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西厢记》主题思想的二重性及其成因

《西厢记》主题思想的二重性及其成因

2020-10-31 来源:乌哈旅游
作者: 白忠睿

作者机构: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出版物刊名: 文学教育页码: 110-112页年卷期: 2013年 第12期

主题词: �西厢记》 主题思想 二重性 进步性 局限性 原因

摘要:�西厢记》是中国戏剧史上的标杆,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被誉为"天下夺魁"的佳作。它以瑰丽的艺术魅力和犀利的思想锋芒在中国文学史和社会生活中永远闪耀着灿烂迷人的色彩并呈现出一种多元审美价值的张力。《西厢记》大胆地提出了"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响亮口号,这可谓是《西厢记》主题思想的点睛之笔。它写出了爱情的生命力,也写出了礼教的腐朽,突出了争取婚姻自主、反抗封建礼教束缚的主题,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王实甫创作思想的进步性。但与此同时,在崔张婚姻问题的解决方案以及结局的处理上,又有着很大的局限性,体现出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一种妥协。所以《西厢记》的主题思想表现出相互矛盾、相向撕扯的二重性,本文将尝试对《西厢记》主题思想的二重性及其原因进行简要探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