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及评价——基于湖北省的调查数据
2024-07-13
来源:乌哈旅游
财贸研究2010.6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及评价 ——基于湖北省的调查数据 田 野 赵晓飞 (1.三峡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宜昌443002;2.湖北大学商学院,湖北武汉430062) 摘要:以湖北省711个农户的调查数据为依据,对影响农民满意度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对被 调查地区的农民进行满意度评价。研究表明:影响农民满意度的因素主要有经济收入、惠农政策、 教育投入、教育水平、医疗水平、交通状况和干部作风等;不同性另q、不同年龄以及有无孩子上学的 农民在满意度上差异不显著,但不同文化程度、不同收入来源、不同家庭人口的农民在满意度上差 异明显;农民满意度总体水平偏低,但农民对惠农政策、教育水平和医疗水平表现出较高的满意度, 而对经济收入、交通状况和干部作风表现出较低的满意度。 关键词:农民满意度;满意度评价;新农村建设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260(2010)06—0039—09 一、研究背景 2006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 目标,该目标的提出,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中央对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环境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围绕 这个目标,国家对农业生产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医疗、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层 民主建设等方面都加大了投入和建设力度。2006年3月国家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彻底取消农业税,2008 年中央财政安排用于“三农”的各项支出合计5625亿元,比上年增加1307亿元,增长30.3%。随着中 央对“三农”问题重视和投人的加大,农村面貌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作为最具有发言权的农民对这 种变化是如何评价的?他们对近几年来新农村建设感到满意吗?农村还有哪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了 解这方面情况,对后期制定更加符合农村实际的政策,对保持农村社会稳定和农业快速发展,对促进社 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构建和谐农村无疑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回顾 满意度是人们对产品、工作、生活质量等被评估对象的主观感受评价,是人们对于先前预期与实际 感知绩效之知觉差距的一种评估反应(Tse,et al,1988)。 收稿日期:2010—07—06 作者简介:田野(1968一),男,湖北枝江人,三峡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 赵晓飞(1977一),男,河南许昌人,博士,湖北大学商学院讲师。 基金项目:本文是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基金“武汉农产品流通渠道模式创新体系研究”(编号:2010q001)、湖北大学重点基金“新时期 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研究”(编号:100—090775)、湖北大学青年基金“构建新型农产品流通渠道模式体系之对策研究”(编 号:100—090272)的阶段性成果。 一39— 对满意度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于管理、营销领域,也散见于对政府绩效评估的研究中,但在“三 农”领域的研究较晚,研究视野也较为单一。 沈杰等(2002)从日常生活满意度(16个指标)和宏观社会生活满意度(13个指标)两个方面对安徽 阜阳农村的农民满意度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张红霞(2007)通过对河南省鄢陵县农村的实地调查,提 出了农民道德生活满意度的几个维度。钦培豪等(2007)在研究河南农民满意度时主要关注了农民对 政府执政能力、社会安全感和幸福感等几个方面的内容。胡心怡(2007)从心理学研究的角度出发,从 基础设施满意度、总体生活满意度、农村精神文明满意度、农民对政府政策的满意度等方面对农民满意 度进行了分析。 王伟等(2008)通过对山西农民的调查,得出了影响农民“生活满意度”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经济 收入、子女问题(子女的教育环境、所在学校的教学质量)、人际关系问题(家庭和睦、亲戚朋友之间的关 系)、自己和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农民的居住环境、社会治安和社会保障等。李燕凌等(2008)的研究 发现,影响湖南农户的农村公共品供给满意度的因素主要来自农民受教育年限、医疗可及性、农民收入 水平、农户有效灌溉面积率、农户距乡镇政府距离、农林技术站服务次数以及被调查者年龄等。而黄祖 辉等(2008)则从农民生活品质视角出发,通过对浙江不同地区的农村居民的调查访谈,从经济、政治、 文化、社会和环境生活品质五大层面构建了农民生活品质的综合评价体系。 从以上文献回顾可以发现,虽然满意度理论的提出已有多年,但学者们对“农民满意度”的研究总 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一定的研究缺口。首先,相对于营销、管理等领域,学者们对该问题的关注 度不高,已有的研究文献相对较少。其次,大多数已有的研究只是关注了某一方面的满意度问题,研究 视角大多局限于满意度问题的某一个维度,而少有较为综合、全面、系统的研究。再次,研究方法上大都 局限于统计描述,鲜有因果关系的深入分析和科学的评价体系。基于此,本文拟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 上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系统、深人的研究:第一,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农民满意度调查问卷(量表 形式),收集研究数据;第二,通过回归分析探究影响农民满意度的主要因素;第三,基于分析结果,建立 农民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所调查对象的满意度状况进行评价进而提出改进建议。 三、研究设计 (一)问卷设计与变量的测量 问卷分为两部 分:第一部分是农 民满意度状况及其 影响因素。根据已 有的研究,本文选 定经济收入、民主 氛围等l2个因素 表1问卷设计 作为问卷设计的主 要变量。对农民满 意度状况的测量, 本文采用整体态度 衡量的方式,问项 设置主要从农民主 观福利感的视角进 行。第二部分是被 一40— 调查者的人口统计资料,主要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6方面内容。问卷设计过程经过了相关领域 专家的指导,最终形成了包含l4个变量、59个测量问项的调查问卷(表1)。 问卷采用李克特(Likert)五点量表,由低(1分)到高(5分),分别代表“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 (二)调查实施与数据收集 调查采用深人农户抽样的方式,以农民 表2问卷发放与回收情况 人均收人为标准进行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 调查对象选择该户中在家务农的成年农民。 考虑农民时问方便性和数据的易得性、完整 性,调查时间集中在2009年1月至2009年3 月的春节期间。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900 份,回收805份,其中有效问卷711份,有效率79%(表2)。 最终样本特征如下:男性占54.7%,女性占45.3%;年龄在36~55岁之间的占48.6%;文化程度分 布中,初高中占到了60.2%;家庭人口分布中,3人以上的占到了90.2%;有孩子上学的占51.1%;收入 来源分布中,有51.9%的农户是靠外出打工获得,有27.3%的农户是靠种粮获得,有15%的农户是靠 种经济作物获得,只有1.2%的农户是靠土地发包和开办工厂获得。由上述描述性统计可以看出,调查 对象人口统计特征分布较为均匀,样本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在所调查对象中,男性居多,文化程度较低, 多为中年人,且多有子女上学,收入来源也以外出打工和种粮为主,符合农村生活群体的特征,样本具有 较强的典型性。 四、数据分析 由于问卷是笔者自行设计,故首先针对问卷内容检定问卷的同源误差和信度、效度水平,最后通过 回归分析探究影响满意度的主要因素并进行满意度评价。 (一)同源误差检验 从单一被试所取得的信息的问卷数据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同源误差(CMV),本文通过Harman单因 子检验来验证数据同源误差的严重程度,分析显示,第一主成分解释的方差解释量为20.86%,小于 40%,因此同源误差并不严重。 (二)信度检验 为了进一步解决问卷的可靠性,需要做问卷的信度分析。信度分析通常以Cronbach S仅系数来进 行衡量,一般认为,被测问卷的Cronbach S d系数需大于0.7才能被接受,同时信度分析还要求对问项 删除后能提升被测问卷仅值的问项进行删除。经过信度分析发现,没有被删除的问项,整体量表的 Cronbach S值为0.923。 (三)效度检验 社会科学中常用的效度有内容效度、聚合效度(convergent validity)和区别效度(discriminate validi— ty)。本研究问卷设计都是参考已有研究成果和在专家意见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内容效度有保证。这 里主要通过因子分析检验聚合效度和区别效度。 对信度分析后的保留问项,应用特征值大于1的最大方差法进行主成分因子分析,经过2次因子分 析,删除了有交叉载荷的问项,共提取1 2个公因子,解释方差达66.83%,且Bartlett球体检验的 P=0.00,KMO=0.842,所有问项的共同度和因子载荷均大于0.5,因子命名和因子载荷矩阵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问项在各因子上没有交叉载荷,显示出良好的区别效度,并且各个问项在相关联 的因子上的载荷均大于0.5,具有良好的聚合效度。 一41— 表3旋转后因子载荷矩阵 打工收入 农副收入 0.750 0.704 政府补贴 土地流转收入 O.6O9 0.585 0.568 0.603 房租收入 村委性别搭配 村委直选 村务公开 村干部任用 0.770 0.655 O.711 村民意见采纳 政策实惠性 两免一补 0.704 0.805 0.786 O.768 0.795 0.750 政策执行度 教师引进 校园环境 因才施教 0.566 0.673 O.719 0.66O 0.7l8 子女成绩 教师学历 无体罚学生 尊师爱师 卫生室数量 医疗设施完善度 卫生室规模 0.814 O.8l1 0.827 O.727 看病便利性 看病花费 医护水平 0.678 0.707 医生从业资质 医生服务态度 居住卫生状况 住房面积 0.708 0.798 0.756 0.686 0.782 O.8l3 0.754 O.802 0.579 0.698 住房质量 水电供应 公路发达程度 路面状况 公交车数量 公路护养状况 最低生活保障 0.587 优待抚恤 赌博、迷信 村民诚信程度 孝顺父母 0.679 O.662 0.744 0.600 0.692 0.697 0.729 0.719 干部责任心 干群和谐度 党员先锋作用 干部拒腐防变 干部能力素质 特征值 0.767 3.55 3.34 3.16 2.95 2.77 2.75 2.49 2.42 1.99 1.87 1.85 1.6O 累计方差比(%) 7.71 14.97 21.84 28.25 34.26 40.24 45.66 50.93 55.28 59.33 63.35 66.83 注:提取方法为主成分分析法。旋转法为具有Kaiser标准化的正交旋转法。旋转在1O次迭代后收敛。 ~42— (四)方差分析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探讨表3中的12个因子和农民满意度之间的关系,但考虑到被调查者的人 口统计特征也可能对满意度造成影响,因此,本文首先针对6个人口统计变量进行方差分析,其主要目 的在于:一是研究不同人口统计特征的农民在满意度上的差异状况;二是使后续的回归分析模型的建立 更加合理。 进行方差分析前首先要对变量进行“独立性、正态性、方差齐性”检验。由于本研究取样是针对单 个农民进行的,独立性有保证。另外,运用SPSS 17.0软件包对农民满意度变量与各人口统计变量进行 正态性检验,显示Q—Q图基本呈一条围绕第一象限对角线的直线,因此,满意度变量基本服从正态分 布。而方差齐性检验主要是进行两两比较方法选择的前提条件,通常是通过Levene统计量进行检验, 若非齐性,可用异方差假设进行比较,否则,用等方差假设进行比较。 本研究对各个人口统计变量的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不同性别(F=0.17,P=0.67;Levene=0.48, P=0.49)以及有无孩子上学(F=0.58,P=0.44;Levene=0.61,P=0.43)的农民的满意度在0.05水平 下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年龄农民的满意度方差分析显示(F=1.40,P:0.21)在0.05水平下也不存 在差异,但由于不同年龄农民的满意度方差齐性检验为0.000下显著(Levene=10.22,P=0.ooo),方差 不齐,故选择Tamhane S T2进行两两多重比较,结果显示在0.05水平下两两之间也不存在显著差异。 故此,在进行回归分析时可以剔除以上3个人口统计变量。而不同文化程度、不同收人来源、不同家庭 人口的农民的满意度差异显著,具体分析如下: (1)文化程度与农民满意度的方差分析。对文化程度和农民满意度两变量实施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显示,方差分析的F值为6.87(P=0.000),方差齐性检验的统计量Levene的值为10.41(P= 0.000),Tamhane s T2法多重比较结果见表4。 从表4可看出,不同文化程度农民的满意度差异主要表现在初中、高中与小学之间,初中和高中文 化程度农民的满意度在0.05水平下 要显著高于小学文化程度农民的满意 度,而初中、高中、专科及以上文化程 表4不同文化程度农民的满意度多重比较(Tamhane S T2法) 度农民的满意度在0.05水平下并不 存在显著差异。从不同文化程度农民 的满意度均值来看,高中文化程度农 民的满意度均值最高(3.29),专科文注:由于篇幅限制,多重比较检验结果在0.05水平下不显著的部分没有列出;’表示 化程度农民的满意度均值最低(2.96)。 p‘。 。 (2)收人来源与农民满意度的方差分析。对收人来源与农民满意度两变量实施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显示,方差分析的F值为7.88(P=0.000),方差齐性检验的统计量Levene的值为2.71(P=0.02), Tamhane S T2法多重比 鹭 果贼5。 表5不同收入来源农民的满意度多熏比较{Tamhane S T2法) 从表5可看出,以种经济作物 为收入来源的农民的满意度在0. 05水平下要显著高于以种粮和以 外出打工为收入来源的农民的满意 度,而其他收入来源间的农民满意 度在0.05水平下并不存在显著差 异。从满意度均值来看,以土地发 包为收入来源的农民的满意度均值 表示P 最高(3.67),以种粮为收入来源的 注:由于篇幅限制,多重比较检验结果在0.05水平下不显著的部分没有列出;农民的满意度均值最低(3.02)。 <0.05。 ----——43----—— (3)家庭人口与农民满意度的方差分析。对家庭人口与农民满意度两变量实施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显示,方差分析的F值为4.52(P=0.000),方差齐性检验的统计量Levene的值为9.3 I(P= 0.ooo),Tamhane S T2法多重比较结果见表6。 从表6可看出,家庭人口只有1 表6不同家庭人口规模农民的满意度多重比较(Tamhane s1’2法) 人的农民的满意度在0.05水平下显 著低于其他人口规模的农民的满意 度,家庭人口在2~4人的农民的满意 度在0.05水平下不存在显著差异。 从满意度均值来看,家庭人口为2人 的农民的满意度均值最高(3.30),家 庭人口为1人的农民的满意度均值最 注:由于篇幅限制,多重比较检验结果在0.05水平下不显著的部分没有列出:‘表示 低(3.O0)。 (五)回归分析 P<0.05。 根据上述方差分析结果,本文剔除了在0.05水平下不显著性的3个人口统计变量,将对满意度有 影响的其他3个人口统计变量作为控制变量加入到回归方程,回归模型如式(1)所示。 3 12 Y ;Cj+i善D X +8 (1) 式(1)中,Y是农民满意度,Xi分别是影响满意度的12个因子,Ci为控制变量,d、 13分别是截距 项和系数向量,s是误差项,假定服从正态分布。其中x 值是通过因子分析后各因子包含问项(表5) 的算术平均计算得出。应用SPSS 17.0软件包,模型回归结果如表7所示。 表7农民满意度影响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模型参数R :0.568,AdjR =0.558,F=60.867(P=O.000),Durbin—Watson=1.925 注:变量进入采用的是Enter法。…表示P<0.001,“表示P<0.01, 表示P<0.05。另外,从残差累计概 率分布图(略)上可以看出,观测数据的残差落在假设直线(正态分布)周围,这说明残差基本上符合正态 分布。从预测值和学生化残差散点图(略)上来看,残差随机分布在一条穿过零点的水平直线两侧,说明 方差的分布是常数,与自变量或者因变量无关。因此,该回归方程满足线性与方差齐性的假设,拟合效果 较好。 从模型回归结果可以看出: (1)三个人口统计变量依然对满意度有显著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文化程度。 一44— (2)影响农民满意度的首要因素是医疗水平(标准化系数最大,显著性最高),而医疗水平所包含的 3个指标中,回归发现都对满意度产生显著影响,但影响最大的是医生服务态度(标准化系数Bs= 0.291,P=0.000,回归过程略,下同)。这说明,提高医生的服务态度、医护水平,强化对从业医生的资 质管理应成为提升农民满意度的重要内容。 (3)影响农民满意度的第二个因素是经济收人,而对经济收入因素影响最大的指标是打工收入(标 准化系数Bs=0.192,P=0.000)。这说明,拓宽农民外出务工渠道,提高农民打工收入水平,将成为政 府打造满意农村、和谐农村的重要举措。 (4)交通状况成为影响农民满意度的第三个重要变量。而在交通状况所包含的4个指标中,护养 状况和公路发达度对满意度影响显著,其中以公路护养状况的影响为甚(标准化系数Bs=0.203,P= 0.000)。这说明,交通设施的发达与完善是决定农民满意度的主要因素之一,交通是农民的“致富之 路、幸福之路”。 (5)干部作风也显著影响农民满意水平,在干部作风所包含的5个指标中,以干群和谐与拒腐防变 对满意度影响为甚(两标准化系数均为Bs=0.173,P=0.000)。这说明,干部越能够处理和群众的关 系,越能够做到“拒腐防变”,农民满意度越高。 (6)惠农政策也会对农民满意度产生显著影响,在惠农政策所包含的3个指标中,惠农政策执行度 和两免一补对满意度影响最大(标准化系数Bs=0.156/0.196,P=0.001/0.000)。这说明,惠农政策执 行度越高以及农民越能够从政策中得到实惠,农民满意度越高。 (7)教育投人和教育水平也显著影响农民满意度,其中教师引进(标准化系数Bs=0.174,P= 0.000)、校园环境建设(标准化系数Bs:0.230,P=0.000)、因材施教(标准化系数Bs=0.21 l,P= 0.000)、无体罚学生(标准化系数Bs=0.195,P:0.ooo)的影响为甚。教育的发展影响农民下一代的未 来,加大教育投入,提升教育水平,能够改变农民精神面貌并能为其子女提供良好的发展基础,因此,农 民满意度的提升离不开教育投入的增加和教育水平的提高。 (8)民主氛围、医疗投入、住房状况、社会保障和文明程度并没有对满意度产生显著影响,且影响系 数相对偏小。另外,民主氛围与满意度之间是负相关,其原因可能在于民主决策降低了重大事情的决策 效率,影响了农民自身的其他重要利益进而满意度下降,但这还需进一步探究。 (六)农民满意度评价 根据回归分析结果,我们认定,显著影响农民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有:经济收入、惠农政策、教育投入、 教育水平、医疗水平、交通状况和干部作风等7个因素,参照效度检验结果(表3),我们构建了一个由三 级指标体系组成的农民满意度评价体系。一级指标为农民满意度指数,二级指标为上述7个变量,三级 指标为7个变量所包含的问项。一级指标农民满意度指数是在二、三级指标的基础上计算得出,三级指 标的得分是以某问项指标值除以最高标度5后取均值再乘以100得到,其中三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权 重是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自动赋权①的功能得到。农民满意度指数计算结果见表8。 从表8统计结果可知,总体满意度指数为60.23,满意度总体不是太高。而在影响总满意度指数的 二级指标中,惠农政策(68.04)、教育水平(64.28)和医疗水平(60.78)满意度得分较高,均在总满意指 数(60.23)以上,而经济收入(58.64)、教育投入(57.47)、交通状况(57.01)和干部作风(56.60)满意度 ① 比如要计算经济收入(设为X1)所包含5个问项的权重,首先对经济收入所包含的5个问项按照特征值大于1的最大方差法进 行因子分析,得到未旋转的主成分个数(设为F )和对应的方差贡献量(51.65%),然后以“归~化”的方差贡献量作为权重对主成分进 行加权平均计算得到x1和主成分Fl的关系(X1=51.65%Fl/51.65%),而主成分(F。)的值则由得分系数乘以原始问项值得到,而得分 系数是由初始因子载荷矩阵中的数据除以该主成分相对应的特征根的平方根得到。由上得刭Fl=O.414打工收入+0.449农副业收入 +0.428政府补贴+0.472土地流转收入+0.470房租收入。这样就可以得到X】和问项之闯关系,即Xl=0.414打工收入+0.449农副 收入+0.428政府补贴+0.472土地流转收入+0.470房租收入。然后再对问项的系数进行“归一化”处理,即得到X1:O.185打工收入 +0.201农副收入+0.192政府补贴+0.212土地流转收入+O.210房租收入,“归一化”后各问项前的系数即为权重。二级指标权重算 法以此类似。 ...——45 ..—— 得分较低。这些数据表明,农民对国家的惠农政策、农村教育水平和医疗水平表现出较高的福利感,而 对收人水平、农村教育投入力度、农村交通状况和干部作风却较为不满,这反映了农民对增加收人、加大 教育投入和完善交通设施的渴望,同时还反映了农村基层干部在为民谋利、处理干群关系、拒腐防变等 方面与群众的期望还有较大的差距。 表8农民满意度指数结果统计 一级指标 指数 二级指标(权重) 指数 排序 经济收人(O.131) 58.64 4 三级指标(权重) 打工收入(0.185) 农副收入(0.201) 政府补贴(0.192) 土地流转收入(0.212) 房租收入(0.210) 指数排序 65.96 6 60.68 11 58.71 15 57.75 16 5I.14 27 惠农政策(0.121) 68.04 1 政策实惠性(0.333) 两免一补(0.332) 政策执行度(0.335) 68.84 3 69.15 2 66.13 5 教育投入(0.129) 农 民 满 意 度 指 数 57.47 5 教师引进(0.500) 校园环境(0.500) 子女成绩(0.190) 因材施教(0.182) 教师学历(0.210) 无体罚学生(0.217) 尊师爱师(0.200) 医护水平(0342) .57.30 19 57.64 18 61.31 8 60.76 10 61.04 9 67.59 4 70.44 1 57.72 17 教育水平(0.158) (60.23) 4.28 62 医疗水平(O.161) 60.78 3 交通状况(0.123) 57.O1 6 医生从业资质(0.324) 医生服务态度(0.333) 公路发达程度(0.245) 路面状况(0.262) 公交车数量(0233) 公路护养状况(O.260) .60.31 13 64.56 7 60.37 12 56.32 22 55.61 25 55.81 24 干部作风(0.177) 56.60 7 干部责任心(0.195) 干群和谐度(0.184) 党员先锋作用(0.209) 干部拒腐防变(O.202) 干部能力素质(0.209) 56.88 20 59.47 14 56.68 21 54.51 26 56,o3 23 观察三级指标发现,满意度高的表现在尊老爱老、两免一补、惠农政策实惠性和惠农政策执行度、打 工收入和医生服务态度、子女成绩等方面,满意度低的表现在房租收人、干部腐败、公交车数量、路面养 护等方面。高的满意度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国家提出的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目标已经在农村取得了一 定的成效,低的满意度说明农民收人偏低、干部腐败、交通不发达已成为影响农民满意、农村和谐和新农 村目标实现的重要障碍。 五、结论与建议 根据上述研究结果,本文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影响农民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是经济收入、惠农政策、教育投入、教育水平、医疗水平、交通状况 和干部作风。这当中又以医生服务态度、打工收入、公路护养状况、干群和谐、拒腐防变、惠农政策执行 度、两免一补、校园环境建设和因材施教等影响最为显著。 第二,民主氛围、医疗投入、住房状况、社会保障和文明程度并没有对满意度产生显著影响,农民对 上述因素不太关注。 第三,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以及有无孩子上学的农民在满意度上差异不显著,但不同文化程度、不同收 人来源、不同家庭人口的农民在满意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初中和高中文化程度的农民满意度要显著高于 小学文化程度的农民满意度,高中文化程度的农民满意度最高,专科文化程度的农民满意度最低。以种经 济作物为收入来源的农民满意度要显著高于以种粮和以外出打工为收入来源的农民满意度,以土地发包 为收人来源的农民满意度最高,以种粮为收人来源的农民满意度最低。家庭人口只有1人的农民满意度 一46— 显著低于其他人口规模的农民,家庭人口为2人的满意度最高,家庭人口为1人的满意度最低。 第四,对湖北省几个代表性地区的农民满意度评估表明,农民满意度总体水平偏低,但农民对惠农 政策、教育水平和医疗水平表现出较高的满意度,而对经济收入、交通状况和干部作风表现出较低的满 意度。 为此,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首先,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特别是要进一步完善农民土地转让、发包、租 用等流转机制,提高农民的资本性收入。 其次,进一步增大对农村教育的投人力度,特别是要加大对农村师资的引进力度。笔者认为,应从 调整农村教师编制标准出发,从提高教师待遇人手,进一步完善农村教师队伍招聘、使用、培养培训等制 度,优化农村教师队伍。 再次,加大对农村干部的廉政教育力度和违规处罚力度,加强基层廉政建设,健全村务公开制度。 通过建立村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机制,使村级党风廉政建设管理制度化、村干部党风廉政教育经常化。 最后,加快农村交通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交通状况。要把农村交通建设与当地优势资源的开发利 用相结合,使农村公路成为农民的“致富之路、幸福之路”,成为群众的“满意工程”。同时要正确处理加 快农村交通建设与减轻农民负担的关系,把农村公路的管理、养护放在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 参考文献: 胡心怡.2007.税费改革后农民生活满意度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5):479—480. 黄祖辉,张栋梁.2008.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轴的新农村建设研究:基于1029位农村居民的调查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 会科学版(4):90—100. 李燕凌,曾福生.2008.农村公共品供给农民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8):3—18. 钦培豪,杨金璐,鲁敏.2007.新时期河南农民生活满意度调查分析[J].市场研究(12):35—36. 沈杰,方卫华.2002.当前农民的生活满意度:一项对安徽阜阳农村的实地调查[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32—43. 王伟,何爽.2008.提高农民生活满意度策略分析:以对山西农民的实证调查为例[J].太原科技(2):12—13. 张红霞.2007.新时期农民道德生活满意度问题探析:一项对河南省鄢陵县农村的实地调查[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4):7—8. TSE D K,W1TON P C.1988.Models of consumet"satisfaction formation:all extension[J].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25(2):204—212. Analysi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to Farmers Satisfaction and its Evaluation: Based on Survey Data in Hubei Province TIAN Ye ZHAO Xiao-fei (1.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Yichang 443002; 2.Business School,Hubei University,Wuhan 430062)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and evaluates factors influencing farmers satisfaction based on 7 1 1 households survey data in Hubei Province.Studies show that the factors affecting satisfaction mainly exist in the economic income,benefit policy,education investment,education level,medical level,traffic condi— tions,and cadres work style.Variance analysis shows that those farmers satisfaction h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n gender,age and whether their children study in schools.However,farmers satisfaction h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n educated level,income sources,and family size.The overall level of satisfaction degree is low,but satisfaction is relatively high in benefit policies,education level and medical standards while satisfaction degree is lower in income,trafifc conditions and cadres work style. Keywords:farmers satisfaction;evaluation of satisfaction;new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责任编辑彭 江) --———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