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导{ 广西柳州市柳南区教研室(545000) 石德海 当前我国的教育教学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期间取得了很多的成果,但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多 年来笔者对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以 及教学过程中的诸多关系,进行了多方面的思考分 析.认为有三大关系需要理清,即①教师和学生的关 系;②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关系;③教学和课程的 教师不能仅仅是向学生传播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沿 着正确的道路前进,并且不断地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 设置不同的路标,引导他们不断地向更高的目标前 进.另一方面要求教师从过去作为“道德说教者 道 德偶像”的传统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学生健康心理、 健康品德的促进者、催化剂,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 自我选择. 二、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关系 关系,理清这三个关系有助于教师上课时,明确教师 和学生的角色、位置;根据教师、学生的个性特点,采 用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教学方式;根据实际选用适 宜的课程,并对课程作必要的补充.下面从教师的角 度,对这三个关系简要论述. 一新课程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 必然也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相应的变化,因此, 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都是多样的.教是为了帮助引 导、启发学生;学是为了发展、提高自己. 教的职责在于帮助:①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 我,明白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确立能够达 、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教师即促进者,指教师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 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 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是教师角 色特征中的核心特征.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 面. 成的目标:②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③ 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 式;④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和社会 价值;⑤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 氛围;⑥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 进评价的内在化;⑦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 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 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 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价值取向和做人的道理.引导 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当学生迷路的时候,教师不是 轻易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怎样去辨明方向;引导可 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了的时候,教师 第一,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强调能力 培养的重要性,是因为:首先,现代科学知识量多且发 展快,教师要在短短几年的学校教育中把所教学科的 全部知识传授给学生是不可能的,而且也没有这个必 要,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传统地位被动摇了.其次, 教师作为学生唯一知识源的地位已经动摇了,学生获 得知识的信息的渠道多样化了.教师传授知识方面的 职能也变得复杂了,不再是只传授现成的教科书上的 知识,而是要指导学生懂得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 识,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以及学会如何根据认识的需 不是拖着他走,而是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 不断向上攀登. 转变学习方式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从传统学习方 式转向现代学习方式.但是现代学习方式不是特指某 一要去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总之,教师再也不能把知 识传授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 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 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 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 是为了不教. 具体的方式或几种方式的总和,从本质上讲,现代 学习方式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 持续性发展为目的,由许多具体方式构成的多维度; 具有不同层次结构的开放系统.认识和把握现代学习 方式的本质特征是我们创造性地引导和帮助学生进 第二,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这一方面要求 28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专家导论★ 行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的重要保证. (一)主动性 种子.所以现代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 的重要性.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进行学习,把问题看 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中的主线;另 一主动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它对应于传 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二者在学生的具体学习活动中 表现为:我要学和要我学.我要学是基于学生对学习 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 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里需 要特别强调的是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问题意识会 的一种内在需要,要我学则是基于外在的诱因和强 制. (二)独立性 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使注意力高度集中. 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问题意识还可以激发学生勇于 独立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核心特征,它对应于传 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统学习方式的依赖性.如果说主动性表现为我要学, 那么独立性则表现为我能学.低估、漠视学生的独立 学习能力,忽视、压制学生的独立要求,从而导致学生 独立性的不断丧失,这是传统教学的根本弊端. (三)独特性 我们提倡转变学习方式,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 特个性和具体生活,为每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 空间.独特性因此成为现代学习方式的重要特征.独 特性同时也意味着差异性,学生的学习客观上存在着 个体差异,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同一内容时,实际具备 的认知基础和情感准备以及学习能力倾向不同,决定 了不同的学生对同样的内容和任务的学习速度和掌 握它所需要的时间及所需要的帮助不同. (四)体验性 体验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在实际的学 习活动中,它表现为:第一,强调身体性参与.学习不 仅要用自己的脑子思考,而且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用 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嘴说话,用自己的手操作,即 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 悟.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 力,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第二,重视直接经验. 重视直接经验,从课程上讲,就是要把学生的个人知 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尊重 “儿童文化”,发掘“童心”“童趣”的课程价值.从教学 角度讲,就是要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解读、自我 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习过程 成为一个富有个性的过程.从学习角度来说,就是要 把直接经验的改造、发展作为学习的重要目的,间接 经验要整合、转化为儿童的直接经验,成为儿童素质 的有机组成部分,否则,就会失去其教育意义和发展 人的价值. (五)问题性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 的钥匙.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 想、方法和知识,所以说,问题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 和发展的逻辑力量,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 三、教学和课程的关系 本次教学改革是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进行的,是 对课程改革的呼应.所以,教学与课程的关系是本次 教学改革首先必须摆正和处理好的一对关系.在这对 关系中,课程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课程观是主导因素. 课程观决定教学观,并因此决定教学改革的深度、广 度.在传统的教学论概念系统中,“课程”被理解为规 范性的教学内容,而这种规范性的教学内容是按学科 编制的,故“课程”又被界定为学科或各门学科的总 和.这就意味着,“课程”只是政府和学科专家关注的 事,教师无权也无须思考课程问题,教师的任务只是 教学.当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 专家研制走向教师开发,由学科内容走向学生经验的 时候,课程就不只是“文本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 纲、教科书等文件),而更是“体验课程”(被教师与学 生实实在在地体验到、感受到、领悟到、思考到的课 程).这意味着,课程的内容和意义在本质上并不是对 所有人都相同的,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每一位教师 和学生对给定的内容都有其自身的理解,对给定内容 的意义都有其自身的解读,从而对给定的内容不断进 行变革与创新,以使给定的内容不断转化为“自己的 课程”.因此,教师和学生不是外在于课程的,而是课 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他们共 同参与课程开发.这样教学就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 的过程,而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这是新课程 所倡导的教学观.教学过程因此成为课程内容持续生 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这样,教 学与课程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彼此有机融为一体.课 程也由此变成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系统”和完 整文化,这意味着课程观的重大变革.在这种背景下. 教学改革才能真正进入教育的内核,成为课程改革与 发展的能动力量,成为教师与学生追寻主体性,获得 解放与自由的过程.这正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呼唤的 教学改革!这是从课程层面,给教学带来的一种“解 放”,这种“解放”将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 性化的创造过程. 2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