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马克思主义学院文化建设的总体思路与实施途径

马克思主义学院文化建设的总体思路与实施途径

2021-08-09 来源:乌哈旅游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总第568期马院党建与思政工作马克思主义学院文化建设的总体思路与实施途径

马振清杨礼荣

要:文化建设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当前更具现实性和紧迫性。马克思主义学院

文化建设必须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以对意识形态主导权的掌控为重要着力点,以对文化建设根本方向把握作为首要任务,引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文化建设,要以建设“有立场”“有内涵”“有情怀”的文化作为目标,坚持方向性、综合性和实践性原则,构建具有马克思主义学院文化特色的内容体系。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学院;文化建设;总体思路;方法途径

作者简介:马振清,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杨礼荣,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875)

基金项目:本文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团队择优支持计划专项任务项目(15JDSZX096)、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师范大学)的阶段成果。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968(2018)01-0074-04

主义的根本立场和基本观点,建设“研马”的思想文化,保证教师的思想导向、研究内容的正确性质。建设“讲马”的育人文化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在人才培养时形成的培养理念、培养方法、培养氛围及培养效果共同构成的文化环境,所创的文化内在地要求保证文化建设成果的正确性质。

第二,明确文化建设的出发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核心要解决好为什么人的问题”。学院文化建设就是要把立德树人作为首要目标,保证学院文化建设的方向性,做到文化建设立场坚定,旗帜鲜明。

第三,发挥正确文化的引领作用。马克思主义学院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是通过“以文化人”来实现在高校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当前,“我国社会正处在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多元思想文化交锋激烈,引领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对马克思主义学院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马克思主义学院应通过文化建设营造文化氛围,提高文化影响力和说服力、提升文化吸引力、优化文化表现力、增加文化指导力,提高文化创造力和传递力。

院文化。力量源于内涵,建设有内涵的文化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文化建设的灵魂,这种内涵来源于理论的深度、底蕴的厚度与思维的广度。理论高度、底蕴

2.文化建设之魂:建设有内涵的马克思主义学

文化建设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学院建设的整体水平。马克思主义学院肩负着传承和创新理论、资政育人与服务社会的重任。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文化建设对于坚持高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对高校意识形态和文化建设、对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在多元思想相互激荡、社会形势错综复杂的时空态势下,重视和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文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文化建设的目标定位马克思主义学院文化建设要突出文化的根本特征和属性,把对文化建设的性质把握作为首要和根本目标,铸牢文化发展的根基,建设“有立场”的文化;展现学院文化发展的气度,建设“有内涵”的文化;立足教师和学生的发展现实,建设“有情怀”的文化。院文化。“有立场”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文化建设的根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文化的重要目标和任务,主要体现文化建设的性质,决定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

第一,保证文化建设的性质。文化的性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育人文化的性质和方向,与其他部门的文化建设不同,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文化建设必须重视文化的性质。即要使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科研人员所研、所讲、所创的各文化要素都要符合马克思

742018·011.文化建设之根:建设有立场的马克思主义学

本所在,坚持研究文化的正确性质是建设“有立场”

马院党建与思政工作厚度和思维广度相互影响,理论高度和底蕴厚度内在地决定思维的广度,同时也外在地体现思维广度。其中理论的深度是根本,是对马克思主义学院文化建设的首要要求。只有具有一定的理论根基,才能积累厚实的底蕴,思维的广度才能得以展现。

第一,建设有理论深度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文化。马克思主义学院文化建设是一个包含科研文化、育人文化、制度文化等组成部分的系统,不同的文化组成部分之所以具有吸引力、凝聚力、说服力,根本源于其内含的理论深度。其一,理论深度使文化具有力量。不论是科研文化、育人文化还是制度文化建设,实现其引导、激励、感染等教育作用,必然依靠理论的力量。只有以正确的理论作为指导,科研的潜力才能被激发、活力才能得以彰显、高度才可能达到、育人的效果才能实现。其二,理论深度使文化具有韧性。保持马克思主义学院文化的生命力,必须以正确的理论指导科研、育人及制度建设,使其具有理论说服力。其三,理论深度使文化具有变化的弹性。文化建设是一项持久工程,只有在各种文化的激荡和竞争中能够得以延续的文化才称得上是有活力的文化,这种活力根源于理论的力量,这种力量来源于理论深度。

第二,建设有底蕴厚度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文化。底蕴厚度直接决定文化的生命力,底蕴愈深厚,文化就愈具有历史穿透力和现实感召力。建设有底蕴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文化,要求以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涵养文化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

基。”[1]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合理的价值取向、精

神内涵、基本内容、思维方式贯穿于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充分发挥传统文化在精神塑造、环境营造方面的独特优势,丰富文化建设的内涵。

第三,建设有思维广度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文化。马克思主义学院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传承、运用为使命,面对不断变化的实际,必然要应对来自社会不同方面的理论质疑、解决不断变化的社会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澄清大众的疑惑,在不断变化的现实中始终保持头脑清醒。建设有思维广度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文化,要以建设有理论高度和底蕴厚度的文化为基础,在科研、教学和社会服务中积极回应思想文化领域和意识形态领域的种种挑战。院文化3.。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文化情怀对内表现在学

文化建设之要:建设有情怀的马克思主义学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总第568期院特色文化符号的构建上,对外体现在学院的社会担当之中。建设有情怀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文化,是突出文化特性、彰显文化立场、呈现文化追求的内在要求。

第一,建设有情怀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文化体现在人文关怀上。学院文化建设的人文关怀要从现实的人出发,以满足和维护师生的需要和利益为出发点,为师生的工作学习提供良好的文化环境。文化建设的人文关怀表现之一即向学生阐释、传递先进文化,尊重学生特点,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以先进文化引领学生思想发展,促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成为学生思维结构和行为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真正做到对学生负责,成为学生的人生引路人。

第二,建设有情怀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文化要求有现实关怀。关注社会发展、解决社会问题是哲学社会科学的职责。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思想的引领者,要想切实实现思想引领功能,必然要关注社会现实,对社会问题做出合理的回答,自觉维护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现实关怀主要表现为关注社会发展出现的问题,“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将社会问题作为学术研究的重要选题和文化创新的重要导向,为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指导,实现文化的社会价值。

第三,建设有情怀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文化要将马克思主义学院符号文化建设作为建设的目标之一。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文化表现在各类理论、观点、思想之中,也表现在各类标识和仪式中,这些标识和仪式有助于提高师生的归属感,增强师生的凝聚力。设计有马克思主义特色的标志、组织有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色的活动仪式、丰富马克思主义学院文化的呈现形式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文化建设的切入点之一。

马克思主义学院文化的立场、内涵、情怀相互包含、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学院文化建设的目标体系,具体而言,有立场和情怀的内涵才能丰富,有立场和内涵的情怀才能真实,有内涵和情怀的立场才能坚定,三者共同为马克思主义学院文化建设提供了基本方向和动力。

二、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文化建设的原则遵循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文化建设属于意识形态领域的建设,必须坚持正确的指导原则,以保证马克思主义学院文化建设的方向、性质和成效。

校马1.克思居于统领地位和决定性质的方向性原则主义学院文化建设要将政治方向放在。高

2018·0175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总第568期位,保证所研、所创、所用、所传文化的政治性质。方向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文化建设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在所有原则中居于统领地位,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文化建设的根本遵循。

第一,坚持方向性原则,保证文化建设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根本指导思想,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文化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学院文化建设的根本方向,高校文化建设的基本政策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学院文化建设的根本方向,马克思主义学院自身文化建设的要求决定了学院文化建设的具体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思想和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所倡导的文化政策为指导,确保马克思主义学院文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性质,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文化建设内容必须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观点。

第二,坚持方向性原则由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性质决定。马克思主义学院是意识形态建设的中坚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是政治信息的传递和解读者,文化建设的内容必须符合党和国家以及社会发展政策的精神。马克思主义学院在高校中的特殊地位和任务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学院文化建设必须把方向性原则放在首要位置。

第三,坚持方向性原则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所承担的引领思想发展方向的使命所决定。当前,国际交往日益深入和密切,意识形态领域态势复杂,从一定程度上说,谁占据了意识形态领域的制高点,谁就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了优势地位。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意识形态建设中起主导作用,必然将把握文化建设方向放在突出地位。

综合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文化建设取得成效的2.贯穿于学院文化建设全过程的综合性原则。

有力保证,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文化建设取得的成效得以显现的总体要求。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文化建设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多重因素,调动和利用多方力量,通盘考虑文化建设的各部分之间的有机协调,实现文化建设的整体效应。

第一,马克思主义学院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离不开学院自身的努力和相关部门的支持,这种综合协作体现为文化建设各组成要素的同向发展。一方面外在地要求充分利用多种资源,与其他相关部门的文化建设协同共进。另一方面内在地要求马克思主义学院自身内部各方面建设的相互促进,以达到马克思主义学院文化建设的理想效果。

第二,马克思主义学院文化建设作为高校文化

762018·01马院党建与思政工作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学校的其他学院和部门的文化建设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必然要从学校乃至社会相关部门获得更多的支持,以实现合作共赢。通过扩大学院的文化影响力,实现学院文化建设的社会效益。

第三,马克思主义学院文化本身由多个方面组成,主要包括文化成果的创造、文化思想传播、文化环境构造,通过科研文化、育人文化、制度文化等表现出来。在营造良好文化环境的同时展现学院良好的文化氛围和风气,在良好的文化环境中为文化成果创造和文化思想传播提供环境支持。同时,重视制度文化建设,制度文化集中体现了学院的管理模式和组织形式,决定文化建设效果,为文化建设提供基本保障。

思主3.义学检验学院文化建设成效的实践性原则院文化建设本质上是一项实践活动。马克

,实践

性是文化建设的本质特征,是实事求是的表现和保证。马克思主义学院所创、所研、所讲的文化建设内容要有现实关怀和人文关怀,从师生的现实需要出发,为学院师生发展提供支持。

第一,坚持文化建设的实践性原则,重视实践在文化建设中的决定作用。学院文化建设具体目标的确立必然源于对学院建设实践基本状态的考察,既不能低于也不能高于现实水平。脱离实践情况设立的目标非但起不到文化建设的预期,还会影响学院文化建设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第二,文化建设必须在实践中开展。只有付诸实践,文化建设的成效才能得以显现、进程才能不断推进、方向才能得以把握,文化建设才从真正意义上落到实处。文化建设价值的实现要求关注实践,将实践的基本状况、发展趋势作为文化建设目标设立、措施落实的基本依据。具体而言,只有付诸实践,文化建设的成果才能被创造、文化氛围才能形成,思想才能被传播传承,为学院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提供基本条件。

第三,学院文化建设的成效需在实践中才能得以检验。对于马克思主义学院文化建设来说,只有从最终的建设成果、育人效果中才能透视和评判学院文化建设的真实状况,马克思主义学院文化建设的根本价值在于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供指引并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只有通过文化建设实践,才能体现马克思主义学院文化建设的价值,树立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威望,塑造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形象。

马院党建与思政工作马克思主义学院文化建设要保证文化建设的根本方向,确保文化建设的成效,实现文化建设的持续发展,离不开方向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实践性原则,它们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学院文化建设的原则遵循。方向性原则是决定文化建设属性的根本,综合性原则是决定文化建设效果的关键,实践性原则是决定文化建设活力和生命力的本源。

三、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文化建设的措施落实马克思主义学院文化建设在对根本方向的把握中开端,在内容体系建构中开展,在队伍建设中开拓,共同构成马克思主义学院文化建设的逻辑思路和路径选择。

向。把握文化发展的根本方向是建设1.指导思想的确立:把握文化“有立场”建设的根本的马

克思主义学院文化的必然选择,是坚持方向性原则的必然要求,决定着文化建设基本内容的建构,在学院文化建设中居于开端地位,是文化建设的首要问题。

第一,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中把握学院文化建设的根本方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

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2]马克思主义学

院文化建设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观点作为学院文化建设的根本准则,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尤其是最新成果中与文化建设相关的内容为具体指导,确保文化建设满足和符合社会发展的根本需要和基本规律。具体而言,要把握其中蕴含的思维方式、价值立场、精神意蕴,根据学院的实际情况确定适合的发展思路和路径,以发挥正确指导思想的导向作用。

第二,在对意识形态主导权的控制中把握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对意识形态主导权控制的一个重要维度是实现对社会思潮的整合和引领。“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迫切需要

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发挥作用。”[3]在马克思主义学院

文化建设中,首先把对意识形态主导权的把握摆在突出位置,增强对意识形态的控制意识。其次要提高对意识形态主导权的把握能力,着重提高“研马”的水平,建设“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文化,提高“讲马”的实力,使马克思主义深入人心,增强“用马”的能力,让受教育者切实感受到理论的力量。

第三,在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的价值导向中把握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学生的文化需求与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一致的。以学生为中心,要着眼于学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总第568期生的现实性,充分考虑学生的真实感受,做到科研立足于学生的关注点,育人着眼于学生的需求处,制度文化的建设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

系。构建内容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文化建设得以2.文化建设的开展:构建文化建设的内容体

开展的具体内容,体现为文化建设的主要目标和基本性质,内容体系决定马克思主义学院文化建设的现实成效。

第一,推进理论建设,建设有高度的马克思主义学院科研文化。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文化影响力要“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突出文化研究的中国特色,建设有理论高度的科研文化,提高文化的创造力、增强文化思想的传播力和文化环境的影响力,推进理论建设,在强化科研文化中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文化。

第二,以文化建设促进教学,增强马克思主义学院文化育人的功能。马克思主义学院一个重要的任务即育人,建设有温度的育人文化是学院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院文化传播功能实现的要求和保障。育人文化的温度主要体现在育人导向、目标、氛围等方面。构建育人文化,每一位教师要尽到育人的责任,坚持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真实需求和现实状态并将其作为教学工作开展的基本依据和落脚点。达到“口中讲马”“脑中有马”“心中信马”的效果,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理论的力量。

第三,重视外在展现,形成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色的符号文化体系。符号以其特有的形象性、生动性、直观性、典型性、简洁性和多样性更易引起人的注意并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符号体系内在地蕴含了学院精神,外在地展现了学院的文化形象,具有激励情感、唤醒记忆、凝聚力量的功能,成为学院文化在人们心中的标志。有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色的符号体系包括院徽、院旗、院风、院训、院歌、学院宣传片等不同形式,这些符号通过调动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使学院文化具有可感性。建设有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色的符号体系,要进一步丰富呈现方式,例如设计带有学院标志的课件模板、有学院特色的纪念品、学院名片等,提高学院符号文化的认同度。

合。马克思主义学院文化建设在学院全体成员的共

3.文化建设的落实:学院文化建设力量的整同努力中得以开展。整合学院文化建设的力量是文化建设得以开展的前提,也是推进(下转第82页)

2018·0177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总第568期马院党建与思政工作30人的本科生外,被调查的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生均为硕士或博士生,统称研究生。参考文献:

[1]佚名.促进马克思主义学院健康发展——坚持马

院姓“马”[J].求是,2016,(11).报,2015-02-12.2016.

[2]董洪亮.赢得青年学生铸就伟大复兴[N].人民日[3]严耕望.治史三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4]李素矿.高校立德树人重在知行合一[N].光明日

报,2014-10-21.

[5]刘亚平.公共行政中的对策研究:批判与反思[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8,(2).

[6]李玉.全国重点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摸家底”:

2015-2016年度学术水平指数发布[EB/OL].http://lcl.cssn.cn/gd/gd_rwhd/gd_zxjl_1650/201606/t2016

释,而不是提供一堆大而无当、不接地气的对策建议。如学者所言,“如果研究者将自己的使命定位于解释现实,那么,我们就真正能够引导实践者,而如果我们将自己的使命定位于提供对策,那么,我们将

[5]

永远被实践者左右。”

深厚学养的积淀却不是朝夕之事。据“摸家底”调查,2015-2016年度全国99所重点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参与评估,经过原始数据采集、加权后测算,结果显示:37所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术综合指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2所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术水平指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可见,以提升学养来支撑社会服务,理应成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重中之重。注释:

①因本课题涉及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服务社会的内容和途径,故所选择的10所非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均为有硕士或博士点的院校,比如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等。

②除了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每年招生20—

0601_3046069.shtml.

责任编辑罗佳

(上接第77页)学院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第一,建设管理水平高的领导班子。领导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学院文化建设的基本水准和发展趋向。注重学院文化建设,提高领导管理水平,首先要将文化建设放在学院建设的突出位置,以文化建设促进和带动学院的整体建设,制定有利于学院文化建设和发展的规划,为学院文化建设提供更多的资源,搭建更高的平台。采用科学的领导方法,切实调动和提高师生参与学院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第二,建设党性修养强的教师队伍。党性修养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提高教师党性修养是保证学院文化建设方向和效果的核心环节。教师是学院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教师要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在学院文化建设中积极承担学院文化建设的责任。教师要具有过硬的专业能力,在科研文化建设和育人文化建设中贡献自己的力量,积极推进文化创新。

第三,建设向上向善的学生群体。学生是学院文化的建设者和传承者,是学院文化底蕴的展现者,

822018·01建设向上向善的学生队伍是强化文化建设队伍的一个重要方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生作为未来的思想理论工作者,要树立“铁肩担道义”的社会责任感,切实提高自身的“学养、涵养、修养”,发挥自身在学院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以向上向善的精神风貌展现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风采。

作为高校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学院文化建设既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阵地,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同时也是展现马克思主义理论魅力的重要载体,必须下大力气、真功夫大力建设。参考文献:

[1]*.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

报,2015-10-15(2).

[2][3]*.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16-05-19(2).

责任编辑罗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