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主义和国家文化形象的树立——中美军事电影创作的跨文化比照
2023-07-30
来源:乌哈旅游
英雄主义和国家文化形象的树立 ——中美军事电影创作的跨文化比膘 【摘要】 军事题材电影创作的发展,不仅关系着电影技术的发展和电影艺术观念的演变,更 关联看我们特有的丈化传统、民族经历,社会价值取向和大众审美习惯,在社会转型期,如何 从本身固有的特征出发,在电影市场化的大潮中积极变革,在不同的文化之间取长补短,寻 找一条可行的道路,就成为我们的军事电影创作应该探讨的问题,而我们本土军事电影创作 力量,应该承担这份思索。 【关键词】 中国军事电影美国军事电影英雄主义国家丈化形象 一、引言:美国军事电影概述 次世界大战决战阶段美曰两军硫磺岛战役 考。这些同类影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其 在世界电影舞台上,美国影片是一个重 为题材的《父辈的旗帜)X2006)等等,在短短 100余年时间里,美国电影创作者们从建国 以来多次参战的历史中汲取了丰富的素材, 出产了大批优秀的军事战争题材影片。 中都包含着强烈的英雄主义意识,但是两者 对英雄的塑造和对英雄主义的弘扬又存在 着各自不同的侧重。中国军事电影更多彰显 的是一种集体英雄主义精神,比如《祁连山 要的分支。美国好莱坞电影早在中国电影发 展的早期就对中国电影类型化发展及电影 创作技术产生过重要影响。而美国军事电影 也对中国军事题材电影的艺术创作和市场 经营产生着重要影响。从1 942年以后好莱坞 美国军事战争题材影片似乎有一些共 的回声》、《狼牙山五壮士》、《万水千山》,表 同的特点,都包含着丰富的电影表意手段、 达了中国社会制度遵循的“把集体利益放于 人物形象的鲜明凸显以及对战争主题的深 个人利益之上”这一“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 刻阐释。从大卫格里菲斯《一个国家的涎 基本理想”[1]而美国军事影片中则充满了 推出大量陆战片开始,美国军事题材影片以 艰苦的战斗环境描写、具有震撼力的视听效 果、英雄人物的神勇刻画占据了影坛一席之 地。 生》、《党同伐异》等早期战争片开始,美国军 个人主义的英雄形象。美国学者哈尔・希梅 事影片创作便体现了高超的表现技巧,到了 好莱坞电影时代,更是以精彩的情节设置, 尔斯汀在探讨影视文化时曾经说过“经典英 雄活动的世界是一个情感色彩强烈的世界, 描述一战期间参军的一群德国少年兵 经历的反战影片《西线无战事)X1930)、表现 激烈的戏剧冲突、动人心弦的悬念、刻画入 又是一个严酷的世界,那里的规则包括对体 珍珠港事件的《乱世忠魂》(1953)、描写盟军 微的细节使得影片具有了强烈的娱乐性与 能和道德无止无休的考验和经常不断的死 登陆诺曼底的《最长的一曰)×1962)、以传记 观赏性,吸引了大量的观众眼球 、同时,美国 亡威胁。英雄代表了一种精心界定的价值体 形式描绘巴顿; 军传奇经历的史诗式传记 军事影片多在突出战争中的人,将人作为战 系,在这种体系中,善良最终战胜邪恶,在神 片《巴顿将军)X1970)、反映战争破坏人民生 争的主体来刻画,通过塑造战争当中生动的 的帮助下,英雄们的活动结束混乱,重建秩 活的《猎鹿人》(1978)、以越战为背景,讲述 人物形象,展示人在战争中的种种遭遇来表 序和安定”、“英雄是从想象与象征的文化谱 个疯狂的美国军官在束埔寨丛林中建筑 现战争、思考战争、评价战争。同时,电影通 系中抽象出来的,他们为人们提供了试图效 仿的典范”。[2]在电影中也是间样 从观众的 艺术接受心理来看,中国观众一直以来接受 的是集体主义至上的教育,在审美习惯中和 恐怖王国的《现代启示录)X1979)、反映越南 常通过种种艺术手段和对人物形象的塑造, 战争中美军在前线作为的《野战排)×1986)、 深刻阐释战争的主题,通过各个方面探讨在 深刻揭露德国纳粹屠杀犹太人恐怖罪行的 战争中的胜败、战争中的悲剧和死亡、战争 《辛德勒的名单)X1993)、反映公元十三世纪 中人性的美好与沦丧、战争中人的情感世界 美学价值判断上倾向于对集体主义的认同, 苏格兰人民大起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史 等等战争百态。从《西线无战事》、《现代启示 也能够从中获得精神上的安全和踏实感。美 诗巨片《勇敢的心)X1995)、赞美人性与和平、 录》、《猎鹿人 0《辛德勒的名单》、《拯救大 国观众却能够在个人英雄的胜利当中摆脱 探讨个人生命价值的经典二战影片《拯救大 兵瑞恩》再到《珍珠港》、《父辈的旗帜》,美国 现实物质生活的种种困扰,得到自身心理的 兵瑞恩)X1998)、描述美国独立战争时期老 军事战争题材电影带给我们的是绚烂凄美 补偿和愉悦,获取精神的慰藉 .并且以儒学 战士马丁为了拯救爱子与英军对抗的《爱国 的制作、人性大旗的高扬和深刻厚重的思 为主体的中国文化传统从孔子时代起便提 者))(2000)、充满爱国主义与浪漫激情的《珍 索 倡大一统的集体主义原则,所谓“天下一家, 二、中美军事电影的创作比较 1、英雄主义意识的凸显 中美军事战争题材电影由于其历史文 珠港>X2oo1)、描述美国海军下属“海豹”特种 突击队潜入非洲丛林地带营救国际红十字 会支援当地医护工作的美国医生莱娜的《太 中国一人”,强调集体主义的自我牺牲、顾全 大局的精神。“仁者人也”也强调了人在社会 关系中的集体主义和伦理修养,这是千百年 阳泪》(2003)、描写二战时,美军营救菲律宾 化背景的差异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创作风貌 来的传统对民族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美国 日本集中营战俘的《大偷袭))(2005)、以第二 与审美价值,显示了各自对战争的独特思 文化的历史也为个人主义的凸显埋下了伏 L 主曼 己£__J 笔。从美国的哲学传统中便可以看到个人主 从意识形态的角度,不同国家的文化产 族的,越是国际的’,这个口号在文化交流的 义的萌芽,“美国人的个体观念根植于以1 7 品都在为本国利益服务,为维护本民族文化 意义上无疑是对的,但在经济一体化带来的 世纪英国哲学家洛克为代表的哲学传统。洛 观念而努力,这一点是相同的,正因为此,中 文化消融的过程里又显得脆弱。”[7]这实际 克断言生物的个人是自然的基本单位”。[3] 国军事题材电影与美国军事战争影片存在 上说明我们民族文化的单一倾向成为了一 “哲人应该是自由的——自由而勇敢:没有一 着极为鲜明的差异,中国军事电影通常表现 把双刃剑,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也变的让他 点阻碍。在美国,他们尊重‘依靠自我(self— 的是国家独立、民族解放、钢铁长城、威武之 人无力消受。正因为这种脆弱,致使我们的 reliance)”’ 41哲学家罗素的名篇《一个自由 师等等词汇,而美国张扬的则是民主,自由 电影会由于社会制度与思维方式带来的文 人的崇拜》中,也谈到个人的思想自由,“在 和人权,这成为了两个国家不同形象的鲜明 化差异,而造成观众范围扩大后一些观众接 行动上,在欲望上,我们必须永恒地服从于 文化符号。 受的障碍。同时,以美国电影为代表的大量 外在世界的力量的专横暴虐:但在思想上,志 从文化精神的角度,孔子讲“诗三百,~ 外国电影给予我们的冲击和对观众的争夺 向上,我们是自由的,不受我们同伴的约束, 言以蔽之,日:思无邪”,从中华传统文化的代 也为我们提出了考验。这就需要我们的电影 不受我们身体在上面爬行的微不足道的行 表《诗经》开始,所有真正有价值的人类文明 从战略高度加以思考积极应对。特别是军事 星的羁绊,在我们的生命旅程中,甚至面对 成果都暗藏着一脉精神的涌动。电影作为现 题材电影创作的发展,不仅关系着电影技术 死亡的暴虐也保持自由”。『5]美国关于人的 代文明的承载者,能够成为经典的作品,也 的发展和电影艺术观念的演变,更关联着我 价值的核心便是民主思想中个人对自由的 都无一不蕴含着深厚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力 们特有的文化传统、民族经历,社会价值取 崇拜,个人主义成为了美国社会的最高理想 量,这可以算做电影的文化精神。同样是军 向和大众审美习惯,那么在社会转型期,如 和社会价值观,就此看来,中国军事题材影 事战争题材的电影叙事,中国是充满了道德 何从本身固有的特征出发,在电影市场化的 片将集体英雄主义作为英雄的最佳表现形 观念、自我牺牲和包容精神的,而美国则展 大潮中积极变革,在不同的文化之间取长补 态,而美国军事电影弘扬个体英雄也就不足 现着自我实现、拓荒精神、冒险精神。在现代 短,寻找一条可行的道路,就成为我们的军 为奇了。 社会,电影通过独有的文化形式,在极广泛 事电影创作应该探讨的问题,而我们本土军 2、国家文化形象的树立 的范围内传播着各自的文化精神,电影世界 事电影创作力量,应该承担这份思索。 电影作为文化传播工具,因为其传播范 形成了巨大的网络,推动了文化的进程。在 围广,受众面积大,艺术效力强,往往能够树 这个过程里,又经由电影对军事的组织、复 立一个国家的文化形象,这种文化形象的汇 现,观众对电影文本的解码、重读,使军事题 聚可以从文化软实力、意识形态特征、文化 材电影背后的国家文化形象得以彰显。 精神等等方面体现出来,特别是军事战争题 三、结语:电影文化的交汇 材电影,可以通过对战争的表达来构建不同 通常,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 的军事文化,进而体现为国家文化形象的一 的不同形成了文化观念的差异,不同文化在 部分。从文化实力的角度,单拿出电影产业 地域上长期的隔离又造成了这种差异的难 客观的来看,美国军事战争影片从艺术创作 以融合。然而科技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经济 到人文思考到市场化运作,都代表着一个较 文化的全球化进程也随之推动了各族群文 高的水平,以好莱坞领军的战争大片,在世 化的融合和互相借鉴汲取。将中国军事电影 界范围内的影响力都不容忽视,而我国军事 与美国军事电影的对照,是为了在这种背景 参考文献 战争题材影片,在作品数量,艺术推广力、表 之下,探讨中国军事电影怎样更有力的接受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辞典编辑室。现代 现力、影响力上都略逊一酬,其他国家观众 新时期电影市场化带来的冲击,以及怎样更 汉语词典第5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640页 是通过国外电影创作对中国的展示来了解 迅速准确的在国际化的电影文化大潮中寻 【2]级康l电视百科全书.芝加哥:菲茨罗伊・迪尔伯 中国文化,在外国人的眼光里,中国人的形 找到自己的一方天地。 恩出版社,1997年版1036页 象和现实存在着许多不~致,中国文化的优 针对类似的问题,有专家指出:“有一个 [3】斯图尔特美国文化模式,卫景宜译天津:百花 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183页 秀一面得不到充分的阐释,而且还会有所偏 值得讨论的前提,即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 [4】朱世达当代美国文化笫1版.北京:社会科学文 离,这就造成了在塑造国家文化形象的过程 它从建立国家的时候就客观的具备了国际 献出版社,2001.17页 当中,使世界对于中国的了解出现匮乏和偏 化的属性。美国现在又是世界第一经济强 【5】罗素东西方文明比较.见罗紊文集北京:改革 差,而我们电影的任务之一就是要通过文化 国,这样,电影的产业化与文化的国际化使 出版社,1996年版.15页 产业的发展,提高文化实力、反映时代特色、 美国电影具有了世界性的竞争力和市场占 【6】参照:谭晓明,突破与坚守:近年来几部军事题 材电影的文化分析.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3(3) 出精品、正面宣传,扭转这种偏差,重新打造 有率。我国不同,五千年的历史是以汉族为 f7]张震钦,杨远婴wT0与中国电影。第1版北京: 一个崭新的、正面的、积极的国际文化形象。 中心成就的。我们总是说,汉民族有特别大 中国电影出版社,2002.101页 新的文化语境下“要求中国军事题材电影必 的包容性,谁来了都会被同化,使对方文化 须以多样式、多题材、多类型来满足不同的 失去文字、语言和力量,这使我们的文化有 作者简介 文化需要”【6],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让世界 了极强的单一倾向的民族特征和地域特征。 李锦云,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博士 真正了解中国。 这样的特点在今天还值得骄傲吗?‘越是民 后,主要从事军事传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