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临汾市枣树丰产栽培推广技术

临汾市枣树丰产栽培推广技术

2022-02-28 来源:乌哈旅游
山西林业1980年创刊201 1年第1期总第210期 临汾市枣树丰产栽培推广技术 蔺剑锋 (山西省临汾市林业局, 山西 临汾041000) 【摘要】枣树是优良的经济林树种,许多地方由于管理不善,产量低、品质差,经济效益不高。介绍了 临汾市枣树丰产栽培技术以及推广枣树丰产栽培技术的方式和已经取得的成效。 【关键词】临汾市;枣树;丰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665.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4707(2011)01—026—02 1自然条件 112株~166株。品种以梨枣、骏枣、官滩枣、壶瓶枣、 临汾市地形北高南低,四周环山,山区土地面积 赞皇枣等为主。 16 529 km 、占总面积的80.60%,盆地面积3 981 km 、占19.40%,海拔为420 m~600 m。 2)采用挖大坑(1 m×1 m x 1 m)、施大肥(每穴 10 kg)、栽大苗(壮苗苗高80 cm以上)、浇大水(每穴 该市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雨量较多,气温较高, 60 kg)和覆盖地膜的“四大一盖”栽植方式栽植。春季 无霜期较长,对林木、果树生长较为有利。年平均降 空气干燥时可截干栽植。 水量为542.80 mm;年平均气温8.6℃~12.6℃,最 3)枣树开花早、结果早,采用低干矮冠树形,树 4)春季枣树发芽后要防治枣尺蠖、枣粘虫等虫害。 5)花期喷水、喷激素以增加花粉活力,提高枣花 低气温-25 oC,最高气温42℃;无霜期,山区163 d~ 高一般不超过1.50 m(第一年不超过80 cm)。 194 d,盆地193 d~227 d;平均日照时数介于2 417 h ~2 741 h之间;土地类型,山区以褐土性土、山地褐 土为主,有小面积粗骨性褐土、淋溶褐土分布;盆地 授粉率,从而提高“头喷枣”的坐果率;5月份以后及 为褐土,汾河两侧有小面积草甸褐土及浅色草甸褐 时喷药防治桃小食心虫危害。 土分布。土层深厚,土壤绝对湿度61-30%,有机质含 量山区0.40%~0.60%,盆地0.80%~1.20%。土壤 6)拉枝控冠,疏除徒长枝。 7)秋季收获前一般不要浇水、防止枣裂果降低 8)发现枣疯病株要立即清除,并进行土壤消毒。 3.2建枣粮间作林 质地山区为轻砂壤、轻壤,盆地为壤土、重壤土,山区 商品价值。 pH7~7.5,盆地pH7~8,2。 2推广情况 枣树在临汾市栽培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古 3.2.1盆地区枣粮间作 代农业栽培的主要经济树种。从2000年开始,临汾 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先后建立丰产 积达到3.10万hm 。 1)采用“四大一盖”的栽植方法,宽行窄距,初植 2)采用高干大冠,逐年扩大树冠,最后定形树高 3)品种选择梨枣、团枣、壶瓶枣、官滩枣等优种。 4)春季注意防治枣尺蠖、枣粘虫等虫害。 5)花期喷水、喷激素以增加花粉活力,提高枣花 市在16个县(市、区)推广枣树综合丰产栽培技术, 密度为每667 mz(即1亩)栽植12株~20株。 园635.20 hm2,枣粮间作综合丰产栽培技术推广面 3.50 m左右,枝下高1.80 m。 3丰产栽培模式 3.1丰产园模式 1)栽植前进行规划设计,做到心中有数。每 授粉率,5月份后及时喷药防治桃小食心虫危害。 667m (即1亩)栽植枣树56株~83株,初植密度 一6)及时清除病株,防止其他健康株感染。 26— -林业科技・ 7)间作作物以小麦、豆类等低秆作物为佳,不要 元,第三年后每亩投资100元。5年共投资800元。 间作高秆作物及薯类作物。 枣粮间作第二年每亩产枣50 ,第三年250 kg, 第四年350 kg,第五年400 kg,5年共产鲜枣1 050 3.2.2丘陵、山区地埂枣粮间作  600元。减去投资800元,每亩年均收入 1)枣树要栽在埝根下,并要留保护畦。畦内要深 kg,收人1翻整平,栽植要坚持“四大一盖”的栽植方法。气候干 160元。农作物每亩年均纯收入60元,林粮间作5年 燥时应截干栽植。 平均每亩年收人为220元,不如枣树丰产园效益高。 2)枣树干高一般为1.50 m左右。每667 m2(即1 枣粮间作的好处是保证了农民粮食产量的稳定。 亩)株数以耕作面宽窄而定,一般株距为3 m。 3)其他技术措施同林粮间作相同。 4推广的主要方式 从2000年以来,全市建立枣树丰产栽培推广示 范点21个,面积374.70 hm ,分别在永和县、洪洞县、 尧都区、浮山县、襄汾县、侯马市、大宁县等县市,举 办枣树嫁接、管理、丰产栽培技术培训班218次,培 训农民技术人员2 700余人。市县两级林业部门每年 都派出技术熟练的专业人员,无偿到基层为群众解 决枣树丰产栽培管理中遇到的难题。永和、洪洞、襄 汾、侯马等县市常年派专业人员在枣区服务。多次及 时预测了枣树病虫害大发生时间,使群众提前做好 了防治准备,避免了经济损失。在增加红枣产量、提 高红枣果品质量上,技术人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5推广的成效 到2009年,全市旱坡地枣树丰产栽培面积已达 3.20万hmz。其中结果面积达到2.05万hm2,枣果产量 达2 115万 ,每亩产枣68 kg。枣果总收入达9 111 万元,每亩收入296元。建立万亩以上红枣综合丰产基 地4个,千亩以上红枣综合丰产栽培基地43个。 5.1丰产园 丰产园当年每亩投资为1 650元,可产枣60 kg, 以鲜枣计收入96元;第二年每亩投资约为680元, 可产枣600 kg,收入960元;第三年后每年每亩投资 约500元,产枣1 000 kg,收入1 600元;第四年产枣 1 200 kg,收入1920元;第五年收入1 920元。5年共 收入6 496元,5年共投资3 830元,纯收入2 666 元,每年每亩平均纯入达533.20元,如果是自己管 理,年均纯收入可达833.20元。投入产出比例1:2.8。 5.2枣粮间作 第一年每亩投资约为350元,其中土地承包费 30元(折算价),农家肥100元、化肥100元、苗木费40 元、管理费50元、其他30元,第二年每亩投资150 5.3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由于临汾市林业局比较重视枣树综合丰产技术 的示范作用,先后在洪洞县、尧都区、浮山县、襄汾 县、侯马市、永和县等地建立各种枣树育苗基地、丰 产园、枣粮间作模式示范点21个,并培训了大批的 枣树丰产栽培技术人员。大多数示范点都做出了显 著的成绩,如洪洞县苏堡镇尹壁村的梨枣专业户柴 宝子,年出售红枣收入达7万元;侯马市上马乡史店 村村民阎文明,在地埝上利用酸枣接大枣(林粮间作 模式)5年累计收人达7万多元。 永和县尉家洼村是一个有人口945人的中等山 村,大部分耕地建成林粮间作模式,年产优质红枣 30万kg,人均收人950元,占人均年收人的80%。崖 头村是一个只有186口人的小山村,2006年产红枣 7.50万 ,人均收人1 500元。 现在临汾市枣树面积已达5万hm2,使森林覆 盖率增加了1.95%。减轻了降水量对土壤的侵蚀,减 少了地表径流。 6经验与体会 1)枣树栽植一定要坚持“四大一盖”的栽培方 法,并要选择良种壮苗。 2)采用低干矮冠树形,控制树高、冠幅,减少树 冠相互交叉重叠,保证群体与个体之间通风透光良 好,树体壮而不旺,提高坐果率,增加产量。 3)干旱时(相对湿度低于60%)采用花期喷水, 增加湿度、提高授粉率,同时喷洒植物激素和微量元 素,促进枣花正常授粉,减轻不利气候条件对开花结 果的影响。喷洒时间选在盛花中期至末期(6月上旬 和中旬),喷洒赤毒素、吲哚乙酸、多效唑、硼酸等。 4)每年施基肥1次,追肥2次,第一年浇水3次。 【作者介绍】蔺剑锋(1981~),男,2008年北京林业大 学毕业,现任山西省临汾市林业局助理工程师。 【收稿Et期】2011—01-20;【修回日期】2011-01-20。 一2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