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别开生面的导言

别开生面的导言

2023-05-16 来源:乌哈旅游
农垦师专学报1996年第2期别开生面的导言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中、高考取消了生物学科后,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变得越来越不重视了。这就给教师如何教好这门课提出了新的课题。俗语说“知之者,不如好奇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可以说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促使他们积极思考,主动地去获得知识,就成了教学成败的关键之一。为此,设计好一堂课的导言就显得尤其重要。我在《茎的结构》一课的教学中,就精心设计了如下的导言,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讲课前一天,我带领学生到树林中去观察一些长有树瘤的树,并要学生想一想树为什么会长瘤?同时顺便折几枝带叶的枝条回来,让同学插在玻璃瓶中。瓶内倾入水,淹没枝条一半以上,并向瓶内滴入红墨水,使水呈明显的红色。第二天的课堂上,首先让同学们观察插在玻璃瓶中的枝条上叶子的叶脉,看看发生了什么变化?观察后,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叶脉变红了!”在此基础上,我提出如下一系列问题:教师:“叶脉为什么会变红’?学生:“叶子吸收了红墨水。”刘永慧教师:“结合我们学过的根对水分、无机盐的吸收的知识,想一想,红色是怎样到叶脉里来的’?学生:“导管的运输。”教师:“不错,根部的导管是运输水和无机盐的。我们看到插在红墨水中的枝条上的叶子叶脉变红了,这就说明无机盐(红色素)到了叶脉。那么,它是不是也是由导管运来的呢?茎和叶中如果也有导管的话,又位于什么地方呢?此外,昨天大家看到的树瘤又是怎么形成的呢?它和茎的结构有没有关系呢?茎的结构究竟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板书:第二节“茎的结构”)这一课在同学们热烈,高涨的氛围中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新课结束后,我又向同学们提出了“树为什么会长瘤”的问题,他们墓本上都能作出正确的回答。我又他们做茎(枝条)的横切与纵切的实验来证。(可清楚显示导管呈红色)。这样,绝多数同学对茎的结构和功能的知识掌握比较扎实,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学习生物的浓厚兴趣。让验大都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