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 第二章 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同步习题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 第二章 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同步习题

2022-12-10 来源:乌哈旅游
第二章 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第一节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基础夯实

一、选择题(1、2题为单选题,3题为多选题)

1.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算出小车经过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如下

计数点序号 计数点对应的0.10 时刻(s) 通过计数点的44.0 速度(cm/s) 为了计算加速度,合理的方法是( )

A.根据任意两计数点的速度用公式a=Δv/Δt算出加速度

B.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t图象,量出其倾角,由公式a=tanα求出加速度 C.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t图象,由图线上相距较远的两点所对应的速度、时间用公式

62.0 81.0 100.0 119.0 138.0 0.20 0.30 0.40 0.50 0.60 1 2 3 4 5 6 a=Δv/Δt算出加速度

D.依次算出通过连续两计数点间的加速度,算出平均值作为小车的加速度

2.在实验中,利用纸带上的数据和第一章的方法得出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后,以速度v为纵轴,以时间t为横轴建立直角坐标系。某次实验中某同学描出的点如图所示。在直角坐标系上一共描出了10个点。下列思考有道理的是( ) ①这10个点无论如何也不在一条直线上,因此小车运动的v-t图象不可能为一条直线,而应为一条光滑的曲线

②这10个点中有8个点虽然不在一条直线上,但它们紧挨在一条直线附近,只有F和B两点离这条直线太远

③在8个点当中只有4个点能画在一条直线上(A、D、G、I),有六个点不在该直线上,这条直线肯定不能表示小车运动的规律

④与直线偏差较小的点(C、E、H、J)可能是实验误差造成的,而与直线偏离较大的点(B、

F)则可能是实验中出现错误造成的

A.①③ C.①②

B.②④ D.③④

1

3.在实验过程中,对于减小实验误差来说,下列方法中有益的是( )

A.选取记数点,把每打5个点的时间间隔作为一个时间单位 B.使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尽量小些

C.舍去纸带上密集的点,只利用点迹清晰、点间间隔适当的那一部分进行测量、计算 D.选用各处平整程度、光滑程度相同的长木板做实验 二、非选择题

4.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按照实验进行的先后顺序,将下述步骤的代号填在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___

A.把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固定在小车后面

B.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木板的没有滑轮的一端,并连好电路 C.换上新的纸带,再重做两次

D.把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

E.使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放开小车,让小车运动 F.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边吊着合适的钩码 G.断开电源,取出纸带

5. (1)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实验室提供了以下器材: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纸带、细绳、钩码、刻度尺、交流电源、秒表、弹簧测力计。其中在本实验中不需要的器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所示,是某同学由打点计时器得到的表示小车运动过程中的一条清晰纸带,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T=0.02s,将纸带上每隔四个点(图上没画出)按打点顺序依次标为

A、B、C……,其中x1=7.05cm、x2=7.68cm、x3=8.33cm、x4=8.95cm、x5=9.61cm、x6=

10.26cm。

下表列出了打点计时器打下B、C、E、F时小车的瞬时速度,请在表中填入打点计时器打下D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 位置 速度/(m/s) -1B 0.737 C 0.801 D E 0.928 F 0.994 (3)以A点为计时起点,在坐标图中画出小车的速度—时间关系图线。

2

(4)根据你画出的小车的速度—时间关系图线计算出的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_m/s,方向是______(填A→B,或B→A)

能力提升

一、非选择题

1.一小球在桌面上从静止开始做加速直线运动,现用高速摄影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小球每次曝光的位置,并将小球的位置编号。如图甲所示,1位置恰为小球刚开始运动的瞬间,作为零时刻。摄影机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均相同,小球从1位置到6位置的运动过程中经过各位置的速度分别为v1=0,v2=0.06m/s,v3=________m/s;v4=0.18m/s,v5=______m/s。在图乙所示的坐标纸上作出小球的速度—时间图象(保留描点痕迹)。

2

2.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Hz,记录小车运动的纸带如图所示,在纸带上选择6个计数点A、B、C、D、E、F,相邻两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各点到A点的距离依次是2.0cm、5.0cm、9.0cm、14.0cm、20.0cm。

(1)根据学过的知识可以求出小车在B点的速度为vB=________m/s。CE间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2)以打A点时为计时起点,建立v-t坐标系如下图所示。请在图中作出小车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 (3)根据图线可得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________m/s。

3

2

3.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

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了被小车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情况,在纸带上确定出A、B、C、D、

E共5个计数点。测得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

画出来。

(1)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s。

(2)试根据纸带上各个计数点间的距离,计算出打下B、C、D三个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则

vB=________m/s,vC=________m/s,vD=________m/s。(保留3位有效数字)

(3)在下图所示的坐标系中作出小车的v-t图线,并根据图线求出a=________m/s。 (4)将图线延长与纵轴相交,交点的速度是________,此速度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

2

4.如图甲所示,用打点计时器记录小车的运动情况。小车开始在水平玻璃板上运动,后来在薄布面上做减速运动。所打出的纸带及相邻两点间的距离(单位:cm)如图乙所示,纸带上相邻两点间对应的时间间隔为0.02s。试用作图法(v-t图象)求出小车在玻璃板上的运动速度。

4

课后练习

1. (2013·大同高一检测)关于用打点计时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正确的是( )

A.打点计时器应固定在长木板上,且靠近滑轮一端 B.开始实验时小车应靠近打点计时器一端 C.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稳定后再释放小车 D.牵引小车的钩码个数越多越好

2.一小球在水平桌面上做直线运动,用照相机对着小球每隔0.1s拍照一次,得到一幅频闪照片,用刻度尺量得照片上小球各位置如图所示,已知照片与实物的比例为1∶10,则( )

A.图中对应的小球在通过8 cm距离内的平均速度是2 m/s B.图中对应的小球在通过8 cm距离内的平均速度是1.6 m/s C.图中对应的小球通过6 cm处的瞬时速度是2.5 m/s D.图中对应的小球通过6 cm处的瞬时速度是2 m/s 3.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 (1)下列哪些器材是多余的: 。

①打点计时器 ②天平 ③低压直流电源 ④细绳 ⑤纸带 ⑥小车

⑦钩码 ⑧秒表 ⑨一端有滑轮的长木板

(2)达到实验目的还需要的器材是: 。

4. (2013·黄山高一检测)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打出一纸带,A、B、C、D为四个计数点,且两相邻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所用交流电频率为50Hz,纸带上各点对应尺上的刻度如图所示,则vB= m/s, a= m/s。

2

5

5.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 (选填“直流”或“交流”)电源,它每隔0.02s打一次点。图示是实验得到的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A、B、C、D为4个计数点,相邻2个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则相邻2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是 s。经测量知道AB=2.20cm,BC=3.80cm,根据以上数据,可知电磁打点计时器打下B点时物体的速度等于 m/s。

6. (2013·黄石高一检测)在做“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实验中,取下一段如图所示的纸带研究其运动情况。设O点为计数的起始点,在四个连续的计数点中,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s,若物体做理想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计数点A与起始点O之间的距离x1为 cm,打计数点A时物体的瞬时速度为 m/s,物体的加速度为 m/s(结果均保留3位有效数字)。

2

7.(15分)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做“研究小车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由打点计时器得到表示小车运动过程的一条清晰纸带,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0.10s,其中x1=7.05cm,x2=7.68cm、x3=8.33cm、x4=8.95cm、x5=9.61cm,x6=10.26cm。

(1)求计数点3处的瞬时速度的大小。 (2)作出小车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由图像求小车运动的加速度。

6

第二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基础夯实

一、选择题(1~3题为单选题,4题为多选题)

1.在运用公式v=v0+at时,关于各个物理量的符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必须规定正方向,式中的v、v0、a才取正、负号 ②在任何情况下a>0表示加速运动,a<0表示做减速运动

③习惯上总是规定物体开始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a>0表示做加速运动,a<0表示做减速运动

④v的方向总是与v0的方向相同 A.①③ C.①②

B.②④ D.③④

2.(河南师大附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2m/s,在任意1s内( )

A.物体的末速度一定等于初速度的2倍 B.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2m/s C.物体的初速度一定比前1秒的末速度大2m/s D.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前1秒的初速度大2m/s

3.如图所示是几个质点的运动图象,其中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是( )

2

A.甲、乙、丙 B.甲、乙、丁 C.甲、丙、丁 D.乙

4.某质点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0~6s内,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B.在6~14s内,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C.在6~10s内,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 D.在t=2s末,质点的瞬时速度大小为3m/s

7

二、非选择题

5.磁悬浮列车由静止开始加速出站,加速度为0.6m/s2min后列车速度为多大?列车匀速运动时速度为432km/h,如果以0.8m/s的加速度减速进站,求减速160s时速度为多大?

2

2,

6.一跳伞员从高空离开直升机落下,开始未打开伞(如图所示),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落下一段距离后才打开伞,打开伞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m/s,经20s到达地面时的速度为4m/s,试求跳伞员在空中下落的最大速度。

2

7.猎豹是目前世界上在陆地奔跑速度最快的动物,时速可达110多公里,但不能维持长时间高速奔跑,否则会因身体过热而危及生命。猎豹在一次追击猎物时(如图),经4s速度由静止达到最大,然后匀速运动保持了4s仍没追上猎物,为保护自己它放弃了这次行动,以3m/s的加速度减速,经10s停下,设此次追捕猎豹始终沿直线运动。 求:(1)猎豹加速时的平均加速度多大? (2)猎豹奔跑的最大速度可达多少km/h?

8

2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1、2题为单选题,3题为多选题)

1.星级快车出站时能在150s内匀加速到180km/h,然后正常行驶。某次因意外列车以加速时的加速度大小将车速减至108km/h。以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12

A.列车加速时的加速度大小为m/s

3

12

B.列车减速时,若运用v=v0+at计算瞬时速度,其中a=-m/s

3C.若用v-t图象描述列车的运动,减速时的图线在时间轴t轴的下方 D.列车由静止加速,1min内速度可达20m/s

2.一小球在斜面上从静止开始匀加速滚下,进入水平面后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至停止。在图中所示的v-t图象中哪个可以反映小球这一整个运动过程(v为小球运动的速率)( )

3.下图中每一个图都有两条图线,分别表示一种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和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其中可能正确的是( )

二、非选择题

4.子弹以600m/s的初速度击中一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木块,经过0.05s穿出木块,子

9

弹的速度变为200m/s,则子弹穿过木块时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方向________;若木块在此过程产生了200m/s2

的加速度,则木块获得速度大小为________。

5.2013年12月12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将“嫦娥三号”探月卫星发射升空并送入预定转移轨道。火箭发射时,第一级火箭点火后,使卫星向上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为50m/s2

,燃烧30 s后第一级脱离,第二级火箭没有马上点火,所以卫星向上做加速度为10m/s2

的匀减速运动,10s后第二级火箭启动,卫星的加速度为80m/s2

,这样经过1分半钟第二级火箭脱离时,卫星的速度多大? 请你用v-t图象描述这一过程。

6.卡车原来用10m/s的速度匀速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因为道口出现红灯,司机从较远的地方即开始刹车,使卡车匀减速前进,当车减速到2m/s时,交通灯转为绿灯,司机当即放开刹车,并且只用了减速过程的一半时间卡车就加速到原来的速度,从刹车开始到恢复原速过程用了12s。求:

(1)减速与加速过程中的加速度;

(2)开始刹车后2s末及10s末的瞬时速度。

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2013·宁德高一检测)物体在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运动方向不变),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A.加速度越来越小 B.加速度总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 C.位移随时间均匀减小 D.速度随时间均匀减小

10

)

2.在公式v=v0+at中,涉及四个物理量,除时间t是标量外,其余三个量v、v0、a是矢量。在直线运动中这三个矢量都在同一条直线上,当取其中一个量的方向为正方向时,其他两个量的正、负值就有了方向意义。若取初速度v0方向为正,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匀加速直线运动中,v>0,a<0 B.匀加速直线运动中,v<0,a>0 C.匀减速直线运动中,v<0,a>0 D.匀减速直线运动中,v>0,a<0

3.一辆电车做直线运动,速度v=bt,函数关系随时间变化。其中b=0.3 m/s时( )

A.电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电车的速度变化量大小是0.3 m/s C.电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D.电车的初速度为0.3 m/s

4.(2013·郑州高一检测)水平地面上两个质点甲和乙,同时由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v -t图线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做匀速运动,乙做匀加速运动 B.2 s前甲比乙速度大,2 s后乙比甲速度大 C.在4 s时乙追上甲 D.在第4 s内,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 【变式】(2013·德州高一检测)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经P点时开始计时,取向右为正方向,其v -t图像如图所示,则物体在4 s内( )

A.前2 s的加速度为-5 m/s,后2 s的加速度为5 m/s B.前2 s向左运动,后2 s向右运动 C.2 s前位于P点左侧,2 s后位于P点右侧 D.4 s内发生的位移为20 m

5.(2013·福州高一检测)一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做匀加速运动,在前2s内的平均速度为10 m/s,在前6 s内的平均速度为22 m/s,则该汽车的加速度为( )

A.3 m/s B.4 m/s C.6 m/s D.12 m/s

6.一个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当t=0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12m/s,方向向东;当t=2s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8m/s,方向仍向东。当t为多少时,物体的速度大小变为2m/s( )

A.3 s B.5 s C.7 s D.9 s

11

2

2

2

2

2

2

2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

7.(10分)汽车由静止开始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0~60 s内汽车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画出汽车在0~60 s内的v -t图线。

8.(10分)(能力挑战题)列车进站前刹车,已知刹车前列车速度为60 km/h,刹车加速度大小为0.8 m/s,求刹车后15 s和30 s列车的速度。

【总结提升】

刹车问题的求解技巧

车辆刹车时可看作匀减速直线运动直至速度变为零。所以刹车时车辆只在“刹车时间”内做匀变速运动。刹车时间取决于初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所以处理该类问题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1)明确车辆的刹车时间(车辆末速度变为零时所用的时间)。通常可由t=a0计算得出。并判断要研究的时长是大于刹车时间还是小于刹车时间。

(2)若要研究的时长小于刹车时间,则车辆在要研究的时间段内的实际运动时间等于时长。反之,实际运动时间等于刹车时间。

12

v

2

第三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馆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基础夯实

一、选择题(1~4题为单选题,5~6题为多选题) 1.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末速度一定与时间成正比 B.物体的位移一定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C.物体的速度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的变化与这段时间成正比

D.若为匀加速运动,速度和位移都随时间增加;若为匀减速运动,速度和位移都随时间减小

2.某同学为研究物体运动情况,绘制了物体运动的x-t图象,如图所示。图中纵坐标表示物体的位移x,横坐标表示时间t,由此可知该物体做( )

A.匀速直线运动 B.变速直线运动 C.匀速曲线运动 D.变速曲线运动

3.汽车以2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刹车后的加速度大小为5m/s,那么开始刹车后2s内与开始刹车后6s内汽车通过的位移之比为( )

A.1:1 B.3:1 C.3:4 D.4:3

4. 竖直升空的火箭,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火箭在40s时速度方向发生变化 B.火箭上升的最大高度为48000m C.火箭经过120s落回地面 D.火箭经过40s到达最高点

5.一个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它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为x=t+0.5t(m),从t=0时开始计时,t1时它的速度大小为3m/s,则( )

A.物体的加速度a=1m/s B.物体的加速度a=0.5m/s C.t1=2s D.t1=4s

6.(九江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下列所给的图象中能反映作直线运动物体能回到初始位置的是( )

2

2

22

13

二、非选择题

7.一辆沿平直路面行驶的汽车(如图所示),速度为36km/h,刹车后获得加速度的大小是4m/s,求:

(1)刹车后3s末的速度;

(2)从开始刹车至停止,汽车滑行的距离。

8.骑自行车的人以5m/s的初速度匀减速地上一个斜坡(如图所示),加速度的大小为0.4m/s,斜坡长30m,骑自行车的人通过斜坡需要多少时间?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1、2题为单选题,3、4题为多选题)

1.如图所示为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若将该物体的运动过程用x-t图象表示出来(其中x为物体相对出发点的位移),则下面的四幅图描述正确的是( )

14

22

2.一列火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一人站在第一节车厢前端的旁边观测,第一节车厢通过他历时2s,整列车厢通过他历时6s,则这列火车的车厢有( )

A.3节 B.6节 C.9节 D.12节

3.利用速度传感器与计算机结合,可以自动作出物体运动的图象,某同学在一次实验中得到的运动小车的v-t图象如图所示,由此可以知道( )

A.小车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 B.小车运动的最大速度约为0.8m/s C.小车的最大位移是0.8m D.小车做曲线运动

4.如图所示,以8m/s匀速行驶的汽车即将通过路口,绿灯还有2s将熄灭,此时汽车距离停车线18m。该车加速时最大加速度大小为2m/s,减速时最大加速度大小为5m/s。此路段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为12.5m/s。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如果立即做匀加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汽车可能通过停车线 B.如果立即做匀加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通过停车线汽车一定超速 C.如果立即做匀减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汽车一定不能通过停车线 D.如果距停车线5m处减速,汽车能停在停车线处 二、非选择题

5.(海岳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公路边每隔15m有一棵树,如图所示,汽车通过AB两相邻的树用了3s,通过BC两相邻的树用了2s,求汽车运动的加速度和通过树B时的速度为多少?

6.一辆长途客车正在以v=20m/s的速度匀速行驶, 突然,司机看见车的正前方x=45m处有一只小狗(图甲),司机立即采取制动措施。从司机看见小狗到长途客车开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时间间隔Δt=0.5s。若从司机看见小狗开始计时(t=0),该长途客车的速度

15

2

2

—时间图象如图乙所示。求:

(1)长途客车在Δt时间内前进的距离;

(2)长途客车从司机发现小狗至停止运动的这段时间内前进的距离;

(3)根据你的计算结果,判断小狗是否安全。如果安全,请说明你判断的依据;如果不安全,有哪些方式可以使小狗安全。

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一辆汽车以2 m/s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经过2 s(汽车未停下),汽车行驶了36 m。汽车开始减速时的速度是( )

A.9 m/s

B.18 m/s C.20 m/s D.12 m/s

2

2.据2012年10月31日媒体报道,中国第五代双发中型隐形战机歼-31首飞成功。假设该战机起飞前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达到起飞速度v所需时间为t,则起飞前的运动距离为( )

A.4vt B.2vt C.vt D.

2vt

3.(2013·呼和浩特高一检测)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前20s内的位移是10 m,则该物体运动1 min时的位移为( )

A.36 m B.60 m C.90 m D.360 m 4.(2013·福州高一检测)如图所示,折线表示物体甲从A地向B地运动的x -t图像,直线表示物体乙从B地向A地运动的x -t图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2~6 s内,甲做匀速直线运动 B.乙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大小为5 m/s

C.从计时开始至甲、乙相遇的过程中,乙的位移大小为60 m D.在t=8s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大小相等

16

5.物体从A点由静止出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紧接着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达B点时恰好停止。在先后两个运动过程中( )

A.物体通过的路程一定相等 B.加速度的大小一定相同 C.平均速度一定相同 D.时间一定相同

6.(2013·池州高一检测)汽车自O点出发从静止开始在平直公路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途中在6s内分别经过P、Q两根电杆,已知P、Q电杆相距60m,车经过电杆Q时的速率是15m/s,则下列不正确的是( )

A.经过P杆时的速率是5m/s B.车的加速度是1.5m/s C.P、O间的距离是7.5 m D.车从出发到Q所用的时间是9s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

7.(10分)(2013·南充高一检测)一辆汽车(视为质点)在平直公路上以25 m/s的速度匀速运动,某时刻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大小为5 m/s,求:从刹车开始汽车第3 s末的速度及刹车后8 s内的位移各是多少?

8.(10分)(能力挑战题)如图所示,一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通过A点时速度大小为6 m/s,方向向右,经过t=1s,此质点到达B点,速度大小为9m/s,求:

(1)此质点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2)A、B两点之间的距离;

(3)此质点在1s内离B点的最远距离。

【总结提升】

逆向推理法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应用

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以看作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大小相等的反向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逆运动。若物体的初速度为v0,加速度大小为a,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至速度为零,则可将此运动逆向看成初速度为0、加速度大小为a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末速度为v0。然后应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轻松求解。

17

22

第四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基础夯实

一、选择题(1~3题为单选题,4、5题为多选题)

1.如图所示,一辆正以8m/s速度沿直线行驶的汽车,突然以1m/s的加速度加速行驶,则汽车行驶了18m时的速度为( )

A.8m/s C.10m/s

B.12m/s

2

D.14m/s

2.2009年9月28日,甬台温高速铁路正式开通,浙江铁路进入了高铁时代。假设列车在某段距离中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由5m/s增加到10m/s时位移为x。则当速度由10m/s增加到15m/s时,它的位移是( )

55A.x B.x 23C.2x D.3x

3.一物体由静止沿光滑斜面匀加速下滑距离为L时,速度为v,当它的速度是时,它沿

2斜面下滑的距离是( )

vL2LL3LA. B. C. D. 4224

4.(河南师大附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甲、乙两个质点同时同地点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 )

A.2s后乙比甲运动得快 B.在2s末乙追上甲

C.4s内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 D.乙追上甲时距出发点40m

5.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经3s后停止运动,那么,汽车在这连续的三个1s初的速度之比和连续的三个1s内汽车通过的位移之比分别为( )

A.v1∶v2∶v3=3∶2∶1 C.x1∶x2∶x3=3∶2∶1 二、非选择题

6.神舟八号飞船完成与天宫一号的两次对接任务后返回,返回舱距地面10km时开始启动降落伞装置,速度减至10m/s,并以这个速度在大气中竖直降落。在距地面1.2m时,返回

18

B.v1∶v2∶v3=3∶2∶1 D.x1∶x2∶x3=5∶3∶1

舱的4台发动机开始向下喷气,舱体再次减速。设最后减速过程中返回舱做匀减速运动,且到达地面时的速度恰好为0。(如图)求(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最后减速阶段的加速度; (2)最后减速阶段所用的时间。

7.(温州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三校联考)2011年7月23日20时27分,在温州南站附近,动车组D301次车正以180km/h运行,在它前面不远处的D3115次车由于雷电影响正缓慢(计算时可认为速度为零)向前运动。由于后车(D301)并未收到调试室减速的指令,直到距离前车(D3115)相距约1km时才发现前车正在缓慢运行,D301司机虽全力刹车,仍以90km/h的速度撞上D3115,造成重大伤亡事故,如图所示。求动车D301刹车的加速度大小和从D301刹车到撞上D3115的时间(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1~3题为单选题,4题为多选题)

1.一小车从A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若到达B点时速度为v,到达

C点时速度为2v,则AB ∶BC等于( )

A.1∶1 C.1∶3

B.1∶2 D.1∶4

2.滑雪者以某一初速度冲上斜面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如图),到达斜面顶端时的速度为零。已知滑块通过斜面中点时的速度为v,则滑块在前一半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

A.

2+1

v B.(2+1)v 2

1

C.2v D.v

2

19

3.列车长为l,铁路桥长为2l,列车匀加速行驶过桥,车头过桥头的速度为v1,车头过桥尾时的速度为v2,则车尾过桥尾时速度为( )

A.3v2-v1 B.3v2+v1 C.

3v2-v1

2

2

2

3v2-v1

D.

2

22

4.两辆游戏赛车a、b在两条平行的直车道上行驶。t=0时两车都在同一计时线处,此时比赛开始。它们在四次比赛中的v-t图如图所示。哪些图对应的比赛中,有一辆赛车追上了另一辆( )

二、非选择题

5.一隧道限速36km/h。一列火车长100m,以72km/h的速度行驶,驶至距隧道50m处开始做匀减速运动,以不高于限速的速度匀速通过隧道。若隧道长200m。求: (1)火车做匀减速运动的最小加速度; (2)火车全部通过隧道的最短时间。

6.(江苏扬大附中12~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2012年10月4日,云南省彝良县发生特大泥石流,一汽车停在小山坡底,突然司机发现在距坡底240m的山坡处泥石流以8m/s的初速度、0.4m/s的加速度匀加速倾泻而下,假设泥石流到达坡底后速率不变,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司机的反应时间为1s,汽车启动后以0.5m/s的加速度一直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试通过计算说明汽车能否安全脱离?

20

2

2

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假设某舰载机的起飞速度为60m/s,某航空母舰甲板上的弹射装置使飞机获得50m/s的初速度,飞机在甲板上滑行100m时起飞,则飞机起飞时的加速度为 ( )

A.4.5m/s B.5.0m/s C.5.5m/s D.6.0m/s

2.(2013·天水高一检测)物体从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经过斜面中点时速度为2m/s,则物体到达斜面底端时速度为( )

A.3m/s B.4m/s C.6m/s D.2√2m/s

3.(2013·杭州高一检测)酒后驾驶会导致许多安全隐患,是因为驾驶员的反应时间变长,反应时间是指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采取制动的时间。下表中“思考距离”是指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采取制动的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制动距离”是指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的距离(假设汽车制动时的加速度大小都相同)。

思考距离/m 速度/m·s 正常 15 20 25 7.5 10.0 12.5 酒后 15.0 20.0 25.0 正常 22.5 36.7 54.2 酒后 30.0 46.7 66.7 -12

2

2

2

制动距离/m 分析上表可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驾驶员正常情况下反应时间为0.5s B.驾驶员酒后反应时间比正常情况下多0.5s

C.驾驶员采取制动措施后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3.75m/s

D.若汽车以25m/s的速度行驶时,发现前方60m处有险情,酒后驾驶不能安全停车 4.(2013·金华高一检测)如图所示,一小滑块从斜面顶端A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到达底端C,已知AB=BC,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滑块到达B、C两点的速度之比为1∶2 B.滑块到达B、C两点的速度之比为1∶4 C.滑块通过AB、BC两段的时间之比为1∶√2 D.滑块通过AB、BC两段的时间之比为(√2+1)∶1

21

2

5.物体先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1,当速度达到v时,改为以大小为a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直至速度为零。在加速和减速过程中物体的位移和所用时间分别为x1、t1和x2、t2,下列各式成立的是( )

A.x1=t1 B.a1=t1 C.x1=a2 D.x1=a1

2

2

2

2

2

1

2

2

xtatxaxa

【变式】如图所示,物体A在斜面上匀加速由静止滑下x1后,又匀减速地在平面上滑过x2后

停下,测得x2=2x1,则物体在斜面上的加速度a1与平面上加速度a2的大小关系为( )

A.a1=a2

B.a1=2a2

C.a1=1/2a2 D.a1=4a2

6.一个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先后经过A、B两点的速度分别是v和7v,经过A、B的时间是t,则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

A.经过A、B中点的速度是4v B.经过A、B中间时刻的速度是4v

C.前2时间通过的位移比后2时间通过的位移少1.5vt D.前位移所需时间是后位移所需时间的2倍

2

2

x

x

t

t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

7.(10分)(2013·成都高一检测)假设飞机着陆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经10s速度减为一半,滑行了450m,则飞机着陆时的速度为多大?着陆后30s滑行的距离是多少?

8.(10分)(2013·绵阳高一检测)一辆货车以8m/s的速度在平直铁路上运行,由于调度失误,在后面600m处有一辆客车以72km/h的速度向它靠近。客车司机发觉后立即合上制动器,但客车要滑行2 000m才能停止。求:

(1)客车滑行的加速度大小为多少? (2)计算后判断两车是否会相撞。

22

【总结提升】巧选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

(1)习题中已知条件没有位移x且不让求位移x,要首先考虑速度公式v=v0+at。

(2)习题中已知条件没有末速度v且不让求末速度v,要首先考虑位移公式x=v0t+at2。

21

(3)习题中已知条件没有时间t且不让求时间t,要首先考虑速度位移关系

2

式v2-v0=2ax。

第五节 自由落体运动

基础夯实

一、选择题(1~3题为单选题,4、5题为多选题)

1.一个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速度—时间图象正确的是( )

2.在大枣红了的时候,几个小朋友正在大枣树下用石块投向枣树,若某个小朋友从看到石块击中枣树树枝到听到大枣的落地声最少需要0.7s,估算一下这棵枣树的高度至少是( )

A.1.5m

B.2.5m

C.5m D.7m

3.某同学身高1.8m,在运动会上他参加跳高比赛,起跳后身体横着越过了1.8m高度的横杆(如下图所示)。据此可估算出他起跳时竖直向上的速度大约为(取g=10m/s)( )

A.2m/s C.6m/s

B.4m/s D.8m/s

2

4.关于重力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重力加速度g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通常计算中g取9.8m/s B.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g的大小不同,但它们相差不是很大 C.在地球上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加速度都相同 D.在地球上的同一地方,离地面高度越大重力加速度g越小

5.(河南中原名校12~13学年高一上学期联考)俄罗斯“能源”火箭航天集团专家称,人类能在20年后飞往火星。若一物体从火星表面竖直向上抛出(不计气体阻力)时的x-t图象如图所示,则( )

A.该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1.6m/s B.该物体上升的时间为10s C.该物体被抛出时的初速度为8m/s D.该物体落到火星表面时的速度为16m/s

23

2

2

二、非选择题

6.成龙曾在一部动作影片中扮演一位勇敢的刑警,为了抓住逃跑的抢劫犯,他从一座约20m高的立交桥上竖直跳下去,落在一辆正从桥下正下方匀速经过的装满沙土的长卡车上,若卡车长12m,车速为4m/s,成龙刚跳下时卡车头恰好从桥下露出,试估计成龙能否安全落在卡车里?

7.(大连市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比萨斜塔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如图所示,已知斜塔第一层离地面的高度h1=6.8m,为了测量塔的总高度,在塔顶无初速度释放一个小球,小球经过第一层到达地面的时间t1=0.2s,重力加速度g取10m/s,不计空气阻力。

(1)求小球下球过程中,通过第一层的平均速度大小; (2)求斜塔离地面的总高度h。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1题为单选题,2题为多选题)

1.(成都市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六校联考)为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实验者从某砖墙前的高处由静止释放一个石子,让其自由落下,拍摄到石子下落过程中的一张照片如图所示。由于石子的运动,它在照片上留下了一条模糊的径迹。已知每层砖的平均厚度为6.0cm,这个照相机的曝光时间为2.4×10s,则拍摄到的石子位置A距石子下落的起始位置的距离约为( )

A.1.25m

B.3.5m

-2

2

C.5.0m D.6.5m

24

2.科技馆中的一个展品如图所示,在较暗处有一个不断均匀滴水的水龙头,在一种特殊的间歇闪光灯的照射下,若调节间歇闪光时间间隔正好与水滴从A下落到B的时间相同,可以看到一种奇特的现象,水滴似乎不再下落,而是像固定在图中的A、B、C、D四个位置不动,对出现的这种现象,下列描述正确的是(g=10m/s)( )

A.水滴在下落过程中通过相邻两点之间的时间满足tAB2s 10

2

C.水滴在相邻两点之间的位移满足xAB ∶xBC ∶xCD=1 ∶3 ∶5 D.水滴在各点速度之比满足vB ∶vC ∶vD=1 ∶4 ∶9 二、非选择题

3.一矿井深为125m,在井口每隔一定时间自由下落一个小球。当第11个小球刚从井口开始下落时,第1个小球恰好到达井底,则相邻两个小球开始下落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s,这时第3个小球和第5个小球相隔______m。(g取10m/s) 4.一位同学进行“用打点计时器测量自由落体加速度”的实验。

(1)现有下列器材可供选择:铁架台、电火花计时器及碳粉纸、电磁打点计时器及复写纸、纸带若干、220V交流电源、低压直流电源、天平、秒表、导线、电键。其中不必要的器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缺少的器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位同学从打出的几条纸带中,挑出较为理想的一条纸带。把开始打的第一个点标为

2

A,随后连续的几个点依次标记为点B、C、D、E和F,测量出各点间的距离,如下图所

示。请你在这位同学工作的基础上,思考求纸带加速度的方法,写出你所依据的公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该纸带求出的自由落体加速度为________m/s;比标准值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21教育网

(4)该实验误差的主要来源是________;可用________的方法减小该误差。

5.(曲阜师大附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如右图所示,直杆长L1=0.5m,圆筒高为L2=2.5m。直杆位于圆筒正上方H=1m处。直杆从静止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并能竖直穿越圆筒。试求(取g=10m/s,5=2.24)

25

2

2

(1)直杆下端刚好开始进入圆筒时的瞬时速度v1 (2)直杆穿越圆筒所用的时间t。

6.某日晚,美军在伊拉克进行的军事行动中动用了空降兵(如图)美机在200m高处超低空水平飞行,美兵离开飞机后先自由下落,运动一段时间后立即打开降落伞,展伞后美兵以14m/s的平均加速度匀减速下降。为了安全要求,美兵落地的速度不能超过4m/s(g=10m/s)。伊方地面探照灯每隔10s扫描一次,求美兵能否利用探照灯的照射间隔安全着陆。

26

2

2

第六节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基础夯实

一、选择题(1~3题为单选题,4、5题为多选题)

1.(儋州市二中、思源中学高一期中联考)下列哪一位科学家首先创造了一套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演算)和谐地结合起来的科学方法,从而发展了人类的科学思维方式和科学研究方法( )

2.(如皋市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伽利略认为物体越重,下落得越快

B.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的轻重无关 C.牛顿管实验说明没有空气阻力时,铁块和羽毛下落快慢相同

D.石头下落比树叶快,是因为树叶受到空气阻力,而石头没有受到空气阻力 3.B物体重量是A物体重量的两倍,A从H,B从2H高度同时开始自由下落(不计空气阻力,下落时间大于1s)( )

A.落地前同一时刻B比A的速度大 B.1s末A、B速度相等 C.两物体落地时速度相同 D.两物体落地所需时间相同

4.(石家庄市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关于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伽利略认为,在同一地点,重的物体下落得快,轻的物体下落得慢

B.伽利略猜想运动速度与下落时间成正比,并用实验测出不同时刻的速度,验证了他的猜想

C.伽利略通过猜想,数学推演、做铜球沿斜面运动的实验,并将实验结果合理外推、最终得到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与时间是成正比的

D.伽利略设想,斜面倾角越接近90°,小球沿斜面滚下的运动越接近自由落体运动

27

5.踢毽子是我国民间的一项体育游戏,被人们誉为“生命的蝴蝶”。近年来,踢毽子成为全民健身活动之一。毽子由羽毛和铜钱组成,在下落时总是铜钱在下羽毛在上,如图所示,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铜钱重,所以总是铜钱在下羽毛在上

B.如果没有空气阻力,也总是出现铜钱在下羽毛在上的现象 C.因为空气阻力的存在,所以总是铜钱在下羽毛在上 D.毽子的自由下落不是自由落体运动 二、非选择题

6.科学探究活动通常包括以下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伽利略对落体运动规律探究过程如下:

A.伽利略依靠逻辑的力量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B.伽利略提出了“落体运动的速度v与时间t成正比”的观点; C.为“冲淡”重力,伽利略设计用斜面来研究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情况;

D.伽利略换用不同质量的小球,沿同一斜面从不同位置由静止释放,并记录相应数据; E.伽利略改变斜面的倾角,重复实验,记录相应数据; F.伽利略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G.伽利略将斜面实验得到的结论推广到斜面的倾角增大到90°时; (1)与上述过程中B步骤相应的科学探究要素是______________; (2)与上述过程中F步骤相应的科学探究要素是______________。

7.如图所示是某课题研究小组进行自由落体运动实验时,用频闪照相的方法获得的两张照片A和B,任选其中的一张回答下列几个问题。

(1)我选图________;

(2)我从图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解释。

28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1、2题为单选题,3、4题为多选题)

1.雨滴从高空下落,由于空气阻力作用,其加速度逐渐减小,直到减为零,在此过程中雨滴的运动情况是( )

A.速度不断减小,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小 B.速度一直保持不变

C.速度不断增大,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大 D.速度变化率越来越大

2.1971年7月26日发射的阿波罗-15号飞船首次把一辆月球车送上月球,美国宇航员斯科特驾驶月球车行驶28公里,并做了一个落体实验:在月球上的同一高度同时释放羽毛和铁锤,出现的现象是(月球上是真空)( )

A.羽毛先落地,铁锤后落地 B.铁锤先落地,羽毛后落地

C.铁锤和羽毛都做自由落体运动,重力加速度为9.8m/s D.铁锤和羽毛都做自由落体运动,同时落地

3.有一直升机停在200m高的空中静止不动,有一乘客从窗口每隔1s由静止释放一个钢球,则关于钢球在空中的排列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相邻钢球间距离相等

B.越靠近地面,相邻钢球间的距离越大

C.在落地前,早释放的钢球速度总是比晚释放的钢球速度大 D.早释放的钢球落地时的速度大

4.滴水法测重力加速度的过程是这样的:让水龙头的水一滴一滴地滴在其正下方的盘子里,调整水龙头,让前一滴水滴到盘子而听到声音时,后一滴恰好离开水龙头。从第1次听到水击盘声时开始计时,测出n次听到水击盘声的总时间为t,用刻度尺量出水龙头到盘子的高度差为h,即可算出重力加速度。设人耳能区别两个声音的时间间隔为0.1s,声速为340m/s,g取10m/s,则( )

A.水龙头距人耳的距离至少为34m B.水龙头距盘子的距离至少为0.05m 2nh2

C.重力加速度的计算式为2 D.重力加速度的计算式为

2

2

2

tn-1t2

2

h

29

二、非选择题

5.(重庆一中高一上学期检测)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讨论了自由落体运动和物体沿斜面运动的问题,提出了这样的猜想:物体沿斜面下滑是一种匀变速直线运动,同时他还运用实验验证了其猜想。物理兴趣小组依据伽利略描述的实验方案,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物体沿斜面下滑是否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1)实验时,让滑块从某一高度由静止沿斜面下滑,并同时打开装置中的阀门,使水箱中的水流到量筒中;当滑块碰到挡板的同时关闭阀门(整个过程中水流可视为均匀稳定的)。改变滑块起始位置的高度,重复

以上操作。该实验探究方案是利用量筒中收集的水量来测量________的。

(2)下表是该小组测得的有关数据,其中s为滑块从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释放后沿斜面下滑的距离,V为相应过程量筒收集到的水量。分析表中数据,根据________,可以得出滑块沿斜面下滑是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结论。

次数 1 4.5 90 5.6 2 3.9 84 5.5 3 3.0 72 5.8 4 2.1 62 5.5 5 1.5 52 5.6 6 0.9 40 5.6 7 0.3 23.5 5.4 s/m V/mL s-42×10 V(3)本实验误差的主要来源有:

水从水箱中流出不够稳定,还可能来源于________等。(只写出一种即可)

6.在青少年科技发明大赛中,有一个同学根据老鼠沿直线运动的习性发明了电子捕鼠器,其原理是利用光电管控制鼠笼下落的电源,当老鼠头部遮挡光电管时鼠笼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同时启动数字毫秒计记录老鼠身体通过光电管的时间。鼠笼的开口向下,可将老鼠扣在笼中,如图所示。假设老鼠垂直光电管发出的红光做匀速直线运动,其身长约为l=20cm,数字毫秒计记录的时间为Δt=0.10s,鼠笼的A端与光电管竖直对齐,鼠笼的下端距离地面高度h=0.2m,则鼠笼长度AB至少多长才能成功将老鼠捕获?(g取10m/s,忽略老鼠尾巴长度)

30

2

5、6节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2013·肇庆高一检测)1971年7月26号发射的阿波罗-15号飞船首次把一辆月球车送上月球,美国宇航员斯科特驾驶月球车行驶28公里,并做了一个落体实验:在月球表面上的同一高度同时释放羽毛和铁锤,出现的现象是(月球上没有空气)( )

A.羽毛先落地,铁锤后落地 B.铁锤先落地,羽毛后落地

C.铁锤和羽毛都做自由落体运动,重力加速度为9.8m/s D.铁锤和羽毛都做自由落体运动,同时落地

2.下面能正确表示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下落的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的是( )

3.在大枣红了的时候,几个小朋友正在大枣树下用石块投向枣树,若某个小朋友从看到石块击中枣树树枝到听到大枣的落地声最少需要0.7s,估算一下这棵枣树的高度至少是( )

A.1.5m B.2.5m C.5m D.7m

4.竖直悬挂一根长15m的杆,在杆的正下方5m处有一观察点A,当杆自由下落时,杆通过A点需要的时间是( )

A.1s

B.2s C.√3s

D.√2s

t2

2

5.一物体从H高处自由下落,经时间t落地,则当它下落时,离地的高度为( )

A.2

H

B.4 C.4

H3H

D.2

2

3H

6.一个物体从某一高度做自由落体运动,已知它最后1s内的位移为15m(g取10m/s),则它开始下落时距地面的高度为( )

A.31.25m B.11.25m C.20m D.25m

【变式】(2013·漳州高一检测)两石块先后从某一高塔的不同高度处下落,在石块A自塔顶自由落下h1时,石块B自离塔顶h2处自由下落。若两石块同时落地,则塔高H为( )

A.H=h1+h2

B.H=4(h

h21

1+h2)

C.H=

(h1+h2)2

4h1

D.H=

(h1+h2)2h1−h2

31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

7.(10分)一颗自由下落的小石头,经过某点时的速度是9.8m/s,经过另一点时的速度是39.2m/s,求这两点间的距离和经过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g取9.8m/s)

8.(10分)一个物体从45m高的地方自由下落,到达地面时的速度是多大?下落最后1s内的位移是多大?(g取10m/s)

【总结提升】

如果落体运动中间或最后一段运动不是自由落体运动,不能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来解题,此时可将问题看做初速度不为零,加速度为g的普通匀加速直线运动来处理。

32

2

2

单元综合测试

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6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7~10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烟台市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五校联考)如图是某运动物体的x-t图象,则它的运动情况是( )

A.开始静止,然后向x轴负方向运动 B.开始静止,然后沿斜面下滑 C.以恒定的速度运动,然后逐渐变慢 D.先沿一个平面滑动,然后沿斜面下滑

2.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的汽车,头一秒内通过0.4m路程,有以下说法:

①第1s末的速度为0.8m/s ②加速度为0.8m/s

③第2s内通过的路程为1.2m ④前2s内通过的路程为1.2m 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3.航空母舰是大规模战争的重要武器,灵活起降的飞机是它的主要攻击力之一(如图)。民航客机起飞时要在2.5min内使飞机从静止加速到44m/s;而舰载飞机借助于助推装置,在2s内就可把飞机从静止加速到82.5m/s,设飞机起飞时在跑道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供客机起飞的跑道长度约是航空母舰的甲板跑道长度的( )

A.800倍 B.80倍 C.400倍 D.40倍

4.如图,是木星的一个卫星——木卫1上面的珞玑火山喷发的情景。经观测火山喷发出岩块上升高度可达250km,每一块石头的留空时间为1000s。已知在距离木卫1表面几百千米的范围内,木卫1的重力加速度g木卫可视为常数,而且在木卫1上没有大气,则据此可求出g木卫与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g=10m/s)的关系是( )

1

A.g木卫=g B.g木卫=g

211

C.g木卫=g D.g木卫=g

520

33

2

2

5.(江苏启东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一个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从开始运动起,连续通过三段位移的时间分别是1s、2s、3s,这三段位移的长度之比和这三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之比分别是( )

A.1∶2∶3 1∶2∶3 B.1∶2∶3 1∶2∶3 C.1∶2∶3 1∶1∶1 D.1∶3∶5 1∶2∶3

6.某人用手表估测火车的加速度,先观测3分钟,发现火车前进540m;隔3分钟后又观察1分钟,发现火车前进360m,若火车在这7分钟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火车的加速度为( )

A.0.03m/s B.0.01m/s C.0.5m/s D.0.6m/s 7.下列给出的四组图象中,能够反映同一直线运动的是( )

8.(兖州市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小球从空中自由下落,与水平地面相碰后弹到空中某一高度,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由图可知( )

A.小球能弹起的最大高度是0.8m B.小球第一次反弹初速度的大小为3m/s C.小球下落的最大速度为5m/s D.小球能弹起的最大高度是1.25m

9.一辆警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以40m/s的速度巡逻,突然接到报警,在前方不远处有歹徒抢劫,该警车要尽快赶到出事地点且到达出事地点时的速度也为40m/s,有三种行进方式:

2

2

2

2

3

3

2

2

2

2

a一直匀速直线运动;b先减速再加速;c先加速再减速,则( )

A.a种方式先到达 C.c种方式先到达

B.b种方式先到达 D.b种方式所需时间最长

34

10.酒后驾驶会导致许多安全隐患,是因为驾驶员的反应时间变长,反应时间是指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采取制动的时间。下表中“思考距离”是指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采取制动的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制动距离”是指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的距离(假设汽车制动时的加速度大小都相等)。

分析上表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驾驶员酒后反应时间比正常情况下多0.5s

B.若汽车以20m/s的速度行驶时,发现前方40m处有险情,酒后驾驶不能安全停车 C.汽车制动时,加速度大小为10m/s D.表中x为66.7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二、填空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把答案直接填在横线上)

11.某物理兴趣小组为获得当地重力加速度值,设计了如下实验,并进行了系列探究过程,假设你也是其中一员,请补充完整横线部分内容: (1)操作过程;①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如图所示;

②将接有重物的纸带沿竖直方向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 ③先________,再释放纸带; ④获得点迹清晰的几条纸带

(2)探究过程:其中一条纸带的点迹及数据如图所示。(图中直尺的单位为cm,点O为纸带上记录到的第一点,点A、B、C、D……依次表示点O以后连续的各点。已知打点计时器每隔T=0.02s打一个点)

2

思考距离/m 速度(m/s) 正常 15 20 25 7.5 10.0 12.5 酒后 15.0 20.0 25.0 思考距离/m 正常 22.5 36.7 54.2 酒后 30.0 46.7 x

①小组成员量出DF间的距离为3.60cm,计算出打点计时器打下点E时的速度vE=________m/s;

35

②小组成员量出FH间的距离为5.20cm,计算出打点计时器打下点G时的速度vG=________m/s; ③利用g=④利用a=

vG-vE2

得出g=________m/s; ΔtxFH-xDF2

得出g=________m/s。 2

t12.一个小球沿斜面向下运动,用每间隔1/10s曝光一次的频闪相机拍摄不同时刻小球位置的照片,如图所示,即照片上出现的相邻两个小球的像之间的时间间隔为1/10s,测得小球在几个连续相等时间内位移(数据见下表),则

s1 8.20cm

s2 9.30cm s3 10.40cm s4 11.50cm (1)小球在相邻的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小球的运动性质属________直线运动。

(2)有甲、乙两同学计算小球加速度方法如下: 甲同学:a1=

s2-s1s3-s2s4-s3

,a2=2,a3=2, 2

TTTa1+a2+a3s3-s1s4-s2

a=;乙同学:a1=2,a2=2,

32T2Ta1+a2

a=。

2

你认为甲、乙中哪位同学计算方法更准确?______。加速度值为________。

13.如图甲是“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O、A、B、C、D和E为纸带上六个计数点,加速度大小用a表示。 (1)OD间的距离为________cm。

(2)如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出的x-t图线(x为各计数点至同一起点的距离),斜率表示________,其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2

36

三、论述、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42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4.(9分)汽车由静止开始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0~60 s内汽车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

(1)画出汽车在0~60 s内的v-t图线; (2)求在这60 s内汽车行驶的路程。

15.(10分)如图所示, 某同学测出一棵苹果树树干部分的高度约为1.6m,一个苹果从树冠顶端的树梢上由于受到扰动而自由下落,该同学测出苹果经过树干所用的时间为0.2s,重力加速度取10m/s,则: (1)苹果树树冠部分的高度约为多少? (2)苹果落地时的速度为多大?

16.(11分)如图所示,某人在距离墙壁10m处起跑,向着墙壁冲去,贴上墙之后立即返回出发点.设起跑的加速度为4m/s,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4m/s,达到最大速度后先匀速运动一段时间再减速运动.快到达墙壁时需减速到零,不能与墙壁相撞.减速的加速度为8m/s,返回时达到最大速度后不需减速,保持最大速度冲到出发点.求该人总的往返时间为多少?

37

2

2

2

17.(12分)(东北师大附中高一上学期期中)某人离公共汽车尾部20m,以速度v向汽车匀速跑过去,与此同时,汽车以1m/s的加速度从静止启动,作匀加速直线运动。试问,此人的速度v分别为下列数值时,能否追上汽车?如果能,要用多长时间?如果不能,则他与汽车之间的最小距离是多少? (1)v1=6m/s;(2)v2=7m/s。

38

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