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酒催诗兴发

酒催诗兴发

2021-05-02 来源:乌哈旅游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酒催诗兴发

作者:杨文梅

来源:《读与写·中旬刊》2017年第06期

摘要:古诗文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基本理念的义务教育活动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教材体系方面,以人教版初中语文为例,全六册共168篇课文,文言文,古诗词共45篇,占比例27%,在这众多优秀的诗篇中,其中与酒\"结缘\"的诗篇更是达到了23篇之多,为什么呢?笔者认为,酒与饮酒活动,被文人墨客们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他们斗酒斗诗,诗增添了饮酒之乐趣,而酒则舒扬了诗的精魂,酒文化也由此应运而生。酒文化影响着中国古典诗词的创作,中国古典诗词中必然会产生许多与酒有关的美文。 关键词:古诗词;酒文化现象;情感载体;创作题材;诗人情怀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6-0044-01

中国古代诗词中产生许多与酒有关的美文,这不是偶然现象,而是必然结果。酒不仅是生活的佳酿,与生活相依相伴。酒更是一种文化,这种文化已经融入中国历史几千年。今天,笔者就酒在古代诗词中的文化现象,谈一点自己的想法,拙劣之处,希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1.酒为日常生活增添了一丝文化气息一点生活乐趣

今年春节期间,央视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受到观众的热捧,赛制上比第一季增加了“飞花令”环节。这一环节圈粉无数。其实,\"飞花令\"是由古代的\"酒令\"沿袭和发展而来,酒令的历史由来已久。

春秋战国时就有所谓“当筵歌诗”“即席作歌”。秦汉时,承袭前人遗风,文人们亦在席间联句,曰“即席唱和”,用之日久,作为游戏的酒令也就产生了。魏晋时,文人雅士多喜袭古风,有时整日饮酒作乐,纵情山水,作流觞曲水之欢。唐宋时,酒令又得到了长足发展,种类也更加丰富多彩。据皇甫松《醉乡日月》记载,当时已有“小酒令”“改令”“手势令”等名目了,酒令游戏也有了多种规则。酒令在最早,是为了维持酒席上的秩序而设立的“监”,可能跟后世,汉代的“觞政”有异曲同工之妙。在酒宴上执行觞令,对不饮尽杯中酒的人实行某种处罚。简单来说,酒令其实就是个惩罚措施。不过有时候罚的可不单单是酒。比如西汉时,梁孝王就曾召集许多名士到梁苑喝酒,并令枚乘、路侨、韩安国等作赋玩乐。韩安国赋不成,邹阳替他代笔,被罚酒,而枚乘等人则得赏赐。陪君王玩乐,罚酒事小,玩命就兹事体大了。《红楼梦》第四十回中鸳鸯吃了一钟酒,笑着说:“酒令大如军令,不论尊卑,唯我是主,违了我的话,是要受罚的。”到这里的观感可能就有些不舒服了,不就是喝个酒,至于的么?“罚”,当然是要掌握度的,罚得重了是碾压,轻了就是“娱乐”。饮酒行令可以调节酒宴气氛,增添饮酒的乐趣。这种方式让酒回归到娱乐身心的本质,在快乐的饮酒行令中,让人们放松身心,让所有的人共同参与,共同享受生活的美好。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今天在酒令这件事,都能吼上两句的,就是我们最熟悉的“五魁首”和“六六六”了。然而,这样的吆五喝六,其实是在“附庸风雅”。“五魁首”“六六六”也有其历史渊源。“五魁首”源自明清时期的“五经魁首”。那时的科举分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取士,每经第一名叫经魁,又称魁首。同时取得各经第一名的人被称为五魁首。而“六六六”也不是“六六大顺”,而是“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友、弟恭”这六大德行。连喝酒都不忘聊聊德育和智育,顺便也沿袭了文化,中国人喝酒可以说套路很深了。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实在是“城会玩”的文艺气息。

到了现代,酒令的影子已然无迹可循,这其中的文化性当然不能和古人相比,我们划拳喝酒,甚至剪刀石头布,抑或是十五二十……唯一值得安慰的是,酒令的助兴作用依然还在,也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增添了一丝乐趣,文化的影子也在能在\"五魁首,六六六\"里缅怀了。 2.酒为中国古代诗歌增添了一种新的题材

东晋陶渊明是出了名的爱酒文人。他在《饮酒》诗前的小序中写道:\"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欢。顾影独尽,忽焉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辞无诠次。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酒和他的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为酒,他心底流露出无比高尚的人格魅力;也因为酒,他在骈体文玄言诗盛极的魏晋时期独辟一代文风,为中国文学增添了一种新的题材。

陶渊明生平有二大雅好,喝酒、读书,而且都有其个性鲜明的特点,喝酒则每喝必醉,读书则不求甚解。在《五柳先生传》专中就有这样的记载:\"性嗜(shì)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其中提到\"性嗜酒\",我们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在其现存174篇诗文中,有56篇写到饮酒,约占40%!诗酒联袂,寄意遣怀,既是文学史上的千秋佳话,更是酒文化窥测的不变传统。在陶渊明的诗作中,如:\"春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和郭主簿》),\"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颜\"(《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杂诗·其二》),\"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读〈山海经〉》),所以早在陶渊明所处的时代,已有一种说法,说他的诗\"篇篇有酒\"。 这当然是一种夸张的说法,极言陶渊明人诗如一,人既好酒,诗也多写酒而已。\"陶翁一生诗酒相伴,以诗酒会友,酒中抚琴,琴后赋诗,醉意蒙蒙之中留下《饮酒二十首》诗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首便是其中佳作。连陶渊明这种世之隐居者,都作文不离酒,可见酒对文人的创作的贡献是不可小觑的。

魏朝末年,被誉为文坛\"竹林七贤\"的阮籍、嵇康等人,被称酒中豪杰,常在竹林中饮酒长啸,挥洒笔墨。阮籍一醉就是一个多月,嗜酒如命;酒的发酵作用在阮籍身上尤为明显。阮籍能文能诗,咏怀诗尤为出彩,而这些诗歌多半作于酒后,无酒不诗。现实的不济,使他无法直接表达自身的悲愤哀怨,便借酒书愤;但受政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即使是酒后,也不敢直白陈明,这就促成了阮籍\"隐晦曲折\"的诗风,对后人影响深远。“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现实的黑暗困苦无法解决,阮籍于无可奈何中转向醉酒来寻求出路。魏晋玄学之风的兴盛,也参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与了这种探求思路的形成,加之战乱时期生命的脆弱和短暂,也促使阮籍思考长生寻仙的问题。因为人间无路,才向山间甚至仙界寻求解脱,看似超然的背后,依旧是难以化解的愁绪。 可见酒对于那时文人的作用之大,实在是难以尽述。 3.酒成为了古代文人抒发情感世界的载体

一句\"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道出酒的独特功效——解忧。自此,酒便成为古代文人墨客所喜好的东西,酒更是被赋予丰富的意蕴,屡屡出现在古代诗词之中。在诗歌的众多意向中,酒作为一种情感的载体,受到古代文人的青睐。

中国古代诗词有的气势恢宏,有的哀婉低沉,有的直率洒脱,有的抑郁苦闷。诗词的题材不外乎边塞、羁旅、牢骚、山水田园、言志闺怨之类,但无论怎样的风格,何种题材,一般在诗句中出现\"酒\",就会流露出一丝淡淡的哀愁来。\"酒\"成了文人抒发情感的载体。

怀才不遇,官场失意是众多文人墨客共有的情愫。李白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等都是\"借酒消愁\"之作。他们怀才不遇,知音难觅,失意之情唯有对酒倾诉,所以就有了\"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孤独落寞,有了\"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深深感叹,有了\"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的愤愤不平。可是即便是这样,作者夜深谙\"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这忧愁,诗人们尽力去掩饰却又无意间表露出来。豪放飘逸如李白,虽然有\"人生得意须纵酒,莫使金樽空对月\"之举,但这其中的\"快意也罢,洒脱也好\"不过是失落愁情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只有酒唯有酒让他获得了短暂的解脱。

离愁别绪也是诗词情感的主流,而又都与\"哀、愁\"不可分割,也便与酒有了不解之缘。\"明月高楼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让人满目悲凉;\"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又寄寓了莫大的哀思;\"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是满怀的情思,\"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是满盏的别意。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等等都写得慷慨悲壮,里面的爱国之情,让人动容,但更能牵动人心的是隐含于其中的淡淡的凄凉悲苦。而\"醉里挑灯看剑,梦里吹角连营\"又添了一丝雄浑之气,\"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又为其添了一缕乐观,但其基调是悲壮凄苦。

种种哀愁,久而久之形成了\"酒文化\"的独特内涵,即\"借酒消愁\"。这种独特内涵又被中国古代诗词作者巧妙、自然、创造性地赋予更丰富的内涵,也正是一丝淡淡的哀愁,更显其英雄形象之壮美,而这种意蕴的载体就是\"酒\"。

今天,我们跟着陶渊明喝他淡泊的酒,跟着李太白喝他豪迈的酒,也跟着苏轼喝他飘逸的酒,我们品历史的沧桑,喝酒里的诗意,我们记起许慎的那句话:\"酒者,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恶业。\"让酒去点燃我们之间的信任,敬重,让人的气质在酒香中发挥的更加淋漓尽致。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参考文献:

[1] 孙和平.酒中凸个性,令里显智慧——管窥《红楼梦》酒令语言.理论月刊.2012.(7):63-66.

[2] 钟尚钧.田园,诗,酒与陶渊明.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7.(2):18-20. [3] 葛春景.诗酒风流-酒与酒文化精神对唐诗的影响.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7(2):59-64.

[4] 韩向忠.古代诗词中的酒文化.文学教育报.2010.09:33-3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