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特色工业园区产业定位实施意见的通知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特色工业园区产业定位实施意见的通知

2023-02-16 来源:乌哈旅游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特色工业园区产业定

位实施意见的通知

文章属性

• 【制定机关】重庆市人民政府 • 【公布日期】2008.09.22

• 【字 号】渝府发[2008]101号 • 【施行日期】2008.09.22 •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 【时效性】失效

• 【主题分类】发展规划 正文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特色工业园区产业定位实施意见的通知 (渝府发〔2008〕101号)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市政府同意《重庆市特色工业园区产业定位实施意见》,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重庆市人民政府

二○○八年九月二十二日

重庆市特色工业园区产业定位实施意见

为进一步突出全市特色工业园区(以下简称工业园区)产业特色,合理配置资源,促进产业集聚,提高我市工业经济核心竞争力,根据“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的要求,就我市特色工业园区产业定位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胡锦涛总书记“314”总体部署,坚持走新型工业

化道路,以“大投资、大项目、大企业、大基地、大支柱”为抓手,立足各工业园区资源特征、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以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为依托,以产业集聚和产业链延伸为重点,加快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石油天然气化工、电子信息、材料工业等五大支柱产业以及能源、轻纺两大重点产业发展,促进形成一批产业集聚度高、特色突出鲜明、规模效益显著的产业集群。 二、发展目标

到2012年,全市工业园区实现工业销售产值10000亿元以上,实现工业增加值3000亿元以上,安置就业100万人以上,培育形成5个销售产值1000亿元以上,一批销售产值500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把重庆建成中国汽车名城、摩托车之都、铝加工之都、装备制造基地、天然气化工基地、西部石油化工基地以及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成为我国西部地区工业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园区产业规划与相关规划协调一致的原则。

工业园区必须针对自身特点和发展目标,制定具有前瞻性的、科学的产业发展规划,并与全市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十一五”重点产业专项规划及环境保护规划协调一致。

(二)坚持形成产业大集群的原则。

工业园区要依托龙头企业和资源条件,重点引进扶持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园区之间错位发展。同时,对地域联系紧密、产业配套性强的园区,要以产业链延伸和集聚为定位要求,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 (三)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

工业园区按照分区或组团划分,每个分区或组团只确定1―2个产业作为发展的重点,对不符合园区产业定位的项目,要予以放弃或及时调整。 (四)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的原则。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及市政府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行政手段和政策资源,加大产业布局的调控引导力度;同时尊重市场规律,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防止产业定位脱离实际,偏离客观。工业园区产业定位可根据重大项目布局作相应调整。

(五)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

工业园区产业定位要根据区域区位条件和经济发展实际状况区别对待,实行分类指导。对“一小时经济圈”内的工业园区和“两翼”的万州、正阳园区,要严格执行产业定位要求;对“两翼”其他工业园区,产业定位以区域定位为准,每个园区的定位则作为产业布局的指导性意见,不作为强制性定位要求。 四、区域产业定位

按照市委第三次党代会确定的“一圈两翼”发展新格局,切实做好我市主体功能区规划,以“一圈”为火车头,“两翼”为助推器,优化全市产业布局。 “一小时经济圈”是目前全市区位条件最好、资源环境承载力最强、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最高、最适宜人口和产业集聚的区域,具备加快发展、率先发展、集约发展的巨大潜力和优势。目前集中了我市90%的工业,是我市老工业基地改造振兴的主战场。要突出抓好“大投资、大支柱、大基地、大企业、大项目”建设,打造一批百亿级企业、千亿级产业。加快推进汽车摩托车零部件基地建设,建设中国汽车名城和摩托车之都。延伸天然气、石油化工产业链,建成西部重要的天然气和石油化工基地。提升装备制造业研发设计、工艺装备、系统集成化水平,建设国内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拉长铝工业产业链,培育壮大硅、镁合金、玻璃纤维等产业链,建成西部材料工业基地。完善集成电路产业链,培育家电、医疗器械等产业集群,打造西部高技术产业基地。大力发展吸纳就业能力较强的轻纺食品产业集群和都市楼宇工业。

“渝东北”翼以三峡库区为主体,要着眼于市场需求,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优

势,全力打造长江上游特色经济走廊。重点培育优势资源加工业。严格环保准入条件,利用先进技术,开发利用丰富的农林资源、矿产资源,发展绿色食品加工、现代中药及生物医药加工、能源及矿产资源深加工、盐气化工及天然气精细化工、机械制造、纺织服装等产业,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渝东南”翼要建设武陵山区经济高地,立足优势资源,做特做优产业。要加大矿产资源勘查力度,择优发展黑色及有色金属冶炼压延等矿产资源加工业,打造锰、铅锌、铝,以及煤、天然气等矿物原料及加工基地。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重点推进水能资源开发,适度发展火电产业,积极发展风能、生物质能等新型可再生能源。

五、工业园区产业定位

要按照全市区域产业定位要求,根据各工业园区每个组团或分区不同的资源特征,依据国家统计部门确定的产业分类明确园区主导产业,定位要体现差异化、配套程度要高、产业特色要突出。

各工业园区产业定位见《重庆市特色工业园区产业定位表》。 六、主要措施

为把工业园区产业定位落到实处,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对园区产业定位的政策引导和管理。

(一)市政府有关部门要按照产业定位制定政策、推荐项目和实施管理;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和工业园区要按照产业定位对外宣传、发布信息和布局产业;外来投资和退城进园企业要按照产业定位选址定点。

(二)市园区领导小组在新审批工业园区拓展区时,要把园区产业发展规划作为重要内容,在审批时明确拓展区产业定位要求。

(三)对主导产业符合产业定位、用地集约和产业集聚度较高的工业园区,市国土房管局可预先安排500亩左右的用地指标用于招商引资土地周转。对无主导产

业、无特色的工业园区从严控制用地。

(四)按照产业定位,严格项目准入。各工业园区要按照《重庆市特色工业园区产业定位表》所确定的行业分类,以及相关的上下游产业和配套产业,严格项目准入。明确主要产品的工业园区,重点围绕主要产品打造产业集群。

各工业园区每宗拟出让工业用地在招拍挂之前,应明确产业定位和投入产出强度要求,在主城九区的要征求市经委的意见,在其他区县(自治县)的征求各区县(自治县)经委的意见。市或区县(自治县)经委应对工业项目出具产业定位和投入产出强度要求的审核意见。国土房管部门要把产业定位和投入产出强度要求列入土地招拍挂条件,写入土地出让合同。

(五)对符合产业定位的新入驻工业企业,其缴纳的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和城市建设配套费,市和区县两级财政全额返还工业园区用于土地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 对符合产业定位的新入驻工业企业,自投产之日起5年内,对超基数新增的地方税收和共享税收属市级和区县级财政留成部分的50%返还工业园区,用于土地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和园区发展。

对符合产业定位的新入驻工业企业,市级财政性贴息资金、新型工业化专项资金、三峡库区产业化发展资金、中小企业发展资金等市级专项资金要重点优先支持。不符合园区产业定位的企业原则上不安排专项资金。

对符合产业定位的企业,市经委要在煤电油气运等生产要素的调配上给予重点支持和倾斜,优先保障企业的生产经营需要。

各区县(自治县)对符合工业园区产业定位的新入驻工业企业,自投产之日起,其生产用房和辅助用房占地产生的土地使用税3年内实行先征后返。 对符合产业定位的企业,金融机构应优先给予贷款支持,市、区县担保机构优先提供融资担保,费率按下限收取。

(六)对定点有分歧的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由市园区办牵头,组织市发展改革

委、市经委、市外经贸委、市规划局、市国土房管局和市环保局等部门按照工业园区产业定位共同协调布局。特别重大的项目,由市长办公会议审定。

(七)市政府有关部门要制定专门政策,大力支持工业园区建立以特色产业为依托的研发中心、检测中心、产业孵化中心、现代物流网络、专业化市场等生产性服务业;建立职业技术学院和技工学校,引进国内外职业培训机构;引导和推动在产业集群内组建行业协会、商会等社团组织。

(八)市园区办要按照产业定位的要求,把产业集聚度、投入产出强度等作为工业园区评价考核的重要指标。原则上主城九区以及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特色工业园区每平方公里投资应达到50亿元以上、产出100亿元以上;渝西地区每平方公里投资30亿元以上、产出50亿元以上;渝东南、渝东北地区每平方公里投资20亿元以上、产出40亿元以上。对主导产业突出、产业集聚度高、特色鲜明的工业园区给予表彰。

(九)市园区办要组织市政府有关部门对入驻工业园区企业是否符合产业定位进行确认,对不符合工业园区产业定位的企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引导企业向符合产业定位的工业园区转移。

(十)市经委、市财政局要做好统筹工作,对工业园区招商并取得投资意向但最终落户在符合产业定位的其他园区的市外项目,经双方协商一致,可采取有偿转让、市级统筹等方式予以平衡。

附件:重庆市特色工业园区产业定位表 区 序 工业园区 园区产业定位1 (主要产品) 行业 代码 园区产业定位2 (主要产品) 行业 代码 县 号 一小时经济圈 重庆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区 沙坪1 坝 区 软件园 软件业(软件及服务外 包) 重庆长寿化工产业园区 长寿2 26 工区 造业(甲醇、醋酸、乙 炔) 62 品园 片) 芯片制造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及应用产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芯 40 区 天然气化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 石油化工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制2511 区 造 精细化工专用化学品制造(医区 药、农药中间体) 化学药品原药) 2662 医药制造业(中成药、27 化工新材料区 265 合成材料制造(MDI) 重庆建桥工业园区 大 渡3 口 区 B组团 铁路运输设备制造 371 玻璃纤维及制品制造 3147 车及零部件) A组团 摩托车制造(摩托车整373 专用设备制造业 36 C组团 通讯设备、计算机及其 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重庆港城工业园区 江北4 40 精炼石油产品的制造(石油调配、润滑剂) 251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A组团 家用电力器具制造(空 调、冰箱、洗衣机) 395 (汽车整车及零部件、 集装箱) 37 区 沙坪5 坝 区 重庆井口工业园区 A组团 汽车制造(汽车整车及 零部件) 372 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 392 九龙6 重庆九龙工业园区 坡区 A、B组团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37 (汽车整车、摩托车整 车及零部件) C组团 汽车制造业(汽车整车) 重庆西彭工业园区 7 A组团 常用有色金属压延加工3351 (铝及铝合金加工) 重庆茶园工业园区 372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 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40 (通机) 风动和电动工具制造3574 南岸8 A组团 金属加工机械制造(机 床) 352 移动通信及终端设备制4014 造 区 B组团 摩托车制造(摩托车整 车及零部件) 重庆长江工业园区 9 373 通用设备制造业(中央 空调) 35 A组团 金属加工机械制造(机 床) 重庆东港工业园区 352 电子元件制造 406 10 A组团 船舶及浮动装置制造(船舶) 北碚11 区 A组团 摩托车制造(摩托车整373 生物、生化制品的制造276 重庆同兴工业园区 375 车及零部件) (青蒿素) B组团 电子器件制造(半导体) 水土组团 医药制造业 重庆空港工业园区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A组团 汽车制造(汽车整车及渝12 北区 B组团 电线电缆、光缆及电工 器材制造 13 重庆两路工业园区 393 金属加工机械制造 352 零部件) 372 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临 空高新产品) 40 27 405 通用仪器仪表制造 411 A组团 纺织服装制造(服装)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B组团 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半 导体器件) 181 生物、生化制品的制造 276 40 通用仪器仪表制造 411 重庆花溪工业园区 A组团 摩托车制造(摩托车整14 巴南区 B组团 砖瓦、石材及其他建筑 材料制造(节能建材) 15 重庆鹿角工业园区 313 家具制造业 21 车及零部件) (通机) 373 风动和电动工具制造3574 A组团 通用设备制造业(精密 制造) 重庆李渡工业园区 35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 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40 A组团 16 涪 陵区 重庆白涛化工园区 17 天然气化工区 体) 专用化学品制造(中间28 B组团 生物、生化制品的制造 (电子磁芯、变压器) 276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39 电子元件制造 造业(油漆) 406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26 氯碱化工基础化学原料制造(氯区 碱) 化肥、农肥料制造(合成氨/尿药区 素) 262 261 非金属矿物制造业(工业硅) 31 263 农药制造 石化下游 产品加工精炼石油产品的制造 区 251 重庆龙桥工业园区 18 A组团 化学纤维制造(PTA) 渝19 中 重庆半岛工业园区 28 肥料制造(磷、氮肥) 262 区 A组团 商业服务业(生产性服 务业) 重庆万盛工业园区 74 电子器件制造 405 万盛20 区 A组团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 造业(醋酸、二甲醚) 26 常用有色金属冶炼(镁 冶炼) 重庆双桥工业园区 331 双桥21 区 A组团 汽车制造(汽车整车及 零部件) 372 轮胎制造 291 长寿22 区 A组团 重庆晏家工业园区 3411 玻璃纤维及制品制造 3147 金属结构制造(螺纹 钢、钢筋网、合金钢)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B组团 (汽车、摩托车零部 件) 造 37 电子元件、电子器件制406 405、 江南钢城 炼钢及钢压延加工 322、323 重庆江津工业园区 江津23 区 德感组团 通用设备制造业(齿轮 箱、增压器、发动机)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双福组团 (汽车整车及摩托车零 部件) 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37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40 35 涂料、油墨、颜料及类 似产品制造(涂料) 264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珞璜组团 (汽车、摩托车零部 件) 重庆合川工业园区 高阳组团 食品制造业 合 川24 南溪组团 金属铸、锻加工 区 城北组团 电子器件制造(电子器 件) 草街组团 金属加工机械制造(机 械加工) 然气精细化工) 352 基础化学原料制造(天 261 405 359 (电容器) 14 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392 包装纸) 37 造纸及纸制品业(高档22 三汇组团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建 材) 重庆永川工业园区 31 大安组团 玻璃及玻璃制品制造 永川25 区 中山组团 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 港桥组团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 工业(有色金属合金) 綦26 江 重庆綦江工业园区 33 基础化学原料制造(天 然气精细化工) 261 3725 电子元件制造 406 机、衡器) 314 等通用设备制造(原动 风机、衡器、包装设备357 县 A组团 齿轮、传动和驱动部件3552 制造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33 工业(铜、镍、铝冶 炼) 重庆潼南工业园区 352 农副食品加工业(蔬菜、肉类加工) 13 潼南组团 金属加工机械制造(机南27 县 北组团 基础化学原料制造(精 细化工) 重庆铜梁工业园区 铜梁28 县 A组团 金属加工机械制造(机 械加工) 352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 业(鞋、羽绒服装) 18 261 械加工) 重庆大足工业园区 大A组团 其他日用金属制品制造3489 足29 县 345 (小五金) B组团 摩托车零部件及配件制3732 建筑、安全用金属制品 造 重庆荣昌工业园区 板桥组团 荣昌30 县 广顺组团 纺织业 杜家坝组团 44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 应业 照明器具制造(灯具) 17 397 兽用药品制造 制造 275 重庆璧山工业园区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A组团 (摩托车整车及零部 件、微车制造) 璧中国西部山31 鞋都工业县 园 皮革制品制造(制鞋) 192 械加工) 37 金属加工机械制造(机352 重庆深圳电子器件制造(汽车电工业园 子) B组团 专用设备制造业 南32 36 家具制造业 21 405 通用仪器仪表制造 411 川区 重庆南川工业园区 A组团 铝冶炼(铝冶炼及加工) 渝东南地区 重庆正阳工业园区 13 非金属矿物制造业(多 晶硅、单晶硅等) 26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 工业 33 31 3316 纺织业(棉纱、麻纱、 布) 17 黔A组团 农副食品加工业(猪肉江33 区 青杠拓展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区 造业(PVC) 加工) 武34 隆 重庆武隆工业园区 县 A组团 铝冶炼(铝冶炼及加工) 重庆石柱工业园区 3316 不锈钢及类似日用金属 制品制造 348 石柱35 县 A组团 纺织业(生丝、绸缎) 17 农副食品加工业(冻鲜 肉、牛肉干) 13 秀 重庆秀山工业园区 山36 县 A组团 中药饮片加工(中药材 饮片及制剂) 273 橡胶制造业 29 酉阳37 县 A组团 重庆酉阳工业园区 331 木材加工制造业 20 常用有色金属冶炼 重庆彭水工业园区 彭水38 县 A组团 造业(硫酸钡、硫化 碱) 渝东北地区 重庆万州工业园区 万天子园 州39 区 盐化园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 造业(盐化工、精细化工) 26 纺织业 非金属制品业(多晶硅) 31 17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37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26 木材加工制造业 20 五桥园 医药制造业 重庆梁平工业园区 梁 平40 A组团 食品制造业 县 B组团 纺织业(纺织服装) 重庆丰都工业园区 丰都41 龙河东工县 业园 品)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37 电子元件制造 406 造纸及纸制品业(纸制22 纺织业 17 17 陶瓷制品制造 315 14 金属制品业 34 27 水天坪工业园 (船舶) 镇江精细化工园 2614 有机化学原料制造 重庆垫江工业园区 垫江42 县 A组团 (汽车、摩托车零部 件) 重庆忠县工业园区 忠43 县 水坪组团 通用设备制造业 船舶) 开44 35 (汽车整车及零部件、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37 牛肉)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37 食品制造业(乳制品、14 县 重庆开县工业园区 A组团 陶瓷制品制造 重庆云阳工业园区 业 315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18 云阳45 县 A组团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硅 微粉) 31 农副食品加工业(猪、 牛、羊肉制品) 重庆奉节工业园区 13 奉节46 县 A组团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 业 18 非金属矿物质制造业 31 巫47 山 重庆巫山工业园区 县 A组团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 业 重庆巫溪工业园区 18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 用机械制造业 41 13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玩具) 42 巫凤凰组团 农副食品加工业(魔芋溪48 县 尖山循环稀有稀土金属冶炼经济园区 (钒、钼冶炼)

备注:1.产业定位按照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工业部分)》划分;其中,两位数表示大类,三位数表示中类,四位数表示小类; 2.括号内为符合产业定位的主要产品。

333 制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