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试题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
1.生活饮用水的水质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相应指标,下列指标可以通过过滤达到的是( ) A.硬水变软 C.澄清
2.我们熟悉的物质里,属于纯净物的是
A.空气 B.冰水混合物 C.牛奶 D.食醋
3.钼是稀有矿产资源,主要用于航天合金材料制作。在元素周期表中钼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钼的说法正确的是
B.无色无味 D.无细菌和病毒
A.原子核内质子数为42 B.相对原子质量为95.94g C.属于非金属元素 D.元素符号为MO
4.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大致分为以下几步:a加热试管;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向试管中装药品,试管口放一小团棉花,用带导管的单孔塞塞紧后,固定在铁架台上;d用排水法收集氧气;e停止加热;f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实验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A.b c a d e f C.b c a d f e
B.a b c d e f D.a b c d f e
5.对下列化学用语中“2”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2O3 ②2N ③N2 ④2NO3- ⑤Mg2+ ⑥Mg ⑦H2O A.表示离子个数的是④⑤ B.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⑤⑥ C.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是③⑦ D.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①②
6.化学变化前后一定发生改变的是( ) A.元素种类
B.分子种类
C.原子个数
D.原子种类
27.制作蛋糕的人造奶油中含有影响身体发育的反式脂肪酸(C18H34O2),下列关于反式脂肪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2g B.该物质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C.该物质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9:17:1 D.该物质是由18个碳原子、3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
8.刚腌制的咸菜里含有较多的亚硝酸钠(NaNO2)危害人体健康,亚硝酸钠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A.+3
B.-3
C.+4
D.+2
9.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微粒运动论的知识解释的是( ) A.两块表面平滑干净的铅压紧,就不容易将它们拉开 B.等质量的水夏天比冬天蒸发的快 C.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D.煎过中药的厨房中充满了浓重的草药味 10.下列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 ) A.铁
B.氯化钠
C.二氧化碳
D.水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
11.现在①冰水混合物 ②铁 ③高锰酸钾 ④硫粉 ⑤42度的枝江大曲 ⑥过氧化氢, 这六种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有(填序号,下同) ,属于单质的有 ,属于氧化物的有 .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12.下列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些重要实验,请回答。
(1)A 实验中能说明装置不漏气的现象是________。 (2)B 中红磷必须足量的原因是________。
(3)C 中反应后天平不平衡,该反应是否遵守质量守恒定律________(填“是“或“否“)。
(4)化学实验常在容器中放少量的水,但作用各不相同。图D 中水的作用是________。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
13.小华同学在实验室用二氧化锰与氯酸钾混合加热,成功的制取并收集了几瓶气体。 (1)实验过程中,意外发现制得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该气体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后产生的气体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
Ⅰ.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产生的气体只以单质形式存在;
Ⅱ.氯气(Cl2)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溶于水,且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Ⅲ.少量高锰酸钾固体溶于水成红色。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该气体为氧气;猜想二:该气体为_____;猜想三:该气体为氯气和氧气。 (实验探究) 序实验操作 号 小华用排水集气法收集A、B两瓶气体,将带(火星木条伸入A中;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伸1) 入B中 小明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D两瓶气体,将(带火星木条伸入C中;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2) 伸入D中 (反思与评价)
_____。 立 中淀粉碘化钾试纸三成色。 C中带火星木条复燃,D成立 猜想中淀粉碘化钾试纸不变_____A中带火星木条复燃,B实验现象 结论 猜想实验老师认为小明结论正确,而小华的不正确,原因是_____。 (拓展应用)
Ⅰ.若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后的少量固体,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滤液成红色,该现象说明该反应还生成了_____。
Ⅱ.通过实验证明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到一定温度,其中二氧化锰不仅能作为催化剂使氯酸钾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同时二氧化锰也能直接与氯酸钾反应,生成一种固体和两种气体,请根据以上分析,写出后一个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_____。 (知识迁移)
小明在实验时,联想到了渔民用过氧化钙(CaO2)增加鱼池中的含氧量,提出猜想。 (猜想)过氧化钙与水反应可制取氧气。 实验装置 实验主要现象 试管中加入过氧化钙和水后,有少量细小气泡缓慢 放出,在导管口几乎收集不到气体。 实验结论:过氧化钙与水反应______(填“能”或“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 (反思)小林希望对此实验进行改进,使该反应加快,请你帮他提出合理化建议_____。 该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购得用于增氧的过氧化钙产品(杂质不含钙元素),标签如图所示。试计算:
(1)过氧化钙中钙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
(2)该过氧化钙样品中,过氧化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写出计算过程) 14.某小组以“水”为主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
(1)水的作用无处不在,做“铁丝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的实验时,在集气瓶中预先加 少量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2)自来水来之不易,在生产过程中,可用__________方法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自来水大多为硬水,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健康不利,生活中通过__________来降低水的硬度,该过程中可溶性的碳酸氢钙(化学式为Ca(HCO3)2)分解生成碳酸钙沉淀、水
和一种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3)自来水厂常用氯气来消毒杀菌,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l2H2OHClHClO。在化学式HClO中标出氯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漂白
粉是将氯气通入石灰水中制成:2Cl2+2Ca(OH)2=X+2H2O+Ca(ClO)2,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4)水是最常用的溶剂。实验室用氯化钠固体和水配置50g溶质质量分数为7%的溶液,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____。 A实验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B配置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
C若在量水时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则配置溶液的质量分数小于7% D将氯化钠放在托盘天平右盘称量,所称氯化钠质量会偏小
(5)水还可制取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试计算电解36g水可得到氢气的质量是_________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
15.如图为某钙片的商品标签,请根据标签的有关信息完成下列各题:
(1)主要成分中的碳酸钙由__________种元素组成,其中每片钙片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
(2)某儿童按标签用量服药,每天补充钙元素的质量是__________。
(3)磷酸钙[Ca3(PO4)2] 也是一种补钙剂,3.1g磷酸钙与___________ g碳酸钙含钙量相等。(不写计算过程)
16.如图是实验室所用硫酸试剂瓶上标签的部分内容,请仔细阅读后计算: 硝酸(化学纯)
化学式:H2SO4 相对分子质量:98 密度:1.84g/cm3 溶质质量分数:98% (1)该瓶试剂是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H2SO4的摩尔质量为____,1molH2SO4中含___mol氢原子,6.02×1023个H2SO4分子
的质量为_____。
(3)配制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9.6%稀硫酸,需该浓硫酸(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体积为___mL(保留一位小数)。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 1、C 【解题分析】
A、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不能将硬水变软,故选项错误; B、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不能除去色素,故选项错误; C、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通过过滤可得到澄清的液体,故选项正确;
D、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不能杀死细菌和病毒,故选项错误。 故选C。 2、B
【解题分析】A、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B、冰水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C、牛奶是由蛋白质、水等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D、食醋中含有醋酸、水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食醋中含有醋酸、水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B。
点睛: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3、A 【解题分析】
A、由题目中元素周期表中钼元素的某些信息可知其原子序数为42,再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可知该元素的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42,故A正确;
B、由图可知其相对原子质量,但要注意单位为“1”,而非“g”;所以相对原子质量为“95.94g”,说法错误,故B错误;
C、由汉语名称“钼”,可知其元素种类为金属元素,故C错误;
D、由图可知其元素符号为“Mo”,注意元素符号的书写“一大二小”,故D错误. 故选A. 4、C 【解题分析】
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口诀:“查装定点收移熄”,可知正确的顺序应是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向试管中装药品,试管口放一小团棉花,用带导管的单孔塞塞紧后,固定在铁架台上;a加热试管;d用排水法收集氧气;f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e停止加热。故选C。 5、C 【解题分析】
A、标在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2NO3-中的“2”表示硝酸根离子的个数为2,Mg2+中的“2”表示一个钙离子带有两个单位的正电荷,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Mg2+中的“2”表示一个钙离子带有两个单位的正电荷,Mg中的“2”表示硫酸锌中锌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故选项说法错误;
C、标在分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N2、H2O中的“2”表示1个分子中原子个数,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标在分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2O3中的“2”表示臭氧分子的个数为2,2N中的“2”表示氮原子的个数为2,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6、B 【解题分析】
解:化学变化的判断从物质的角度是新物质的生成,而新物质必然是新的分子,所以这并不违背,其实分子种类的改变是微观分析,而新物质属于宏观的变化。故选B。 【题目点拨】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新物质的形成,这个过程要发生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在这个过程中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7、B 【解题分析】
A.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而是“1”,通常省略,故错误;
B.由反式脂肪酸的化学式C18H34O2可知,该物质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8):(1×34):(16×2)=108:17:16,该物质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
2正确;
C.由反式脂肪酸的化学式C18H34O2可知,该物质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8):(1×34):(16×2)=108:17:16,故错误; D.该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错误。 故选:B。 8、A 【解题分析】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设亚硝酸钠(Na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1)+x+(-2)×2=0,解得x=+3.故选A。 9、C 【解题分析】
A、两块表面平滑干净的铅压紧,就不容易将它们拉开,是因为原子间存在引力,故正确;
B、等质量的水夏天比冬天蒸发的快,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快,故正确; C、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的缘故,故不正确;
D、煎过中药的厨房中充满了浓重的草药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故正确; 故选:C。 10、B 【解题分析】
A、铁是金属,金属都是直接由原子构成的物质,A选项错误;
B、构成氯化钠的是氯离子和钠离子,属于离子构成的物质,B选项正确; C、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物质,C选项错误; D、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物质,D选项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 11、①③⑥;②④;①⑥;
【解题分析】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铁、硫粉都属于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冰水混合物、高锰酸钾、过氧化氢都属于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冰水混合物、
过氧化氢都属于氧化物,故答案为:①③⑥;②④;①⑥;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12、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将氧气全部消耗掉 是 防止产生的高温物质溅落瓶底,炸裂集气瓶 【解题分析】
(1)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
(2)实验B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应将氧气全部消耗掉,所以,红磷必须足量的原因是:将集气瓶中的氧气全部消耗掉;
(3)所有的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之所以天平不平衡,是因为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中集气瓶中的水是为了防止产生的高温物质溅落瓶底,炸裂集气瓶。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
13、氯气 一 变蓝 氯气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高锰酸钾 MnO2+KClO3
ΔKMnO4+O2+Cl2 不能 加热过氧化钙和水的混合物(或向过氧
化钙和水的混合物中加入催化剂) 5:4 72% 【解题分析】
[查阅资料]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的气体可能是氧气,也可能是氯气,还可能是氧气与氯气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1)用排水集气法收集A、B两瓶气体,将带火星木条伸入A中;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伸入B中,观察到A中带火星木条复燃,B中淀粉碘化钾试纸不变色,这说明气体中含有氧气,没有氯气,可见猜想一正确;
若猜想三正确,即气体是氧气与氯气的混合物,所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D两瓶气体,将带火星木条伸入C中,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伸入D中,会观察到C中带火星木条复燃,D中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反思与评价]老师认为小华的结论不正确,原因是氯气能够溶于水,利用排水法收集时,
即使反应生成氯气,也会溶解在水中;
[拓展应用]Ⅰ.若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后的少量固体,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滤液成红色,该现象说明反应还生成了高锰酸钾,这是因为高锰酸钾溶于水形成红色溶液;
Ⅱ.在加热的条件下,二氧化锰和氯酸钾反应生成高锰酸钾、氧气和氯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MnO2+KClO3
ΔKMnO4+O2+Cl2;
[知识迁移]实验结论: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氧气的速率太慢,所以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
反思:根据过氧化钙(CaO2)室温下稳定,在300℃时分解成氧气,由此可知加热过氧化钙和水的混合物有可能会使反应加快,因此实验的改进方法有加热过氧化钙和水的混合物(或向过氧化钙和水的混合物中加入催化剂);
2)=5:4; (1)过氧化钙中钙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40:(16×(2)该过氧化钙样品中,过氧化钙的质量分数
=
40g40100%40+162100%72%。 100g14、防止高温生成物溅落使集气瓶炸裂 过滤 煮沸
+1CaHCO32CaCO3H2OCO2 HCIO CaCl2 C 4g
【解题分析】
(1)做“铁丝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的实验时,在集气瓶中预先加 少量水的目的是防止高温生成物溅落使集气瓶炸裂。
(2)过滤可以将固液分离,故自来水净化用过滤除去水中不溶性的杂质。煮沸可以将Ca(HCO3)2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转化为难溶性的钙镁化合物,降低水的硬度,故填煮沸。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碳酸钙、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
CaHCO32CaCO3H2OCO2。
(3)HClO中氢元素的化合价是+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根据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求得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化合价标在该元素的正上方,故表示为:HClO。
+12Cl2+2Ca(OH)2=X+2H2O+Ca(ClO)2中,反应物中氯、钙、氧、氢的原子个数分别
是:4、2、4、4,生成物中氯、钙、氧、氢的原子个数分别是:2、1、4、4,故X中
含有1个钙原子和2个氯原子,故X的化学式为:CaCl2。
(4)A、配制溶液的正确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故正确; B、配置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正确;
C、若在量水时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则量取到的水的体积偏小,故配置溶液的质量分数大于7%,故错误;
D、称量固体时要注意左物右码,如将氯化钠放在托盘天平右盘称量,则所称氯化钠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质量,故会偏小,故正确;故选C。 (5)设电解36g水可得到氢气的质量是x
2H2O通电2H2↑+O2↑3636g4x
364= 解得x=4g。 36gx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 15、三 30% 0.6g 30g 【解题分析】
(1)碳酸钙的化学式可知,它是由钙、碳、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每片钙片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75%40100%=30%; 10040100%=0.6g; 100(2)某儿童按标签用量服药,每天补充钙元素质量是:2g75%31g31g磷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为:(3)由题意,
需碳酸钙的质量为12g(403100%=12g,
40331216840100%)=30g。 10016、混合物 98g/mol 2 98g 21.7 【解题分析】
解:(1)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98%,由硫酸和水组成,属于混合物; (2)摩尔质量是指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H2SO4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2+32+16×4=98,故H2SO4的摩尔质量是98g/mol;1mol任何物质中含有6.02×10232=2mol氢原子;1mol个分子,一个硫酸分子含有2个氢原子,故1mol硫酸中有1mol×
任何物质都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构成该物质的粒子,即1mol任何物质中含有构成该1023个粒子,则6.02×1023个H2SO4分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6.02×1023个物质的6.02×
H2SO4分子的质量为98g/mol×1mol=98g; (3)根据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可得:
19.6%=x×1.84g/cm3×98% ,x≈21.7mL。 设浓硫酸的体积为x,则200g×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