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如何欣赏绘画作品 教学设计

如何欣赏绘画作品 教学设计

2022-07-25 来源:乌哈旅游


14、如何欣赏绘画作品

学情分析:美术欣赏教学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生的欣赏绘画作品水平在小学的基础上应该上升到一个新的阶段。特别是在七年级上册,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转折点,这节课的成功与否,对于开启学生对美术作品欣赏课的兴趣起着关键性作用。由于教材中欣赏课内容所占比例较小,学生对欣赏这一概念比较模糊,或者不知该怎样进行欣赏,从哪些方面进行欣赏。鉴于这些客观存在的问题,遵循新课标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要求,我制定了本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运用描述、分析、解释、评价等方法欣赏绘画作品。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对色彩、光线、构图、造型等基础知识回忆、温习;

2、学生在欣赏作品中,提升审美能力和思考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生在欣赏作品中了解作品的产生背景,了解绘画者的创作思维、情感表达。

【教学重点】 描述、分析、解释、评价方法的综合运用

【教学难点】 解释与评价的正确表达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罗中立的《父亲》作品分析片段,让学生感受一下如何来欣赏一幅绘画作品。从而由此进入到课本中来。

二、新授

教师指明通常按照描述、分析、解释、评价这样四个步骤来进行欣赏和评价绘画作品。

1、教师引导学生看书中的描述、分析、解释、评价的文字叙述部分,学生齐读,加深学生对这部文字的理解。

指导学生对这四个步骤的理解。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书中绘画作品《筛谷的妇女》,看看书中对此作品是如何景象描述、分析、解释和评价的。

3、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书中内容:

(1)、描述:

请你仔细观察,你在画中看到了什么?

画家细致的描绘了一个普通的劳动场面,画中有三个人:左边、右边、中间人物都在做什么?

学生根据人物动态,来加以描述。

(2)、分析:

作品中的事物是什么样的?

造型、构图、光线、色彩、空间等方面进行分析。

(学生交流,教师引导。)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总结。

(3)、解释:

(教师提出问题)

艺术家为什么要这样画?通过这样的形式要表达什么观念?

(学生交流,教师引导)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总结:

19世纪40年代的法国,出现了一批重视如实地反映客观现实的画家,他们主张艺术应以实际生活为基础,以自然为范本,画家应该走出画室去表现普通人的生活。他们歌颂劳动,赞美自然,将劳动者作为艺术创作的对象;1854年,库尔贝创作了《筛谷的妇女》,这是他一幅表现普通劳动者的重要作品。穿红衣跪着筛麦的年轻妇女几乎占据了整个画面的中心,虽然描绘的只是人物背影,但她优美的姿态依然令人感受到青春的活力。同时,这个劳动场景通过库尔贝的表现也为观众打开了幻想的窗口,日常生活的场景在他的笔下也具有某种古典绘画的气息,由此体现出艺术不仅是为了描绘生活,更重要的是让平凡的日常场景通过精神的力量获得升华。这幅作品意味着库尔贝开始找到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源泉和形式手法,同时也是19世纪欧洲现实主义绘画发展的开端。

(4)、评价:

这是一幅好作品吗?为什么?

(学生交流,教师引导)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总结。

学生分组分析书中几幅作品,采用描述、分析、解释、评价等方法进行作品的欣赏。

指名学生回答,学生互评。

教师小结欣赏作品的方法:描述、分析、解释、评价

三、教师指导学生欣赏评述一下《春如线》绘画作品,教师提示学生要运用所学方法进行。

四、教师总结:

再次强调本节课重点:欣赏绘画作品的方法:描述、分析、解释、评价。并提出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遇到好的作品能运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进行欣赏,灵活运用、融会贯通。

五、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感性直观(多媒体展示和教材图片)和启发性教育手段相结合的方式,遵循新课标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进行教学。学生对作品欣赏的方法掌握较好。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绘画作品的有效高质量的分析和评价,整个学习过程气氛热烈,学习效果良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