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编号:1006-6993(2016)01-0024-02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InnerMongoliaForestryInvestigationandDesign
vol.39.No.1January.2016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森林资源消长动态及发展趋势
宗丽彬
(内蒙古自治区大兴安岭森林调查规划院,牙克石022150)
摘要:文章根据2013年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第七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首先分析了内蒙古大兴安岭林
区森林资源消长动态,进而分析出了森林资源总体发展趋势。
关键词: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森林资源;消长动态;发展趋势中图分类号:S757
文献标识码:B
DOI:10.13387/j.cnki.nmld.2016.01.009
1基本概况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地处祖国北部边疆,位于
按龄组划分,幼龄林总生长量284.73万m3,中龄林总生长量991.30万m3,近熟林总生长量310.50万m3,成熟林总生长量308.60万m3,过熟林总生长量140.38万m3。
按起源分,天然乔木林总生长量1931.04万m3,人工乔木林总生长量104.47万m3。
落叶松、白桦、山杨总生长量排在乔木林年均总生长量的前三位,分别是1013.05万m3、663.19万
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东邻黑龙江省和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南部与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阿荣旗、扎兰屯市和科尔沁右翼前旗毗邻,西至呼伦贝尔草原边缘,北部及西北部以额尔古纳河与俄罗斯为界。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9°36′26″~125°24′
10″,北纬47°03′26″~53°20′00″。大兴安岭山脉纵贯
林管局,东西宽约400多km,南北长约700km。土地总面积1067.75万hm2,有林地面积813.51万hm2,活立木总蓄积为94988.48万m,森林覆盖率为
3
m3、215.95万m3,其合计占乔木林年均总生长量的92.96%。2.2消耗量
在林木年均消耗结构中,年均采伐消耗量
77.44%。2
森林资源消长动态
生长量(率)和消耗量(率)是反映森林资源生长状况、采伐经营强度、管理保护力度及森林灾害等情况的主要指标。
林木蓄积年均总生长量2191.71万m3,总生长率2.31%;林木消耗量为1066.36万m3。
257.33万m3,采伐消耗率0.28%;年均枯损消耗量809.03万m3,枯损消耗率0.85%。
国有林木年均总消耗量1066.36万m3,消耗率1.13%;乔木林年均总消耗量844.15万m3,总消耗率1.05%。
按龄组划分,幼龄林年均总消耗量37.40万m3,中龄林年均总消耗量277.05万m3,近熟林年均总消耗量144.42万m3,成熟林年均总消耗量253.88万m3,过熟林年均总消耗量131.40万m3。
按起源分,天然乔木林年均总消耗量827.10万
2.1生长量
林木蓄积年均净生长量1382.68万m3,净生长
率1.46%。
在林木年均生长量结构中,保留木是森林生长的主体,蓄积年均生长量1998.73万m3,占总生长量的91.20%,生长率2.11%;进界木蓄积年均生长量
m3,人工乔木林年均总消耗量17.05万m3。
按优势树种分,落叶松、白桦、山杨消耗量排在乔木林年均总消耗量前三位,分别是403.46万m3、
136.76万m3,生长率0.14%;未测生长量56.22万m3,生长率0.06%;国有林木年均总生长量2191.71
万m3,生长率2.31%;乔木林年均总生长量2035.51万m3,生长率2.53%。
收稿日期:2015—08—06
作者简介:宗丽彬(1981-),男,吉林省农安县人,林业工程师.
259.12万m3、108.78万m3,其合计占乔木林年均总消耗量的91.38%。
2.3乔木林采伐消耗量
清查间隔期内,乔木林年均采伐消耗量199.08
万m3,采伐消耗率0.25%。
宗丽彬: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森林资源消长动态及发展趋势
·25·
2.3.1乔木林采伐消耗按龄组划分
幼龄林采伐消耗面积10.14万hm2,蓄积14.42
发展的良好态势。
2.5.1生长量的动态变化分析
林木生长量继续增加。林木年均总生长量由前
万m3,分别占乔木林采伐面积、蓄积的12.57%和
7.24%;乔木中龄林采伐消耗量最大。中龄林采伐消耗面积49.54万hm2,蓄积90.90万m3,分别占乔木林采伐面积、蓄积的61.42%和45.66%;近熟林采伐消耗面积8.28万hm2,蓄积28.34万m3,分别占乔木
林采伐面积、蓄积的10.27%和14.24%;成熟林采伐消耗面积10.16万hm2,蓄积54.59万m3,分别占乔木林采伐面积、蓄积的12.60%和27.42%;过熟林采伐消耗面积2.54万hm2,蓄积10.83万m3,分别占乔木林采伐面积、蓄积的3.14%和5.44%。
期的2004.91万m3增加到本期的2191.71万m3,增加186.80万m3。
乔木林按优势树种分:落叶松总生长量由前期的859.90万m3,增加到1013.05万m3,增加153.15万m3;白桦总生长量由前期的613.96万m3,增加到本期的663.19万m3,增加49.23万m3。其他各优势树种多为正增长。
乔木林按龄组分:幼龄林生长量由前期的
380.06万m3,下降到本期的284.73万m3,减少95.33万m3;中龄林生长量由前期的819.15万m3,
增加到本期的991.30万m3,增长172.15万m3;近熟林生长量前期244.04万m3,本期310.50万m3,增长
2.3.2乔木林采伐消耗按起源划分
天然林采伐消耗面积77.49万hm2,蓄积183.40
万m3,分别占采伐面积、蓄积的96.07%和92.12%。
天然乔木林中,中龄林采伐消耗最大,采伐消耗量占总量的46.92%;采伐消耗面积最多,有采伐活动的面积48.91万hm2,占63.12%。成、过熟林的采伐消耗量占30.38%,有采伐消耗的面积12.07万
66.46万m3;成熟林前期生长量252.55万m3,本期308.60万m3,增长56.05万m3;过熟林前期生长量113.29万m3,本期140.38万m3,增加27.09万m3。
林木蓄积年均净生长量由前期的1009.64万m3
增加到本期的1382.68万m3,增加373.04万m3。
hm2,占15.57%。
人工乔木林采伐消耗面积3.17万hm2,蓄积
2.5.2消耗量动态变化与分析
清查间隔期内,林木蓄积年均总消耗量由前期
15.68万m3,分别占采伐面积、蓄积的3.93%和7.88%。2.3.3乔木林采伐消耗按采伐强度分
乔木林采伐强度>5%的面积所占比重最大,采伐面积占42.05%;采伐强度在20%~40%的蓄积所
占比重最大,采伐蓄积占消耗量的48.14%。采伐强度在60%~80%的面积、蓄积所占比重最小,采伐面积、消耗量分别占0.79%和3.59%。
清查间隔期内,采伐消耗仍以天然林为主。天然乔木林不论从采伐消耗的面积,还是采伐消耗量均接近其总量的九成以上,说明天然乔木林仍然是采伐消耗的主要对象。
的1421.26万m3减少到本期的1066.36万m3,减少
354.90万m3,降幅率为24.97%。
林木蓄积年均枯损消耗量继续增加。清查间隔期内,林木蓄积年均枯损消耗量由前期的799.45万
m3增加到本期的809.03万m3,增加9.58万m3。
林木蓄积年均采伐消耗明显下降。清查间隔期内,林木蓄积年均采伐消耗量由前期的450.46万m3减少到本期的257.33万m3,减少193.13万m3,降幅为42.87%。
清查数据显示,林木年均净生长量增加、总消耗量下降。
2.4林木管理类型
清查间隔期内,林木年均采伐消耗总量为
257.33万m3,全部为林业部门管理。
乔木林采伐消耗量199.08万m3。其中,天然乔木林采伐消耗量183.40万m3,人工乔木林采伐消耗量15.68万m3。疏林地采伐消耗12.66万m3。散生木采伐消耗45.59万m3。
3森林资源总体发展趋势
林区自2003年以来近3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
中,森林资源总量总体上稳步上升。
3.1森林覆盖率发展趋势
森林覆盖率持续上升。历次清查结果显示,森
2.5森林资源消长动态分析
清查间隔期内,由于天然林保护、林地保护利
林覆盖率由2003年的75.68%到2013年的
77.44%,10a间提高了1.76个百分点,一直呈持续
上升趋势。
用规划等林业重点工程的实施,森林消耗尤其是采伐消耗明显下降,森林培育和经营管理工作的加强,使森林面积不断增加,森林生长量逐步提高,总生长量大于总消耗量,森林资源呈现健康、可持续
3.2乔木林面积发展趋势分析
乔木林面积呈现加速增加的趋势。近3次清查
(下转第43页)
结果显示,乔木林面积一直呈上升趋
宋秀丽: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经济林建设的探讨
·43·
有的专业技术人员数量偏少,年龄偏大,专业知识狭窄,技能更新缓慢,远远不能适合经济林发展的需求。
4.3探索统筹兼顾的开发方式
经济林的开发实行“严格保护、科学培育、积极
利用、合理开发”的方针。以保证生态环境健康为前提,依托现有野生资源优势,尊重经济规律,依靠科学技术,采取改造培育为主与人工栽植为辅相结合的方式,因地制宜,稳步推进。综合考虑市场经济,兼顾林区纸浆需求,条件成熟时可适当考虑工业原料林的营造。
3.5后续支撑不足制约着经济林的发展
林区经济林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建设面积
少,科技含量低,难以形成一定的产量和规模,无法建立通畅的销售渠道,无法支持后续产业建设,无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导致目前经济林发展没有较大的收益和发展空间。
4.4探索经营主体的多重化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大资金、技术、种苗、冷
3.6物候因素制约着经济林的发展
林区地处高纬高寒、年积温不足、生长期偏短
藏、销售、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扶持力度,通过示范引导,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探索经营主体的多重化。或选择谁造谁有,国家有绿职工有利的个人承包模式;或选择以职工自愿集资入股成立专业合作社的形式;或采取“公司+基地+林户”、“公司+林户”联合运行形式,尽量减少国有资本的参与比重。
等因素,使经济林较其他地区出现品种少、结实晚、产量低、质量差、投入多等问题,不同程度上也制约着经济林的发展。
44.1
经济林下步发展建议探索规划合理的生产布局
经济林建设按照“突出特色,统筹规划,科学引
4.5探索后续产业的深入化
经济林产业的发展壮大,必须依托产业链的进
导,分步实施”的基本思路,综合考虑地域分布特点、资源分布规律、经济植物生长习性、气候特征等因素,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充分发挥区域特有优势达到资源效益最大化,实现森林的持续健康经营和科学利用,走森林生态与森林经济相互支撑、相互促进、良性互动的发展之路。
一步深化。以广阔的林区中蕴藏着丰富的经济林资源为主,加之逐步发展的人工经济林所得的收成,在达到产业规模化和基地化后,逐步探索保鲜、仓储、加工、包装、运输后续产业发展,努力向采集、收购、仓储、运输、加工、销售、科研为一体的完整产业体系方向发展。
4.2探索投资机制的多元化
停止商业性采伐后,林区自有资金严重不足,
4.6探索开发研究的科技化
与相关科研单位、高校积极联合,对种植人员进
如无国家政策支持,经济林发展将缺乏充足的资金支持。因此,需要积极探索多元投资机制,加大经济林投资力度。在国家法规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制定优惠政策和合理的利益机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经济林产业的发展。鼓励和支持个人、外资等经济实体投资办厂或以股份制形式合作,尤其鼓励深加工和科技含量高的投资项目。
行技术培训与指导,普及经济林管理和商品化处理技术,引入先进的良种繁育技术,开展优良品种的驯化培育,大力开发推广绿色食品、安全产品、有机产品的生产技术,研究解决经济林生产、贮藏、加工、包装、运输、销售等关键技术难题,走产、学、研一体化发展道路。
。。。。。。。。。。。。。。。。。。。。。。。。。。。。。。。。。。。。。。。。。。。。。(上接第25页)势,乔木林面积从2003年清查时的85206.14万m3,增长了1.21倍。呈现加速增加的趋
势。799.54万hm2增加到本次清查的813.51万hm2,增
长了17.17%。3.4林木消长趋势分析
林木蓄积年均生长量趋势比较平稳。2013年林3.3活立木总蓄积、森林蓄积发展趋势
活立木总蓄积、森林蓄积持续增加。近4次清查木蓄积年均消耗量比2008年林木蓄积年均消耗量结果显示,活立木蓄积一直呈上升趋势,活立木总蓄下降354.90万m3,降幅率为24.97%。从2003年开积从2003年清查时的85006.76万m3增加到本次清始,林木生长量快速增加,林木长消盈余进一步扩
大。林木蓄积年均采伐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林木蓄积查的94988.48万m3,增长了1.12倍。有林地蓄积从
年均枯损量总体呈上升趋势。2003年的70582.35万m3增加到本次清查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