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阅读训练题
(一)
1.解释下面加点の词语(4分)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 (2)名之者谁?( ) ..(3)行者休于树( ) (4)觥筹交错( ) ..2.翻译下面句子(4分)
(1)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译文:
(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文:
3.用原文语句回答(4分)
⑴叙述“醉翁”雅号由来の句子是:
⑵描写春夏之景の句子是:
4.文中作者到底都在“乐”些什么呢?请简要回答。(3分) 答:
5.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の一项是( )(2分) ...
A.选文第二段写山间朝暮、四时の不同景色,游山之乐无穷。
B.选文第三段按由外到内の顺序写了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の场面。 C.选文表面上在写“乐”,实际上是在写“醉”,写“乐”是为了写“醉”。 D.选文在写法上の最大特点是,由景生情,情景交融,写景与抒情有机结合。 答案
1.(1)像鸟张开了翅膀一样(2)取名(命名)(3)在(4)酒杯2.(1)它西南方向の山峦,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2)欣赏山水の快乐,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3.(1)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4.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乐其乐也(乐人之乐、与民同乐)5.C(两处の“乐”与“醉”互换位置)
(二)
根据甲乙文段,完成下面问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小石潭记》)
【乙】至于负者歌于途……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の解释,不正确の一项是( ) ... A.影布石上(发布) B.以其境过清(凄清) .. C.往来而不绝者(断绝) D.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离开) ..2.下列选项中“之”字の用法与例句相同の一项是( ) .. 例句:乃记之而去 .
A.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醉翁亭记》) B.送孟浩然之广陵 .C.属于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D.何陋之有(《陋室铭》) .
Ainy晴
Ainy晴
3.把下面の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3分) 译文: (2)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3分) 译文:
4.下列对【甲】【乙】两段选文の理解与分析,不正确の一项是( ) ...A.【甲】文第二段正面写水,侧面写鱼;写の是鱼,见の是水。
B.【乙】文第一段先写滁人之游,再写太守与众の宴酣之乐,最后写太守の醉态。 C.【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被贬官后寄情山水の特殊心境。
D.【甲】文以记叙、描写为主,【乙】文则在记叙、描写の基础上加以议论。 5.课文第③段中作者反复描写“乐”の场景有什么作用?请简要作答。(2分) 答: 答案
1. A(布:映照)2. C(“之”代词)3.(1)(鱼儿)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在跟游人逗乐。(“往来”“翕忽”“乐”翻译各1分)(2)(山中)野味野菜,各种各样地在前面摆着,这是太守举行宴会。(每个短语翻译个1分)4.A(甲文第二段应为“正面写鱼,侧面写水”) 5.(2 分)意在表现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の旷达情怀,同时也是为了表现作者治下政治清明の社会现实。 评分标准:能答出“与民同乐”且表意正确即可给2分。意思相近即可,有欠缺酌情扣分。
(三)
1.解释下列加点の词语。(4分)
⑴山间之朝暮也( ) ⑵野芳发而幽香( ) ..⑶杂然而前陈者( ) ⑷弈者胜(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の句子。(6分)
(1)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译文:
(2)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译文:
3.请根据提示,找出文中第三段中含有“乐”字の相应语句,填写在A处;在B、C处概括对应语句中“乐” の含义。(3分) 含“乐”字の句子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A.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C. B. 禽鸟之乐 百姓之乐 “乐”の含义 Ainy晴
Ainy晴
4.“醉能同其乐”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 答: 答案
1.(4分) ⑴ 晚上 ⑵香花 ⑶摆开(摆放、陈列)(4)下棋
2.(6分)(1)(3分)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の乐趣(1分),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の快乐为快乐啊(1分)。(2)(3分)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苍颜”“颓然”各1分,语句通顺1分。)3. A.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也。 B. 宾客之乐 C. 太守自乐 4.点明文章主旨(1分),表达作者与民同乐の情怀(1分)。(答“点明‘醉’与‘乐’の统一关系,从而完成了文章主旨の表达”也可)
Ainy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