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钢铁市场现况及未来展望
一、东盟及印尼钢铁市场概述
据东盟钢协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 年东盟主要六国成品钢材年消费量达5859 万t,其中印尼为1250 万t,占21.33%,在东盟成员国中紧随泰国之后排名第二。印尼是东盟成员国中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达2.5 亿,位居世界第四。近年来印尼经济呈连续高增长的趋势,年均复合增长率6.2% -6.5%。伴随着印尼经济的快速发展,印尼国内钢材消费也进入了繁荣时期。
二、印尼钢铁消费现状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印尼国内的建筑行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热潮以及复苏的造船业给钢铁市场带来了繁荣,成为钢材需求上升的主要因素。其中,钢筋、型钢因受到房地产增长拉动导致需求增加,同时基础设施建设也提升了钢管需求,汽车产业推动了汽车板的需求。2012 年印尼国内成品钢材消费量达到了1216.45 万t ( 剔除重复材后) ,自2008 年起连续4 年保持增长( 2009 年受金融危机影响下跌除外) ,成品钢材消费年均复合增长率达8.63%。钢材品种结构比例中长材品种占46.45%,扁平材占53.55% ( 其中热轧板中板及卷27%,冷轧6.55%) 。据报道2013 年印尼国内成品钢材需求继续增长至1350 万t。
(一)长材消费
2012 年印尼长材消费量为565.1 万t ,2008—2012 年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 38%。其中,型钢103.2 万t、棒材193.1 万t、线材124.7万t、有缝和无缝钢管
137.4 万t、钢轨6.7 万t,主要建材品种型钢、线材以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用的焊管消费量均保持较高的增长势头。印尼钢铁协会官员表示,对于东盟国家来说,该地区国家需要加强在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因此长材是最重要的钢材产品。
(二) 热轧板卷材消费
印尼的热轧板需求主要来自建筑行业,此外约30% - 35% 是用于满足国内不断扩大的造船部门需求。受造船业蓬勃发展和城市建筑建设的带动,近年来印尼国内对热轧板/卷材需求呈现持续快速井喷之势,即便当地钢企产线连续满负荷运行也仍旧无法满足需求,刺激了当地企业纷纷新建和扩大热轧产线。2012 年印尼热轧板/卷消费量为328.28 万t ( 剔除冷轧原料部分后) ,其中,中厚板122.22 万t、热轧卷206.06 万t, 2008-2012 年的复合增长率分别为: 中厚板14.86%,热轧卷10.89%。
(三)冷轧钢材消费情况
2012 年印尼全年冷轧及涂镀板带产品消费量为323.07 万t( 剔除重复材后) ,自2008 年以来年均复合增长率为9.38%。其中,普冷164.15万t,占50.8%,CAGR 10. 1%; 冷轧硅钢产品5.5万t,占1. 7%,CAGR为2.84%,处于微幅增长,涂镀产品合计153.42 万t,占47.49%,呈快速上升势头。
涂镀品种中,电镀锌、热镀锌/铝锌产品消费量为108.5 万t,较2011 年同比增长13.6%; 彩涂板消费量18.02 万t,占33.58%,同比暴增32.15%。近年来,受益于印尼国内建筑行业持续高增长,印尼国内对热镀锌( 含铝锌合金镀) 、彩涂板等建筑用材的需求也呈连续高增长势头,当地厂家及外商纷纷计划扩建和新建热镀锌( 铝锌) 、彩涂机组。2012 年印尼国内马口铁( 含TFS产品) 26.90 万t,连续5 年消费量波动不大。
三、印尼钢铁产能及生产现况
印尼国内目前约有130 多家钢铁企业,从业人员20 多万人。除喀拉喀托钢铁公司( 以下简称喀钢) 外,印尼大部分钢铁企业规模小。喀钢属印尼国有企业,是印尼最大的钢企,粗钢产能约590 万t,几近占据印尼全部钢铁产能的一半。目前,印尼国内钢铁行业无论是上游还是下游,钢铁工序所需原材料高度依赖进口。印尼目前大部分钢企的生产装备比较陈旧和落后,多为20 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设备,难以形成规模效应。过去10 年间,印尼钢铁企业未进行大规模的设备更新改造,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不高。虽然印尼国内自然资源丰富,钢铁原料也多有分布,但由于印尼自身的体制等方面原因,还不能完全自给。印尼每年仍需从国外进口铁矿石。印尼政府努力发展本国钢铁产业,计划大幅提升粗钢产量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然而,由于缺乏资金和技术,印尼很难依靠自身能力建设新钢厂。
(一)炼铁能力
截至2013 年底,印尼生铁产能为DRI 240 万t+ 高炉300 万t,喀钢生铁产能排名第一,达500万t,包括2 座DRI 合计200 万t 和喀钢与浦项合资公司一期3 800 m3 高炉铁水300 万t。此外,印尼当地还有两家公司采用DRI 工艺生产海绵铁半成品,分别是PT Semeru Surya Steel 公司30 万t产能和印尼PT Dela Prima Steel 公司10 万t能力。
由于国际市场上天然气价格持续攀升,不断推高DRI 炼铁生产成本,加之印尼本地炼铁能力远小于炼钢和成品钢材生产能力,近年来印尼开始出现上马高炉扩大炼铁产能势头。印尼古龙钢铁集团( Gunnung Steel group,以下简称古龙集团)下属PT Gunung Raja Paksi 公司炼铁项目也在进行中,包括新建1 座580 m3 高炉及铁前配套设施,炼钢新建
1 座120 t 转炉和120 t 电炉,2014 年投产。此外喀钢另外一座1 800 m3 的高炉以及南钢与当地合资公司的1 座580 m3 高炉也在建设之中。
(二)长材产能及生产近况
除喀钢外,印尼本地厂家都采用电炉和废钢冶炼工艺生产长材。2012 年底,印尼本地的小方坯/方坯生产能力为469.7 万t ( 含不锈钢) ,热轧长材成品产能约1040 万t( 含不锈钢) 。此外,喀钢与日本大阪钢厂合资公司的50 万t 棒材厂以及PT. Gahapi 南钢印尼钢铁公司50 万t 线材厂( 全流程) 还在规划和兴建中。
近年来,印尼当地及海外企业看好印尼建材市场的未来前景,纷纷选择投资扩建和新建长材生产设施,新建/扩建产线设施陆续投产。2013年上半年印尼长材产量强劲,激增至200 万t,成为东盟地区长材增速最高的国家。
(三)炼钢及板坯产能分析
目前喀钢是印尼惟一一家全流程的扁平材生产厂家,截至2013 年底,碳钢板坯合计产能为590 万t。PT KS 喀钢拥有三家炼钢厂: SSP - 1 引进德国MAN GHH 公司技术,装备有4 座130 t 电炉年产能116 万t; SSP - 2 采用奥钢联的技术,年产能84 万t; BSP 炼钢单元装备有4 座60 t 电炉,采用电炉炼钢工艺,将80%海绵铁与20%废钢一起加入电炉中。3 套碳钢板坯连铸机,合计年产能250 万t。喀钢与浦项合资公司规划分两期建设,最终规模为600 万t。一期工程300 万t 产能已于2013 年底投产,产能为315. 6 万t 的炼钢厂主要设施包括2 套KR,1 座300 t 转炉,1套300 t RH,1 座300 t LF 等。连铸机产能300 万t( 其中150万t 供中厚板厂,150 万t 板坯半成品) ,板坯规格为230 mm × ( 110 - 2 300) mm。
(四)热轧中厚板/卷产能及生产近况
截至2013 年底,印尼本地共有5 家热轧中厚板/卷材生产厂家,已建热轧中厚板/卷总产能为577 万t,其中中厚板产能327 万t,热轧钢卷250万t。此外,喀钢1780 mm 二热轧在建设中。5家厂家中,仅喀钢拥有热连轧厂,其余4 家均为单机架可逆轧机热轧工艺,以生产中厚板为主。
此外,喀钢公司目前正在筹建1780 mm 二热轧厂,截至2013 年底,已经初步完成设备招标工作,项目即将签约。该1780 mm 热轧一期产能150 万t,主要设备包括1 座加热炉,1架粗轧机,6架精轧机,预留二期扩展至300 万t 能力。2013 年底喀钢与韩国浦项合资公司一期150万t 板坯+ 150 万t 宽厚板工程建成投产,厚板产品主要供应印尼及其周边国家,产品主要满足印尼造船和建筑用材需要。
(五)冷轧产线产能及生产近况
截至2013 年底,印尼共有5 家碳钢冷轧厂具备酸洗和冷轧生产能力。除喀钢冷轧厂外,ESSAR 印尼冷轧厂系印度ESSAR 印尼控股子公司,为印尼第二大冷轧厂。截至2013 年底,印尼现有3 条碳钢酸洗机组,合计产能为165 万t,其中喀钢1 条1 450 mm冷轧连续酸洗机组( 95 万t) ,ESSAR 印尼公司现有1 号推拉式酸洗机组( 40 万t) ,以及古龙集团旗下PT Gunnung Raja Paksi 公司的1 条30 万t 推拉式酸洗机组。据悉ESSAR 印尼冷轧厂规划扩建和提升产能,计划兴建2 号推拉式酸洗机组( 40 万t) 。
(六)不锈钢产能情况
目前印尼共有2 家电炉炼钢厂,全部生产不锈钢长材产品,合计33 万t 产能。其中,
PTPerkasa Indohaja ( 棣属Texmaco 集团) 公司年产6 万t 不锈钢型材和9 万t 不锈钢无缝钢管,PTPerkasa Indosteel 合金钢厂年产18 万t 型材。目前印尼尚不具备不锈钢板坯和热轧板/卷生产能力,仅有1 家不锈钢冷轧厂。PT Jindal Stainless Indonesia 系印度金达尔不锈钢公司的印尼控股公司,是目前印尼惟一一家不锈钢冷轧厂,年产能15 万t,产品品种包括200、300 和400 系钢种,其中BA 板6 万t,2B /2D产品15 万t。生产原料采用印度母公司提供的不锈钢热退酸洗白卷,主要生产机组包括2 台CRM二十辊森吉米尔轧机,1 条CAPL 不锈钢冷退酸洗线和1 条BAL 光亮线及精整机组等。
四、印尼近年钢材进口情况
由于本地钢厂产量及品种与质量远不能满足印尼市场需求,因此印尼每年需要从国外大量进口各种钢材及半成品,并且进口幅度呈逐年递增之势。2008—2012 年期间钢材进口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8. 22%,2012 年印尼成品钢材净进口总量达708.2 万t,同比增长了28.67%。
(一)长材进口情况
2012 年印尼长材净进口量达222.3 万t,连续4 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0. 71%。其中细分品种,型钢进口量为57.40 万t,棒材45.6万t 和线材43.84 万t,其他品种钢轨及附件、焊管和无缝钢管合计为75.5 万t。由于东盟地区目前尚不具备生产钢轨能力,所需钢轨全部依赖进口。
(二)热轧板/卷进口情况
2012 年印尼共净进口热轧中厚板及卷材254.32 万t,同比增长了29.4%,连续
5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5.01%。其中,细分品种中厚板73.89 万t,热轧带钢180.44 万t。随着喀钢与浦项合资公司一期工程炼铁、炼钢和厚板车间投产,相信未来印尼中厚板市场供需矛盾将有望得到缓解,待喀钢筹建的1780 mm二热轧投产后,印尼市场上的热轧中厚板/卷材供需将有望基本平衡。
五、国际钢铁巨头在印尼现况及未来动向
随着东盟主要国家( 特别是泰国、印尼) 的经济快速和持续发展、制造业水平的不断提升,东盟六国在努力成为世界的下一个制造中心,并由此不断拉动对钢铁的需求。近年来,东盟的泰国、印尼国家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更受到瞩目,吸引了全球主要车企( 特别是日系汽车业) 的目光。作为东南亚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印尼汽车制造业正蓄势待发。印尼2012 年汽车产量达105 万辆,比2011年83 万辆增长26.5%,创造印尼机动车工业有史以来的新纪录。
鉴于印尼国内汽车市场潜力大,世界主要汽车巨头不断加大对印尼汽车业投资,丰田、大发、本田、铃木、日产等公司为提高产量纷纷增加投资。目前,以丰田汽车公司为首的日系汽车产商控制了印尼超过90%的市场份额。伴随日系汽车厂家向东盟等新兴市场进军的脚步,日本和韩国钢厂抓紧部署在印尼的汽车用钢生产体系,努力抢占印尼高端钢铁市场份额。2009 年11 月新日铁联合三井公司、新日铁贸易公司和美达王公司( Metal One) 3 家日本企业,联合收购印度尼西亚惟一的镀锡板生产企业———Latinusa 公司55%的股份,收购金额6 000万美元。其中新日铁占35% 股份,成为该公司最大股东。
2012 年新日铁住金公司与印尼喀钢签署协议成立合资公司,计划兴建48 万t 的普冷及热镀
锌汽车板联合机组。日本JFE 公司在印尼爪哇岛的贝克西( Bekasi) 县设立了独资汽车板热镀锌公司,兴建40 万t 高档热镀锌( GI) 汽车板机组及配套产线设施,预计2016 年投产。
韩国浦项公司的动作更快,其与喀钢的合资公司一期180 万t 板坯+ 120 万t 厚板项目已于2013 年底建成投产,产品为汽车用碳钢板坯及高档宽厚板产品。二期计划再新增300 万t 产能,并进一步向下游冷轧发展,目标直指冷轧汽车板等高档冷轧产品的生产。
相比之下,中国钢企仅少数民营企业开始进军印尼市场,目前中国企业在印尼多涉足线材等长材品种的生产。据悉印尼古龙集团拟与中国复星国际有限公司合资在棉兰市兴建钢厂,项目一期生产50 万t 线材,未来二期计划扩建至100万t 水平。国内某些钢铁巨头虽一直有进军东南亚的发展规划,但终欠“临门一脚”,计划一直未付诸行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