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以五四的文艺高度看当今的文艺现状

以五四的文艺高度看当今的文艺现状

2022-02-11 来源:乌哈旅游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以五四的文艺高度看当今的文艺现状

作者:胡建东

来源:《新教育时代》2014年第30期

摘 要:本文首先通过对五四时期文化在当时社会变革过程中影响的粗浅梳理,意在表现顺应历史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接着点出目前文艺现状令人担忧之处,最后写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五四 文艺 民族复兴 一

历史在一定时期证明,人类社会的进步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文化为先导。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为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起到了推动作用;魏晋文化的繁荣,为北方民族同中原民族的融合提供了客观的环境;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承接与发展,也为西方现代化的推进奠定了思想基础。目前,中国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发展,同时社会的各种矛盾也在日益凸显,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西方价值观在时刻输入中国,企图影响现代化进程,希拉里在重返亚太战略中提出的“外交巧实力”无疑是最直接的例证。在这关键的时刻文化的复兴能否与政治经济各方面复兴同步无疑是影响民族复兴的重要因素。

五四前后的几十年是民族文化大爆发的时期,这种文化爆发离不开个体的觉醒。以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为标志,开始了文学革命,新型的知识阶层“一部分倡导文学作为政治改良、社会变革的工具,另一部分则坚持文学为人生的独立审美价值。”?然而不管怎样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从反帝反封建这个现实出发,对古今中外的各种思想进行探究、择取,力求以文艺的方式推动社会发展,都希望以个体的觉醒促成全民族的觉醒。从鲁迅到茅盾、从巴金到老舍……一个个文化大家为这个民族的前进提供着源源不断的思想动力。

我们应该清楚,一两部作品或一两个领域的进步是不可能造成后来影响的,关键是多个领域优秀作品的共同合力。在之后的三四十年代,小说界出现了茅盾、丁玲等左翼革命作家;诗界出现了臧克家、艾青等现实主义诗人;戏剧界出现了以曹禺为代表的戏剧大师......正是这种广泛性和连续性为中国近代社会的变革提供了思想及宣传上的支撑。五四的文艺高度就是在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从文本思想上看,这种高度是艺术性与社会性就相结合的高度;从文艺家自身看,这种高度是一种国家理想的高度,在他们创造目标中祖国受益是第一的。我们应该思考,如果没有当时思想上的启蒙,政治革命能否顺利进行。这也正是其功绩所在。 二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文艺有很多功用,启蒙人生和推动社会变革是最为突出的两个作用,后者难免要与政治挂钩。五四时期,很多文艺工作者做到了两大功用的结合写出很多经典作品;之后,由于中国当时直面现实的需要,“政治标准第一,文艺标准第二”的理论标志着文艺为政治服务时代的到来,在这个客观环境下,这个时期的创作水准远未达到五四高度。这样的状况直到文革结束开始转变,当文艺工作者反思文艺被政治“绑架”所造成的弊端后,主流文艺开始大肆宣扬纯美学、纯艺术的创作方法。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主义开始进军文艺领域,作品开始以销量衡量价值,电影以票房衡量好坏……

在西方价值观念的冲击下,很多人不加辨别的崇尚,变成了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者。占据主流文化的即使是“优秀”作品往往给人错误的价值倾向。比如影视界的权威张艺谋,他的实力是任何人都无法否定的,但在他很多作品里所传达的悲剧情感令人窒息,对历史的歪曲,对社会黑暗面的放大,一遍遍舔舐着民族的伤口,而对于我们的成就却避而不提,愈加巨额的投资也表明其作品中浓厚的商业气息。再如文学界的莫言,其作品中所表现的爱国主义是受人尊敬的,但是其中贯穿的血腥、暴力、黄色也是饱受争议的地方。“许多小资产阶级作家并没有找到过光明,他们的作品就只是暴露黑暗,被称为‘暴露文学’,还有简直是专门宣传悲观厌世的。”?以往的价值和意识形态在不断地被妖魔化、淡化,取而代之的是代表世俗、欲望、娱乐,调侃的大众文化,这突出的表现是对感官的冲击、人类原始欲望的宣泄以及对历史的亵渎。需要指出的是,当代并不是没有优秀的作品,只是好的文艺作品很少进入主流文化视线;相反,却被“低俗、庸俗、媚俗”的文艺作品所占领。这样的现象并不是由文艺工作者单方面造成的,糜烂的文艺领域与低俗的群众需求是互为因果的,这样的现状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个大环境里群体的思想及价值取向出现了问题;但文艺工作者主动迎合这种需求进行创作那就是媚俗的。 三

经过90多年的发展,中国相继实现了政治强国和经济强国的目标,继而又适时提出文化强国的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十六大后,党中央开始把文化分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但实际上,政府对文化事业的重视不够,而对文化产业的管制过于松驰。提高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加强对文化市场的规范,做到二者的合理搭配,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文化资源的配置效率。此外,要注意文化内在的发展规律,传统文化的精华和五四以来的红色文化是值得我们骄傲的,要合理的继承。对于外来文化,我们必须要加以辨别,不盲从,也不妄自尊大,批判地吸收;同时,要在文化领域内把握住意识形态的主动性。当客观的问题解决后还有一个主观问题,那就是人民对文化的接受问题,也就是公民文化素质问题,这就要从教育着手。(中国人均图书年阅读量4.3本,第一的是以色列64本)。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文化复兴,需要指出的是我们要对这个问题理性的看待,文化不是万能的,它不能解决目前的所有问题;同时文化所起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文化上的自觉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也需要一个过程。五四前后的历史留下的文化遗产需要我们慢慢的消化,我们应从中汲取经验,以理性的态度看待历史与当代的联系,做到“五位一体”的全面发展。说的永远比做的容易,在文艺领域,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 朱栋霖等:《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31页,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年。 [2] 毛泽东: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毛泽东选集》第二卷。

[3]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