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液压自爬模架体及模板受力计算书计算书详解

液压自爬模架体及模板受力计算书计算书详解

2022-09-25 来源:乌哈旅游
液压⾃爬模架体及模板受⼒计算书计算书详解

2014/02 产品计算书液压⾃动爬升模板ACSX50计算书

⼭东新港国际模板⼯程技术有限公司

《液压爬升模板⼯程技术规程》(JGJ 195-2010)《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混凝⼟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混凝⼟结构⼯程施⼯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10)《钢结构⼯程施⼯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5-2001)《建筑施⼯计算⼿册》第⼆版《建筑⼯程模板施⼯⼿册》第⼆版《建筑施⼯⼿册》第四版2.爬模组成

爬模由预埋件、附墙装置、导轨、⽀架、模板及液压动⼒装置组成,各系统组成如表1所⽰,结构及连接⽰意图如图1所⽰。表1 爬模各系统组成

图1 架体⽰意图3.计算参数

1)液压⾃爬模各操作平台的设计施⼯荷载为:

浇筑、钢筋绑扎操作平台①最⼤允许承载F k1 4.0KN/m2(爬升时1.0KN/m2)模板安装操作平台②③最⼤允许承载F k20.75KN/m2(爬升时0KN/m2)模板后移及主操作平台④最⼤允许承载F k3 1.5KN/m2(爬升时0.5KN/m2)爬升装置⼯作平台⑤最⼤允许承载F k4 1.0KN/m2(爬升时1.0KN/m2)拆卸爬锥⼯作平台⑥最⼤允许承载F k5 1.0KN/m2(爬升时0KN/m2)

2)除与结构连接的关键部件外,其它钢结构剪⼒设计值为:FV=125KN;拉⼒设计值为:F=215KN;3)爬模的每件液压缸的推⼒为150KN; 4)爬模爬升时,结构砼抗压强度不低于15MPa;5)架体系统:

架体⽀承跨度:≤5⽶(相邻埋件点之间距离,特殊情况除外);架体⾼度:17.3⽶;

架体宽度:主平台④=2.9m,上平台①=2.4m,模板平台②③=1.2m,液压操作平台⑤=2.6m,吊平台⑥=1.7m;

6)电控液压升降系统:额定压⼒:25Mpa;油缸⾏程:400mm;额定推⼒:150KN;双缸同步误差:≤20mm;7)依据设计图纸,各项计算取值:本⼯程实际单元最⼤跨度24.2⽶;本⼯程每单元设置六榀爬升机位;本⼯程每单元设置⼗个后移模板⽀架;本⼯程模板实际⾼度为6.15⽶。4.油缸顶升⼒验算

根据上述可知,爬模最⼤单元跨度24.2⽶,六榀机位,⼗个后移模板⽀架,模板⾼度6.15⽶,架体各构件⾃重如表2所⽰。根据规范JGJ195-2010中5.3.3规定,各荷载分项系数如表3所⽰。架体⾃重设计值及荷载设计值如表4所⽰。表2 架体各构件⾃重

表3 荷载标准值及荷载分项系数

表4 单元荷载设计值

油缸最⼤实际顶升⼒为284.48KN ,⼩于两个油缸推⼒之和900KN ,满⾜使⽤要求。

5. 架体及构件施⼯⼯况验算5.1 施⼯⼯况说明

本⼯程存在俯爬和直爬两种⼯况,由于俯爬⼯况各构件受⼒⼩于直爬⼯况,因此,只验算直爬⼯况。直爬施⼯⼯况取混凝⼟浇筑完成后,模板后移600mm 时,钢筋绑扎平台与主平台同时承载,承受七级风荷载。本⼯况计算中,将各单元荷载平均分配到两榀机位上,即单榀机位跨度3.5⽶。 5.2 荷载计算 5.2.1 架体⾃重架体及各构件⾃重参见表5。表5 架体各构件⾃重设计值5.2.2 各平台施⼯荷载

各平台施⼯荷载值如表6所⽰,施加位置为各平台横杆。表6 施⼯⼯况各平台荷载值5.2.3 风荷载

根据JGJ195-2010附录A.0.4规定,风荷载标准值为:g s z 0k z W βµµω=

其中,βgz 、µs 和µz 按GB50009-2012中表7.5.1、表7.3.1和表7.2.1取值;20v 16000ω=(KN/m 2)

则七级风荷载标准值为:

7g s z 0k z W βµµω==1.78×1.0×2.38×2

17.11600=0.774KN/m 2

其中,查GB50009-2012中表7.5.1、表7.3.1和表7.2.1,分别取βgz=1.78、µs=1.0和µz=2.38(B类地区,按150⽶⾼度取值);查JGJ195-2010中表A.0.4,取v0=17.1m/s。

查表3得风荷载分项系数为1.4,则七级风荷载设计值为:W K7’=1.083KN/m2转化为竖直⽅向线荷载为:q k7=3.79KN/m,施加位置为桁架⽴杆和吊平台⽴杆。5.3架体受⼒计算5.3.1计算模型

将架体模型简化为计算模型,如图

2

所⽰。

图2 架体模型(左-计算模型,右-荷载施加⽰意图)模型中,各杆件号及节点号相应构件及材质如表7所⽰。表7 施⼯⼯况杆件及节点相应构件

5.3.2施加荷载

将荷载施加⾄相应位置,确定材料性质,如图2所⽰。5.3.3⽤⼒学求解器对架体进⾏受⼒分析

图3 架体模型(左-轴⼒图N,中-剪⼒图N,右-弯矩图N?mm)

5.4 架体受⼒计算

5.4.1 各杆件轴⼒、剪⼒、弯矩见表8。表8 施⼯⼯况各杆件荷载值

以上构件同种类型,取受⼒最不利杆件,如果其满⾜要求,则其它杆件均满⾜要求;其中受拉杆件均满⾜要求,仅需验算受压杆件。

5.4.2 受压杆件验算见表9(受压杆件即图中蓝⾊杆件,轴⼒为负值杆件)。表9 受压杆件验算

受压杆件满⾜要求。

6. 架体及构件爬升⼯况验算6.1 爬升⼯况说明

本⼯程只存在直爬⼀种⼯况,因此,只验算直爬⼯况。直爬爬升⼯况取混凝⼟浇筑完成后,模板后移600mm 时,架体爬升⾄导轨1/2处,承受七级风荷载。本⼯况计算中,将各单元荷载平均分配到⼀榀机位上,即单榀机位跨度4.03⽶。 6.2 荷载计算6.2.1 架体⾃重

架体及各构件⾃重参见表5。 6.2.2 各平台施⼯荷载各平台施⼯荷载值如表10所⽰,施加位置为各平台横杆。表10 爬升⼯况各平台荷载值6.2.3 风荷载

风荷载计算参见本计算书5.2.3。 6.3 架体受⼒计算6.3.1 计算模型

将架体模型简化为计算模型,如图4所⽰。

图4 架体模型(左-计算模型,右-荷载施加⽰意图)模型中,各杆件号及节点号相应构件及材质如表11所⽰。表11 爬升⼯况杆件及节点相应构件

6.3.2施加荷载

将荷载施加⾄相应位置,确定材料性质,如图4所⽰。6.3.3⽤⼒学求解器对架体进⾏受⼒分析

图5 架体模型(左-轴⼒图N,中-剪⼒图N,右-弯矩图N?mm)6.4架体受⼒计算6.4.1各杆件轴⼒、剪⼒、弯矩见表12。

表12 爬升⼯况各杆件荷载值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