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对山区高速公路施工技术的几点思考

对山区高速公路施工技术的几点思考

2022-10-12 来源:乌哈旅游
科技创新与应用I 2013年第19期 路桥科技 对山区高速公路施工技术的几点思考 强扶平 (江苏省宁杭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常州养护工区,江苏常州213300) 摘要:最近几年,我国的道路事业发展速度非常的迅猛,尤其是高速路的发展更是非常的显著。然而在其建设的过程中必然会 遇到非常多的地势地形等差异。比如在山区和平原地区就是非常不同的项目。文章重点的分析了在该区域中,此类道路的建设 技术相关的内容。 关键词:高速公路;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3山区高速公路的质量控制 在山区修建高速路是变革其落后状态,服务于群众的一个关键的 项目。不过其建设活动的开展要变革山地区域之前的自然状态和地质 3.1高填路堤的质量控制 控制高填路堤的施工质量主要是确保高路堤的稳定陛。高路堤稳 面貌等,其比对于平原区域来讲,难度要大一些。所以在初始时期,就要 对所在区域的地质等认真地分析论述。要不然的话就会导致一些不利 定性的影响因素主要有:路基填料、边坡坡度、地基性质和水文状况,所 现象,比如导致水土流失等,有时候还会引发很多的不利现象,比如滑 以在高路堤填筑时采取的主要质量控制措施为:(1)设计时,应对高路堤 生验算;(2)高路堤填筑前仔细进行工程地质勘察,彻底处理下 坡等,导致所在区域的人口和财产等受到严重的影响。此时就违背了最 进行稳定l(3)通过试验检测选择适宜的路基填料,(4)严 初的设置意义。要想避免不利现象的出现就要结合项目的具体特征,在 卧层确保地质承载能力;加强对密实度的控制与检测;(5)加强对高路堤的 最初的建设的时候就要预想此类活动或许会导致的一些环境现象。在 格执行路基施工规范,设计建设的时候使用合理的方法来应对,将此类区域的高速路真正的 沉降观测与监控;(6)加强高边坡的超前防护。 3.2桥梁施工的质量控制 打造为绿色道路。 除了传统的质量控制外,对桥梁特别是大型桥梁采取施工控制措 I项目技术特征 地形存在较为剧烈的起伏现象,有很多的区域需要填挖。其次地质 施。桥梁施工控制是确保桥梁施工宏观质量的关键措施之一,也是桥梁 以及水文等的条件很是繁琐,灾害频发。第三,弯桥以及斜桥等的数量 建设的安全保证。大型桥梁施工控制是一个施工一量测一判别一修 很多。第四,防护项目的总数多,类型多,对于一些高边坡的项目要使用 正—预报—施工的循环过程,施工控制的最基本要求是确保施工中结 多种防护科技。第五,道路的总线非常长,坡度较大,平面的尺寸较小。最 构物的安全,其次必须保证结构物的外形和内力状态符合设计要求。影 后,存在非常显著的环保问题。 响桥梁施工控制的因素主要有结构参数、施工工艺、施工监测、结构分 2关于山区的高速路建设科技 析计算模型、温度变化、材料收缩与徐变、施工管理等,所以,必须建立完 善、有效的控制系统才能达到预期的控制目标。 21关于勘察设计时期 地质条件本身是无法改变的,此类区域的高速路在原生态的地质 3I3公路隧道的质量控制 中行进,而且对地质氛围加以改造,要切实的分析相关的地质状态,按 根据公路隧道建设的实践,应将隧道开挖及初期支护质量、隧道防 照一定的规律来开展活动,在设计的时候要切实的分析地质要素,要按 排水施工质量、隧道施工监控测量作为主要质量控制目标,公路隧道的 照地质理念,从根源之中降低道路对环境的干扰,同时为建设和运作提 质量控制必须重视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供一种非常有序的条件。 3.3.1严格实施信息化施工 2.2切实的落实地质选线理念 公路长大隧道主要按新奥法设计与施工,新奥法是一种现代先进 在此类区域的选线活动关键会受到地形以及其他的一些要素的干 设计与施工一体化方法,基本特征是采用现场监控、量测信息来确认和 扰,出现频率较多的不良地基种类很多,比如滑坡等等。这个时期要积 修正预设计的依据,并对隧道施工方法、断面开挖步骤及顺序、初期支 极的分析区域之中的地质特征以及水文状态等等,通过遥感科技,获取 护参数等进行合理调整。 相关的精准方位。开展地质灾害的评估活动,而且搭配方案设计,开展 3.3-2积极的开展隧道地质勘测活动 综合化的勘探,经由多方的比对,选择灾害最少,对项目干扰最低的一 为了避免建设活动的盲目性,确保隧道项目顺畅的开展,要对建设 些路线,进而切实的贯彻落实最佳的选线理念。 区域的地质以及水文等状态认真的分析,要积极的预测,要使用合理的 2-3施工图设计阶段一一详查工点地质条件 应对方法。对于预报信息,最关键的是使用多项措施来分析或许会发生 的塌陷以及瓦斯等问题,而目论述它对于建设活动的干扰陛。 通过初步设计阶段的各种地质工作,已经基本查明路沿线的地质 条件,但是工作深度和广度还不够。本阶段应详查工点地质 位、隧道、 3.3-3积极分析,设置险f青预案 深路堑、高填路堤、陡坡路堤、支挡构造物),进行重要工点1:2000地质 隧道是有着较高的危险性的地下项目,要设置综合化的安管条例, 测绘。采用调查、测绘,槽探、坑探、钻探、物探等综合勘察手段。查明场地 积极的做好检查活动,所有的步骤都要切实的结合相关的规定来设置, 岩土体组成、性质、分布以及风化层、不良地质、特殊性岩土等工程地质 要保证工作者和项目的稳定眭好。 条件在路线纵横方向的变化。 3.3.4全面治理水问题 2.4施工阶段—_莲循信息化施工、补充勘察、动态设计原则 隧道问题一般和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治理好水可以确保项目 要切实的将排当成是关键 因为地质条件非常的繁琐,而且受到勘察时间的干扰,一些繁琐的 的品质达标。在隧道的排水项目设置的时候,场地或是坡度较大的区域在设计的时候无法精准的分析活动总数,不 的内容,将防、排、截、堵相结合,积极地处理地表以及地下的水现象。 能够明确场地的地质状态。在施工期间,可以进行补充勘察,如对岩溶 山区的高速路有着非常显著的特征,在建设的时候要切实的分析 发育区或岩『生差异大的场地逐桩钻探,对原进场困难场地通过施工便 相关的内容。对于路基项目来讲,要切实的关注填充区域的活动。对于 道进场钻探。施工中发现新的地质问题也要补充勘察。应该把施工期间 较长的隧道要关注开挖以及防水等等的品质管控活动。桥梁项目要重 的勘察工作视作设计期间勘察工作的重要补充。 点的分析预应力等等的事项。对于边坡防护要有一定的超前思想。 拉值应为设计荷载的75o/0--80o/o。加载时,依次为设计荷载的25%、50%、 75%后锁定。每次加荷后,都要量取锚头的变位,并把张拉试验结果与抗 拉试验结果对照,如果张拉试验结果不超过抗拉试验结果即为合格,否 则应暂停张拉,待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予以调整后,方可继续张拉。张 拉顺序应考虑邻近锚索的相互影响。对于钢绞线的松弛、地层土的徐变 等因素造成的预应力损失,在张拉后可进行补张拉然后锁定。 34.7锚索应进行抗拉和验收试验:抗拉试件应为总数的20/0,且不 少于2根,验收试件应为总数的3%,且不少于3根,加荷方式:一次为 设计荷载的25%、500/o、100%、120%(验收试验锚索)、133%(抗拉试验锚 索)。验收试验锚索总位移量不应大于抗拉试验锚索总位移量。 4结束语 一为了掌握预应力锚索在实际工作中的受力状态,并检验锚索的施 工质量,在每排锚索中按照规范要求设置了锚索测力计,经过地铁公司 外委的第三方监测单位的长时间观测结果显示,预应力锚索从施工开 始至主体结构完成封顶以来,锚索受力性能良好,蠕变量小,监测数据 正常,充分表明本次基坑开挖及预应力锚索支撑施工是成功的,其施工 质量达到了设计及规范要求,减小了施工难度,同时保证了基坑的稳 定,实现了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目的。 参考文献 【1]GB50299-1999.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M】.北京:中国计划出 版社。2003. 『2]地下铁道设计与施工 .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182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