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比莉·荷莉黛的故事

比莉·荷莉黛的故事

2022-05-04 来源:乌哈旅游
● 荷莉黛 @0 0 C日)村上春树 (译)施小炜 像市井的赋闲老者那般,轻 音乐?”碰到这般突如其来、仿佛用黏土 砸向水泥墙的问法,被问者也无言以对, 只能无奈地苦苦思索。打个比方,这就像 提问“纯文学是怎样一种文学”,并没有“这 便是它”般一语道破玄机的具体定义。 但即使没有定义,在某种程度上熟听 易地宣称: “这种事情经验 就是一切,不是靠解释就能 弄明白的。不管啥都行,你 先听熟十来张爵士CD,然后 再来找我。”尽管这么说会 很轻松(我想这恐怕才是正 常的回应),但假如这样拒 过爵士乐的人,只消耳边滑过一句旋律, 当即就能判断:“啊,这就是爵士!”“不 人千里地作答,谈话势必进 入僵局,无以为继。对文笔 家的工作来说,这不是正确 的方式。 爵士,是怎样一种音乐? 对,这不是爵士!”这归根结底是经验性、 实际性的判断,而非将“何谓爵士”的判 断基准当作尺度一一应用和思索。不管谁 怎么说,爵士都有固有的气味、固有的回 响、固有的手感。将是爵士乐和非爵士乐 的东西两两相比较,气味不同,回响不同, 手感不同,带来的心跳方式也不同。至于 如何不同,若无实际经验就不可能知道, 用语言向未曾经历过的人解释简直是难上 加难。 可我姑且算是卖文为生的人,可不能 ・我来说说比莉・荷莉黛 的故事。 那是很久以前了。距今 三十年以前。是我成为小说 家之前,不如说,说在我脑 袋里毫无写小说念头的时代 发生的事。那是真人真事。 38・ 我那时候在东京国分寺市的车站南口一栋 我记得那是最后一次见 小楼的地下室里经营爵士酒吧。面积约为 十五坪,一隅放着立式钢琴,周末常常举 行现场演奏会(后来搬到千驮谷时,才弄 到一架三角大钢琴)。欠了一身债,工作 又是重体力活,但老实说这些都不在话下。 我才二十五六岁,只要愿意干活,再怎么 他。然后一年多过去,就在 我差不多快把那个黑人大兵 忘掉的时候,常和他一起来 店里的女子忽然现身了。她 一个人。那是个雨夜,当时 店里同样很闲,客人寥寥无 干也不觉得累,也不以贫困为苦。从早到 晚工作可以尽情地听喜欢的音乐,仅此便 足够幸福。 国分寺靠近立川,所以时有美国大兵 不期而至,尽管为数不多。其中有位非常 安静的黑人。他大多同一位日本女子相伴 前来。是个苗条女子,年龄大约二十六往 上。我不知道两人究竟是恋人还是朋友。 不过看起来也许更像“挚友”。我对他们 记忆犹新,因为即便冷眼旁观,两人的距 离感也令人心生好感。既不缠绵亲昵,也 不客套见外。他们安静地喝酒,小声而愉 快地交谈,听着爵士。他不时把我喊去, 要我播放比莉・荷莉黛的唱片。嗯,只要 是比莉・荷莉黛,啥曲子都行。 我记得有一次,他听着比莉・荷莉黛 的歌哭了。夜已深,几乎没有其他客人。 那次他是独自一人还是与那位女子一道, 我记不清了。播放的是比莉・荷莉黛哪一 首歌,我也印象模糊。总之他坐在吧台角 落的位置,用两只大手捂着脸,肩膀颤动, 静静地啜泣。我当然尽量不将目光投向那 边,在稍远处干着活。比莉・荷莉黛的唱 片播放完后,他静静地离席,付账,推门 而去。 几。她穿了件雨衣。我至今 仍依稀记得当时下的雨,以 及她雨衣的气味。记得季节 是在秋天。秋夜下雨的时候, 还有店内安静的时候,通常 我会把莎拉・沃恩唱的《九 月的雨 放到唱盘上。我想 那天夜里大概也是如此。就 是这样一个夜晚。 她坐在吧台前,望着我 的脸莞尔一笑,道了声“晚 上好”。我也回一声“晚上好”。 她要了威士忌,我调好递给 她。随后她告诉我,他不久 前回国了。每当他怀念留在 故国的亲人,就来我的店里 听比莉・荷莉黛的唱片。他 ・3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