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小学教师如何做研究》读后感

《中小学教师如何做研究》读后感

2020-12-10 来源:乌哈旅游
《中⼩学教师如何做研究》读后感

今天,基本上按照计划把《中⼩学教师如何做研究》全部看完。正如本书特⾊所⾔:这本书基于作者长期从事中⼩学教育研究的体会,对新课程改⾰中⼤量⼀线教师的实践经验进⾏了深刻总结和阐发,除⼀些必须掌握的专业名词进⾏通俗的解释外,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专业名词,⼒争让教师⼀看就懂。看完本书以后,也有这种体会,⼤部分内容都看得明⽩,知道作者想说什么、在说什么,说到哪⼉。书中的内容既有理论⼜有实践,既有具体⼜有抽象,既有⽅法⼜有指导,确实易懂。作者站在实践者、研究者、组织者和管理者的⾓度,认真阐述了中⼩学教师如何做研究这⼀问题,对于⼀线教师、⾏政管理⼈员来说,都是⼀本值得拥有和珍藏的读本。⾄于本书特⾊所说“易学”、“实⽤”,我认为并不是在“好懂”之后就能够轻易实现的,因为懂只是前提,只是知道、了解,⽽“学”、“⽤”需要付诸⾏动,需要认真、严谨、细致的研究态度和持之以恒的毅⼒。 冉⽼师的论述不仅揭开科研的神秘⾯纱尽量扫除⽼师们的⼼理障碍,还指出了我们作为⽼师做科研的优势。 在本书中,作者⾸先坚定了教师做科研的信⼼。

⾸先,科研并不可怕,科研并不神秘。⽤作者的话来说\"教育⼯作本⾝就带有科研的性质……教育活动是⼈类⼀种重要的实践,它是⼈类为了传递⽣产经验和⽣活经验,为了改造和发展⼈类⾃⾝⽽进⾏的⼀种实践活动……教育研究则是为了研究教育实践固有的客观规律,以及如何运⽤这些规律更好地为教育实践服务的⼀种科学研究活动……教师分析教材的重点、难点,探索有效的教学⽅法,这既是教育实践,也是教育研究。所以说,教育⼯作本⾝就带有科研的性质。”教师的这些常规⼯作本⾝就富有科研的⾊彩。

其次,作者认为教师从事科研具有多⽅⾯的优势,最少有以下三条:⼀、教师⽣活在科研的“本源”之中。任何研究都是要发现规律。⽽只有通过亲⾝参加变⾰现实的实践,才能发现规律,理解规律。教师天天⽣活在教育实践之中,⾯临着不断提出的⼤量现实问题,⽽教育科研的选题正是从这些现实问题中筛选出来的,因此教师对问题感受最深,最便于抓住关键性的科研课题。⼆、教师具有深⼊研究和反复实验的最佳条件。教育科研的实验园地就在课堂,教育研究就在教师与学⽣的交往过程中进⾏,这就是教师拥有的最佳科研条件。⼀⽅⾯,教师天天和学⽣⽣活在⼀起,可以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连续跟踪观察,既可以了解学⽣⾃⾝的变化,⼜可以验证教育措施是否产⽣了效果;另⽅⾯,教师更具有条件对同⼀内容反复实验的条件。三、教师能进⼊学⽣的内⼼世界,科学研究特别讲究深度,⽽⼈的内⼼世界往往被⼀扇难以叩开的⼤门封闭着。不过教师在这⽅⾯也是具有优势的。学⽣热爱⽼师,崇拜⽼师,甚⾄把⽼师的话当作“圣旨”。

作者还指出:虽然教师开展研究⼯作可以从经验总结法⼊⼿(因为它和教师⽇常⼯作中的总结⼗分接近)作为教师搞科研⼊门前迈的第⼀个台阶、把调查法作为教师搞科研⼊门的敲门砖(因为调查法⽐较容易短期掌握,万⼀出现漏洞,也容易弥补),但是教师还应该继续掌握教育实验⽅法(因为只有教育实验⽅法才能使我们深⼊地探索教育规律)。

可见,放下思想包袱,不代表我们就能够轻装上阵,要做好科研⼯作,我们不仅要经常总结、反思,调查、实践,我们还要不断加强学习,向同⾏学习、向书本学习。特别是要⾃觉加强理论学习,因为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只是⼀种经验型的实践,⽐较主观、随意、盲⽬、肤浅。⽽教育研究则是为了研究教育实践固有的客观规律,具有客观性、规律性、科学性。因此加强理论学习,提⾼理论素养是参与研究的⽼师必不可少的必修课,只有站得⾼,才能望得远,挖得深、研究的成果才更有信度,才更容易推⼴和运⽤。所以说,不管是已经参与了还是即将参与各类研究活动的⽼师,都应该⾃觉参加理论学习,提⾼⾃⼰研究能⼒。

看完了这本书,只能说对科研⼯作有了进⼀步的了解,如果想取得实效,还必须不断研读、研究和实践。

但是有⼏点可以肯定:选择了科研就等于接受了挑战,既有来⾃研究对象的也有来⾃研究者⾃⾝的挑战;选择了科研就等于选择了思考,对⼈、对事、对现象的关注、分析和探究;选择了科研就等于选择了进取,在研究的基础上不断学习、总结、反思、提⾼;选择了科研就等于选择了对职业态度的转变,从被动的、⽆奈的、繁琐的事务中解放出来,积极、主动、乐观地⾯对⼀切。

感谢学校的这本赠书!

在此,也向我可爱的同⾏们、为热衷于教育事业⼜苦于没有机会寻求突破的⽼师推荐这本书——《中⼩学教师如何做研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