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职业院校学生社团管理机制对校园文化育人体系的影响

职业院校学生社团管理机制对校园文化育人体系的影响

2020-07-05 来源:乌哈旅游
2018年8月DOI:10.16681/j.cnki.wcqe.201816050职业院校学生社团管理机制对校园文化育人体系的影响宋青(广西交通运输学校,广西南宁,530007)摘要:文章探究了职业院校学生社团管理机制与校园文化育人体系的关系,首先阐述了职业院校学生社团管理机制的现状,其次分析了职业院校学生社团管理机制对校园文化育人体系的影响,最后探讨了职业院校的学生社团管理机制对校园文化育人体系的作用。关键词:职业院校;学生社团;管理机制;校园文化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6401(2018)16-0084-02育人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精髓,学生社团作为第二课堂的引领者,其社团文化参与构成了校园文化。学生社团是学生按照个人专业、能力、特长,以及爱好、自发形成的、带有自我管理性质的非正式组织形式[1]。良好的社团文化能够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能力,塑造其健全心理,易使学生产生归属感和团队认同感,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良好的社团文化更需要来自科学、规范、有效的管理机制的支撑,如果一个社团的管理陷于混乱,那么社团的正常运转就不能得到保障,社团的发展也就无从谈起,更遑论社团文化和校园文化的建设了。一、职业院校学生社团管理机制的现状目前,职业院校的学生社团管理机制受普通高校的学生社团管理机制的影响,由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职业院校对于社团的外部管理相辅而行[2]。学生社团的自我管理本着公正、民主、平等、自愿的原则,组织开展社团活动并协调处理各项日常事务,包括社团内部成员的纳新与退出、社团干部的选举换届、活动项目的开展、经费财务的筹集报送等内容。职业院校对于社团的管理,主要是出于宏观的把握和领导,包括对社团的成立、变更和注销的审批工作,对社团的监督、服务、考核,以及其他各项事务的审批工作,还有对于指导教师的调配等[3]。(一)管理组织建设职业院校社团内部的管理部门一般设立秘书部、外联部、财务部、媒体宣传部、活动实践部等几个基本职能部门(职能部门的设定根据社团的性质具体而定,此讨论一般情况,下同),由部门的负责人担任管理职能。秘书处主要负责办公室的整理布置,撰写工作计划与工作总结报告,对社团成员的考核,文件材料的起草、整理、发布,社团设施的登记等;外联部主要负责拉赞助吸纳活动经费;财务部负责活动设备的采买、活动经费登记、活动经费的使用、审核和监督情况;宣传部负责组织与活动的宣传,包括新媒体推送,海报、设展、横幅等宣传材料的设计;活动实践部负责整个活动的开展,包括策划与执行等(如图1所示)。学校对于社团的管理则是由校团委设立学生社团联合会,并在校团委的指导下,统一实行对所有社团的具体管图1职业院校一般社团组织结构

理。社团实行分类管理制度[4]。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规定:“社团必须具有固定的挂靠单位,挂靠单位原则上应是学校各职能处或各学院(书院),挂靠单位是社团管理的责任单位。挂靠校团委的社团由校团委负责直接管理,挂靠各职能处(室)的社团由该部门负责管理,挂靠各学院的社团由各学院分党委(党总支)负责管理。”学生社团联合会下设主席团、办公室、宣传部、外联部和财务部,其中主席团负责重大活动决策,办公室负责学生社团联合会的日常事务处理,媒体编辑部负责宣传各个社团,外联部主要负责协调不同学校、不同社团间的联合活动,拉动赞助等外联事宜,财务部负责社团经费的审批、发放和监督等(如图2所示)。图2职业院校对于社团的组织和领导管理机制

法,由发起人向学生社团联合会递交成立或注销申请,学生社团联合会向团委递交,由团委审核通过。社团成立需要相(二)管理流程1.社团的发起与注销流程。按照各学校团委相关管理办作者简介:宋青(1983—),女,汉族,广西桂林人,讲师,广西交通运输学校团委副书记。

注:本文系2016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大招标课题“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探讨与实践”的阶段性研究成果(编号:GXZJ2016ZD02)。

2018年8月关章程的制定,包括社团的名称、定位、宗旨、主要活动内容、组织机构、指导老师等。单,由2.成社员团纳递交新及申管请理,经人社员换届团负责流人程。(团社长团或纳会长新流,程下较同为)简及各部门负责人考核通过。管理人员换届是在社团纳新的基础上,由成员递交申请,经过社团团长或会长及各部门负责人对成员一段时间的考核通过,在社团内部由社团成员民主选举产生,指导教师可以对其提出建议,最终名单交由学生社团联合会确认批准。团委或3.社社团活团联动合管会理。的相根关据任务社团,社宗旨团负和责相人关发规布划任务,或是,社承团接各部门联动组织活动,社团成员自发参与活动。社团负责人须经由社团联合会向团委申报活动及活动经费,需填写教室、桌椅等活动材料申请书和海报、宣传单页等宣传材料申请书,经团委审核通过方能举行活动(如图3所示)。图3社团活动管理流程

二、职业院校学生社团管理机制对校园文化育人体系的影响(一)树立学生制度规则意识职业院校的学生在社团中会普遍感到制度因素的存在,无论是社团的学生组织建设还是社团的活动,都是按照社团自身的章程及学校的相关社团制度进行的[5]。在这里,制度代替了学生中学时代的学生守则,也比社会中的法律法规和道德约束更鲜明可见。可以说,在学生社团的管理机制中,学生第一次见识到制度的约束力。规范可循的制度是社团展开活动的“导航系统”,其存在使得学生做事有了参照和基本约束。学生自觉按照相关制度和程序有条不紊地推动社团工作进行,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斟酌言行,改进工作步骤,防止活动“虎头蛇尾”,活动后反思总结,这样的一个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将制度的“他律”转为“自律”的内化过程。(二)培养学生角色分工意识从社团的管理机制出发,可以将社团成员的主要构成分为参与者、责任者和指导者三个部分,其中指导者的角色由指导教师担任(目前职业院校的教师对社团的指导往往流于形式),而参与者和责任者则是社团的主要构成人员。责任者主要是社团的各个部门的管理人员,主要负责本部门工作的统筹规划与人员调度,需要极强的责任意识与抗压能力;而参与者则是社团各个部门的普通成员,负责部门的具体工作,需要极高的执行力与参与热情。一个成功的社团活动的举办,需要前期精密详细的筹划,需要合理周到的分工,需要稳妥高效的执行,而这一切都需要社团成员把握好自己在社团的角色,明确自己的分工,主动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至于社团成员如何选择自己的角色,是参与者还是责任者,则需要学生本人对自己进行恰当估算。三、职业院校学生社团管理机制对校园文化育人体系的作用(一)有利于学生自我约束和自我规划参与社团活动的学生,不论是参与管理工作还是执行任务,都会感受到切实可行的制度和完整规划的重要性。学生逐渐认识到,做事光凭一腔热忱是靠不住的,还需要完整细密的规划和科学有效的制度管理来保驾护航。制度中的理性化、标准化思维已经“润物细无声”地渗透进学生的为人处世之中,改变其散漫无序的生活状态。另外,学生自发地在行动中将对制度和秩序的认同转化为内在的约束,力求不出错,严于律己,不让自己“溢”出规范的框架,加强行动力以追求结果的完美性。在学生自我鞭策和自我勉励的这个过程中,社团的管理机制已经下潜化为学生的内在的心理追求,变“他律”为“自律”。(二)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自我的认知度,完善自我人格,增强责任感学生在选择是成为社团的责任者还是参与者的过程中,会在内心反复追问和审视自己,估量自己的能力,盘算自己的兴趣,努力辨清自己到底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适合什么不适合什么,能够做什么不能够做什么。在此,“人云亦云”已经不能成为学生选择判断的依据了,学生必须面对自我,成为掌握自己命运的主人,为自己的决策负责。学生命运主体地位的获得,是成人的首要标志[6]。其次,学生由于告别了以前的教师和家长说什么就是什么的“迷糊”状态,转而进行有理性地自我判断,那么其对自我和社会的责任感也随之增强,做决定也会更审慎、更理智化。(三)强化价值导向,提高凝聚力,提升对学校的认同感学校通过有关规章制度和学生社团联合会对学生社团的管理,加强了学校对于学生的思想指导,引导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对学生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增强了学生的群体意识和学生对于学校组织框架及构想规划的认同感。四、结语目前,职业院校的学生社团管理机制主要由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职业院校对于社团的外部管理相辅而行,通过对组织的建设和制度的规定架构而成。职业院校的学生社团管理机制中的制度规则和角色分工意识对于校园文化的育人体系起了辅助作用,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自我的认知度,完善自我人格,增强责任感。学校对学生社团的管理,强化了价值导向,巩固了学生群体间的凝聚力,有助于提升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参考文献[1]2014(9):219-220.夏雨溪.:关于新环境下职业院校社团管理机制的探究[J].时代教育,

2016(4):1.

[2]崔娜.职业特色学生社团管理运行机制适应性探索[J].时代教育,

[3][4]李陈晓菁.宇职业.广院州校专业体育职业知识技术型学生学院社学生团管社理团管的研究理[D].系统南的研究与分析昌:南昌大学,2013.昆明:云南大学,2016.

[D].[5][6]罗殷琴舒.新.加时期大大学生高校学生艺术社社团管团管理理模式研究与建设[D].发武挥汉农科:华院中校校农业大学园文,2008.功能[J].吉林农业,2017(5):110-111.

化育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