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复习目标
1.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探索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复习重难点 重点:
1.能够列举洋务派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能够简单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和地位。
2.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思想启蒙作用。 3.了解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难点:
1.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2.能够粗线条掌握中国近代史的变迁。
教学设计一师一优课 一课一名师 (设计者:×××)
教学过程设计
1.近代化四次探索活动的比较列表 洋务运动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中央:奕 康有为、梁启超 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地主阶级洋务派 民族资产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 戊戌变法 1895年春到1898年9月 孙中山 辛亥革命 1911年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 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新文化运动 1915年到1918年 时间 人物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 性质 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民族资产阶级 是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领导 阶级 维新派 革命派 1
……………………………………………………………名校名师推荐…………………………………………………
激进派 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政治制度 辛亥革命后,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受到知识阶层的欢迎;袁世凯推行尊孔复古政策 思想文化 背景 中国民族资本主第二次鸦片战争义的发展;19世后,清政府面临纪末《马关条约》内外交困的危局 的签订,中国面临被瓜分危机 经济 政治制度 探索 领域 2.【讨论】简述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及特点。 【归纳】(1)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先进技。
(2)学习西方的先进政治制度:维新变法中资产阶级维新派将建立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为目标,从此中国的近代化历程由经济技术阶段发展到政治制度阶段;戊戌变法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一次重要尝试;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民主共和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国的近代化得到了全方位的发展。
(3)学习西方的先进思想。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提出的“民主”“科学”的口号,成为中国迈向思想文化近代化的重要标志。
特点:①认识不断深化,水平不断提高:从器物(技术)—制度(资本主义制度)—思想(资产阶级思想);②最终都失败。
3.【讨论】辛亥革命和戊戌变法有哪些异同? 【归纳】(1)相同:
①背景: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 ②目的:都为了发展资本主。
③领导阶级: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 ④最终结果和原因:都没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根本原因都在于资产阶级本身的局限性和脱离广大人民群众。
(2)不同:
①方式:戊戌变法是自上而下的变法;辛亥革命是自下而上的革命。
②政治主张:戊戌变法是依靠清王朝,建立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是推翻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国。
③结果:戊戌变法是彻底的失败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4.【讨论】近代化探索的启示。
【归纳】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
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要善于学习他国经验,依据国情,批判地吸收与继承。 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反馈演练
完成老师布置的练习题。
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