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士论文开题报告
姓 名:XXX
班 级:文学院02级乙班
指导教师:XXX
专 业:汉语言文学
论文题目:变老的新奇——试论情节型小小说的结局设置
一、选题目的和意义
情节型小小说的结局往往与前面的情节发展单元形成一种转变关系,给人以出人意料的感觉。这种结局布置法是实现小小说构思奇特,以及因小寓大功能的一种重要的结构方式。本文就小小说研究中常被忽略的结局设置问题予以探讨,借鉴当代文学理论,并结合具体的文本分析的方法,试图揭橥情节型小小说创作中结局设置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向,以引起人们对小小说结局问题的注意和重视,也将对情节型小小说的创作有所裨益,使之永葆艺术的新鲜性。
二、研究现状
小小说因篇幅短小、容量有限,故其在丰富完满地塑造人物形象,以及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展现社会生活图景的宏大叙事等方面,都难与中长篇小说相媲美。篇幅的限制促使小小说必须在有限的叙事空间里,尽可能地容纳更多的社会内容。这种叙事策略也对小小说的结局之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到目前为止,关于小小说的结局设置的理论探讨尚属少见。笔者目前所见到的涉及这一问题的相关专著和单篇论文主要有:
1、刘海涛《微型小说的理论技巧》一书指出了情节型小小说的多种艺术技法,具体地分析了小小说情节的构成。其中谈到结局问题时说,小小说的结局存在“出人意料、合乎情理之特征”,并指出这一特征是它出奇制胜的法宝。
2、龙纲华在《试论微型小说的求异思维》(《理论与创作》,1999 / 02)一文中说,小小说创作的求异思维是一种与常见的逻辑思路相异的思维方式,它不按照顺向的逻辑演绎运行,而逆着常规的轨道,反着既定的规范运行,它要求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的束缚,以不同的思路,从新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提出超乎寻常的见解。这里他虽然探讨的是小小说创作的思维特点问题,而这种创作思维是针对包括结局设置在内的小小说的各个结构组成部分而言的。
3、吴继芹的论文《小小说情节设置七法》(《综合天地》,2004 / 01),里提出创作小小说,最重要的是构思情节,他从七类常见的情节设置方
从现有的研究现状来看,学界还未将小小说结尾的设置及其所涉及的诸多理论问题进行广泛地探讨与研究。基于这种认识,本文试图就小小说结尾设置所关涉的情节突变等问题,进行简要的论述。
三、论文提纲
第一部分:研究现状概述。
第二部分:正文
1、提出意外结局在小小说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2、指出现阶段情节型小小说结局设置中存在的问题。
3、从多方位分析存在这种问题的原因。
第三部分:结语。
四、论证过程
首先,概述研究现状,指出本文将要阐述的观点。其次,运用文本分析和理论探讨相结合的方法,指出情节型小小说的结局的重要地位和它的意外结局特征。再次,论述这种意外结局在微型小小说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并指出现阶段它的特征是由新奇变成老套,分析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以及这种变化所引起的结果。最后,总结全文,提出解决办法。
五、参考文献
[1]刘海涛.微型小说的理论与技巧[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
[2]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M]. 北京:高等教育教出版社,1998年。
[3]彭福华.小小说瑰丽的艺术世界[J].井刚冈山师范学院.1998年,第4期。
[4]龙钢华.试论微型小说的求异思维[J].理论与创作.1999年,第2期。
[5]龙钢华.试论微型小说的审美特征[J].理论与创作.1999
[6]渡边睛无.中国当代微型小说发展及动向[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
[7] 高同钝.“精”——小小说的本质特征[J].淮南师范学报.2000年,第4期。
[8]胡延喜.小小说情节设置[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0年,第14期。
[9]邢可.小小说鉴赏论[M].理论与创作.2002年,第6期。
[10]宋文良.二十年来微型小说理论研究述评[J].甘肃社会科学.2002年,第6期。
[11]闫占士、杜夕曦.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小小说的研究述论[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5期。
[12]刘文良.微型小说理论研究的缺失[J].云南社会科学.2003年,第6期。
[13]吴继芹.小小说情节设置七法[J].综合天地.2004年,第1期。
[14]黄立平.关于小小说评点[J].求索.2004年,第10期。
六、写作步骤
1 2005年10月——2005年12月,材料搜集阶段。
2 2005年12月——2006年2月,完成开题报告及初稿阶段。
3 2006年2月——2006年3月,完成第二稿阶段。
4 2006年3月——2006年4月,修改定稿阶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