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交底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交底

2022-01-23 来源:乌哈旅游
精品文档

安全技术交底表 编号 表AQ-C11-1 工程名称 施工单位 xxx经适房工程 交底部位 安全技术交底内容 工种 1.工人进入施工现场必须经过三级安全教育,教育合格后方可进行操作。 2.操作时应穿戴防护手套、防护鞋、安全帽等安全防护用品。 3.施工现场严禁打闹,酒后作业。 4.有限空间是指在密闭或半密闭,进出口较为狭窄,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如:深基坑的肥槽、地下工程、隧道、管道、容器等。本工程所涉及集水坑内防水、消防泵房内部施工、管道井内部施工、电梯井内施工均为有限空间作业施工; 5.从事有限空间作业的特种作业人员需持有相应的资格证书,无证人员禁止上岗作业; 6.作业时必须按规定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7.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必须严格对有限空间内部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检测,检测指标应当包括氧浓度、易燃易爆物质浓度值、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值等。检测工作应符合《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检测方法为采用空气收集器选定有代表性的、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工作地点作为重点采样点;将空气收集器的进气口尽量安装在劳动者工作时的呼吸带;在空气中有害物质不同浓度的时段分别进行采样;并记录每个时段劳动者的工作时间;每次采样时间一般为15min;空气中有害物质8小时时间加权平均浓度按式(1)计算,取样计算完毕后对照《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 2—2002)所述标准进行安全评估。未经检测或检测不合格的,严禁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进行施工作业; C1T1+C2T2+…+CnTn 公式1: TWA = —————————— 8 式中:TWA - 空气中有害物质8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mg/m; C1、C2、Cn -测得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mg/m; T1、T2、Tn - 劳动者在相应的有害物质浓度下的工作时间,h; 8 -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规定的8h。 8.作业前强制通风不得少于30分钟,作业中每隔2小时进行一次强制通风。监护人必须进行现场监护。作业人员必须使用安全绳索,每班作业不得超过2小时。可采取强制性持续通风措施降低危险,保持空气流通。严禁用纯氧进行通风换气; 9.对随时可能产生有害气体或进行内防腐处理的有限空间作业时,每隔30分钟必须进行分析,如有一项不合格以及出现其他情况异常,应立即停止作业并撤离作业人员; 10.有限空间作业时应在有限空间入口处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告知正有人员作业及存在的危害因素和防控措施; 11.进入密闭空间作业时,应当至少有两人同行和工作。若空间只能容一人作业时,监护人应随时与正在作业.

33精品文档

的人取得联系,作预防性防护; 针对性交底: 1.有限空间作业时应在有限空间入口处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告知正有人员作业及存在的危害因素和防控措施; 2.进入密闭空间作业时,应当至少有两人同行和工作。若空间只能容一人作业时,监护人应随时与正在作业的人取得联系,作预防性防护; 3.作业时必须按规定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交底人签名 接 受 交 底 人 签 名 职务 交底时间 年 月 日 注:1、项目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交底时填写此表; 2、签名处不够时,应将签到表附后。

.

精品文档

建设工程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审批表

编 号 总包单位 主要危害因素 作业内容 作业人员 检测 项目 检测 结果 氧含量 易燃易爆物质浓度 有毒有害气体(粉尘)浓度 检测人 检测时间 作业单位 设施名称 填报人 监护人 进入前 监测数据 开工时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主要安全措施 作业人员作业前安全教育 连续监测的仪器和人员 监测仪器的准确可靠性 呼吸器、梯子、绳缆等抢救器具 通风排气情况 氧浓度、有毒有害气体检测结果 照明设施 个人防护用品及防毒用具 通风设备 其他补充措施 年 月 日 时 分 确认安全措施符合要求(签名) 作业人员 监护人 项目负责人意见: 签名: 年 月 日 时 分 工作结束确认人(作业负责人签名): 确认工作结束时间 年 月 日 时 分 注:该审批表示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的依据,不得涂改且要求安全管理部门存档,时间至少一年。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