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培养小学生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的策略研究
文/陆启莲
摘要: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要培养有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提问不仅是教育教学的目的,更是教学的手段。在小学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新课标的目标。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以此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对此,本文主要探讨了培养小学生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素质教育;小学教学;问题意识;探究能力;有效策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教学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且新课标也强调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要让学生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没有问题的课堂显然是不成功的,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学生才会思考,才能够找到解题的方法。有了问题不一定会有创造,但没有问题就一定不会有创造。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1 培养小学生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的重要意义
学而不思则罔。有了疑问,才会有思考。在思考的环节,学生才会产生疑问。这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也是教学的真谛。所以,启发诱导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一直受到古今中外教育名家的推崇。所谓的问题意识,就是指学生思维的问题心理品质。学生在学习中常常会遇到一些无法解决问题,产生疑惑和探求的心理,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学生会积极主动地思考,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问题意识不仅展示了学生个体思维的灵活性,也反映了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因此,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如果学生具备良好的问题意识,就会主动问自己: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而且,学生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会自主启动思维,搜寻自身的知识系统,查询相关资料,对问题进行分析和理解。在这样的模式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会更加深刻和透彻。问题意识是发展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基础。所有的创新都是从问题的发现、分析和探索开始的。而学生发现问题的动力就来源于其本身强烈的问题意识。所以说,如果学生不具备问题意识,那么创新意识和活动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2 培养小学生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的有效策略2.1 转变教学理念,重视提问环节
在传统的课堂上,教师往往过于关注知识的讲解,而忽视了学生的思考和感受。并且,教师在提出问题之前,也不会仔细研究,只是跟随课程的进度随意提问。要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必须转变思想,改变师生在课堂上的角色。教师要将自己与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相信学生具有创造的潜能。同时,教师要正确看待提问环节,重视提问环节,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此外,教师要借助提问环节,训练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能力。
2.2 营造宽松氛围,赋予提问勇气
要想让学生敢于提问,有提问的欲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建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从而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使学生置身于宽松的课堂氛围中。只有学生的心情舒畅了,才能快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敢于质疑。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要加强师生互动,缩短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当然,教师也要允许学生的质疑出现错
(作者单位:广东省信宜市第六小学)
误,这是学生敢于提问的前提。2.3 设计问题情境,自主分析探究
要想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不仅要夯实学生的基础,构建良好的氛围,还要依靠科学的方法和教学技巧。也许有人会认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只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就可以,实际上,这还是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没有任何实质上的意义。只有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出发,科学设计问题情境,使学生进入合适的学习状态,才能真正发展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且,教师在设计问题情境的过程中,首先要充分把握问题的难度,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又可以通过学生的努力得到有效的解决。其次,教师要重视问题的跨度,问题要有主次之分。最后,要关注问题的坡度,坚持从小到大,从易到难,层层深入。
2.4 鼓励学生质疑,养成思考习惯
小学生天生好奇心重,这就是问题意识的具体表现。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要尊重和爱护学生的问题意识,积极主动地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异想天开”,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和想法不受局限,这也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环节之一。只要教师坚持鼓励学生质疑,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就一定能够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
2.5 创设条件,挖掘学生的探究意识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非常强烈,所以教育者一定要尽可能地去挖掘学生的探究意识。学生在进行创新思维与问题意识的过程当中,只有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才能够让他们有效地展示出来,因此,教育者--定要对具体的课堂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构思,要让学生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不断地对所要学习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尽可能地减少对学生进行--味地灌输,要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只有教育者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构建产生问题的空间,才能够更好地让学生感受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乐趣。同时,使得学生能够与他人进行进一一步的交流和合作,有利于学生独立思维能力探索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的不断提高。3 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从问题开始,让学生在自主分析、大胆质疑、解决问题的同时,发展自身处理信息和收集信息的能力。只有这样,小学教学才能达到最终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学习和应用的方法,获得终身发展的能力。参考文献:
[1] 王璐.浅谈在小学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学周刊,2017(14).
62
教育前沿 Cutting Edge Educatio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