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乳源山区节水灌溉项目可研

乳源山区节水灌溉项目可研

2021-04-19 来源:乌哈旅游
乳源石灰岩山区节水灌溉技术推广

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立项的背景和意义;

乳源一峰合作社原生态农场位于南岭国家森林公园西侧,主要种植山区灵芝、名优水果、油茶等。南岭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南岭山脉的核心地带,坐落在粤湘两省交界的粤北南岭腹地,是我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中心地带,地球同纬度沙漠带上面积最大的绿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南距韶关市区70公里,北距乐昌市坪石镇50公里,东距京珠高速公路大桥出口10公里,总面积273平方公里。是开展科普探险、旅游观光、疗养度假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被誉为“广东屋脊”,是广东省内最大的天然“氧吧”。

我县石灰岩山区多年来开展了农田基本建设和水利工程建设,修建了小型蓄水工程,田间有一些渠道,但终因资金缺乏等因素,工程老化失修,季节性缺水,灌溉技术落后等方面的问题仍然存在,造成灌溉保证率不高,水资源利用率低,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可持续稳定发展。

为了充分发挥水利工程设施的作用,解决目前工程设施老化、陈旧、配套不足等问题,提高灌溉水利用率,缓解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所带来的需水量增加的压力,缓解灌区季节性缺水的矛盾,提高保灌程度,走节水型灌溉的路子,是项目区的必然选择。同时通过节水改造,降低农业用水,增加灌区生态用水,保护和改善灌区的生态环境,才能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不断提高农民的收入。

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是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缓解农业用水供需矛盾的需要,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高产高效的有效措施,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发展节水灌溉的意义不仅仅是节约灌溉用水,而且改变了传统的用水、管水方法。节水灌溉为农作物创造了比较适宜的水分条件,通过水的作用,影响土壤的肥、气、热等因素,促使作物高产、稳产;节水灌溉是农田灌溉乃至农业用水发展史上意义深远的一场重大变革。在乳源一峰合作社原生态农场开展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的建设,在当地可以起到“以点带面”的辐射带动作用,为节水灌溉总结成功经验,科学有效地控制灌水质量、灌水时间、灌水量、灌水均匀程度等,从而大大促进农田水利的科技进步,提高灌溉的科技含量,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社会进步。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世界各国利用的农业节水措施可概括为工程节水、农艺节水、生物节水和管理节水等四大类。这些节水措施的应用可大致分布在四个基本环节中:一是减少渠系(管道)输水过程中的水量蒸发和渗漏损失,提高灌溉水的输水效率;二是减少田间灌溉过程中水分的深层渗漏和地表流失,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减少单位灌溉面积的用水量;三是蓄水保墒,减少农田土壤的水分蒸发损失,最大限度地利用天然降水和灌溉水资源;四是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减少作物的水分奢侈性蒸腾消耗,获得较高的作物产量和用水效益。农业节水发达的国家在生产实践中,始终把提高上述四个环节中的灌溉(降)水利用率和作物水分利用效率作为重点,在水源开发利用技术、田间节水灌溉技术、农艺节水技术、用水管理技术和农业节水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等方面取得了领先优势。

综观国内外农业节水发展,重点已经由输水过程节水和田间灌水过程节水转移到生物节水、作物精量控制用水以及节水系统的科学管理,并重视农业节水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密切结合。因此,我国农业节水技术研究今后需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及基础数据的积累,研

2

究建立适合不同地区的标准化、定量化、集成化的农业节水综合技术体系和应用模式,研制开发高性能的农业节水产品和制剂。

三、研究开发内容和技术关键;

1、建设规模、地点、期限:

在乳源县大桥镇原生态农场,建立节水灌溉示范基地200亩。

建设期限: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

2、项目建设内容:

综合分析各种节水工程措施的优点和缺点,结合当地水资源现状、作物种植结构调整情况及农村经济条件,考虑本项目工程的示范作用,工程选择节水效果最好、管理方便、适合于经济林果等高产出作物的滴灌为本项目的节水灌溉工程措施,且利用原有的高位水源进行自压滴灌。

工程设计在水渠边掘出20立方米的蓄水池,并设过滤设施;建设泵站;果园埋设主干管,安装取水阀;露布置管网,装设微喷灌头;500米供电线路等。

四、预期目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知识产权申请情况、应用前景);

通过研究试验,最佳技术模式预计亩投入约800元,使用年限超过10年,按10年折旧;每年维修费用约按投资额10%折算,运作费用,包括电费、人工费,概算100元/亩。则年总成本约260元/亩。

3

良好的灌溉条件,可确保最低稳产值2500元/亩,可通过合理施肥等生产措施,可增产到3000元/亩以上。良好的灌溉是稳产增产的基本条件,大大减低生产风险性。所以投资节水灌溉技术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该项目实施后,提高了水的利用率和灌溉保证率,使有限的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缓解了水资源供需矛盾,改善了灌溉面积,促进作物稳产、高产,为农村经济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五、研究方案、技术路线、组织方式与课题分解;

节水工程技术设计方案:

本示范区的节水灌溉选型是根据该项目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因地制宜的选用在果园微灌示范区采用加压微灌。

建设水池二座,喷灌区内引水主管长1.5km,选用Φ200mm、工作压力0.4Mpa的高压硬塑管。每隔100m布设一根干管,总长2.8km,选用Φ100mm、工作压力0.4Mpa的高压硬塑管,沿干管每隔30米布设一根支管,支管总长4.8km,选用Φ50mm、工作压力0.6Mpa的高压硬塑管。

组织方式与课题分解:

成立项目技术指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及配套措施,筹集和管理项目资金,协调和解决项目实施中重大事宜,督促项目实施等。严格按照实施方案的内容和要求组织各相关单位具体落实,并及时向上级管理部门报告执行情况和重大事项,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监

4

督检查工作。

六、计划进度安排;

1、2011年6月至12月,铺设管网,加强示范基地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田间农业生产技术规程的应用;加强技术培训,完善合作社组织建设。

2、2012年1月至6月,继续加强农业生产、节水技术的研究;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在珠三角及省内外大中城市建立营销网络。进行年度技术示范工作总结,撰写技术成果报告。

七、现有工作基础和条件

我县林木资源丰富,气候适宜,环境无污染。原生态农场于2006年建立,聘请农业技术人才5人,拥有员工20多人。近几年来,引进了果树新品种的栽培和试种,开展了适合果树生长特性的栽培技术的研究,种植果树有多年的基础,产品销售有一定渠道。

加强与省内各科研院校的合作,积极引进先进的栽培经验和成功节水灌溉技术,在粤北山区栽培果树的产业化路子初步形成。

八、经费预算。

1、经费预算:合计15万元。其中:

(1)工程费用:1.5km主管(Φ200mm):2万元;2.8km干管(Φ100mm):1.5万元;4.8km支管(Φ50mm):1.2万元;水池二座:0.5万元;滴头、管件:0.5万元;

5

水泵机组一套:0.5万元;供电及设施:1万元;安装费:1.3万元;工程费2万元;工程设计及不可预见费:1.5万元。

(2)推广费(技术培训、资料等):30000元。

2、资金来源与筹措方式

自筹10万元;

申请县科技教育局解决项目资金5万元。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