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运行机制研究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运行机制研究

2021-05-06 来源:乌哈旅游
・38・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0年2月(第1期) 爨 0回回@蕾 鸯 函 圈瞎 遐留觇锄回国 胡绪生 (九三学社武汉市委员会,湖北[摘武汉430014) 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要充分发挥这一制度的特点和 多党合作民主党派运行机制 [文章编号】1671—28o3(2o ̄o)ol一0038—04 优势,就必须进一步创新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运行机制。 [关键词]政党制度[中图分类号】I)665 [文献标识码】A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 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在中国确立和 实行这一制度,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政治智慧的结晶,是中 派、各人民团体、各地区、人民解放军、各少数民 族、国外华侨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的代表们所组 成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就是人民民主统一 国现代国家建设的客观要求,是中华民族全面复 兴的根本保证。 在新世纪新阶段,要进一步增强中国共产党 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生机与活力, 充分发挥我国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的特点与优 势,就必须进一步创新我国多党合作的运行机制。 一战线的组织形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表全 国人民的意志,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组织 人民自己的中央政府。” 在第一届政协会议人员组成、中央人民政府 及各政府部门中,民主党派人士和党外人士占据 着重要的位置和相当的比例,这在我国历史上是 空前的。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政策的制度 设计,更重要的是经中共和民主党派、各界人士共 同协商达成协议的政治成果,是由《共同纲领》所 保障的。 在党的八大前夕,毛泽东提出了共产党和各 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在社会 主义政党制度上作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选择,明 确宣布不搞苏联那样的一党制,使中国共产党领 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社会主义条件下 得到进~步确立。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 、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确立和发展 (一)《共同纲领》创立多党合作新型社会主 义政党制度 1949年9月21日至9月30日,第一届中国 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时称新政协)在北京召开,中 国共产党和11个民主党派以党派界别参加了新 政协。新政协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 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标志着共产党领导的多党 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初步确立,它是中国共产 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共事的政治基础。《共同纲 领》起着I临时宪法的作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 议代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履行职责和权力。它从 根本法的高度确定了统一战线的性质和地位,保 障了各民主党派的政治权利和法律地位。《共同 纲领》在序言中指出:“由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 商制度在新时期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入改革开 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民主与 法制得到恢复和加强,社会政治生活秩序得到健 康发展。为了顺应政治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收稿日期]2009—20—21 [作者简介]胡绪生(1950一),男,湖北蕲春人,九三学社武汉市委员会调研室主任。 2010年2月(第1期) 胡绪生: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运行机制研究 ・39・ 中国共产党在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也一直积极稳妥地推进政 治体制改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 协商制度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党的十二大提 出,坚持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 辱与共”的十六字方针,极大地调动了各民主党 派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特别是以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政党制度的运行机制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运行机制 的基本方式和特点 我国实行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 治协商制度,以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 执政、多党派参政为显著特征。我国多党合作的 基本形式,一是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即政党 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和以江 泽民为核心的中共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深刻总 结了与民主党派合作的历史经验,制定了《中共 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第一次明确了民主党 派在我国国家政权中的参政党地位,提出了民主 党派参政的基本形式、内容和渠道,确立了民主党 派履行监督职责的总原则,提出了充分发挥民主 党派参政、实施监督作用和各项制度的措施。 1992年中共十四大把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 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之一和政治体制改革的 重要内容。1993年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 的宪法修正案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 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载人宪法,从 而使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制度上升为国家意志,成为国家和全社会共同遵 守的政治规范。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坚持和完 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列入党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作为社会主义 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内容之一。2002年党的十 六大政治报告把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 线作为基本经验,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坚持、完善、 发展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可动摇的决心。 特别是报告提出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目标和 任务,为我国加强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建设创造了 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坚实的政治保障。 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大力 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高度重视加强我国 的政党制度建设与创新,明确提出进一步加强中 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制度化、 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2005年颁发了《中共中央 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 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 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观点和创新举措,是推进我 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 设的纲领性文件。 之间的政治协商和互相监督;二是共产党与民主 党派在国家政权中的合作,即共产党干部与民主 党派成员经过法定程序参加国家政权,在人大、政 府和司法机关以人民代表或国家公务人员的身份 进行合作共事。 我国多党合作的上述两种基本形式,决定了 运行机制的两条基本轨道。一条是在政党之问进 行,一条是在国家政权机关中共产党的干部与民 主党派成员之间进行。政党间的合作与政党在政 权中的合作相辅相成,同步进行。这是我国多党 合作运行机制的基本方式和特点,也构成了对其 健全和完善的基础。 (二)创新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运行机制 的基本原则 一是多党合作的运行机制必须围绕合作协商 来运行。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和协商,是人 民民主和社会协商的重要体现,也是推进社会协 商、建设协商政治的重要动力。可以说,合作协商 是我国政党制度的本质和精髓,是区别于其他类 型政党制度的显著特点。这就决定了我国政党制 度运行机制是合作协商的机制,而不是导致各党 派竞争、对立的机制,更不是对抗的机制。也就是 说,我国多党合作的运行机制必须体现我国政党 制度的价值,体现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要素,紧密 围绕合作协商来运转;必须把保证合作协商、促进 合作协商、实现合作协商,作为推进多党合作制度 和体制创新、健全和完善运行机制的基本价值取 向,以保证合作协商的顺利实施和我国政党制度 功能的充分发挥。 二是多党合作的运行机制必须与我国政治体 制的运行机制相衔接。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 会主义国家,与这一国体相适应,建立了人民代表 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还建立了共产党领 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 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从而形成了我国政治制度和 政治体制的基本架构。我国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 ・40・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0年2月(第1期) 商制度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和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我国政治体制中的重要 主监督的实际运作,形成了实现我国政党制度基 组成部分,其机制运行和功能发挥,都是与我国的 政治体制的运行和政治功能的发挥紧密结合在一 起的。这就要求我国多党合作的运行机制必须与 我国政治制度的运行机制相衔接,使多党合作和 本政治功能的特有专项机制,如协商机制、监督机 制、参政机制、参政党建设机制、党外干部培养选 拔使用机制等。这些专项机制是实现多党合作制 度政治功能的重要保证,也是健全和完善多党合 作运行机制的基础。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我国政 政治协商成为发挥我国整体政治功能的一个重要 部分,成为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条重要渠道,成 党制度的功能作用,需要进行多党合作和政治协 商的专项机制创新。(1)在协商机制设计方面, 为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一个重要环节,成为体现 我国政治制度特点和优势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是多党合作的运行机制必须与加强共产党 的执政能力建设相吻合。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 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的显著特征,决定了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能力是共产党执政能力的 重要来源和组成部分。共产党加强执政能力建 设,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搞好多党合作和政 治协商,进一步提高与民主党派的合作共事能力。 这就要求在健全和完善多党合作的运行机制中, 在结构优化、要素配置、系统改进、程序设置上,都 要着眼于加强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把人民民主 作为核心价值和根本着眼点、落脚点,提高多党合 作和政治协商的成效,促进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 执政、依法执政,促进民主党派在参加政权、参与 协商、参与管理、参与执行中更好地发挥参政党作 用。 四是多党合作的运行机制必须与依法治国的 基本方略相适应。依法治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基本方略,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保 障。在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实际运作中,必须 以宪法作为活动的根本准则,无论是共产党还是 民主党派,都必须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 在宪法、法律和制度规定的范围内开展活动,履行 职能,发挥作用。既要通过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推动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也要不断推进多党合 作和政治协商运行机制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建设,从根本上克服随意性,增强有效性。要把成 功的经验上升到制度规范,变合作性、随机性参与 为程序性、制度性参与,变靠领导开明、环境宽松 保障为健全的制度保障、法律保障,使我国多党合 作的优势和功能充分、稳定、持久地发挥出来。 (三)创新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运行机制 的基本思路 1、创新多党合作的专项机制。我国多党合作 和政治协商的制度设计,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民 应当把政治协商纳入党和国家的决策程序,坚持 协商于决策之前和贯彻落实的全过程。构建和完 善中共与民主党派的协商和中共与民主党派等党 外人士在人民政协的协商这两种形式的运行方 式、程序和路径。(2)在健全和完善参政机制方 面,应当根据“一个参加、三个参与”的要求,适应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进一步规范协商、推 荐、选举、任用等各个环节内容、方式和实现途径, 保证民主党派参加国家政权的适当比例;规范参 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 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 制定执行的范围、内容、方式和实现途径,保证参 政党职能作用的充分履行和发挥。(3)在健全和 完善民主监督机制方面,要在坚持非权力性政治 监督的性质、依法保障实行民主监督权力的基础 上,着重从知情、沟通、反馈三个环节上健全和完 善,切实增强民主监督的约束力和有效性。(4) 在健全和完善参政党建设机制方面,要按照建立 参政党的目标,全面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制 度建设,建立一套适合民主党派自身特点、有利于 促进民主党派工作规范化和科学化运行的制度, 进一步提高民主党派的参政能力。(5)在健全和 完善党外干部培养选拔使用机制方面,要把党外 干部纳人党和国家干部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的总 体规划,把学习培训、实践锻炼、轮岗交流,有机结 合起来,形成党外优势干部和人才脱颖而出的机 制。 2、创新多党合作的保障机制。一是完善法律 保障机制。长期以来,尽管我国宪法规定了我国 的政党制度,但实际上这种政党制度主要是靠共 产党的崇高政治威望、不可动摇的政治地位、努力 团结民主党派的优良传统以及执政党领导干部的 开明程度来维系的,作为一个国家的基本政治制 度,它还缺乏具体的法律保障。为此,应研究制定 和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使中国特色的政党 制度纳入国家的法律体系,使长期以来形成的一 2010年2月(第1期) 胡绪生: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运行机制研究 ‘41・ 些好传统、好做法、好政策上升为国家意志,用法 律规定、调节和保障各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 地位和作用、基本权利和义务、党际关系、共同遵 加重要内事外事活动的协调,又要搞好各民主党 派成员进入人大、政府和司法机关、政协的协调; 既要搞好民主党派的批评监督和意见建议与执政 守的政治准则等。二是完善制度保障机制。制度 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特点。我国 实行多党合作制度半个多世纪以来,在20世纪 50、60年代也曾经历了一些曲折和挫折,其基本 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必要的制度保障。1989年12 党和国家决策的协调,又要搞好多党合作和政治 协商与国家权力机关在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过程中 的协调,以提高合作与协商的整体水平。再次,要 认真组织推动。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实现,是 由大量的具体的组织推动工作为保障的。统战部 月中共中央颁发《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 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后,使多 党合作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统一战 线和多党合作事业出现了团结、稳定、振奋、活跃 的局面。2005年3月中共中央颁发《关于进一步 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建设的意见》,对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原则、内 容、方式、程序等作了科学规范,是指导新世纪新 阶段多党合作事业的纲领性文件,为搞好多党合 作和政治协商提供了制度保障。中共文件精神需 要以各种制度形式予以具体细化,便于执行、操 作。三是完善政策保障机制。政策和策略是共产 党的生命,也是多党合作的生命。我国的多党合 作是共产党领导的合作,共产党处于执政党地位,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因 此,在我国的多党合作中,无论是政治协商,还是 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以及加强民主党 派自身建设和照顾同盟者利益等,都需要执政党 的政策来调节和保障。要及时制定与我国多党合 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相适应、并推动有关问题解决 的政策,为民主党派履行职能、发挥作用创造良好 的条件,促进我国政党制度的团结、协商、监督、整 合、优化、纠错等各种政治功能的充分实现。 3、创新多党合作的工作机制。一是执政党方 面要为多党合作创造宽松条件。首先,要加强联 系沟通。统战部门要成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中 共产党与民主党派之间传递信息的桥梁,既要把 共产党的重要决定、决策和方针政策及有关情况 迅速向民主党派转达,也要把民主党派的意愿和 要求、反映和建议以及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代表人 士的生活困难等,及时向各级党委反映,并就加强 协商与合作问题提出建议,以增强协商与合作的 针对性和时效性。其次,要积极协调服务。统战 部门要充当好协调服务者的角色,既要搞好各民 主党派之间的协调,又要搞好民主党派与中共之 间的协调;既要搞好民主党派履行参政党职能、参 门建立和完善工作机制,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 要按照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规定和要求,建立 和完善各种协商会、谈心会、座谈会、通报会的组 织和保障工作的机制。同时,还要着眼我国政治 文明建设实践的发展,积极提出政策建议和工作 举措,推动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制度化、规范 化、程序化,把我国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的特点和 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要畅通和拓宽社会利益表达 渠道,协调利益关系,照顾同盟者利益,从而保持 社会和谐稳定。二是参政党方面应创新工作方 式,创造性地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要主 动探索政治参与的有效途径。民主党派可以通过 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本党派成员素质、调动各方面 积极性,广集民智,广求良策,推动执政党和政府 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在保持社会稳定的前提 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积极稳步发展。以调研报 告、提案、社情民意等形式搞好社会各阶层利益的 表达。民主党派可以通过组织调研,有效反映社 会各方面的利益、愿望和诉求,协助执政党化解社 会矛盾,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整合党派 资源,发挥党派优势,开展具有党派特色的社会服 务活动,促进社会进步与和谐。推进执政党与参 政党的相互监督。各民主党派反映和代表着各自 所联系群众的具体利益和要求,能够反映社会多 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能够提供一种中国共产党自 身监督之外更多方面的监督。鉴于中共处于执政 地位,需要监督却又不易监督,民主党派需要以推 进中华民族全面复兴为己任,以促进经济、社会科 学、协调发展为参政要务,在自觉接受中共监督的 同时,探索民主监督的新方式、新途径,提高对执 政党监督的勇气,敢于和善于对执政党履行监督 职能,帮助执政党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更 加自觉地抵制和克服官僚主义和各种消极腐败现 象,提高执政能力。 责任编辑:詹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