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改革
2022-03-13
来源:乌哈旅游
教学交流】 浅谈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改革 ◇河北省清苑中学/赵明军 【摘要】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能力的主渠道,实施历 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复习,既有史实,又有观点。在 史课堂教学改革,提高历史课堂授课效率成为当前实施新课 复习“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历史影响”一节时,教师应该从 改的关键所在。本文作者从十几年中学历史教学实践出发, 新航路开辟、殖民地掠夺开始,对比分析中国在同一时期 就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改革,以及如何提高历史教学质量,谈 的状况;然后结合工业革命和西方列强疯狂对外扩张,分 了几点认识和体会。 析积极发动鸦片战争已是必然;结合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深 【关键词】历史课堂教学改革措施 在素质教育全面开始实施的形势下,利用有限的教学 入,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分析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增 资源,不断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升 教学质量,成为很多教育同仁的共识。可以说,谁在提高 课堂效率上取得突破,谁就掌握了素质教育背景下的主动 权。在中学历史课教学过程中,贯彻素质教育理念,落实 新课改精神,很多历史教师从备课到讲课,从巩固练习到 作业批改,付出了太多的心血,但收到的效果却不理想,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意识没有得到明显提高,教 学互动较差,没有活跃的课堂气氛。而这一切的关键就在 于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方法老套,学生一节课后没有感到 有不小的收获。对此,本文作者从十几年中学历史教学实 践出发,就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改革,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营造和谐探究的课堂氛围 教师应调动各种手段和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应该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引导学生不断独立探讨历史规 律,丰富学生的知识,开启学生的智慧,营造宽松和谐的 教学氛围,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提高课 堂授课效果。在进行巩固练习时,要指导学生明确不仅仅 是单纯地做题,更重要的是总结规律,规范答题,讲练结 合,做到“当堂清”。同时,教师要尽可能多地利用现代 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现在大部分学校都安装了 多媒体大屏幕,教师可以采用声光电等多种形式,刺激学 生多种感官,这样,既增加了课堂的密度和深度,节约了 教学时间,还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形象地掌握所学知识。 教师还可以从网上下载一些历史教学课件和一些有关历史 的纪录片、图片,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作出客观的 评价。 二、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 效果,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收获。在新授课时,教师可以 引导学生不仅弄清事件的过程和结果,更要弄清历史事件 和历史现象产生的背景。比如在学习“戊戌变法”这一节 时,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从政治角度分析甲午战争的后果 和影响,从经济角度分析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再从 文化上分析维新变法思潮的影响,最后让学生得出结论: 戊戌变法是各种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在上复习 课时,可以指导学生用事先设计好的问题,进行巩固,让 强,世界形成了一个整体。 三、将历史学习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历史学科是人文学科,离不开现实社会生活,而历 史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要探究新的教学组织形 式,不要局限于老师讲、学生听,教师出题,学生回答 的单一模式,可以采取学生围绕主题辩论、演讲的形 式,可以采用撰写历史小论文、调查访谈、历史纪念日 活动等形式,让学生走出课堂,可以到阅览室阅读,可 以参观纪念馆、工厂、社区等,应该让学生更多地走向 社会,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关注乡土历 史,用历史上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跟自己的人生、跟 现实生活进行结合,指导现实生活。而且新编中学历史 教材,也反映了新课改的理念,使学生通过历史学习, 培养自身成长和社会发展所必备的能力和素质,获得 高尚的道德情感,培养积极进取的健康的人生观、价 值观,从而使学生掌握用所学的历史知识、历史规律分 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四、重视历史学科的德育功能 历史学科不仅担负着培养学生基本的历史概念、历史 规律的分析、总结能力,更担负着对学生进行道德观、价 值观教育等德育功能。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教师采用学 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法,只传授历史知识,不联系社会现 实,更不联系社会未来发展的弊端,这些都成为实施新课 程改革所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第一是要把中国历史的发 展放到整个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去分析、比较,学会用 联系的观点研究历史,关注现实社会:第二是应该将现实 生活与历史学习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学会用历史经验、 历史教训指导现实社会发展实践,并具有对未来的预期推 测能力;第三是教师应结合历史教材对学生渗透历史情感 态度和社会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爱国主义、人文主义、 社会主义情怀,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民主法制观念;第 四是培养学生的大胆想象和动手实践等能力。 历史教师应该积极创设民主、和谐、适合学生创造力 培养的课堂情境,联系学生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知识能力水 平,联系现实社会生活,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 手段,培养学生的相关技能、动手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为 历史课程改革注入新的生机。 ——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