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进出口信用风险的防范和管理
□
张环宇
摘要本文主要从出口信用风险的类型,即买方风
险、国家风险、支付方式风险等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并
分析了不同的风险类型的表现形式,侧重提出了应对这些风险的具体的措施和手段。
关键词买方风险汇率信用证软条款中图分类号:F830.49文献标识码:A
一、买方风险
(一)买方风险的表现形式。
买方风险包括买方信用风险(拖欠货款、拒付货款及破产等)和买方银行风险(开证行或保兑行风险)。
(二)应对买方风险的手段。第一,卖方企业可以在协议过程中对买方企业采取一系列公正、准确的调查包括通过我国驻外使领馆进行调查、通过国际专门咨询公司进行调查、委托有关法律人员进行调查等等。
第二,出口企业理应高度关注该买方信用限额,尽量做到在授信额度内合理安排发运进度,从而有效地利用信用保险的事前风险防范功能。
第三,对出口商而言,应全面搜集买方信息,实时跟踪买方当前经营状况。同时可在出口贸易合同中订立“物权保留条款”,使买家在支付全部合同价款之前不能获得货物完整的所有权。
第四,由于UCP500没有对通知行、交单行/议付行约定过多义务而它们又有太多免责的情况下,出口商应慎重选择其合作的银行,比如该银行是否会预审信用证,银行能否为你的信用证交易提供全程的咨询及指导服务,以及当对方银行无理拒付时,出口企业指定的银行能否据理力争,这比通过其它途径解决这类纠纷的成本要小很多。
二、国家风险
(一)国家风险的表现形式。
国家风险包括买方国家收汇管制、政府征收、国有化和战争等。对于我国出口企业而言,由于多以美元为结算单位,因此国家风险就主要表现为汇率风险,即人民币升值、美元贬值的风险。
(二)应对汇率风险的手段。
自从中国启动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两年多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从两年前的8.11:1变为今天的6.8278:1。在此过程中,人民币的持续升值使我国出口企业本来微薄的利润变得更加没有发展的空间,因此对于出口企业应对汇率风险是非常重要的,应对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根据损益平衡方程式,使息税前利润增加,可以采取提高价格、增加销售量,减少产品单位变动成本和减少固定成本的方式。这是保持出口企业的利润最基本的方式,但是比较难以实现。
第二,长期以来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投资等业务大多是以美元计价的方式来定合同、签协议、进行结算的,企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根据情况灵活采用适当的币种报价,如跟欧洲做贸易,可能最有效的规避风险的办法就是采用以欧元计价的方式来签合同、定协议、做结算。
28决策&信息(下半月刊)
2008年第6期总第42期
第三,在取得银行授信额度前提下,每批货物发出装船前增
投信用保险,装船后取得提单一并将保险单及结汇所需单据提交银行,在授信额度范围内进行单据质押,一方面可得到货款80%的融资,另一方面在选定的质押日期,质押日期的汇率可根据需要确定并且不受收汇时的汇率影响,从而达到规避汇率风险。
三、主要支付方式的风险
(一)支付方式的风险表现方式。
目前经常使用的支付方式主要包括托收、信用证等方式,其中使用最频繁的支付方式是不可撤销信用证。从信用性质角度来看,托收属于商业信用,完全不同于信用证,全凭买方的信誉,银行不给与卖方以任何付款保证,所以对卖方来说,风险比较大。
(二)应对支付方式风险的措施。由上可知,不管是托收还是信用证支付,它们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信用风险,对这些风险进行防范主要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托收对于出口企业来说,风险是很大的。D/A是托收形式中卖方收款风险最大的,所以应该慎重使用,如采取托收,应尽量采取风险相对较小的即期交单(D/PSight)方式,使对方尽早结汇付款。信用证是最经常使用的方式,相关企业应该非常熟悉L/C操作的游戏规则,这是防范风险的首要条件。合理设置销售合同和跟信用证有关的条款,包括装运港设置、装运时间信用证、价格条款等。
但是在日常贸易活动当中,进口企业通常比出口企业更有话语权。进口企业经常会制定一些条款来规避风险,比如“软条款”,这些软条款大大的增加了出口企业的风险,因此及时识别进而有效防范L/C中“软条款”非常的重要。L/C中的“软条款”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无法实施的条款;无法操作的条款;高风险条款;额外增加费用的条款;开证人恶意设立,或串通开证行恶意设立的陷阱条款。
面对这些L/C中的“软条款”,应该以开证申请人的拒付情况来具体处理。首先是开证申请人(进口商)的财务状况差,无力赎单。对于此状况,可以要求其在合理时间内筹集资金来解决;其次是货物价格下跌,开证申请人在无利可图的情况下拒绝赎单。受益人可以在价格上展现适当的弹性,即通过必要的折扣和降价来解决问题;再次是进口商与最终用户的合作关系发生意外,最终用户不需要货物而一时又找不到其他的买主,受益人应提前做好别的打算,转卖给别的买主或退货等。
除了软条款之外,出口企业应该重点审核的条款还包括1/3海运提单直接寄单、发票和原产地论证条款等条款,只有综合应用以上措施,才能有效防范出口风险。□
(作者单位:上海对外贸易学院WTO学院)
注释:
信用证上巧列付款方式.进出口经理人.2007年第6期
参考文献:[1]黄珊珊.外贸企业如何规避汇率风险.西安金融.2006年第8期[2]如何防范买家恶意拖欠风险.进出口经理人.006年第10期[3]韩松.利用信用制度化解我国出口企业的信用风险.税务与经济.2006年第3期[4]郑伯华.信用证:防范进出口风险的有效手段.纺织服装周刊,2008,(29)[5][张铸.信用证结算方式下出口业务中的风险及防范.现代企业,2006,(07)6]杨涛.信用证软条款风险防范.进出口经理人.2007年第2期.[7]商业银行信用证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中国外汇管理,2001,
(0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