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句子默写 (共1题;共2分)
1. (2分) (2019九下·江都模拟) 默写。
(1) ________,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2) 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 (3) 相见时难别亦难,________。(李商隐《无题》) (4) 欲把西湖比西子,________。(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5) 青山有幸埋忠骨,________。(杭州岳王庙对联)
(6) 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7) ________,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8) 《出师表》中体现诸葛亮淡泊明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二、 基础知识综合 (共1题;共4分)
2. (4分) (2019·济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自古以来,燕子就是诗词歌赋中的重要角色。文人墨客对燕子从不吝惜笔墨,歌咏春燕的文赋不胜枚举 , 多有精粹之作。北宋晏殊的《破阵子·春景》以燕子开篇,寥寥数笔,春天的勃勃生机便跃然纸上。现代作家也一样,对春燕(刮目相看/情有独钟),①________,惟妙惟肖。郑振铎先生的《燕子》,(简洁/简捷)流畅,脸炙人口。在他笔下,燕子在阳光下微风中翩跹起舞的景像,是春天最诱人的风景。即便歇脚在电线上,②________,谱成嘹亮悠扬的春曲。
(1) 下列字形和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角(jiǎo)色 吝惜 不胜(shènɡ)枚举 B . 精粹(cuì) 寥寥 跃(yuè)然纸上 C . 翩跹(qiān) 景像 脍炙(zhì)人口 D . 即(jí)便 嘹亮 惟妙惟肖(xiāo) (2) 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刮目相看 简洁 B . 情有独钟 简捷 C . 情有独钟 简洁 D . 刮目相看 简捷
(3) 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①燕子被刻画得细致入微 ②也是“五线谱”上的音符 B . ①把燕子刻画得细致入微 ②也像“五线谱”一样
第 1 页 共 8 页
C . ①燕子被刻画得细致入微 ②也像“五线谱”一样 D . ①把燕子刻画得细致入微 ②也是“五线谱”上的音符
三、 名著阅读 (共1题;共2分)
3. (2分) (2013·河南) 名著阅读。
(1) 从下面两个故事中选择一个,结合相关情节,写出主人公是如何运用自己的智慧获胜的。 ①斗金角大王、银角大王 ②三打祝家庄
(2) 《鲁滨逊漂流记》也被译为《鲁滨逊历险记》,你认为哪种翻译更合适?请结合具体情节简述理由。
四、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4分)
4. (4分) 综合性学习。
一位哲人曾说过:“不仅会在欢乐时微笑,也要学会在困难时微笑。”微笑,标志着自信、雅量和大度,这是一种胸怀,也是一种境界。人生需要微笑,让我们参加“微笑着面对生活”演讲比赛吧!
(1) 作好准备:在正式演讲比赛前,请你根据比赛的主题确定自己的演讲内容,做好充分的准备。 ①
收
集
、
整
理
资
料; ② ; ③ ; ④设计演讲(恰当运用演讲技巧)
(2) 拟写标语:为营造活动氛围,请你你写一条简洁优美、富有感染力的标语。
(3) 简述事例:如果在你的演讲中要列举“名人笑对挫折”的事例作为论据,请你仿照例句简述一个事例。 例句:司马迁遭受宫刑后,发愤著书,写出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名著《史记》。
五、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4分)
5. (20分) (2011·聊城)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带套袖的孙犁先生
①我产生要当作家的妄想是在初中阶段。为了验证我成为作家的可能性,父亲还领我拜会了《小兵张嘎》的作者徐光耀老师。记得有一次徐光耀老师对我说:“在中国作家里你应该读一读孙犁。”我立即大言不惭地答曰:“孙犁的书我都读过。”他又问:“你读过《铁木前传》吗?”我说:“我差不多可以背诵。”
②一九七九年,我从插队的乡村回到城市,在一家杂志社作小说编辑,业余也写小说。秋天,百花文艺出版社准备为我出版第一本小说集,我被李克明、顾传箐二位编辑热情请去天津面谈出版的事。行前已故作家韩映山嘱我带封信给孙犁先生。
③一九七九年秋日的一个下午,由李克明同志陪同,终于走进了孙犁先生的“高墙大院”。这是一座早已失却规矩和章法的大院,孙犁先生曾在文章里多次提及,并详细描述过它的衰败经过。如今各种凹凸不平的土堆、土坑在院里自由地起伏着,稍显平整的一块地,一户人家还种了一小片黄豆。那天黄豆刚刚收过,一位老人正蹲在拔了豆秸的地里聚精会神地捡豆子。我看到他的侧面,已猜出那是谁。看见来人,他站起来,把手里的黄豆亮给我们,微笑着说:“别人收了豆子,剩下几粒不要了。我捡起来,可以给花施肥。丢了怪可惜的。”
第 2 页 共 8 页
④他身材很高,面容温厚,语调洪亮,夹杂着淡淡的乡音。说话时眼睛很少朝你直视,你却时时能感觉到他的关注或说观察。他穿一身普通的灰色衣裤,当他腾出手来和我握手时,我发现他戴着一副青色棉布套袖。接着他引我们进屋,高声询问我的写作、工作情况。我很快就如释重负。我相信戴套袖的作家是不会不苟言笑的,戴着套袖的作家给了我一种亲近感。
⑤其后不久,我写了一篇名叫《灶火的故事》的短篇小说,篇幅却不短,大约一万五千字,自己挺看重,拿给省内几位老师看,不料有看过的长者好心劝我不要这样写了,说“路子”有问题。我心中偷偷地不服,又斗胆将它寄给孙犁先生,想不到他立即在《天津日报》的《文艺》增刊上发了出来,《小说月报》也很快作了转载。
⑥我再次见到孙犁先生是次年初冬。那天很冷,刮着大风。他刚裁出一沓沓粉连纸,和保姆准备糊窗缝。见我进屋,孙犁先生迎过来第一句话就说:“铁凝,你看我是不是很见老?我这两年老得特别快。”当时我说:“您是见老。”也许是门外的风、房间的清冷和那沓糊窗缝用的粉连纸加强了我这种印象,但我说完很后悔,我不该迎合老人去证实他的衰老感。接着我便发现,孙犁先生两只袄袖上,仍旧套着一副干净的青色套袖,看上去人就洋溢着一种干练的活力,一种不愿停下手、时刻准备工作的情绪。这样的状态,是不能被称作衰老的。
⑦我第三次见到孙犁先生,是和几位同行一道。那天他没捡豆粒,也没糊窗缝,他坐在写字台前,桌面摊开着纸和笔,大约是在写作。看见我们,他立刻停下工作,招呼客人就坐。我特别注意了一下他的袖子,又看见了那副套袖。记得那天他很高兴,随便地和大家聊着天,并没有摘去套袖的意思。这时我才意识到,戴套袖并不是孙犁先生的临时“武装”。
⑧多年之后,有一次我把友人赠我的几函宣纸精印的华笺寄给孙犁先生时,收到他这样的回信,他说:“同时收到你的来信和惠赠的华笺,我十分喜欢。”但又说:“我一向珍惜纸张,平日写稿写信,用纸亦极不讲究。每遇好纸,笔墨就要拘束,深恐把纸糟蹋了……”如果我不曾见过习惯戴套袖的孙犁先生,或许我会猜测这是一个名作家的“矫情”,但是我见过的戴着套袖的孙犁,见过了他写给我的所有信件,那信纸不是《天津日报》那种微黄且脆硬的稿纸就是邮局出售的明信片,信封则永远是印有红色“天津日报”字样的那种。
⑨我相信他对纸张有着和对棉布、对衣服同样的珍惜之情。他更加珍重的是劳动的尊严与德行、人生的质朴和美丽。
(摘自《从梦想出发》,原文略有改动)
(1) “我”三次见到孙犁先生时的情形如何?三次相见,他分别给了“我”什么印象? (2) 作者借助“套袖”想要表达什么?
(3) 第①段作者为什么用“妄想”“大言不惭”这两个词? (4) 第③段画线句优美的原因是什么? (5) 第⑨段画线句的含义是什么?
(6) 徐光耀老师为什么先让“我”读孙犁而非他的作品?并谈谈你的感悟。 6. (14分) (2019七上·芜湖期中)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父子逃出风暴眼
第 3 页 共 8 页
清翔
那是一个普通而神奇的冬日。
凯西早早醒来,阳光从窗户中照射进来,看来又是一个晴天。8岁的儿子吉恩一直闹着要与爸爸去野外学习摄影。按照前一天晚上的安排,现在是该叫醒儿子的时候了。
父子俩收拾停当,正准备出发,广播中突然播出一条消息,说是当天中午12点左右,他们所在的德克萨斯州史密斯县境内,会有龙卷风。爸爸立即将已发动的汽车熄了火,对儿子说:“吉恩,今天我们就不去了,爸爸下周带你去野外学习摄影。”
儿子并不这样想,他坚持要去。爸爸转念一想,这也是一次让儿子开阔眼界的好机会,于是重新发动汽车出发了。
上午十时,凯西将摄影车停靠在九十号州际公路上,等待龙卷风的出现,十一时四十六分,他们感觉到了刮在他们身上的风越来越大,瞬间,路边的树枝开始摇晃了。这时,远处一个“漏斗”状的柱体正往他们这边迅速移动着,吉恩兴奋地拿起摄影机。
十一时四十八分,那“漏斗”宛若一个巨人伫立在在他们面前,大风如同狂暴的狮子,重重地打击着摄影车 , 凯西测算了一下,此时的风速至少每秒一百一十米。
“不好!”凯西大叫一声,因为前方的公路上,有一个人影迎着“漏斗”跑去,那是儿子吉恩,吉恩不知什么时候下的车。“太危险了!”凯西的心几乎要蹦出胸膛,他赶紧一纵身下了车,快速向儿子追去。
凯西脚下生风,儿子跑得也很快,当他追上儿子时,父子俩离开摄影车已有七十多米。紧张万分的凯西一把抓住儿子就要往回跑,他用了很大的力气,可脚下如同生了根一样,稍一松劲双脚不由自主的向“漏斗”奔去,刚刚跑了几步,凯西的身体似乎被一只巨手撕扯着,倐地就离开了地面。
凯西只觉得耳边飓风呼呼地刮着,不过,瞬间那风就好像到了另一个世界,他和儿子所处的地方比刚才平静许多,只是气压太低,有些喘不过来气。他猛然想起科教书所说的“风暴眼”,他明白自己和吉恩处在了“风暴眼”中。
热气流不断吹进“风暴眼”中,他牢牢抓住儿子不放手,父子俩就这样悬浮在半空中。
凯西知道龙卷风持续的时间通常是十几分钟,如果没有奇迹发生,一旦龙卷风结束,他们父子俩就会从半空中重重地摔下。
龙卷风就像一条巨龙张着血盆大口,一路呼啸着,肆虐着,所经之处,一尺来粗的大树被连根拔起。房屋成片倒塌。凯西被吸进“风暴眼”时,非常慌张,不过,他很快镇静下来。不能听天由命,一定要想办法救出儿子。他安慰吓得“哇哇”大叫的儿子:“爸爸有办法,不会让吉恩有事的。”
面对强大的自然力量,凯西的心中哪里有底?他想, 。
就在凯西如此想时,耳边的风似乎小了很多,他知道龙卷风快要结束了,他使出浑身力气, 一个翻身,儿子就躺在他的腹部上,他与儿子迅速地往下掉,快要落地时,突然一股热气流又一次将他抛开。这时,凯西看到刚才加油的加油站,他知道他和儿子已经“飞行”了十五公里。
第 4 页 共 8 页
他们开始急速地往下落。这时,凯西一低头,发现他们正在向一座大约二十米的高压铁塔飘去,顿时,一个念头在他脑中闪过。
铁塔与他越来越近了,他用左手紧紧搂住儿子。就在他的身体快要撞向铁塔的一瞬间,他伸出右手死死地抓住铁塔上的角钢。锐利的角钢一下子撕扯开他的肌肤,鲜血汩汩流出,可他没有松手,伫立在铁塔上,在塔上的还有他左臂中紧紧搂住的儿子。
一个小时后,远处公路上出现了过往的汽车。一位驾驶员发现了站在铁塔上的父子俩,立即打电话求救。他们终于扼住命运的咽喉,死神向他们屈服了。在这次龙卷风中,殒命和受伤的人有数十人之多,而身处“风暴眼”中心的凯西,却创造了和儿子一同脱险的奇迹。
(1) 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故事内容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2) 第三段画线句有何作用? (3) 赏析第六段画线句。
(4) 请联系上下文,为13段的横线上补充合理情节。 (5) 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父亲的人物形象。
六、 课外阅读 (共1题;共16分)
7. (16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相关问题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 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
①居庙堂之高:________ ②吾谁与归:________ (2)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 处在当今社会的现代人,是否还有必要具备“古仁人之心”呢?请谈一谈你的认识。
七、 作文 (共1题;共1分)
8. (1分) (2019·杜尔伯特模拟) 细品香茗,享受一苦、二甜、三回甘的茶趣;细品六月,欣赏夏日的浓墨重彩;细品唐诗宋词,感叹古韵的典雅;细品身边小事,感悟生活的真谛……
请在“细品_____________”的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诗歌、戏剧除外,文体不限,文体要鲜明。②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③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④字数不少于600字。
第 5 页 共 8 页
参考答案
一、 句子默写 (共1题;共2分)
1-1、1-2、1-3、1-4、1-5、1-6、1-7、
1-8、
二、 基础知识综合 (共1题;共4分)
2-1、 2-2、 2-3、
三、 名著阅读 (共1题;共2分)
3-1
、
3-2
、
四、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4分)
4-1、
第 6 页 共 8 页
4-2、4-3、
五、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4分)
5-1
、
5-2、5-3
、
5-4
、
5-5
、
5-6
、
6-1
、
6-2
、
6-3
、
6-4
、
第 7 页 共 8 页
6-5、
六、 课外阅读 (共1题;共16分)
7-1、7-2、7-3
、
七、 作文 (共1题;共1分)
8-1
、
第 8 页 共 8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