影响力,虽然许多文献阐述无形资产对
2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企业经营的重要性,但一直缺乏充足的实证研究,值得进一步建立假设加以验证。
(2)充分揭示高技术产业中企业的不同种类无形资产在企业价值创造中发挥的作用。管理者可以针对不同种类的无形资产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从而充分发挥无形资产的价值创造功能。
(3)促进企业加强和改进无形资产核算及披露,从而有利于会计报表信息使用者正确理解企业会计信息、评价企业价值,以助其做出正确决策。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基于上述分析,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本文利用实证分析方法,以2004至2008年中国沪深两市存续的高技术产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尝试分析在高技术产业上市公司中无形资产的价值相关性,以及通过多个指标分析不同种类的无形资产对企业业绩的贡献,突出不同种类的无形资产与企业价值相关性的差异。 1.3.1 研究思路
本文的研究思路如下所示。 (1)确定研究问题。
(2)通过相关文献的回顾、整理,了解相关研究的前沿,以引导研究继续努力的方向。 (3)明确研究设计与方法,确认研究框架、研究变量及其内涵界定、衡量方式。搜寻相关数据,确立研究变量与构架的可能性,以奠定实证研究的基础。同时确定样本、数据搜集和分析方法、实证模型等。
(4)搜寻整理数据,分析数据。
(5)实证分析及结果的讨论,同时就研究结果与前人的研究进行比较。
(6)探讨本研究结果的学术意义及对管理实践的指导建议,并提出一些可供实务界参考的建议及学术界后续研究的建议。 1.3.2 研究方法
本文综合运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其中主要有:
第一,理论分析法。比如,本文通过理论分析,揭示了无形资产在企业价值创造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对无形资产的价值创造机理进行系统分析,明确了无形资产创造企业价值的巨大潜力。
第二,实证研究方法。本文经过仔细筛选确定了多元回归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建立多元回归模型,运用统计分析工具和大量样本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对本文提出的理论假设进行了
3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实证检验,从而获得研究结论。
第三,比较研究法。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了一些有意义的研究结论。比较分析了国内外关于无形资产价值相关性的研究成果。
第四,描述性统计法。本文采用描述性统计法分析了样本公司无形资产的发展趋势以及其分类项目、主营业务利润等。
1.4 论文基本结构
本文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上市公司无形资产的价值相关性研究将以实证研究为主,考虑到我国高新技术企业信息披露的现状,本文选择2004年至2008年沪深两市的数据进行研究,从无形资产的价值创造理论和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实证研究了无形资产与企业经营绩效和市场反应的相关关系。
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
第一部分:绪论。该部分概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第二部分:文献综述。该部分对国内外学者关于无形资产以及无形资产价值相关性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确定本文的研究方向。
第三部分:无形资产与企业经营绩效和市场价值的理论分析。该部分就无形资产对企业经营绩效的作用机理,尤其是对高新技术企业经营绩效的作用机理,以及无形资产的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进行了理论分析。
第四部分:无形资产与企业经营绩效的实证研究。在前述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构建模型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上市公司无形资产存量、技术类无形资产与企业经营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实证研究结果并对其分析。
第五部分:该部分主要实证分析股票市场对高新技术产业上市公司披露的无形资产的响应。通过模型实证分析了上市公司无形资产存量以及技术类无形资产与市场价值的相关性,最后得出实证研究结果并对其分析。
第六部分:结论、建议与展望。该部分首先对全文的研究结论进行总结并对本文的局限性进行了简要分析以期对其进一步的研究进行展望。最后,提出了改进企业对外无形资产信息披露和改进企业内部无形资产管理的建议。
1.5 论文的创新点
对上市公司无形资产的价值相关性问题,国内外已有学者进行了理论和实证方面的分析研究,本文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的具体情况,从理论及实证两方面对
4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其进行了细致地分析研究。
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如下:
(1)国内关于无形资产的价值相关性研究大多是针对沪市、深市或沪深两市的所有样本,对其很少分行业研究。本文侧重于以知识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以期得出更加准确的研究结论。
(2)本文从技术类与非技术类的角度出发对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公司的无形资产进行了分类研究,得出了有益的结论。
(3)数据的选取上,本文选取了2004年至2008年的最新数据进行了相关分析研究,对研究结果可能有更大的适用性。
5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国外无形资产研究综述
鉴于无形资产在会计确认上的特点以及在企业价值中的作用,无形资产会计始终是会计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方法进行过广泛的研究。早期规范性研究集中于无形资产的确认和计量方法等会计处理方面的问题,试图通过对特定无形资产的分析,找出最佳计量方法,以真实反映企业无形经济资源。随着技术进步所导致的企业中知识资本比重的不断增加,无形资产在企业业绩中的重要性受到普遍关注。无形资产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到底产生了什么影响?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披露的无形资产信息是否具有价值相关性?围绕着上述问题,近几十年来国外学者展开了大量的实证研究。
无形资产的价值相关性一直是国外无形资产实证研究的主要论题之一,有关文献也相当多。这些研究中所说的“价值相关性”主要是指股价与一些无形资产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如果它们存在相关关系,则认为该指标所代表的无形资产具有价值相关性。
Avery(1942) [7]第一次采用了实证的方法对无形资产进行了研究。Avery考察了1929至1939年间346家美国企业资产负债表所记载的无形资产,对其进行统计分析,进而讨论了11年间美国企业无形资产计价、减值等会计政策的变迁。
Lev(1989) [8]指出,与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不断下降形成对比的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投资不断加强,因而Lev认为,目前的会计体系不能如实反映企业的无形资源,是导致价值相关性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Amir和Lev (1996) [9]选取无形资产对企业价值影响较为明显的移动通讯行业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企业披露的非财务指标和未确认无形资产具有价值相关性,传统财务数据本身对公司价值的解释能力较低,而市场渗透指数、潜在顾客数量等指标是决定这些行业价值的基本因素,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指标和未确认无形资产结合后解释能力增强。
Lev和Sougiannis(1996)[10]将样本公司的研究与开发(Research and development,简称R&D)和广告支出进行资本化处理并定期摊销,以此重新计算样本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和净利润。作者发现,重新计算得到的所有者权益和净利润具有价值相关性,并以此认为企业R&D具有价值相关性。
Barth等(1998)[11]研究了企业品牌价值(brand value)的价值相关性。作者发现,品牌价值与公司股价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同时他们发现,该相关系数是已确认资产(recognized assets)相关系数的一半。
Ittner和Larcker(1998)[12]研究了客户满意度(customer satisfaction)的价值相关性。作者发现,客户的满意程度显著具有价值相关性。同时他们还发现该相关系数不如已确认资产显著,而且对于不同的行业,得出的结果差别很大。
6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boody和Lev(1998)[13]考察了1986-1995年期间168家软件公司。作者发现,资本化的软件开发成本与公司股票回报率以及股价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该相关系数小于其他传统类资产(conventional assets)。
Ely和Waymire(1999)[14]研究了已确认无形资产的价值相关性。作者发现已确认无形资产具有价值相关性,只不过在投资者眼里,资本化的无形资产的分量比不上有形资产。
Knivsfla(1999)[15]通过分析会计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关系及取舍,认为财务报表的首要目标应该是向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会计上将投资于无形资产的资金视作一种已耗费的成本而并非资产的做法损害了财务报表的价值相关性,特别是知识经济中无形资产的地位越发重要的情况下这个问题更为突出。
Lev(1999) [16]的研究表明,一个国家、一个行业、一个公司在无形资产方面的投入与经济增长、生产率的提高、公司盈利的增加之间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一发现曾经一度引起人们的担心,唯恐企业失去投资于R&D活动的动力。但有关保护R&D利益的一些制度安排,如专利权、商标权等,逐步消除了人们的疑虑。
为了检验这一命题,Lev & Zarowin(1999) [17]采用盈余-回报模型较早的系统研究美国上市公司会计盈余信息含量的变动趋势,结果发现无论是盈余反应系数(ERC)还是会计盈余对股票回报的解释能力(Adjusted R-squared)都呈现逐年恶化的趋势。研究发现,研究开发支出上升的公司相比研究开发支出稳定的公司,会计盈余信息含量下降的幅度更大。从中他们得出如下结论,无形资产投资是产生会计盈余价值相关性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而现有的会计处理准则制约了对无形资产价值的充分反映,进而损害了会计盈余的信息含量。
Chan等(2001) [18]研究了股票价格是否充分反映了公司的无形资产价值,尤其是公司的研究开发费用。其研究表明,在那些研究开发费用与权益市值比值较高的样本公司中,其股票定价存在明显偏差;在控制了其它因素的影响后,研究开发强度与股票回报的波动性显著正相关。他们认为,这些证据反映了投资者缺乏有关公司研究开发活动的信息,并建议加强相应的信息披露水平。
Gu和Lev(2001)[19]研究了公司专利收入的价值相关性。作者发现,专利收入的相关系数大于利润表中其他收入项目的相关系数。这不仅说明专利收入具有价值相关性,而且说明专利收入较其他收益项目更为持久(permanent)。
Rajgopal(2002)[20]研究了电子商务企业网络优势(network advantages)的价值相关性问题。其实证结论认为,在以网络访问量定义网络优势的条件下,网络优势与股票价格显著正相关;此外,网络优势还与分析师对一年后和两年后的盈余预测显著正相关。
Goodwin(2003) [21]以澳大利亚上市公司1975-2002年期间的数据为样本,发现盈余价值相关性发生下降的现象。其进一步分析认为,上市公司对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是导致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在那些费用化无形资产支出的上市公司(Non capitalizes)样本组中,盈余的价值相关性发生了显著下降,而在那些将这些支出资本化的公司样本(capitalizes)组中,盈余的价值相关性没有发生显著下降。由此他们认为,在权益估值方面,资本化无形资产支出的上市
7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公司的盈余能提供更多的信息。
综合以上实证研究结论得知,随着会计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无形资产的适当资本化及会计信息披露地深化,无形资产具有很强的价值相关性。
2.2 国内无形资产研究综述
我国学者对无形资产的理论研究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的,而对无形资产的实证研究是2001年我国上市公司“银广夏”事件以后才有的(银广厦采取了虚拟无形资产的手段,以高科技为幌子,使其股票受到追捧,最终因弄虚作假被查处)。国内关于无形资产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无形资产的计价、内容、确认及信息披露等问题的规范研究,大多数实证研究成果近几年才集中出现,而之前关于无形资产的实证研究则很少。 2.2.1 规范性研究
[22]
宣杰(1998)扩展了无形资产的内容,他认为无形资产还应包括以下部分:取得ISO9000
质量体系认证;通过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注册域名;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等。
唐雪松(1999)[23]研究了知识经济对无形资产计量所产生的影响。文章分别从无形资产的计量范围和计量基础两个角度展开分析,他认为应从无形资产为企业带来的未来经济利益角度出发对其进行计量。
唐纯、梁俊平(2003)[24]研究了无形资产的会计确认及相关信息的披露问题。文章对《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中存在的缺陷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意见。该文认为:研究和开发费用应尽可能的资本化;对会计计量确有困难的无形资产,也应要求企业在财务会计报表的附注中进行详细的披露。
邵红霞、郑岭俊(2003)[25]特别分析了出租汽车行业出租汽车牌照作为无形资产的特征,认为其并非一项“递耗资产”(Wasting Asset),并且由于城市规划政策及供求关系,其价值不断上升,而根据我国当时的无形资产准则,一方面由政府划拨的牌照由于没有成本无法入账,另一方面企业购入的牌照价值需要在10年内进行摊销。这使得出租汽车运营企业财务报表列报的资产价值与市场价值严重背离,企业的经营业绩也遭到扭曲。
王广庆(2004)[26]指出,当时我国无形资产准则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无形资产的确认范围较窄;企业自行研究开发的无形资产开发支出不能资本化;无形资产的摊销方法存在缺陷;无形资产信息披露不充分。这些不足将势必会使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营利能力无法做出正确的认识。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包括拓展无形资产内容、借鉴有形资产折旧办法改进摊销方法及账务处理,以及更加充分地披露无形资产会计信息等建议。
于玉林(2006)[27]认为无形资产核心是知识产权,体现智力资本的无形资产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并提出无形资产的转化应用、进行知识产权贸易、加大无形资产对外投
8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资等都是有效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途径。
[28]
指出,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 企业无形资产的重要性日益提高,企业所金水英(2007)
拥有的无形资产内容,已越来越受到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关注。但传统的会计理论和方法已不适应新的经济形态,要使无形资产信息得到充分披露,须在考虑各种相关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有效的无形资产信息披露体系。
文豪(2009)[29]分析了由于无形资产的固有特征,使得无形资产交易定价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更加突出,而现行的信息披露方式导致无形资产信息的“错层交流”,又加剧了无形资产信息不对称,进而严重制约了我国无形资产交易市场的发展。作者基于有限理性假设和信息技术应用,提出一种新的治理无形资产信息不对称问题的频道模型,降低无形资产信息不对称的负面影响,活跃无形资产的产权交易市场。
王铁林(2009)[30]指出无形资产是企业的重要资源,也是企业的一个组合或整体,单个的无形资产既无法生成,又难以对公司价值产生影响。技术资源对公司价值增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其认为公司技术资源的分类特征有助于解释公司异质性的存在,更关系到企业能否保持竞争优势。企业控制权转移的主要目的是获取无形资产。无形资产的经济特征与企业控制权转移的动机、概率及其成本紧密相关。 2.2.2 实证研究
薛云奎、王志台(2001) [31]以我国1999年1月1日之前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A股的所有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区间为1995-1999年,考察无形资产对企业经营活动的作用,并检验了无形资产的价值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无形资产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发挥了重要作用;无形资产与股价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披露无形资产信息的样本公司的单位无形资产对企业经营业绩的贡献要高于未披露无形资产信息的样本公司。
马嘉应(2003)[32]以台湾信息电子产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发现:当期研发强度与股东报酬间存在显著正向关系(即:信息电子产业公司投入的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率愈高, 带给股东的报酬愈高)。
彭艳萍,张炳发(2004) [33]以我国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A股的信息类和电子类58家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区间为1999-2002年,对样本公司年度财务报告披露的无形资产数量、具体项目构成情况等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至于样本公司无形资产对公司价值创造的影响、对其市场价值的影响未作实证检验。
王化成、卢闯和李春玲(2005)[34]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中无形资产对企业绩效的贡献以及资本市场中上市公司披露的无形资产信息对投资者的有用性。研究结果表明,无形资产与企业未来的业绩有着显著的正向关系;同时,该文还研究了无形资产与股票价格、股票回报之间的关系,发现无形资产存量与股票价格显著相关,说明投资者在对股票定价时考虑了无形资产的价值,即无形资产信息具有价值相关性。
9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李寿喜、李若山和洪剑峭(2005)[35]认为,薛云奎和王志台(2001)的样本局限于沪市公司,且未作分年度的考察,所得结论证据不够充分。因此,他们将样本扩大到深沪两市,并分年度进行了考察。研究表明,在大多数情况下我国企业无形资产与股价呈显著正相关,除个别年度外,无形资产定价乘数(即相关系数)大于有形资产的定价乘数,研究结论与薛云奎和王志台(2001)的一致。另外,在分析为什么无形资产的相关系数大于有形资产时,作者认为,“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入市资金的增多,人们对知识经济以及技术进步充满了期待,对无形资产反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促进企业增值能力有较高的预期,认为其成长性和盈利能力较有形资产好,故其定价乘数相对有形资产为高。”
贾平、李晓强(2005)[36]分别采用股价模型和盈余-回报模型研究了无形资产的价值相关性,结果发现每股无形资产与当期股价显著正相关,无形资产比重能够显著的提高会计盈余的价值相关性(ERC)。
杜英慧(2005) [37]查阅了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A股的137家高科技行业的上市公司的2004年年度财务报告,发现仅有8家样本公司自愿披露公司当年的研究开发支出具体数额。
李寿喜、齐兴利(2005)[38]以修正的Ohlson模型为基础,以沪市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从多个角度考察了无形资产计量与股票定价的关系,得到以下结论:除了1994年外,在1993-1999年,各年无形资产定价乘数都大于有形净资产定价乘数,说明投资者对无形资产价值具有较高的预期。
程宏伟(2006)[39]以96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公司R&D投入与业绩相关性进行了实证研究。其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整体研发水平低,研发信息披露不充分,R&D投入与公司业绩正相关,R&D投入对公司业绩的影响逐年减弱。原因在于:公司后续R&D投入不足,而R&D收益需要持续的投入作为基础;R&D投入比重太低,不足以推动业绩的持续增长。
黎玉琴(2006)[40]以我国沪市2000-2004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结果表明,无形资产对公司经营业绩做出显著的正向贡献,但是贡献程度较小。同期作者以我国沪市2000-2004年的3417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样本公司无形资产信息披露的状况,并实证检验了我国资本市场对上市公司披露的无形资产的反应,研究结论表明:我国资本市场对无形资产做出显著的正向价格反应;但是我国资本市场对无形资产的定价比较低,低于对同期有形资产的定价,虽然在2000-2004年间上市公司的无形资产信息披露状况在逐渐好转,但是仍然存在不规范、不充分的问题,据此作者提出了相关的改进意见[41]。
钭志斌(2007)[42]以我国沪深两市2003-2005年的27家上市汽车生产企业为样本,分析样本企业无形资产的现状,并检验无形资产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前上市汽车生产企业无形资产对企业的经营绩效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产生这一结论的主要原因是无形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偏低,无形资产内部结构不合理,来源渠道单一等。
刘彬,韩传模(2009)[43]以沪市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无形资产与企业经营绩效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无形资产对企业经营绩效的贡献是显著的、正向的,但是,无形资产对企业经营绩效的贡献程度小于固定资产。
10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4]
梁莱歆,马如飞,田元飞(2009)对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1991-2006年的数据进行分析,
研究各类科技经费的投入与企业技术创新成果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各种科技经费投入对技术创新成果具有不同的影响,技术改造和技术吸收活动的投入对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影响更大,而新产品开发活动投入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则相对较小。
祝捷,倪丽娜(2009)[45]选取了沪市高新技术企业的样本98家考察了其在新准则实施后的无形资产信息披露状况,新准则实施的第一年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披露状况虽然得到一定的改善,但还没达到预期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没有披露研发支出的公司约占77%。作者指出高新技术企业应根据行业自身的特点,尽可能地适应新准则,充分披露企业的无形资产信息,以更好地满足企业投资者、债权人等相关利益主体了解企业核心能力及竞争优势等信息的需要,从而减轻企业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展示企业的内在价值,降低企业被市场低估的风险。
2.3 本章小结
通过国内外文献综述可以发现,无形资产价值相关性的实证研究集中探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无形资产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影响,企业股价对无形资产信息的反应等。研究结果表明无形资产与企业经营绩效有很强的相关性。无形资产信息披露状况会影响资本市场发展、投资者的投资收益和企业成长,并且在现有的披露环境中无形资产信息披露得不充分。
从国内现有无形资产价值相关性研究文献来看,主要有薛云奎和王志台(2001)的无形资产信息披露及其价值相关性研究,研究期间为1995-1999年,研究样本为上海证券交易所所有发行A股的上市公司。其余也有少量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如王化成、卢闯和李春玲(2005),李寿喜、李若山和洪剑峭(2005)等。总体来说,这些研究弥补了我国无形资产实证研究的空白,引起了人们对无形资产实证研究的关注。以上研究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即认为我国企业无形资产具有价值相关性,大部分均是针对中国上市公司整体所作的研究。但是,我国学术界对无形资产的研究还处在探索阶段,比较突出的局限主要有:
第一,相关的研究并没有考虑行业对无形资产价值的影响。上市公司所处的行业差别很大,不同行业当中无形资产的比重以及无形资产的价值可能存在显著差异(陆正飞、施瑜,2002)[46]。如果对所有的上市公司汇总在一起作研究得出结论的现实意义很有限,并且对于模型来说也未必适用。因此,按行业分析无形资产的价值相关性更具有现实意义。
第二,因为上市公司披露不规范加之资料搜集的困难,对无形资产明细类别的实证研究更属凤毛麟角[47]。有实证证据表明,各种不同的无形资产对企业业绩的影响和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影响可能是不同的(薛云奎、王志台,2001)。因此,有必要对无形资产作进一步的剖析,检验不同的无形资产对企业会计盈余和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影响。
因此,本文将以无形资产价值创造理论为指导,借鉴国内外无形资产价值相关性实证研
11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究的经验,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选取知识密集型的高技术产业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针对具体产业的分析,选取更大量、更多年度的样本数据、搜集更加相关的无形资产明细类别信息、采取更加系统的研究方法,同时考虑高技术产业的因素,对我国高技术产业上市公司的无形资产价值相关性问题进行一个更加深入的研究,以期对我国无形资产价值相关性的理论研究做出有益的探索。
综上所述,本文以我国沪深两市2004年1月1日至今存续的上市高新技术企业,以2004-2008年度为研究区间,考察样本公司年度财务报告披露的无形资产,实证检验样本公司的无形资产价值相关性。
12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3章 无形资产的价值相关性理论
按照实物形态,企业资产包括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两大部分。所谓有形资产,通常是指机器、设备、产品、资金等以实物形态存在的资产;而无形资产,则指专利权、商标权、商誉和商业机密等以非实物形态存在的资产[48]。
一直以来,传统经济学认为,企业是消耗有形资产的组织,企业在创造价值的过程中消耗有形资产。但事实上,在企业创造价值的过程中,与有形资产相对应的无形资产才是创造企业价值的源泉。而有形资产在生产消耗的过程中仅仅只是实现了价值转移,即只是为企业创造价值提供条件,而并不真正创造价值。自20世纪以来,西方主流经济学家将创造价值视为企业家精神、知识与技术等要素的贡献[49]。但在传统经济条件下,企业的价值被认为更多地取决于其所代表的有形资产的数量。因为传统经济条件下,有形资产相对于无形资产处于更为稀缺的地位,企业的产品所包含的知识与技术的含量不高,在竞争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有形资产而不是无形资产。而在新经济条件下,企业间的竞争已演变成为知识、技术、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的竞争,无形资产质量的高低和数量的多寡已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企业在创造价值的过程中以消耗有形资产的方式形成和创造无形资产,进而为企业创造价值、提升价值。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产品和劳务中“物质”的比重不断下降,“知识和信息”的比重不断上升,无形资产在现代经济社会中的使用价值是极为重要和显而易见的,无形资产既可以成为有形资产增值的杠杆,提高生产效率,节约资源,加速和放大有形资产的作用,又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名牌战略等手段,将无形资产直接转化为生产力,在一定程度上替代
[50]
。相对于实物资产而言,无形资有形资产,并起到有形资产起不到的作用(崔也光,1999)
[51]
产表现出更强的规模效应(茅宁,2001) 。“当今社会财富和经济的增长主要受无形资产的
驱动”,开始成为社会的共识(葛家澎、杜兴强,2004) [52]。
3.1 无形资产与经营绩效的相关性
3.1.1 企业资源论
资源基础理论最早由penrose(1959)提出,此后,Barney,Peteraf,Amit,Grant等人为资源基础理论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资源基础理论认为企业难以模仿的资源是超额利润的来源,
[53]也是企业绩效和竞争优势的根本动力 (Conner,1991) 。资源基础理论强调企业的异质性,
认为企业所拥有资源的类型和属性是利润的决定因素。
资源基础理论把企业看作是“一系列资源的集合”,即企业是异质的。企业的异质性不仅表现在投入或资源配置的差异,而且表现在资源的组合方式存在差异。由于企业资源的异质
13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性,企业间的差异可能会长期存在。从这个角度看,企业不仅是投入要素的结合体,也是异质性生产要素的创造者。
资源基础理论对资源的重视引出了对企业资源的认识问题,该理论认为资源不仅包括可交易的知识产权,也包括财务资产、物质资产和人力资产等,同时资源可以结合其它广泛的资产和机制如技术、管理信息系统、激励系统、管理层和劳动力间的信任等而转化为最终产品或服务。资源基础理论扩展了资源的概念,界定了更为广泛的资源范畴。企业资源被定义为“企业拥有的或者控制的要素的集合”(Amit&Schoemaker,1993)[54]。
企业资源中,除了资金和原材料等属于对所有企业有着同等意义的同质资源外,其它资源所含有的活性因素如知识、经验、技能、判断力、适应力以及企业组织系统内外的各种联系等,使每一种资源都富有变化而呈现出千差万别的形态。也就是说,这些资源基本上属于异质性资源,也有学者称其为战略资源。
根据资源基础理论,企业持久竞争优势来自于异质性资源,异质资源的特殊属性能引致防止或减缓异质资源效能损耗的机制。并非所有的资源都能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只有那些有助于制定和实施企业战略,达到提高企业绩效目的的资源才能被称为战略资源。而这也正是资源基础分析方法的主要应用方式:识别战略资源,探讨具备何种性质的战略资源才是产生长期竞争优势的源泉。
综上所述,企业在战略资源的选择和积累方面,必须具备有价值、稀缺、不可模仿、非替代性等特质,才能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 3.1.2 企业知识论
企业知识理论的形成主要归功于潘罗斯的企业内在成长思想。基于卢森伯格(Rosenberg)、福斯(Foss)、提斯(Teece)、野中郁次郎(Nonaka)等的研究,企业知识理论综合了战略管理、技术分析、进化理论、组织变迁等理论的研究成果,初步形成了以知识为基础的企业分析体系[55]。企业知识理论认为,企业拥有的知识才是企业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企业的竞争优势无疑是来自于企业内部,企业资源的配置、资源的开发能力。但决定企业具有这种能力却是企业自身所拥有的知识状况。正是企业拥有的知识积累及知识创新,决定了企业配置资源和适应市场的能力。企业不仅是资源的集合体,更是知识的集合体。企业间能力差异的根源是企业所拥有的知识积累及结构的差异,并把知识转化为企业获利和发展的能力。知识是企业所拥有的资源,也是企业创新能力的最终源泉。 3.1.3 无形资产的经济特征
(1)效用非竞争性(non-rivalry)
实物资产、金融资产是竞争性资源,即在不同的地方不能同时使用这些资源。而无形资
14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产则具有使用上的非竞争性,它可以同时用于不同的用途,或者同时在不同的地方使用,而且在某个地方使用该项无形资产并不会妨碍它在其它地方的使用。比如,航空公司的飞机(实物资产)在同一时间只能用于一条航线,但公司的订票系统(无形资产)却可以为成千上万的顾客同时提供服务。
无形资产的效用非竞争性决定了其用途只会受制于市场规模的大小, 而不受其本身已经被使用程度的影响。在企业经营过程中,那些更多依赖于无形资产投资的产品往往具有较高的固定或沉淀成本和可以忽略的变动或增量成本,这正是无形资产的非竞争性所带来的结果。与有形资产投资的边际报酬递减特征不同,无形资产投资往往呈现边际报酬递增的特征[56]。比如,企业长期经营过程中积累的、付出巨大经济代价培育的特色经营管理模式,可以快速、低成本向其连锁店或加盟企业进行移植和推广。
(2)路径依赖性
无形资产具有明显的时空特性和路径依赖性,完全复制和重现原有无形资产的形成过程几乎是不可能的。这一特点决定了企业无形资产很难被外部利益者模仿或复制。由于无形资产具有的高收益和高效率特性,处于领先地位的企业可以获得无形资产的成本优势。这种优势将成为竞争者仿制无形资产的位势障碍,致使其仿制成本十分高昂,且时效性极差,最终迫使企图获得本企业无形资产的竞争者放弃。
(3)载体依附性
企业无形资产表现为使企业独具特色的无形资源及其转换的组合,其较高的无形特性决定了它往往依附于一定的有形资源而存在。例如,典型的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就是依附于人类的生命体而存在的。由于企业无形资产的主体是以企业员工为载体的,资源的吸收、转化、开发与使用必然与人的性质紧密相关。因而企业无形资源的本质属性中必然含有人的某些特质,如记忆性、学习性与复杂性。无形资源的记忆性使其具有可重复使用性且保持资源形态不变,即:无磨损性。无形资产的依附性还表现在对它所在企业的依附性。其含义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在特定的企业,无形资产之间具有依附性,它们是一个组合或整体,人为地将它们割裂开来,无形资产将失去或部分地失去其应有的价值。这一点的经济意义在于将无形资产零打碎敲,分类(或分项) 转让,无法获得预期的价值。第二,无形资产对企业的依附可以成为无形资产的移动壁垒,限制和阻碍外部利益者对企业无形资产的侵占和转移。
(4)超额盈利性
超额盈利性是指无形资产使用能为企业带来超过一般企业盈利水平。无形资产能够获得超额盈利,是无形资产价值存在的前提,反映无形资产最本质的特征,而超额盈利是由其垄断优势带来的。
(5)垄断性
垄断性是由于企业独占某项无形资产而取得的获利优势。能够在同行业中形成垄断优势是无形资产的共同特征。无形资产价值存在是以超额获利为前提,形成该盈利的条件是企业拥有其他企业所没有的资源和优势。
15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无形性
无形资产是没有物质实体的,它不像固定资产、流动资产等有形资产那样,使人们能够一目了然。无形资产是隐性存在的资产,一般需通过依附于某一载体才能存在和发挥作用。
(7)无形资产的边际成本极低
无形资产的研究与开发过程需要巨额的初始投资,这部分初始投资具有经济学中所说的“沉没成本”(sunk cost)的性质。但是,一旦研制成功并生产出第一个产品之后,此后对该产品的复制成本相比初始投资来说就微乎其微了,再生产的边际成本很小甚至接近于零。比如,微软视窗为研制和推销第一盘软件花费了5000万美元,而制作第二盘软件只花费了10美元[57]。
(8)无形资产往往具有规模报酬递增的特点
对于无形资产而言,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平均成本往往呈不断下降趋势,即具有规模报酬递增的特点,这是因为:第一,无形资产具有较高的前期投入和较低的边际成本,每生产一个产品,成本就更低一些;第二,规模报酬递减主要来自管理能力有限和管理费用递增,互联网的出现使得这些问题得到了解决,网络使得管理费用随着产量的上升而下降[58]。
资源基础理论的核心概念就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异质性资源,也有的学者称之为战略资源。根据资源基础理论,企业特有的异质性资源和能力是解释企业绩效的关键,获得战略资源是竞争优势的关键。战略资源的特征包括稀缺性、有价值、难以模仿、难以替代。在企业价值创造上,无形资产相比实物资产具有独一无二的价值创造潜力,这些价值创造潜力来自于无形资产的价值驱动因素。
总之,无形资产使用上的非竞争性、超额盈利性、垄断性、无形资产边际成本极其低微和无形资产规模报酬递增等特点导致其具有独一无二的价值创造潜力,使得无形资产能为企业价值创造做出巨大贡献。由此,根据资源观,战略资源是企业绩效差异的来源,因此可以认为,无形资产属于企业的战略性资源。 3.1.4 无形资产在高新技术企业价值创造中的作用 3.1.4.1 高新技术企业的主要特征
传统企业与高新技术企业的内在特质不同, 价值体现的方面也不同。传统企业要合理地配置和利用自然资源,依赖大量的资金、设备等有形资产的投入来扩大再生产达到规模经济,降低成本,以获取最大的利润。与传统企业相比较,高新技术企业具有如下特征:第一,高新技术企业主要是知识、智力的投入,在美国,有许多高新技术企业的无形资产已超过总资产60%(陆正飞,2002)。第二,知识已代替资本成为企业成长的根本动力,是竞争力的主要源泉,并已经成为使投资者获得高额回报和员工获得高额收入的基础。第三,科学和技术的研究开发日益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它不仅是企业开发新产品的保障,还是企业市场占
16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有率和企业竞争优势的保障。越来越多的企业在研究开发上投入大量资金,以获取技术上的优势,期望获得高额回报。第四,企业投资具有高风险、高回报的特点。高科技产品技术含量高,是人类心智的结晶,但同时高新技术的日新月异,使得高新技术行业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59]。
本节将结合高新技术企业的主要特征来对无形资产在高新技术企业价值创造中的作用加以说明。高技术企业的特征具体表现如下:
(1)高投入
高技术企业的高投入表现在创立成本高、研发投入高、资产专用性成本高、科技成果商品化和产品市场化费用高等方面。据统计,一般建立高新技术企业的成本是传统企业成本的10-20倍,此外研究开发和应用试验需要耗费巨额的固定资产,研发投入强度为产品销售收入的5%-10%,最高的可达50%,将R&D成果商品化的投资又比R&D投入强度高5-10倍[60]。
(2)高风险
高风险是由高新技术的不确定性导致的,高新技术行业的企业成活率远远低于传统行业就是有力的证明。据统计,美国高新技术企业创立成功者仅为15%-20%,60%受挫,20%以上倒闭破产,且成功的企业仅有30%左右能维持5年以上的兴旺期。此外,高技术产品研发投入和商品化推广存在高不确定性,融资的高成本,知识产权可能被侵犯等都加剧了其风险。
(3)高收益
高收益是和高风险相对应的,高收益和高投入形成正反馈。高新技术企业的高收益源于其技术与产品的垄断性,这是传统企业无法比拟的。据统计,在风险投资基金投资的项目中,虽然70%是失败的,但30%成功的项目所带来的利润足以弥补它们的全部损失,并使其保持较高的盈利水平。
(4)高智力
作为典型的知识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价值创造的源泉是企业员工的知识和技能。据统计,高新技术企业中具有工程和科学学位的人员,占员工总数的40%-60%,相当于传统技术产业部门的5倍。高新技术的竞争归根结底是高科技人才的竞争,其成功的根本就是高技术人才的创业和奋斗。在高科技领域,谁拥有了人才,谁就拥有了未来。
由上看出,相较传统企业,研发投入和人力资本等无形资产在高新技术企业的价值创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新技术企业本身的特征决定了大规模进行产品和技术开发是其生存、发展的根本,广泛培训和招纳高技能、高品质的人才是其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的必要保证。 3.1.4.2 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的特点
(1)无形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比重较大
传统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重点是生产制造过程,企业的主要精力集中在对原材料的加工和形成产品上。新产品的研发、技术推广等相对处于附属地位,无形资产类别简单,在总资
17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产中所占比重不大。而高新技术企业是典型的知识、智力支撑型企业,它以拥有高质量的无形资产为先决条件,其产品富于科技含量,具有技术复杂、创新程度高、生命周期短、技术引导需求的特征。这就决定了高新技术企业必须将主要精力投放在市场调查及研究与开发新产品上,放在拓展营销网络、推广新技术、培训企业职工、扩大商品广告宣传、强化产品售后技术指导和服务等信息、技术活动上,由此形成大量的人力、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无形资产,如自主研究开发的知识产权、优质的营销网络、稳定的客户群、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特许经营权、组织管理资产等。而且这些无形资产表现出远比机器、设备等有形资产更具活力,日益成为企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和决定企业未来现金流量及市场价值的主要动力。无形资产所产生的知识经济效益已构成高新技术企业经济效益的主体。
(2)无形资产的积累依赖于研究与开发的持续投入
对高新技术企业来说,其无形资产的积累必须有持续较高的研究与开发投入,不是经由市场购买所能形成的。因而,无论中外,自创无形资产的研究与开发支出占产品销售额(产值) 的比例,都是确认高新技术企业的基本指标之一。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 在其发表的《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报告中将研究与开发密集度列为判定高新技术企业的标准,规定只有当研究与开发密集度(即研究与发展经费/产值*100%) 达到10%以上,才能被确认为高新技术部门[61]。应该说,较高强度的持续研究与开发投入,既是高新技术企业生存发展之道,也是其资产及其形成区别于传统行业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
(3)无形资产消耗占产品成本构成的主要部分
我们知道,传统企业的生产要素主要包括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手段,其生产消耗主要是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消耗。一般来说,在产品成本构成中,直接材料的消耗要占65%,直接人工消耗占20%,制造费用消耗占15%[62]。而高新技术企业则不同,在高新技术企业中,知识、技术等无形资产已成为生产要素的重要构成部分,在生产经营消耗中占的比重相当大。据估算,一个半导体芯片的原材料成本只占总成本13%,但它的研究、开发和试验等知识型加工费用就高达70%[63]。
3.1.4.3 无形资产的价值创造作用
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该理论由美国密执安大学商业管理研究院的管理学教授普拉哈拉德-Parhalad C.K.和英国伦敦商学院的战略管理学教授哈梅尔-Hamel Garg于1990年首次提出)认为,核心竞争力是在一个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术,尤其是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术、技能和整合不同知识的能力,它使公司在某一特定领域内成为领先者。核心竞争力包括技术、技能和知识,其本质上是企业通过各种技术、技能和知识进行整合而获得的持续发展和获利能力。
就无形资产的属性而言,国际会计准则将无形资产定义为:“为用于商品或劳务的生产或供应、出租给其他单位、或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资产”。
18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符合无形资产的定义应满足可辨认性、对资源的控制性和未来经济利益性。国际评估准则中无形资产的定义是:“以其经济特性而显示其存在的一种资产;无形资产没有具体的物理形态;但为其拥有者获取了权益和特权, 而且通常为其拥有者带来收益” [64]。2006年2月15日发布的新准则中将无形资产定义为:“无形资产, 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可见,国内外对无形资产属性的认识基本一致。
从前文对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无形资产的定义不难看出,二者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即都体现为企业的获利能力,都使企业成为特定市场领域的领先者并获得超额利润。同时,二者在内容上也有许多共同之处,除土地使用权、特许权等权利类无形资产外,其他无形资产或者本身就是一种技术、技能或知识,或者是企业运用这些技术和知识所获得的成果。虽然不能将企业核心竞争力与无形资产简单地等同起来,但可以说,无形资产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是其载体[65];无形资产有助于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所拥有的、建立在核心资源基础上的、能为企业提供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如企业所拥有的人力资源、经营理念、管理制度、创新能力、品牌资产等,它们都属于无形资产的范畴,是一个企业区别于另一个企业的重要标志。企业正是因为拥有了这样的无形资产,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地位。比尔·盖茨曾经说过,他可以失去一切,但他仍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重建一个新的微软。因为他掌握着微软的技术、文化和管理等无形资产。因此,是无形资产的创新支撑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66]。
核心竞争力以无形资产为基础,是企业通过多种无形资产的有机整合而形成的,拥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无形资产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条件,并决定着企业的价值,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依靠持续创新能力而获得竞争优势
在工业经济时代,资本密集型和纵向一体化是工业经济时代企业的两大基本特征,它们适应了企业追求规模经济的要求。但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开放的大背景下,这种传统的、基于制造过程的规模经济很快达到了极限,规模扩张的正反馈效应被组织庞大臃肿带来的负反馈效应所淹没。与此相对应,基于有形资产的生产与制造过程迅速实现商品化,使得有形资产的投资回报率趋同于社会平均报酬率,不能为企业提供持续的竞争优势与增长动力。为了生存和发展,企业越来越多地依赖于组织的重构和持续的创新。同时伴随高新技术企业的建立与不断发展,组织重构导致无形资产替代有形资产,创新活动则通过无形资产投资来实现,并且两者都依赖于人力资本的作用,从而使得无形资产逐渐代替有形资产,成为企业价值创造及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
(2)企业以无形资产的垄断性而取得竞争优势
垄断性是由于独占某项无形资产而取得的获利优势,能够在同行业中形成垄断优势是无形资产的共同特征。无形资产价值存在是以超额利润为前提的,形成该盈利条件是企业拥有其他企业所没有的特权和优势,这种权利和优势的拥有与扩张易于形成垄断。倘若这些权利和优势公开化,其盈利能力将消失。企业无形资产价值存在与否取决于企业拥有的某种权力
19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和优势在同行业中是否形成垄断,垄断程度越高,获利能力越强,无形资产价值越大。
(3)通过无形资产获得超额盈利而取得竞争优势
超额盈利性是无形资产使用能为企业带来超过一般的盈利水平。无形资产能够获得超额盈利是无形资产存在的前提,它反映无形资产最本质的特征,而超额盈利则是由其垄断优势带来的。
(4)通过收益报酬上的递增性而取得竞争优势
所谓收益报酬的递增性,是指如果市场范围空间足够大,随着使用范围的扩大,其收益报酬因具规模经济特点而产生递增效应。通过这种递增效应,高新技术企业从而获得竞争优势。固定资产等竞争性资产,其产生的收益往往受限于产量规模,遵循规模报酬递减规律。
3.2 无形资产与市场价值的相关性
3.2.1 会计价值机制论
会计价值机制是相对于市场价格机制提出来的,它赋予会计价值机制两层含义:首先,价值机制就是怎样以尽量少的投入价值,实现尽可能多的产出价值,这牵涉到如何计量投入价值和产出价值的问题,会计是一个价值计量系统。因为,会计价值的计量过程也是一个价值分配过程,所以会计也是一个定价系统。正因如此,会计价值机制与市场价值机制功能是相同的:一是传递信息的功能;二是激励(含约束)功能,而且传递信息的功能与激励功能是不可分割的。弗里德曼(1981)指出:“价格体系的真正美妙之处——而且我使用‘美妙之处’一词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完全在于依信息而行动的动力伴随着传递出来的信息”,此话用于会计系统一样适用。哈耶克(1945)将价格体系看成是一种交流信息或沟通信息的机制,认为“把价格体系描述成一种记录变化的工具或一种电信系统并不只是一种比喻,因为这种电信系统能够使单个生产者通过观察若干指标的运动就可以根据各种变化去调整他们的活动——当然他们所理解的变化也只是反映在价格运动中的那些变化而已”。会计传递信息功能与激励功能不可分割,其强调的是会计价值机制传递信息,给资源使用者提供激励和约束使其接受信息引导,给资源提供者提供激励和约束使其遵循这些信息[67]。 3.2.2 价值相关性研究的实证基础
财务报告的目的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与决策相关的信息。上市公司对外披露的财务会计信息是否能为投资者等信息使用者的投资决策所用,是否有助于投资者对未来现金流量的数量、时点和不确定性进行评估,是会计界人士最关心并且必须回答的基本问题。信息观认为,在市场不完全和不确定性的现实经济世界里,任何会计方法都不可能得到企业的“真实收益”,会计信息的功用是向投资者传递某种有助于判断和估计经济收益的“信号”,而不是经济收
20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益本身。
随着我国经济活动的国际化和资本市场的完善,投资者越来越重视企业会计报表,而且将披露的会计报表信息作为投资决策依据。在资本市场的投资活动中,通过资产负债表信息了解企业财务状况,通过分析企业资产项目及其账面价值,可以预测企业未来收益与测算企业股票价值,从而做出科学投资决策[68]。
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市场经济是建立在充分披露基础上的信息经济,充分披露的信息构成了市场经济正常、顺畅运转的基石。会计信息是反映市场主体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最综合、最主要的部分。尤其重要的是,会计信息与一般产品或者服务不同,它是各个经济利益主体利益分配或者财富转移的根据,即具有经济后果性,这种经济后果性会随着所有权和控制权的日益分离、经济利益主体数目的日趋增多而逐渐扩大。因此,作为市场运转基础、政府监管和配置资源依据、不同利益主体分配财富根据的会计信息,其质量如何、是否“真实公允”地反映了企业活动的经济实质,其不仅直接影响到社会财富的分配、监管和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而且对证券市场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各国证券监管部门颁布了一系列会计信息披露法规,强制上市公司定期披露以会计盈余为核心的财务会计报告。但是会计信息,尤其是会计盈余是否真正具有决策相关性,即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在上个世纪之前一直没有得到检验。
会计信息有用性实证研究包括会计信息的信息含量(information content)和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前者是根源于信息观,关注的是股票回报率(change)与会计盈余变动(change)之间的关系;后者则与计量观相一致,考虑的是股价或者股票回报率与会计盈余水平(level)之间的关联性(Easton & Harris[69],1991;Beaver[70],2002;刘峰、吴风、钟瑞庆[71],2004)。价值相关性研究(value relevance)在过去10年当中成为会计实证研究的重要领域和方向(Beaver,2002),甚至被Beaver称为上个世纪以来取得重要成果的五个研究领域之一。
简单的说,会计盈余的价值相关性是指会计盈余对公司股票市场回报的解释能力和影响系数,其理论逻辑如下:由于股票价格是经济主体内在价值的表征变量,某一时期内的股票回报计量了相应时期内与经济主体相关的所有信息,或者说它反映了经济主体的经济利润,因而会计盈余数字与股票回报率(价格)之间的相关性说明了会计盈余在多大程度上汇总了这些影响经济主体经济利润信息的能力[72](Francis & Schipper,1999),或者说会计盈余的价值相关性。
在一个有效的资本市场中,一定期间公司股票市场回报取决于同期公司经济活动引起的公司未来权益现金流的变化。因此,会计盈余对股票回报的解释能力和影响系数(会计盈余的价值相关性)取决于以下两个层面[73](洪剑峭,2004):一是公司经济活动和会计事项,即当期公司发生的经济活动有多少属于需要会计处理的会计事项。二是公司提供的会计报告和会计事项背后的经济实质。显然,如果公司提供的会计报告越能反映会计事项的经济实质,会计盈余对股票回报的解释能力越大,对市场回报影响系数也越大。然而,有两方面因素会影响公司提供的会计报告反映会计事项的准确程度。一方面涉及会计准则和制度本身的问题,
21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另一方面则是涉及提供报告的公司管理当局人为的因素,可以归纳为管理当局利用会计的可选择性去人为影响会计信息的动机、机会和承担的未来成本。固然可以通过减少会计处理的可选择性来压缩管理当局对会计报告的操纵空间,然而由于经济活动的复杂性,这种减少会计的选择性不可避免导致会计报告无法充分反映会计事项的经济实质,从而降低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因此,现实的安排是在一定的原则下,留给提供会计报告的管理当局一定的会计选择空间。然后通过其他的制度安排尽可能限制管理当局对公司会计报告的影响,这些制度安排包括如外部独立审计制度、接受政府部门的监管和公司的内部治理安排等。
按照Beaver(2002)的研究,从理论上看,价值相关性研究设计根源于各种基于会计变量的证券定价模型。从Miller & Modigliani(1966)的盈余资本化模型到Feltham & Ohlson(1995)的洁净剩余模型,基于会计变量的证券定价模型主要包括三类:仅仅利用盈余数据的“流量”定价模型、仅仅利用净资产数据的“存量”定价模型和利用净资产和盈余数据的“综合”定价模型。无论采用哪一个模型,最终经过简单的转换,都能够得到股票回报率与会计盈余之间的关系模型,即会计盈余的价值相关性(Easton & Harris,1991)。
国外及我国在研究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方面主要采用了三种模型。这三个模型分别研究: 收益与剩余收益对市场调整后报酬的解释能力;资产负债表中资产与负债对企业市场价值的解释能力;收益与净资产对企业市场价值的解释能力。他们分别代表了收益表、资产负债表、以及收益表与资产负债表联合的相关性。
Rt=γ0+γ1 ∆EARNt+γ2 EARNt+εt………………………………(3.1)
模型(3.1)来源于Easton and Harris (1991)经过数学的推理以及实证研究发现:会计盈余水平及其变动数(也就是所谓的未预期盈余) 在除以期初(上年年报公告日的次日) 股价后均与年度报酬率有关。
MVt=γ0+γ1 ASSETSt+γ2 LIABt+εt………………………………(3.2)
模型(3.2)考察的是资产负债表的相关性, Francis and Schipper(1999)以及Barth and McNichols(1994)都运用了这个模型。
MVt=γ0+γ1 BVt+γ2 EARNt +εt…………………………………..(3.3)
模型(3.3)是Ohlson(1995) 将企业的市场价值与会计信息(会计数据) 直接联系起来的剩余收益定价模型,其运用这个模型来考察资产负债表与损益表的联合相关性。 3.2.3 无形资产的价值相关性研究
企业价值在财务上表现为企业未来获利能力的资本化现值,即企业未来的现金流入量的折现值加总。随着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企业的市场价值与其拥有的有形资产价值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大。在企业资本化程度较高的美国,20纪90年代末公司的市场价值与账面价值之比大约是2比1,这个数字相当于1945年到1990年间公司的市场价值与账面价值之比平均值的2倍[74]。而且,技术进步速度较快、知识密集程度较高的新兴行业与传统行业相比,企业的市
22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场价价值与其有形资产账面价值的差距更大。这说明,现代企业的价值增长越来越多地依赖于无形资产带来的价值。显然无形资产与其他有形资产等经济资源一样,是推动企业价值增长的一种动力。
无形资产拥有量及其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是判断一个上市公司股票优劣的重要标志之一。只有拥有巨大无形资产的企业,才能有稳定持久的利润来源,股票才是真正的优质股。无形资产是一种时空要素兼备的多维资源,企业创立技术标准、国际品牌等关键无形资产资源常常意味着市场的占有或垄断,其股市价值也自然会被投资者认可。可口可乐公司就是靠其饮料配方和商标权控制了世界饮料市场,股票价格一直成倍地上涨,市值曾经高达1500亿美元,市价是其账面价值的13倍之多,是热门股票中增幅最高的。微软公司就是靠其商标权和软件著作权等无形资产控制了全球软件市场,1986年3月13日,微软公司的股票以每股23.75美元上市,倍受投资者的追捧和青睐。转年3月每股上升84.75到元,一年之中股票价格翻了3倍之多[75]。
企业无形资产投资的增加,其在企业生产函数中比重的上升有助于改善企业的经营绩效,进而提高会计盈余的质量,我们自然就会联想到,我国证券市场是否关注无形资产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市场是否对企业无形资产的价值做出恰当的反应?
诸如专利、专有技术等无形资产虽然没有实物形态,但是它们能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持续发挥作用并带来经济利益,甚至是保障企业持续超额获利的必要条件,无形资产既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节约社会资源、帮助有形资产增值,又可以通过技术创新等手段直接转化为生产力,为公司创造价值(崔也光,1999)。尤其在以技术革新为特征的知识经济中,无形资产对企业价值的贡献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受到公司和投资者的重视。作为会计信息专业使用人士的财务分析师也认为无形资产是影响企业价值的重要因素,而且是他们在评价上市公司价值的重要参考因素。由于无形资产这种战略上的重要性,不难推论,在企业财务报告中披露关于无形资产构成、金额等信息可以帮助投资者进行决策,也就是说,无形资产会计信息应当具有信息含量。
Ben-Zion(1978)的研究表明企业市值与账面净值的差与企业R&D和广告费的支出密切相关[76];Hirschey&Weygandt(1985)研究发现Tobin的Q值(市场价值/资产的重置成本)与R&D强度(R&D/销售收入,intensity of R&D)的关系显著;Schane(1993)对11个半导体公司的研究表明专利权的引用次数有助于解释Tobin的Q值;Hall(1998)的研究发现专利权的引用次数与企业市值密切相关。Barth&Clinch(1998)对1991-1995年度澳大利亚的上市公司的研究发现,无形资产的重估价值与股票报酬率和股价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77]。
Aboody和Lev(1998)研究发现美国软件开发上市公司将软件开发的部分成本资本化后能够反映当期的市场回报率,能反映股价,同时也能预测未来两年的运营利润以及净利润,这说明无形资产的确认具有价值相关性,从信息含量角度出发,披露无形资产研发信息能增加投资者的信息含量,且研发成本资本化的信息含量大于费用化研发成本的信息含量。
薛云奎,王志台(2001)对1995-1999年沪市上市公司无形资产的价值相关性进行了研究,
23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发现无形资产对股票定价的影响显著,而有形资产对股票定价影响不显著。王化成、卢闯(2004)以1998-2002年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结果发现无形资产存量与股票价格显著相关,既无形资产信息具有价值相关性。贾平、李晓强(2005)以2001-2003年深市和沪市所有A股公司为样本,研究了无形资产与盈余质量的关系,结果发现无形资产信息与股票价格显著正相关,无形资产比重能够显著提高会计盈余的价值相关性。上述研究综合表明, 无形资产信息确实具有很强的价值相关性。
综上所述,以往的研究大部分在沪市或深市对所有样本公司进行分析,没有考虑行业特征对无形资产价值的影响;其次是由于数据的取得困难而没有对无形资产明细项目进行剖析检验其对于经营绩效和市场价值的相关性。因此,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选取知识密集型的高技术产业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最新的样本数据、搜集更加相关的无形资产明细类别信息、采取更加系统的研究方法,同时考虑高新技术产业的因素,对我国高技术产业上市公司的无形资产价值相关性问题进行一个更加深入的研究,以期对我国无形资产价值相关性的理论研究做出有益的探索。
24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4章 无形资产与经营绩效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无形资产作为“软资产”在生产函数中的比重日益提高,“当今社会财富和经济的增长主要受无形资产的驱动”(葛家澎、杜兴强,2004)。因此,近几年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上市公司的无形资产投资不断扩大,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确认为无形资产占全部资产的比重平均达到了3%左右。
然而,投资规模越来越大的无形资产是否给经济带来了良性影响?无形资产投资对改善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力有多大?这是理论界和实务界都迫切关注的问题。本文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告披露的无形资产信息作为研究的出发点,拟对其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
4.1 研究设计
4.1.1 研究假设
企业是将其自身拥有的资源实现价值增加的经济实体。即企业运用自己拥有的资源,包括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将他们转化为自己的研究开发能力、生产能力、服务能力和营销能力等,进而实现价值增值。那么,无形资产在企业价值创造中的地位和作用到底是如何,现状又是如何呢?
通过第三章所分析的企业资源论、企业知识论和无形资产在高新技术企业价值创造的作用,本文提出假设H1.1和假设H1.2。
H1.1:在其他条件既定情况下,高新技术企业的无形资产与企业的经营绩效显著正相关。 在其他条件既定情况下,高新技术企业的无形资产对企业经营绩效的贡献大于有形H1.2:资产的贡献。
在无形资产的组成部分中我们发现诸如土地使用权、房屋使用权,软件使用权等非技术类无形资产的占据了无形资产的巨大份额,然而是否应该认为比重越大其对经营绩效的影响更大呢,前文第三章的分析已经隐含了这样一个事实,即对企业的经营绩效和竞争力的提高来源于具有技术类无形资产使用上的非竞争性、超额盈利性、垄断性、无形资产边际成本极其低微和无形资产规模报酬递增等特点。所以本文提出假设H1.3和假设H1.4。
H1.3:在其他条件既定情况下,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类无形资产与企业的经营绩效显著正相关。
在其他条件既定情况下,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类无形资产对企业经营绩效的贡献大H1.4:
于非技术类无形资产的贡献。
25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1.2 研究方法
在以往的研究过程中,跨年度的样本观测值被视为是同质的,因此大量的跨年度的截面数据被用做一个混合截面数据进行回归分析,进而得出结论。但是,随着近代非经典计量经济学的发展,这种在时间序列上取多个截面,而在这些截面上同时选取样本观测值所构成的样本数据被赋予了新的模型估计方法,即:面板数据模型。
面板数据模型由于集中考虑了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从而具有单纯一维的数据不可比拟的优点。面板模型可以充分利用时间段和截面单元的的信息,从而加大样本数据容量,进而提高模型估计的有效性。它一方面可以考虑到截面数据存在的共性,另一方面又能分析模型中横截面因素的个体特殊效应,从而减小了变量之间多重共线性的产生,使得结果更加稳定、有效、可靠。
因此,本文将采用面板数据模型的方法来对于所研究问题加以讨论和解释,以期待得出更为合理有效的结论。 4.1.3 数据的来源和变量的选取
本文所研究的无形资产仅指上市公司在其财务报表上披露的无形资产。本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所公布的《高新技术企业统计分类目录》选取了210家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公司。为减少数据变动对分析的影响,本文使用了2004-2008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数据资料来源:深圳证券交易所网站、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实证分析采用EXCEL和计量经济学软件Eviews3.1。 4.1.3.1 被解释变量
按照统一标准编制、客观衡量公司盈余质量的指标主要有:主营业务利润、营业利润、净利润等。其中,主营业务利润是企业主体经营活动成果的体现;营业利润是主营业务利润扣除企业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等之后的经营成果;净利润是营业利润扣除企业所得税之后的经营成果。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主要对企业的主体经营活动产生重要影响,同时,主营业务利润具有一定的不可操控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企业盈余管理的空间,因而更为客观[78]。由于我们关注的是企业日常经营活动所产生的业绩,故本文拟采用主营业务利润作为企业经营业绩的替代变量。与营业利润、利润总额或净利润等指标相比,主营业务利润更适合作为研究专利资产对经营业绩影响的指标,因为它直接反映了市场的反馈,而其他指标可能受到依赖于动机的多种会计方法的干扰。
因此,参照前人的研究成果,本文选用反映企业经营活动业绩的变量主营业务利润作为衡量无形资产对企业经营业绩所起作用的被解释变量。
26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1.3.2 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
(1)无形资产——传统经济学认为,企业是消耗有形资产的组织,企业在创造价值的过程中消耗有形资产。但事实上,在企业创造价值的过程中,与有形资产相对应的无形资产才是创造企业价值的源泉。而有形资产在生产消耗的过程中仅仅只是实现了价值转移,即只是为企业创造价值提供条件,而并不真正创造价值。
而在新经济条件下,企业间的竞争已演变成为知识、技术、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的竞争,无形资产质量的高低和数量的多寡已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而由于以知识、智力形态为主要代表的无形资产存在边际递增效应,因此,企业在创造价值的过程中以消耗有形资产的方式形成和创造无形资产,进而为企业创造价值、提升价值。无形资产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一项战略资源,在企业的价值创造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其也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对象。
(2)固定资产——属于产品生产过程中用来改变或者影响劳动对象的劳动资料,是固定资本的实物形态。固定资产在生产过程中可以长期发挥作用,长期保持原有的实物形态,但其价值则随着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而逐渐地转移到产品成本中去,并构成产品价值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其对企业经营绩效起着基础性的作用,没有固定资产,很难实现企业的价值。加之本文主要为了通过实证分析比较无形资产与固定资产在高新技术企业中对企业经营绩效的贡献程度,所以将其作为模型的解释变量。
(3)负债——企业的建立、生存和发展都必须以投人、保持和再投人一定的资金为前提。企业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获得所需要的资金,负债便是其中之一。从世界范围来看,或多或少的利用负债组织经营,已成为现代企业的一个共同特征,这除了业主资本相对于企业投资需要往往有所不足之外,更重要的是因为举债经营能使企业获得负债效应。
1958年,莫迪利安尼和米勒在其发表的《资本成本、公司财务与投资管理》一文中,提出了著名的MM定理。该理论认为:在一定条件下,企业的市场价值与企业的资本结构无关。MM定理在逻辑上的推理是成功的,但其是建立在一系列的假设条件之上的:如交易成本为零;企业不缴纳所得税;无论举债多少,企业和个人都不存在举债的风险等。这些与现实有很大的差距。修正的MM定理将公司所得税引人MM定理中,该理论认为:由于利息费用可以在税前扣除,减轻了企业的所得税负担,因此负债增加可以争取税收方面的好处,增加企业的价值,负债越大,企业的市场价值也就越大。均衡理论则认为:随负债增加而带来的破产成本会降低企业的市场价值,因此,企业的最佳资本结构应当是在免税利息和负债增加引起的破产成本之间选择最适合点。通过上述的理论分析,我们可以知道最佳的资本结构在理论上是存在的,但是在现实中,由于种种因素的限制,要预测出这个最佳的资本结构是很困难的。总的来说,负债对企业经营绩效和市场价值都有影响。那么,在高新技术产业中,企业负债对于经营绩效的影响是廓清无形资产对企业经营绩效影响所不能忽略的。本文将其纳入解释变量。 (4)控制变量——上一年度主营业务利润,控制上年度经营绩效对本年度的影响。
27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1.4 模型构建
参照Aboody. Barth & Kasznik(1999)在研究英国上市公司固定资产的重估价值和企业经营业绩之间的关系[79],Aboody & Lev(1998)在检验无形资产的价值相关性以及薛云奎、王志台(2001)检验我国上市公司无形资产对企业主营业务利润的贡献所采用的方法,本文用下列模型来检验高技术企业上市公司无形资产对经营绩效的贡献程度: (1): OPINCt =α0 +α1 OPINCt-1 +α2 PPEt +α3 INTANt +α4 LIABt +εt
(2): OPINCt =α0 +α1 OPINCt-1 +α2 PPEt +α3 INTANtecht +α4 Othert +α5 LIABt +εt
其中:
t=2004,2005,2006,2007,2008; OPINCt表示第t年的主营业务利润;
OPINCt-1表示样本公司上年度的主营业务利润; PPEt表示第t年末的固定资产净值; INTANt表示第t年末的无形资产净值; LIABt表示第t年末的总负债;
INTANtecht表示第t年末的技术类无形资产净值; Othert表示第t年末的非技术类无形资产净值; α1、α2、α3、α4、α5为回归系数,t表示年度
4.2 实证分析
4.2.1 描述性统计分析
(1)无形资产整体状况分析
在这些高新技术上市公司中,无形资产作为企业重要的战略资源,其分布如何呢?企业对无形资产的投资状况又是怎样呢?相对于企业资产中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固定资产来说,无形资产的状况又是如何呢?表4-1和表4-2做出了描述。
28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表4-1 样本公司中无形资产绝对值的描述性统计 (单位:万元)
绝对值
无形资产
年份
样本数 最小值
最大值 57437.25
平均值
标准差
2004 210 1.54 2005 210 1.69 2006 210 1.79 2007 210 2.53 2008 210 3.79
固定资产
5829.18 8182.47 159043.79 6590.17 13240.52 166829.38 7978.63 18018.05 707753.36 12884.16 52512.72 1855035.56 20355.95 129653.09 2004 210 300.75 9330839.07 93711.25 643816.95 2005 210 708.46 9580532.83 101811.30 664159.41 2006 210 990.34 10061768.41 104562.85 694865.32 2007 210 1255.59 9944315.14 102938.19 686230.94 2008 210 1026.27 24118179.59 174141.84 1662063.55
资产总额
2004 210 20137.54 14482352.65 287009.20 1036181.652005 210 23384.73 13835422.64 295014.86 995940.74 2006 210 24464.96 14251293.04 303045.64 1016400.702007 210 22604.13 33571582.87 434745.39 2331225.612008 210 12786.08 34703747.40 454249.29 2421976.02
表4-2 样本公司中无形资产相对值的描述性统计
年份
样本数
最小值 无形资产/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资产总额
最大值 无形资产/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资产总额
平均值 无形资产/固定资产21.47%18.90%16.66%22.99%25.96%
无形资产/资产总额
标准差 无形资无形产/固资产/定资产 资产
总额
2004 210 0.0063% 0.0023%2005 210 0.0066% 0.0023%2006 210 0.0656% 0.0166%2007 210 0.0189% 0.0041%2008 210 0.0149% 0.0027%
4.99 29.44%6.01 29.16%2.05 25.94%4.17 23.86%4.91 39.45%3.34% 48.59% 4.02% 3.43% 45.11% 4.44% 3.48% 22.31% 4.04% 4.03% 35.44% 4.01% 4.71% 41.29% 5.35% 从表4-1即绝对量部分中我们可以看到,无形资产无论最小值,最大值,均值都与固定资产和资产总额存在较大差距。但是从无形资产最小值,最大值,均值的各年变化来看,我们看到无形资产总体上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这表明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公司在其发展过程中,的确很注重对无形资产的投资,这也使得我们猜测无形资产的确有助于提升企业业绩,否则企业不会加强对它的投入。
表4-2给出了相对量的比较结果,更直观地反映了表4-1中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到在均值上无形资产占固定资产(资产总额)的比例总体上呈现出提高的趋势,从2004年的21.47%(3.34%)增加到2008年的25.96%(4.71%),但不排除个别企业忽视对无形资产的投资以致无形资产占固定资产的最小值出现了波动。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个别公司的无形资产甚至比固定资产还高,最高达到固定资产的6倍(2005年的最大值)。
(2)无形资产分类描述性统计分析
29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本文主要从技术类与非技术类的角度对无形资产进行分类研究,根据高新技术企业的年报数据获得无形资产的具体情况。该文的技术类无形资产主要包括:专利技术、非专利技术。非技术类无形资产主要包括:土地使用权、商标使用权、软件使用权、房屋使用权等。
表4-3 无形资产分类描述性统计
年度 样本量 技术类无形资产/无形资产总额
最小值
最大值
均值
2004 210 1.35E-10 1.0 42.79%2005 210 1.4E-10 1.0 42.80%2006 210 1.32E-10 1.0 39.56%2007 210 0.87E-10 1.0 25.08%2008 210 1.27E-10 1.0 23.20%非技术类无形资产/无形资产总额最小值
最大值
均值
1.66 E-10 1.0 57.21% 2.08E-10 1.0 57.20% 2.15E-10 1.0 60.44% 2.29E-10 1.0 73.92% 5.91E-10 1.0 76.80% 表4-4 无形资产分类增长率
年度
样本量
技术类无形资产
1.5% 57.1% 3.5% 4.1% 非技术类无形资产
19.57% 5.54% 97.40% 62.74% 2005 210 2006 210 2007 210 2008 210 从表4-3中我们可以看到技术类无形资产与无形资产总额的比例在逐年减少,容易造成一种企业轻视技术类无形资产的假象。然而我们可以从表4-4中看到技术类无形资产的增长率在逐步提高(2006年的异常增幅可以被解释为是由于2006年新会计准则的出台所导致)。
但是,上述数据显示整体上技术类无形资产的比重并不是很高,平均值最高为42.8%。 (3)相关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表4-5 相关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单位:百万)
年度 OPINC PPT INTAN LIAB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样本量 210 210 210 210 210 最小值 19.57 15.34 -1176.86 2.04 0.41 均值 547.31 557.87 582.27 675.11 753.78 最大值 35920.39 36479.54 37082.68 38989.31 42409.91 最小值 3.01 7.08 9.91 12.56 10.26 均值 937.11 1018.11 1045.63 1029.38 1741.42 最大值 93308.39 95805.33 100617.68 99443.15 241181.79最小值 0.0154 0.0169 0.0179 0.0253 0.0379 均值 58.29 65.91 79.79 128.84 203.56 最大值 574.37 1590.44 1668.29 7077.53 18550.36 最小值 19.69 23.42 18.83 34.71 25.91 均值 1456.38 1522.79 1556.37 2192.53 2142.89 最大值 73169.05 63301.61 62526.29 154901.69 138040.89
30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主营业务利润均值(百万)
800750700650600550500200420052006年份( 年)20072008 图4.1 主营业务利润均值随年份的变化
180017001600固定资产均值(百万)15001400130012001100100090080070060020042005 2006年份(年 ) 20072008图4.2 固定资产均值随年份的变化 210180 无形资产均值(百万)150120906030
0200420052006年份(年)20072008图4.3 无形资产均值随年份的变化
31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80706050403020100-102005
固定资产均值增长率(%) 2006年份(年) 2007 2008图4.4固定资产均值增长率随年份的变化
70无形资产均值增长率(%) 605040302010020052006
年份(年)20072008 图4.5 无形资产均值增长率随年份的变化
表4-5及图4.3中的数据显示,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公司的无形资产投资规模均值整体上呈现增加的趋势,而且图4.5显示其后期增长比较强劲(无形资产均值增长率为:13.07%,21.06%,61.47%,57.99%)这表明了企业已经充分地认识到无形资产在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性,2008年增长率略有下降,主要是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冲击,整个增长速度有所减慢。
图4.4显示固定资产均值的增长率为:8.64%,2.7%,-1.55%,69.17%。比较图4.4和图4.5,我们可以看出固定资产的增幅明显低于无形资产(2008年固定资产大幅跃升主要是由于国家的宏观政策为扩大内需促使加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应对金融危机而形成的)。
数据显示高新技术企业放慢了固定资产的增长速度甚至出现了2007年的负增长(-1.55%),然而对于无形资产的投资则是加速增长。而且,随着无形资产均值的增加,企业的主营业务利润均值也在不断地增大,这也同样证实了企业对于无形资产在企业价值创造中的战略地位。
32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2.2 回归结果与分析
(1)无形资产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
表4-6无形资产对主营业务利润的回归分析结果
Dependent Variable: OPINC t Sample: 2004 2008 Included observations: 5
Total panel (balanced) observations 1050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t-Statistic
Prob.
0.5042920.01962125.701570.0000 OPINCt-1
PPT t -0.0508450.003578-14.210240.0000
0.4280720.02087420.507270.0000 INTAN t
0.0822700.00380821.603350.0000 LIAB t
R-squared 0.998231 Mean dependent var8.88E+08 Adjusted R-squared 0.997780 S.D. dependent var 2.81E+09 S.E. of regression 1.33E+08 Sum squared resid 1.47E+19 Prob(F-statistic) 0.000000Durbin-Watson stat 2.043352
根据表4-6可以看出,假设1.1和假设1.2均得到了验证,即无形资产对企业主营业务利润的贡献是显著的、正向的;而且贡献大于固定资产。同时模型的回归结果显示:
1)模型的拟合优度值约为0.997,说明模型中自变量对因变量的解释程度非常高,模型有较高的可信度,模型回归结论具有非常高的可靠性。
2)从T检验的结果看,在设定1%的显著性水平上,自变量上期主营业务利润、固定资产净额、无形资产净额、及总负债对主营业务利润的回归系数都通过了T检验,都是显著的,因此研究假设成立。这说明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公司的无形资产对主营业务利润的贡献是显著的、正向的;而且贡献大于固定资产。
3)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公司固定资产与其经营业绩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这显示出高新技术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越来越重视无形的战略地位,而且在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固定资产的边际收益已经不再具有规模效应,其边际收益出现了显著的负数。与前人们关于固定资产的回归系数由如此大的反差,本文认为一是由于在高新技术企业中无形资产发挥的作用越来越胜于固定资产在工业经济时代中所表现的力量,加大固定资产的投资反而削弱了企业盈利能力。其次也有部分原因是由于在2008年国家的宏观政策为扩大内需促使加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来应对金融危机刺激内需而其对企业的绩效影响并未同步跟进所导致的。
(2)技术类无形资产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
33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表4-7技术类无形资产对主营业务利润的回归分析结果
Dependent Variable: OPINC t Sample: 2004 2008 Included observations: 5
Total panel (balanced) observations 1050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t-Statistic
Prob.
0.4973850.02830917.569920.0000 OPINCt-1
PPT t 0.0735540.0080149.1786960.0000
0.5752450.1223994.6997530.0000 INTANtech t
-0.9581720.102227-9.3729360.0000 Other t
0.0817400.00663812.314120.0000 LIAB t
R-squared 0.994111 Mean dependent var6.23E+08 Adjusted R-squared 0.992602 S.D. dependent var 2.78E+09 S.E. of regression 2.39E+08 Sum squared resid 4.79E+19 Prob(F-statistic) 0.000000Durbin-Watson stat 1.970182
根据表4-7的数据可以看出,假设1.3和假设1.4均得到了验证,即技术类无形资产对企业主营业务利润的贡献是显著的、正向的;而且贡献大于非技术类无形资产。同时模型的回归结果显示:
1)模型的调整拟合优度值约为99.2%,说明模型中自变量对因变量的解释程度非常高,模型有较高的可信度,模型回归结论具有非常高的可靠性。
2)从T检验的结果看,在设定1%的显著性水平上,自变量:上期主营业务利润、固定资产净额、无形资产净额、及总负债对主营业务利润的回归系数都通过了T检验,都是显著的,因此研究假设成立。这说明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公司的技术类无形资产对主营业务利润的贡献是显著的、正向的;而且贡献大于非技术类无形资产。
3)回归结果显示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公司的非技术类无形资产与其经营业绩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这表明确认为无形资产的非技术类资产对企业的经营绩效并没有产生良性的经济影响。
诸如土地使用权,软件使用权等非技术类无形资产虽然作为无形资产列示,但是在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并没有直接地对经营绩效产生作用,它只是为企业进行经济活动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然而在日后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并不影响企业的经营决策和经营绩效。土地作为稀缺的资源有增值的空间,但是其增值可能性只会在其变卖的时候才会实现,它与技术类无形资产直接作用于产品的增值机理是不相同的。属于自然资源的土地使用权,与属于智力资源的专利权和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是两类不同性质的资源。企业拥有无形资产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技术水平的高低,竞争能力的大小等因素,还能体现出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显然,土地使用权不具有无形资产的上述本质。将土地使用权归属于无形资产,不利于企业以无形资产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会高估企业的科技竞争能力而低估企业的有形资产变现能力。
34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5章 无形资产与市场价值
第四章研究发现,高新技术企业的无形资产投资有助于改善企业的经营绩效,我们自然就会联想到,我国证券市场是否关注无形资产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市场是否对企业无形资产的价值做出恰当的反应?本章以我国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告披露的无形资产信息对上述问题进行更为系统的分析。
5.1 研究设计
5.1.1 研究假设
作为会计信息的无形资产信息同样具有信息传导功能,它能使资本市场的投资者了解以及预测企业的经营和未来的发展及竞争状况。而且通过第三章的理论分析投资者在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投资过程中理应看重具有竞争力和增值功能的无形资产,而对于仅仅转移价值的有形资产反应则不会强烈。据此本文提出假设H2.1和假设H2.2。
H2.1:在其他条件既定情况下,高新技术企业的无形资产与市场价值显著正相关。 在其他条件既定情况下,高新技术企业的无形资产与市场价值的相关性高于固定资H2.2:产。
诸如土地使用权,软件使用权等非技术类无形资产虽然作为无形资产列示,但是在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并没有直接地对经营绩效产生作用,它只是为企业进行经济活动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然而在日后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并不影响企业的经营决策和经营绩效。对企业经营绩效和市场投资者的反应起作用的是具有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技术水平的高低,竞争能力的大小的技术类无形资产。据此本文提出假设H2.3和假设H2.4。
H2.3:在其他条件既定情况下,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类无形资产与市场价值显著正相关。 H2.4:在其他条件既定情况下,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类无形资产与市场价值的相关性高于非技术类无形资产。 5.1.2 模型构建
参照Won,Sung and Gerald(2000)在研究美国上市公司无形资产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薛云奎、王志台(2001)在研究我国无形资产与股价之间的关系时所采用的方法;Francis and Schipper(1999)和Barth and McNichols(1994)研究资产负债表相关性;以及Ohlson(1995)的剩余收益定价模型,本文采用以下回归模型来进行无形资产的价值相关性研究。模型的具体形式如下:
35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MVt+1=β0+β1OPINCt+β2PPTt+β3INTANt+β4LIABt+β5AMTIt+εt
(2):MVt+1=β0+β1OPINCt+β2PPTt+β3INTANtecht+β4OTHERt+β5LIABt+β6AMTIt+εt
其中:
MVt+1表示样本公司第t+1年的市场价值(t+1年4月底最后一个交易日的市值); OPINCt表示样本公司第t年的主营业务利润;
PPTt表示样本公司第t年的固定资产,用年末固定资产的账面值表示; INTANt表示样本公司第t年的无形资产,用年末无形资产的账面值表示; INTANtecht表示公司第t年的技术类无形资产; OTHERt表示公司第t年的非技术类无形资产;
LIABt表示样本公司第t年的负债,用年末负债总额表示;
AMTIt表示样本公司第t年除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之外的其他资产,用年末资产总额减去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账面值表示;
因为每年的1月-4月是上市公司公布年报的法定时期,如果市场是有效的,有理由相信4月底的股价已经吸收了公司的会计信息。
5.2 实证分析
5.2.1 描述性统计分析
表 5-1相关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单位:百万)
年度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样本量 210 210 210 210 210 MV(均值) 1972.77 2107.68 5468.45 5431.59 4876.89 OPINC(均值) 547.31 557.87 582.27 INTAN(均值) 58.29 65.91 79.79 INTANtech(均值) 19.68 19.71 31.06 OTHER(均值) 38.61 46.17 48.73 675.11 753.78 128.84 203.56 32.65 47.01 96.19 156.55 PPT(均值) 937.11 1018.11 1045.63 1029.38 1741.42 LIAB(均值) 1456.38 1522.79 1556.37 2192.53 2142.89 AMTI(均值) 1874.69 1866.13 1905.04 3189.23 2597.51
从表5-1中可以得出随着无形资产均值的增加,技术类无形资产也在相应地增加,不可否认企业在加大技术类无形资产的投入。但是总的来说其占无形资产总额的比重还是相对较低。上表无法提示给我们关于无形资产与市场价值准确的相关关系,为此下文通过回归模型利用2004年至2008年的面板数据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
36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2.2 回归结果与分析
(1)无形资产与市场价值的相关性检验
表5-2 无形资产与市场价值的回归分析结果
Dependent Variable: MVt+1 Sample: 2004 2008
Included observations: 5
Total panel (balanced) observations 1050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t-Statistic
Prob.
2.1322450.16876512.634420.0000 OPINC t
PPT t 0.6578110.0668509.8400950.0000
1.8275240.4560034.0076990.0001 INTAN t
-1.9046860.146429-13.007590.0000 LIAB t
1.3970450.07267719.222610.0000 AMTI t
R-squared 0.917907 Mean dependent var3.96E+09 Adjusted R-squared 0.917513 S.D. dependent var 9.29E+09 S.E. of regression 2.67E+09 Sum squared resid 7.42E+21 Prob(F-statistic) 0.000000Durbin-Watson stat 1.815387
根据表5-2的数据可以看出,假设2.1和假设2.2均得到了验证,无形资产与市值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即无形资产信息能够较好的解释股票价格);而且无形资产与市值的相关系数明显高于固定资产的系数。同时模型的回归结果显示:
1)模型的拟合优度值约为0.917,说明模型中自变量对因变量的解释程度非常高,模型有较高的可信度,模型回归结论具有非常高的可靠性。
2)从T检验的结果看,在设定1%的显著性水平上,自变量主营业务利润、固定资产净额、无形资产净额、总负债及其他资产对市值的回归系数都通过了T检验,都是显著的,因此研究假设成立。
3)从模型的回归结果看,自变量的回归系数从大到小分别是主营业务利润、无形资产净额、其他资产、固定资产。这表明了目前股票市场利用了较多的企业利润信息。随着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是否盈利逐渐成为人们评价企业和经营者的最基本的标准[80],利润是市场经济运作的最直接目的和推动力,会计盈余几乎是所有会计信息中最受人们关注的信息,所以本文认为主营业务利润的回归系数较其他因素最大是合理而且符合现实条件的。
4)实证结果还表明,无形资产的回归系数显著大于固定资产的回归系数。说明投资者对无形资产具有较高的预期,这也说明了投资者更重视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公司的无形资产所提供的信息。而且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入市资金的增多,人们对知识经济及技术进步充满了期待,对无形资产反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较高的预期,认为其成长性和盈利能力较有形资产为好,故其影响系数相对有形资产为高。
(2)技术类无形资产与市场价值的相关性检验
37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表5-3 技术类无形资产与市场价值的回归分析结果
Dependent Variable: MVt+1 Sample: 2004 2008
Included observations: 5
Total panel (balanced) observations 1050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t-Statistic
Prob.
3.1145150.3468508.9794370.0000 OPINC t
PPT t 1.5092800.1656599.1107830.0000
6.4377811.4259514.5147290.0000 INTANtech t
-5.8651451.451900-4.0396340.0001 Other t
-2.5385200.203052-12.501830.0000 LIAB t
1.8928520.11340916.690530.0000 AMTI t
R-squared 0.930255 Mean dependent var3.96E+09 Adjusted R-squared 0.912275 S.D. dependent var 9.29E+09 S.E. of regression 2.75E+09 Sum squared resid 6.31E+21 Prob(F-statistic) 0.000000Durbin-Watson stat 1.968318
根据表5-3的数据可以看出,假设2.3和假设2.4均得到了验证,即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类无形资产具有价值相关性;而且,技术类无形资产具有的价值相关性高于非技术类无形资产。同时模型的回归结果显示:
1)模型的拟合优度值约为0.912,说明模型中自变量对因变量的解释程度非常高,模型有较高的可信度,模型回归结论具有非常高的可靠性。
2)从T检验的结果看,在设定1%的显著性水平上,自变量主营业务利润、固定资产、技术类无形资产净额、非技术类无形资产净额及总负债对市值的回归系数都通过了T检验,都是显著的,因此研究假设成立。这说明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公司的技术类无形资产对市值的影响是显著的、正向的;而且影响度大于非技术类无形资产。
3)回归分析数据显示:技术类无形资产的回归系数(6.437781)高于固定资产的回归系数(1.509280),这表明技术类无形资产在高新技术企业中给投资者带来的影响力远大于固定资产。
4)回归结果还显示出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公司的非技术类无形资产与其市值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这表明确认为无形资产的非技术类资产对投资者带来的是负面的信息。由于非技术无形资产不具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征,所以资本市场的投资者自然不会看好高新技术企业的非技术无形资产,笔者认为非技术类无形资产与市场价值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是合理的。
38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6章 结论、建议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在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之后,本文得到了以下的主要发现: (1)采用无形资产总额数据的实证研究结论
通过对2004-2008年高新技术产业上市公司无形资产总额的数据分析,我们发现无形资产投资的确可以显著地提高企业的主营业务利润,这可能源于无形资产造成的技术壁垒、生产率的提高,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发现,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对于企业经营绩效的贡献显著大于固定资产做出的贡献。
从市场的反应角度看,市场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无形资产投资做出了积极反应,而且这种反应也明显强于市场对于固定资产的反应度。
(2)采用无形资产明细信息的实证研究结论
在选取的210家高新技术产业上市公司无形资产明细信息作为研究数据的分析中,本文分别研究了技术类无形资产与非技术类无形资产对企业经营绩效和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影响。
研究发现,高新技术企业中的技术类无形资产对主营业务利润的贡献是显著的、正向的;而且贡献度大于非技术类无形资产。同时我们还发现,非技术无形资产与企业的经营绩效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
从市场的反应角度看,在高新技术行业上市公司当中,技术类无形资产与市场价值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而且相关程度显著大于非技术类无形资产。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非技术类无形资产不仅无助于提高当期市场价值,相反导致市值的下降。也就是说,对高新技术行业公司来说,市场上认同的有价值的无形资产包括技术性无形资产,而并非土地使用权等非技术类无形资产。
6.2 对策建议
从本文的描述性统计和研究结论可以看出,高新技术企业以及相关部门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1)加强无形资产在企业价值创造中的管理
针对无形资产尤其是技术类无形资产在企业价值创造中做出显著的正向贡献和它具有创造企业价值的巨大潜力等研究结论,本文对改进企业内部无形资产管理提出如下建议:
1)企业需要强化无形资产管理意识,重视并增加无形资产拥有量
在知识经济社会里,无形资产对企业的影响越来越大,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的竞争就是
39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人才的竞争、技术的竞争以及知识的竞争,而所有这些都是企业无形资产的竞争。因此,企业应加强对无形资产的经营管理,大力增加无形资产的拥有量,从而取得总体竞争优势。
企业必须重视无形资产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强化无形资产管理意识。尤其要对技术类无形资产在企业经营管理上的重要作用提高认识,必须重视无形资产的管理、防止无形资产的流失、要使其保值增值、不断发展[83]。同时,要加强无形资产的宣传力度,让更多人了解、评估和管理无形资产的价值。
企业必须正确地认识无形资产的重要性,借助于各种媒介详细介绍无形资产的有关知识,让管理者认识到无形资产的重要性,特殊性、复杂性,熟悉包括有关保护无形资产的国内法律法规和国际条约在内的法律常识,使企业形成保护无形资产,管理好无形资产的共识,为无形资产价值实现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2)充分利用现有无形资产,加强知识产权的运用
企业需要搞好现有无形资产的营运管理,致力无形资产的运用与发展。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多数无形资产项目受时间的制约,因而企业应当在其有效的时间内,尽量充分加以利用,并努力将现有的无形资产尽快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抓住现有的无形资产的各种优势,主动开展各项业务,有效运用知识产权,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
3)通过创新培育新的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的开发是无形资产价值得以实现的基础环节,只有不断开发,利用才会有蓬勃的生命力,利用又不断促进开发,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使企业最大限度地实现无形资产价值。“创新”(innovation)最先由熊彼特在其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并使用[81]。熊彼特所描绘的五种创新形式,大致可以归纳为两大类即: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无形资产是技术创新的结果,因为新产品和新生产方法实质上体现的就是包括专利在内的技术类无形资产。既然无形资产是创新的结果,那么应鼓励企业通过创新来培育新的无形资产。
企业在无形资产的创新活动中必须重视创造企业其它无形资产的源泉——人力资本,企业应把人力资本管理放在重要的位置,特别重视人力资本的开发和培育。因为拥有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就等于拥有了优质的无形资产。党的十五大报告也明确指出:“人才是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最主要的资源。” 具体来说,企业应以知识管理和人力资源为突破点,加强无形资产的开发与培育,鼓励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致力于科研工作,不断开发新技术成果,应用于企业生产管理实践。同时,加强对人才资源的管理,防止因人才流动所造成的无形资产流失。
4)将筹集无形资产作为其财务管理的重要出发点
传统的财务管理以筹集资金等物质资本为起点,在知识经济环境中,知识成为资源配置的第一要素,企业之间的竞争是知识的生产、占有和利用的竞争,企业要提高其竞争力,必须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因此现代的企业不仅要筹集物质资本还要筹集知识,而无形资产比物质资本更具增值性,在未来的在知识经济时代的筹资战略中,企业应将筹集无形资产作为其财务管理的重要出发点。
资本运营下的财务管理,不仅要通过企业内部资源的优化组合达到价值增值的目的,还
40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应利用一切融资手段,扩大利用资本份额,通过控股、参股、兼并、收购等途径实现资本的扩张,将企业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结合起来进行优化配置,以获得更大的资本价值增值。
5)以无形资本为投资战略新方向
在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将成为企业最重要的投资取向,在新的资本结构中,以知识为基础的产品创新、人才素质、专利等无形资产所占的比重,将会大大提高,无形资产将成为决定企业经营绩效和市场价值的主要动力。企业投资将从长远利益、全局利益出发,以是否给企业带来知识资本积累,提高人力资源质量,增强企业创新和竞争能力及持续发展的动力作为投资评价标准,因而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在选择投资方案时,应尽可能选择最具潜力和最能扩充企业知识资本的项目。
6)合理配置企业无形资产的类别
研究结果显示技术类无形资产对经营绩效的影响远远超过了非技术类无形资产的贡献,高新技术企业以拥有高质量的无形资产为先决条件,其产品富于科技含量,具有技术复杂、创新程度高、生命周期短、技术引导需求的特征。这就决定了高新技术企业必须将主要无形资产投放在市场调查及研究与开发新产品上。但每个企业所拥有的资源是不同,这就要求在开发及配置企业的无形资产类别时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如根据企业的现状自主研究开发知识产权、培养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等。通过企业无形资产的合理配置,使其成为企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决定企业市场价值的主要动力和高新技术企业经济效益的主体。
(2)加强企业对外无形资产信息披露
从我国资本市场对无形资产做出显著的、正向的价格反应中可以看出:让投资者了解更多的无形资产信息很必要。企业应该披露全面的无形资产信息。但是,在现实中我国企业无形资产信息披露得不充分,企业对外无形资产信息披露工作做得还不够规范。
1)重视并规范对外披露无形资产信息
在知识经济时代,高科技企业的经济发展不再属于资源依赖型,而是转变成对人的知识的依赖。一旦研发费用方面披露很模糊,就不能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具体的项目、来源、产生的经济效益等方面的情况,信息使用者也无法据此判定该企业无形资产的科技含量和获利能力。这些模糊的信息披露会降低资本市场信息的透明度,最终误导投资者的决策[82]。企业应做好无形资产信息披露工作,这既可以使投资者的决策更具科学合理性,也可以降低企业在资本市场的融资成本。因此,企业应该重视这项工作,并按照会计规则规范地对外披露无形资产信
息。除此以外,企业还可以主动地、自愿地对外披露较多无形资产信息。
2)重视并做好企业内部的无形资产信息系统工作
企业内部的无形资产信息系统是其对外披露的无形资产信息的基础。内部无形资产信息系统工作的质量和数量将直接影响对外披露的无形资产信息的质量和数量。因此,企业要对外披露详尽的无形资产信息,就需要完善和加强内部的无形资产信息收集、整理和汇总等工
41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作。此外,资本市场的监管者、证券分析师等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帮助企业改善对外的无形资产信息披露工作。
3)拓宽无形资产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
对无形资产会计信息的披露,不能局限于是否有经济利益产生、能否用货币计量。在知识经济时代,拓宽无形资产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显得尤为必要。对于能用货币计量的无形资产,应以定量的形式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中披露。对于不能被现行会计确认、但在企业价值创造中做出贡献的无形资产项目,在财务报告附注中披露关于这些项目的信息。比如披露高质量工作团队建设的相关信息,如企业文化、商誉、产品品牌、人力资源、员工素质等,可在财务报告说明书中披露,尽量披露这些无形资产对企业竞争能力的影响程度,对于这些无法用货币计量的无形资产,应以定性的形式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赵文娟
(2007)提到可以编制无形资产监控表来更为充分地披露企业无形资产信息, 以减轻投资者
和债权人等相关利益主体的信息不对称[83]。这种定量和定性信息结合的披露方式,体现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充分性、完整性。对于无形资产在未来获利能力的不确定性,也可以用定性的方式谨慎地向会计信息用户作恰当的披露。
4)建立实时信息披露系统
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披露被纳入企业经济监测和经济预警系统,这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及时性要求大大提高了。传统的定期财务会计报告信息披露方式不能满足经济监测和经济预警的需要。因此,会计信息的披露应该在原来定期报告披露方式的基础上增加实时报告披露系统,将定期披露和实时披露相结合。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会计信息的实时报告系统提供了全方位的技术支持。一方面,网络技术使企业对所发生的经济业务信息能够实现实时转化,实时报告成为可能;另一方面,借助网络技术,企业外部信息需求者同样可以实时获取所需的信息,以便做出正确的决策[84]。
(3)完善无形资产的相关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加强无形资产的保护 1)建议将土地使用权从无形资产中分离
根据本文的研究结论—非技术类无形资产对企业经营绩效和市场价值出现了显著的负相关,所以提议将占据了非技术类无形资产90%以上的土地使用权从无形资产中分离。土地使用权体现为一种使用的权利,不及固定资产那样还体现为占有权。然而,企业中的每项资产,如果仅仅占有并不能为企业创造价值,而必须通过使用才能实现企业目标,显然,使用权比占有权更为重要。仅依据只有使用权没有占有权,就将土地使用权归属为无形资产,这种观点未免狭隘。例如,企业的债权是让渡给其他企业的资金使用权,而会计准则未将其归属为无形资产。为使两类不同性质的资源正常发育、拓展,本文认为,应单独设置属于“土地”类资产,与固定资产并列,以便于企业对两类不同性质的资源采用不同的核算方法,便于企业以真正的知识产权类无形资产参与国内外竞争。同时,规范企业“土地”类资产信息的对外披露,便于外界对企业拥有不同类型的资源有清晰的了解。
2)会计法规的完善
42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会计信息具有经济后果,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必将改变原有市场上各利益团体的利益安为寻求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我国政府有关管理部门先后制订并发布了数十项相关的法规排[85]。
与制度。这会在一定程度上促成提高我国的会计信息质量,但是为了投资者及利益相关者更好更全面地了解相关信息,有必要加强完善我国现行无形资产会计规则。首先,逐步放松无形资产会计确认条件对于比较符合“可控性”和“可计量”的无形资产项目在企业会计中可以适当地加以确认和披露;其次,扩大无形资产项目的核算范围;第三,可以增加无形资产信息披露强制性规定的内容,强制要求企业披露有关无形资产信息的现金流量,对于企业发明创新型的无形资产投资,在财务报告附注中披露这些投资的单项项目及其进程,投资费用化支出的具体数额等。
3)完善相关的配套法律法规
为了最大限度发挥无形资产的价值,必须完善与无形资产管理保护专门立法相配套的法律制度,实现法律的系统化和完备化。如在刑法的经济犯罪领域,设立侵占、流失无形资产罪,或增设专门的侵犯企业商业秘密罪,以加大对企业无形资产的保护力度。
4)加大执法力度,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
一项优良的无形资产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优势, 带来巨额利润。但另一方面也会使不法经营者对其垂涎三尺, 采用卑劣手段仿冒。若不注意保护自己的无形资产,企业将损失惨重。我国的假冒产品打了一茬又一茬,受害企业往往是远道而来打官司,人生地不熟。制假者是人在当地,可以活动、甚至买通打假者和地方有关部门领导,有的制假者还可以给地方带来一些经济实惠,这样在地方保护主义和“人情”的左右下,法律就显得软弱无力,维权的成本居高不下。在这方面,美国对于假冒产品是要罚得他倾家荡产,新加坡除重罚外还让他永远不可再从事这个职业。这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对无形资产的保护应是企业保护,社会保护、政府保护这样的三位一体保护体系。一方面企业要加强自己的知识产权意识,通过申请专利、商标以及对本企业技术的严格保密等手段保护自己的无形资产;另一方面社会要加强宣传和监督,对侵占别人无形资产的要及时通报并报相关部门处理;同时政府要加强立法,使企业有法可依,对侵害企业权益的要违法必究,执法过程中要执法必严。
6.3 研究局限与展望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详细验证了提出的各个假设,但是本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本文主要针对的是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上所披露的无形资产信息进行实证分析,企业到底存在多少无形资产,理论界尚无定论。有资料表明,经济学中所涉及的无形资产存在形式达20种,美国评估公司在进行资产评估时涉及到的无形资产达23种, 且有日趋增多之势。我国在资产评估实践中已认可的无形资产达12种,而纳入我国传统财务会计体系核算和管理的无形资产则只有6-7种(专利权、商标权、土地使用权、著作权、特许权、非专利技术、商
43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誉)。然而由于会计核算的原因,资产负债表中的无形资产并不能代表企业的全部无形资源,一些重要的无形资产项目游离于会计核算体系之外,无形资产价值在财务报表体系中未得到真正体现。一个企业的无形资产并不仅仅是报表上所披露的信息,还包括未进行以及无法进行披露的隐含的无形资产[86]。如何将不能用财务指标度量的无形资产项目纳入实证研究模型中进行假设检验,有待笔者今后继续研究。
其次,从绩效方面来看,由于学识和时间所限,再加之收集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所存在的难度,本文采用指标仅为财务性指标,那么对企业绩效产生长远影响的非财务性指标则未加考虑,所以后期关于无形资产的研究可以更加深入地分析无形资产对于非财务性指标的影响。
最后,虽然本文验证了无形资产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那么促进以及制约无形资产在一个企业中产生企业绩效的因素到底有哪些呢?本文没有进行相关的研究,所以还有必要找出影响无形资产产生企业绩效的因素,并长时间观察。无形资产代表企业的隐含价值,过去衡量运营绩效的优劣,多从容易获取的财务报表数据去判断,往往忽略了未来发展的潜力与内部经营的努力,或是因为难以量化而放弃,所以很难全面衡量企业的真正价值。而基于企业所处的产业类别、策略、制度、文化、管理、流程、市场不同的情况下,找出影响无形资产产生企业绩效的因素,值得深入探究。
44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参 考 文 献
[1] 张俊瑞.知识经济与会计发展[J].当代经济科学,1999(2):71-74 [2] 蔡吉祥.无形资产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3] Hope. J and T. Hope. Accounting Valuation,Market Expectation,and Cross sectional Stock Returns [J]. Journal of Accounting & economics,1998 (3):238-319
[4] 约翰.贝利著,陈江华译.无形资产的有形战略:管理公司无形资产的制胜法宝[M].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
[5] 巴鲁.列弗(Baruch Lev)著,王志台,唐春霞,杨明译.无形资产—管理、计量和呈报[M].
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
[6] 王则斌.关于无形资产核算的几点思考[J].会计之友,2005(6):17-19
[7] Avery,Harold. Accounting of intangible assets[J]. The Accounting Review,1942(17):354-363 [8] B. Lev. on the usefulness of earnings and earnings research:Lessons and directions for two decades of empirical research [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89 (27):153-191 [9] E. Amir,B. Lev. Value-Relevance of Non-financial Information:Th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Industry [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1996 (8):3-30
[10] B. Lev,and T. Sougiannis. The Capitalization,Amortization,and Value Relevance of R&D[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1996(2):107-138
[11] Barth,M. E.,M.B. Clement,G. Foster. Brand Values and Capital Market Valuation [J]. 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1998(3):41-68
[12] Ittner. C,and D. Larcker. Are Non-financial Measures Leading in Dictators of Financial
Performance-An Analysis of Customer Satisfaction [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98(36):1-35
[13] David Aboody,Baruch Lev. The Value Relevance of Intangibles:the Case of Software
Capitalization [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98(36):161-204
[14] K. Ely,G. Waymire. Intangible Assets and Stock Prices in the Pre-SEC Era [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99(37):17-44
[15] Kjell Henry Knivsfla. Accounting for Intangible Assets:the Informational Relevance of
Deferred Charges [J]. Foundation for Research in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dministration,1999(35):20-55
[16] B. Lev,R&D and capital market [J]. Journal of Applied Corporate Finance,1999(25):23-34 [17] B. Lev,P. Zarowin. The Boundaries of Financial Reporting and How to Extend Them[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eh,1999:353-385
[18] Chan,Louis K.C.,Josef Lakonishok,Theodore Sougiannis. The Stock Market Valuation of
45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Expenditures[J]. Journal of Finance,2001(6):231-256
[19] Gu. F,B. Lev. Markets in Intangibles:Patent Licensing. New York University,Unpublished
working paper, 2001
[20] Shivaram Rajgopal,Mohan Venkatachalam,Suresh Kotha. The Value Relevance of Network
Advantages:The Case of E-Commerce Firms [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02 (41):135-162
[21] Goodwin. Intangible Assets and Firms’ Disclosures: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J].Journal of
Business Finance & Accounting,2002 (29):457-477
[22] 宣杰.无形资产内容的扩展[J].会计研究,1998(4):48-49
[23] 唐雪松.知识经济对无形资产计量的影响[J].会计研究,1999(2):44-45
[24] 梁俊平,唐纯.无形资产的会计确认与相关信息披露[J].经济论坛,2003(3):53-60 [25] 邵红霞,郑岭俊.关于出租汽车运营企业出租汽车牌照会计核算方法的探讨-兼论无形资
产会计准则的改进[J].会计研究,2003(9):64-84
[26] 王广庆.对我国无形资产准则的一些思考[J].会计研究,2004(5):40-41
[27] 于玉林.美国道化学公司无形资产经营的可取之经与可借之道[J].财务与会计,理财版,
2006
[28] 金水英.无形资产信息披露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7(6):130-131
[29] 文豪.无形资产信息不对称及其频道治理模型[J].宏观经济研究,2009(2):60-64 [30] 王铁林.无形资产与企业控制权转移的相关性研究[J].财会研究,2009(4):64-66 [31] 薛云奎,王志台.无形资产信息披露及其价值相关性研究—来自上海股市的经验证据[J].
会计研究,2001(9):40-47
[32] 马嘉应.信息电子产业研究发展支出费用与股东报酬之关联性[J].中国会计评论,
2003(1):93-109
[33] 彭艳萍,张炳发.上市公司无形资产信息披露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4(4):118-120
:[34] 王化成,卢闯,李春玲.企业无形资产与未来业绩相关性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5(10)
120-123
[35] 李寿喜,李若山,洪剑峭.无形资产计量与股票定价—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
会计之友,2005(6):15-17
[36] 贾平,李晓强.无形资产与盈余质量[C].第四届实证会计国际研讨会工作论文,2005. [37] 杜英慧.我国上市公司研发信息披露的研究[D].浙江大学学位论文,2005.
[38] 李寿喜,齐兴利. 无形资产计量与股票定价—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C]. 当代
管理会计新发展—第五届会计与财务问题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5,618-630 [39] 程宏伟,张永海,常勇.公司R&D投入与业绩相关性的实证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
2006(3):110- 113.
[40] 黎玉琴. 我国上市公司无形资产与经营业绩关系的实证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46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6(3):32-34
[41] 黎玉琴.我国上市公司无形资产信息披露现状及建议[J].企业经济,2006(9):185-188 [42] 钭志斌.无形资产对企业经营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J].商业时代,2007(22):49-50 [43] 刘彬,韩传模.我国上市公司无形资产与经营绩效相关性研究[J].会计之友,2009(2):
77-79
[44] 梁莱歆,马如飞,田元飞.科技经费投入结构与企业技术创新—基于我国大中型工业企
业的实证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9(8):104-107
[45] 祝捷,倪丽娜.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披露状况分析[J].财会通讯,2009(4):106-107 [46] 陆正飞,施瑜.从财务评价体系看上市公司价值决定—“双高”企业与传统企业的比较
[J].会计研究,2002(5):18-23
[47] 邵红霞,方军雄.我国上市公司无形资产价值相关性研究-基于无形资产明细分类信息的
再检验[J].会计研究,2006(12):52-60
[48] 施本植.无形资产:不可等闲视之[J].上海经济研究,1996(6):22 [49] 于玉林.无形资产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50] 崔也光.无形资产的特征与计价方法的选择[J].会计研究,1998(2):45-47
[51] 茅宁,王晨.软财务—基于价值创造的无形资产投资决策与管理方法研究[M].北京:中
国经济出版社,2005.
[52] 葛家澎,杜兴强.无形资产会计的相关问题综评与探讨[J].财会通讯,2004(9):11-12 [53] Conner.K.R. A historical comparison of resource-based theory and five schools of thought with
in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economics: Do we have a new theory of the firm? [J]. Journal of Management,1991(1): 121-154
[54] Amit.R.,Schoemaker.P.J.H. Strategic assets and organizational rent Strategic management[J].
Journal of Management,1993(14):33-46
[55] 郑美群.基于智力资本的高技术企业绩效形成机理研究[D].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7.
[56] 陈洁.价值链视角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价值管理[J].财会通讯,2008(6):102-103 [57] 米歇尔·沃尔德罗普,陈玲译. 复杂[M].北京:三联书店,1997. [58] 张进.电子商务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22-123
[59] Orie.E,Barron,Donal Byard, Charles Kile,Edward.J,Riedl. High-Technology Intangibles
and Analysts’ Forecast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02,(40):289-312 [60] 赵湘莲.高新技术企业财务管理—基于R&D视角的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17-19
[61] 刘志迎.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十大特性[M].深圳:海天出版社. 2002. [62] 李寿文.知识经济与成本核算[J].财务与会计.2000(7):17-18
[63] 陈洁,苑泽明.基于价值链的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竞争优势研究[J].现代财经,
47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8(6):89-92
[64] 金水英.国内外无形资产准则的比较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7(9):100-102 [65] 汤湘希.无形资产会计的新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会计[J].会计论坛,2003(1):60-62 [66] 于玉林.时代性:无形资产理论研究的主题[J].会计之友,2008(5):6-10 [67] 徐强国,叶陈毅.会计价值机制论[J].财会通讯,2006(8):85-88
[68] 吴丽莉.企业无形资产会计信息披露与股票价值关系研究[J].财会通讯,2008(3):53-56 [69] Easton,P.Harris. Earnings as an Explanatory Variable for Returns [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91(29):19-36
[70] William H.Beaver. Perspectives on Recent Capital Market Research[J]. Accounting Review,
2002 (77): 453-474
[71] 刘峰,吴风,钟瑞庆.会计准则能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吗?—来自中国股市的初步证据[J].
会计研究,2004(5):8-19
[72] J. Francis & K Schipper. Have financial statements lost the relevance? [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99 (2):319-352
[73] 洪剑峭,娄贺统.会计准则导向和会计监管的一个经济博弈分析[J].会计研究,2004(1):
28-32
[74] 景莉.智力资本与公司价值[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55-56
[75] 戴书松.无形资本投资、价值创造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 [76] BenZion.U. The investment aspect of non-production expenditure: An empirical test
[J].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1978:224-229
[77] Barth,Clinch. Revalued Financial,Tangible,and Intangible Association with share Price and
Non-Market-Based Value Estimates [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98:199-233 [78] 倪晋.企业绩效管理财务分析指标新视角[J].财会研究,2008(21):63-64
[79] Aboody.D,Barth.E.M,kasznikR. Revaluations of fixed assets and future firm performance:
Evidence from the UK [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1999:149-178 [80] 赵宇龙.会计盈余与股价行为[D].上海财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0.
[81] 约瑟夫.阿洛伊斯.熊彼特著,杜贞旭,郑丽萍,刘昱岗译.经济发展理论—财富创新的
秘密[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9.
[82] 蒲良海,徐文聪.企业无形资产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月刊,2009(2):
53-54
[83] 赵文娟.对改进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会计的思考[J].深圳大学学报,2007(1):76-80 [84] 唐敏,徐文聪.知识经济条件下我国会计信息披露应注意的问题[J].财会月刊,2006(6):
19-20
[85] 刘峰.制度安排与会计信息质量[J].会计研究,2001(7):7-15
[86] 王维平,刘旭.广义无形资产及其功能分析[J].管理世界,2005(11):166-167
48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致 谢
岁月如梭,转眼间我将离开这个学习、生活了两年多的美丽的校园。回首这一段求学历程,许多老师和同学在学习和生活上都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在这里,我对所有关心和帮助我的人们表示感谢!
在此我特别要感谢的是我的指导老师——沈炳珍教授,她在生活和学习上都给予我细心的关怀。她渊博的学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对我的思想、观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她的悉心教导下,我才能得以完成学业。在硕士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沈老师牺牲许多时间,仔细阅读我的文章,给我提出宝贵的建议,使我最终顺利完成论文。在这里,我要向她表示深深的谢意。我为有这样一位可亲可敬的导师而感到骄傲!
其次,我还要感谢我们班全体同学,你们给了我深切的关照与真挚的情感,我为能生活在这样一个温暖的班集体中而感到骄傲和自豪,我会怀恋一起度过的这一段美好时光。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家人,你们给了我最大的支持和鼓励,正是你们一直以来的理解和关爱给了我无穷的动力,激励我一直向前,让我成为了一个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人!
49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附 录
作者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一、作者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沈炳珍、陈娟,我国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公司无形资产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J].经济论坛,2009(15)
二、作者在读研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KYP021508005,地方政府竞争对地区产业竞争影响和推动区域产业协调发展研究,浙江省社科规划课题,2007.9.2009.12
5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